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系统评价中医情志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证据支持。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CNKI、CBM、万方医学网、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关于中医情志护理干预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随机对照试验,各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0年5月10日。通过对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后,利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3篇文献,包括1 210例脑卒中患者,其中干预组605例,对照组60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结束时,中医情志护理干预组抑郁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MD=-7.89,95% CI:-13.14~-2.64,P<0.01),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MD=-4.70,95% CI:-8.48~-0.92,P<0.05);而焦虑评分方面,中医情志护理干预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对照组(MD=-6.65,95% CI:-9.24~-4.0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医情志护理干预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MD=-2.06,95% CI:-4.14~0.0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医情志护理可能有助于降低脑卒中患者抑郁水平,但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水平的改善效果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2.
目的 系统评价心理治疗对阈下抑郁的疗效。方法 检索 PubMed、PsycINFO、Embas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文献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 2020 年 4 月,纳入心 理治疗对阈下抑郁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 27 个随机对照试验共 5 503 例阈下抑郁患者符合纳入 标准。Meta 分析结果显示,心理治疗对阈下抑郁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38, 95%CI:(-0.48~-0.28)]。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面谈心理治疗与网络心理治疗对阈下抑郁的疗效与对照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41,95%CI:(-0.52~-0.30);SMD=-0.40,95%CI:(-0.67~-0.13)]。 分级治疗对阈下抑郁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12,95%CI:(-0.27~0.04)], 认知行为治疗与行为激活对阈下抑郁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41,95%CI: (-0.54~-0.28);SMD=-0.44,95%CI:(-0.76~-0.12)]。结论 心理治疗对阈下抑郁有疗效,但结果需要 更多的非认知行为治疗与大样本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坦度螺酮和帕罗西汀治疗癫痫并发焦虑抑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70例并发抑郁焦虑的癫痫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帕罗西汀)和观察组(坦度螺酮)。随访12周,记录治疗前后2组用药不良反应、癫痫发生次数、总有效率、HAMA评分、HAMD评分、BI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AMA评分及HAMD评分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癫痫发作次数明显减少,BI评分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77.54%)高于对照组(51.43%),不良反应发生率(11.43%)低于对照组(3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坦度螺酮用于癫痫并发焦虑抑郁患者中,能显著缓解焦虑、抑郁症状,减少癫痫发作次数,显著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用药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整体疗效优于帕罗西汀。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正念减压疗法在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检索Cochrane Library、 PubMed、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等,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随 机对照研究,采用RevMan 5.3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8 项随机对照试验,共922 例患者。 Meta 分析显示,正念减压疗法较常规护理提升了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SMD=-1.02,95%CI=-1.21~ -0.83,P< 0.01),尤其是改善日间功能障碍(MD=-0.35,95%CI=-0.41~-0.30,P< 0.01)和睡眠效率 (SMD=-0.88,95%CI=-1.14~-0.61,P< 0.01),并缓解抑郁(SMD=-1.16,95%CI=-1.55~-0.77,P< 0.01) 和焦虑(MD=-7.49,95%CI=-8.23~-6.75,P< 0.01)。结论 正念减压疗法能够提升失眠患者的睡眠质 量,改善日间功能障碍,提高睡眠效率,但对于改善焦虑及抑郁情绪尚需进行深入研究及验证。  相似文献   

5.
坦度螺酮与多虑平治疗焦虑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坦度螺酮与多虑平治疗焦虑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60例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坦度螺酮组和多虑平组,每组各30例;分别给予坦度螺酮和多虑平治疗。疗程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1、2、4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坦度螺酮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83.3%和46.7%,明显高于多虑平组的60.0%和36.7%(P〈0.05);坦度螺酮组和多虑平组HAMA评分治疗前分别为(28.3±6.1)分和(29.2±5.7)分,治疗4周,分别下降至(10.9±4.6)分和(15.8±5.1)分,两组均有效但以坦度螺酮组显著为好(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坦度螺酮组较多虑平组少而轻。结论:坦度螺酮治疗焦虑症疗效明显好于多虑平,显效快,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系统评价艾司西酞普兰对比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抑郁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 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药物选择提供循证参考。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PubMed 及The Cochrane Library,收集艾司西酞普兰(试验组)对比帕罗西汀(对照组)治疗老年抑郁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局指 标包括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老年抑郁量表(GDS)评分、痊愈率、显效率、不良反应(口干、头 晕、头疼、恶心、食欲不振、疲倦、嗜睡、心动过速、便秘)发生率。结果 共纳入10项RCT,共计823例患 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痊愈率(OR=1.83,95%CI:1.26~2.65)、HAMD评分(OR=-2.80,95%CI: -3.50~-2.11)、GDS评分(OR=-2.03,95%CI:-3.12~-0.93)、总不良反应发生率(OR=0.45,95%CI:0.36~0.58)、 口干发生率(OR=0.32,95%CI:0.15~0.69,)、头晕发生率(OR=0.38,95%CI:0.17~0.86)、食欲不振发生 率(OR=0.35,95%CI:0.16~0.79)、恶心发生率(OR=0.40,95%CI:0.24~0.69)、头疼发生率(OR=0.36,95% CI:0.14~0.95)、疲倦发生率(OR=0.39,95% CI:0.19~0.80)、便秘发生率(OR=0.34,95% CI:0.17~0.69)均 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显效率(OR=0.91,95% CI:0.63~1.31, P=0.62)、嗜睡发生率(OR=0.57,95% CI:0.22~1.50, P=0.26)、心动过速发生率(OR=0.38,95% CI:0.14~1.02, 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艾司西酞普兰对比帕罗西汀治疗 老年抑郁症患者,在疗效与安全性方面均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农民工焦虑、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公共卫生事件中农民工心理问题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陕西省汉中地区某镇110名农民工为调查对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通过电子版问卷调查农民工群体的焦虑抑郁情况。结果 COVID-19疫情期间,农民工SAS和SDS总评分分别为(44.25±8.77)分、(47.50±10.55)分。焦虑与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19.09%、25.45%。焦虑危险因素:未婚(β=-4.152,95% CI:-6.199~-3.352,P<0.01)、月收入低(β=-1.740,95% CI:-2.301~-1.442,P<0.01)、女性(β=5.022,95% CI:3.612~6.256,P=0.034)、低年龄(β=-2.792,95% CI:-3.551~-2.105,P=0.002)、受教育程度初中组SAS总评分低于小学及以下(β=-4.225,95% CI:-2.056~-5.261,P=0.024),高中组SAS总评分低于小学及以下组(β=-4.612,95% CI:-2.275~5.035,P=0.021)。抑郁危险因素:月收入低(β=-5.406,95% CI:-6.292~-4.520,P<0.01)、女性(β=12.518,95% CI:9.916~15.121,P=0.001)、未开始上班(β=6.192,95% CI:3.695~8.688,P=0.042)、低年龄(β=-3.208,95% CI:-4.324~-2.092,P=0.009)。结论 疫情期间农民工焦虑与抑郁水平较高,农民工焦虑危险因素有未婚、月收入低、女性、低年龄、低受教育程度,抑郁危险因素有月收入低、女性、未开始上班、低年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坦度螺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64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坦度螺酮(32例),氯硝西泮组(32例)进行治疗,疗程6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Hamilton焦虑量表(HAMA)和副作用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坦度螺酮与氯硝西泮对广泛性焦虑症均有显著疗效。2组间疗效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坦度螺酮不良反应明显少于氯硝西泮(P〈0.01)。结论 坦度螺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舍曲林联合坦度螺酮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绪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9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采取舍曲林治疗的48例对照组和采取舍曲林联合坦度螺酮治疗的48例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ntreal assessment scale,MoC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l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情况,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HAMD、HAMA、NIHSS评分均高于研究组(P<0.001),对照组的MoCA评分低于研究组(P<0.00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5%,明显低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3.75%(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83%,明显高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3%(P<0.05)。结论舍曲林联合坦度螺酮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还能降低其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系统评价接触抽吸技术与支架取栓技术治疗发病6 h内颅内大血管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linicalTrials.gov以及Cochrane数据库,收集支架取栓术与接触抽吸术治疗大血管闭塞的随机对照研究,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项研究,共2 851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术后血管再灌注成功率(OR=1.17;95% CI:0.57~2.41;P=0.66)、术后24 h内脑出血发生率(OR=0.97;95% CI:0.68~1.39;P=0.89)、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OR=7.59;95% CI:1.94~29.72;P=0.82)均无统计学差异,但是支架取栓组病死率明显高于接触抽吸组(OR=7.59;95% CI:1.94~29.72;P=0.004)。结论 对于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接触抽吸技术在血管再灌注成功率、术后脑出血风险、预后良好率方面与支架取栓技术相近,但接触抽吸相比较支架取栓的病死率更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正念干预对炎症性肠病(IBD)患者抑郁、焦虑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IBD患者正念干预的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参考。方法对PubMed、Embase、PsycINFO、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收集关于正念疗法干预IBD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的相关数据,采用RevMan 5. 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随机对照研究,包括319例IBD患者,其中干预组163例,对照组15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结束时,与对照组相比,正念干预组抑郁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 56,95%CI:-0. 87~-0. 26,P0. 05),正念干预对IBD患者焦虑水平(SMD=-0. 15,95%CI:-0. 59~0. 30,P=0. 52)、生活质量(SMD=0. 13,95%CI:-0. 20~0. 47,P=0. 44)的改善无统计学意义;长期随访,与对照组相比,正念干预对IBD患者抑郁、焦虑及生活质量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正念干预可能有助于降低IBD患者抑郁水平,但长期效应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伴焦虑症状的发生情况,并从社会心理因素方面分析抑郁症伴焦虑症状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ale,HAMA)、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生活事件量表(life event scale,LE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rait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TCSQ)、社会支持问卷(social support scale,SSS)对729例抑郁症患者进行评估,根据HAMA得分将患者分为不伴焦虑症状组(HAMA7分)和伴焦虑症状组(HAMA14分),比较两组社会心理因素,并分析抑郁症伴焦虑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抑郁症患者中焦虑症状(HAMA14分)的发生率为58.85%(429/729),16.32%(119/729)肯定不伴焦虑症状(HAMA7分)。伴焦虑症状组神经质、精神质、负性生活事件、消极应对方式的得分高于不伴焦虑症状组(P0.001);外倾性的得分低于不伴焦虑症状组(P=0.010)。抑郁程度(OR=9.255,95%CI:4.726~18.127)、神经质(OR=1.595,95%CI:1.197~2.125)、负性生活事件(OR=1.009,95%CI:1.001~1.017)、消极应对方式(OR=1.046,95%CI:1.013~1.080)均是抑郁症患者伴焦虑症状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焦虑症状的发生率高。抑郁症状严重、高神经质水平、经历更多负性生活事件、倾向于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抑郁症患者更有可能伴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奥氮平治疗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以期为抑郁症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超星读秀、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相关文献,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6篇随机对照研究,包括1 30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奥氮平组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组的终点总有效率(RR=1.16,95% CI:1.05~1.28,P=0.004)和终点痊愈率(RR=1.91,95% CI:1.58~2.31,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SMD=-0.95,95% CI:-1.28~-0.62,P<0.01)和治疗8周后(SMD=-1.53,95% CI:-1.84~-1.22,P<0.01),两组HAM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奥氮平组体质量增加(RR=6.21,95% CI:3.37~11.45,P<0.01)及嗜睡(RR=4.26,95% CI:2.17~8.36,P<0.01)发生率较单用艾司西酞普兰组高。 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奥氮平治疗较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抑郁症的效果可能更好,但可能出现体质量增加及嗜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微信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精神病性症状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CBM、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搜集有关微信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2011年1月1日-2020年11月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2.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381篇文献,最终纳入10项随机对照研究,共1251例患者,其中微信干预组641例,常规健康教育组61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常规健康教育组,微信干预组服药依从性(OR=3.05,95%CI:1.98~4.69,P<0.01)更高,PANSS评分(SMD=-1.05,95%CI:-1.46~-0.64,P<0.01)和复发率(OR=0.34,95%CI:0.24~0.48,P<0.01)更低。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互动干预方式可能有助于提高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改善精神病性症状和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阿戈美拉汀治疗首发抑郁障碍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以期为抑郁障碍的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关于阿戈美拉汀治疗首发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提取阿戈美拉汀与SSRIs/SNRIs类抗抑郁药物在治疗首发抑郁障碍的效果和安全性的数据,采用RevMan 5. 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章,其中中文10篇,英文2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阿戈美拉汀组与对照组HAMD-17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 31,95%CI:-1. 55~-1. 07,Z=10. 77,P0. 01)。由于研究间异质性较大(I2=83%,P0. 01),根据对照组所采用抗抑郁药种类进行亚组分析,分别以氟西汀(SMD=-1. 22,95%CI:-1. 66~-0. 77,Z=5. 30,P0. 01)、度洛西汀(SMD=-0. 88,95%CI:-1. 26~-0. 50,Z=4. 49,P0. 01)为对照的研究治疗后HAMD-17评分与阿戈美拉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关于副作用的Meta分析显示,阿戈美拉汀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 63,95%CI:0. 49~0. 80,Z=3. 73,P0. 01)。结论阿戈美拉汀治疗首发抑郁障碍的疗效优于SSRIs/SNRIs类抗抑郁药物或与其疗效相当,副作用小于SSRIs/SNRIs类抗抑郁药物。  相似文献   

16.
背景:意外伤害事件易致受伤者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国内对此类心理状况变化越来越重视,但针对该人群情绪反应的调查不足.综合医院骨科病房存在大量意外伤患者,目前缺少针对该人群情绪反应调查.目的:探讨意外伤骨科住院患者急性焦虑抑郁表现及影响因素.方法:对323例意外伤骨科住院患者进行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估.结果:本调查共入组患者323例,其中男性213例,女性110例,平均年龄44.32(13.17)岁;住院时间2-40天,平均住院时间11.09(5.64)天.轻度创伤299人,中度创伤20人,重度创伤4人.ISS评分1-38分,平均8.09(4.86)分.HAMA量表报告人数最多的前3位症状分别为睡眠障碍、胃肠道症状和焦虑心境;HAMD量表报告人数最多的前三位症状为睡眠障碍、抑郁情绪和精神性焦虑.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焦虑:OR=2.738,95%CI=1.511-4.962;抑郁:OR=2.622,95%CI=1.504-4.570)、住院时间长(焦虑:OR=1.091,95%CI=1.040-1.145;抑郁:OR=1.093,95%CI=1.044-1.144)为骨科意外伤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结论:意外伤骨科住院患者急性焦虑抑郁症状集中在睡眠紊乱、胃肠道症状和焦虑抑郁情绪,女性患者对于意外伤的情绪反应较男性更强烈,焦虑抑郁症状持续存在与患者住院时间长相关,提示需要对意外伤骨科住院患者进行早期心理评估及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首发未服药抑郁症患者的大五人格特征。方法采用大五人格量表简化版(neuroticism extraversion openness five-factor inventory,NEO-FFI),对112例首发未服药抑郁症患者及99名性别、年龄、文化背景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进行大五人格特征评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定患者的抑郁症状。结果患者组神经质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而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及责任感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抑郁症与高水平神经质(OR=1.106,95%CI:1.029~1.189)、低水平外向性(OR=0.809,95%CI:0.733~0.893)和宜人性(OR=0.870,95%CI:0.794~0.953)相关联(均P0.01)。线性回归分析示,HAMD评分仅与高水平神经质相关(B=0.121,P=0.003),发病年龄则与责任感维度得分相关(B=0.015,P=0.001)。结论本研究确认了抑郁症患者人格维度与正常对照有差异,高水平神经质维度是首发抑郁症患者的重要人格因素特征,低水平责任感则可能与抑郁症发病年龄早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失眠患者主观睡眠质量的疗效,为rTMS治疗失眠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纳入关于rTMS治疗失眠或睡眠障碍的随机对照研究。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Man 5.2进行Meta分析,采用Stata 13.0分析发表偏倚。结果最终纳入13篇文献,共88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rTMS治疗组睡眠质量改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SMD=-1.11,95%CI:-1.46~-0.76,Z=6.22,P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针对原发性和继发性失眠患者,rTMS治疗组睡眠质量改善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原发性:SMD=-1.22,95%CI:-1.72~-0.72,Z=4.77,P0.01;继发性:SMD=-1.04,95%CI:-1.55~-0.54,Z=4.04,P0.01)。高频和低频rTMS对患者睡眠质量评分的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高频:SMD=-0.44,95%CI:-0.76~-0.13,Z=2.73,P0.01;低频:SMD=-1.24,95%CI:-1.61~-0.86,Z=6.45,P0.01)。结论高频或低频rTMS联合常规治疗对失眠患者主观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更佳,对原发性和继发性失眠均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BAD)和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 nfarcti on,LI)之间的临床差异。 方法 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查找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和腔隙性脑梗死相关文献,使用RevMan 5.2进 行数据处理,对文献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在中国人群中BAD患者年龄小于LI患者(MD -2.70,95%CI -4.29~-1.11,P<0.01);在日本 人群中BAD患者年龄大于LI患者(MD 2.58,95%CI 0.75~4.41,P<0.01)。BAD患者的高脂血症患病 率更高(OR 1.26,95%CI 1.03~1.55,P =0.03)。行敏感性分析后发现,BAD患者糖尿病(OR 1.28, 95%CI 1.02~1.61,P =0.03)、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MD 0.76,95%CI 0.50~1.02,P<0.01)和预后情况(OR 0.54,95%CI 0.38~0.77, P<0.01)在BAD和LI患者之间存在差异性显著。 结论 BAD患者糖尿病、高脂血症发病率显著高于LI患者,其早期神经功能和预后情况均差于LI患者。 中国人群中BAD和LI患者的年龄分布特征与和日本人群相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老年(≥60岁)颅脑损伤(TBI)进行肠内营养病人并发误吸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236例老年TBI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均应用肠内营养治疗,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误吸的影响因素。结果 肠内营养7 d内,58例(24.58%)发生误吸,178例(75.42%)未发生误吸。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18分(OR=1.883;95% CI 1.347~2.633;P<0.001)、意识障碍(OR=1.793;95% CI 1.151~2.784;P=0.010)、高营养风险(OR=1.640;95% CI 1.011~2.662;P=0.045)是TBI病人肠内营养并发误吸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肠内营养时床头抬高30°~45°(OR=0.651;95% CI 0.445~0.952;P=0.027)、鼻饲置管长度>85 cm(OR=0.606;95% CI 0.434~0.845;P=0.003)是保护因素。结论 老年TBI病人进行肠内营养发生误吸风险较高,应仔细评估APACHEⅡ评分、意识、营养风险等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建议采用头部抬高体位、深度置管,有助于降低误吸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