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自杀预防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92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t检验、路径分析等方法分析大学生自杀意念及其与父母文化程度、教养方式的相关性。[结果]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3.6%;在父亲高学历情况下,大学生自杀意念在母亲高学历组与低学历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父母情感温暖理解、拒绝及过度保护与应对方式、自杀意念显著相关;应对方式在父母情感温暖、过度保护和大学生自杀意念间起中介作用。[结论]父母情感温暖和过度保护教养方式分别是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和危险因素,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应对技能有助于减少大学生的自杀意念,提高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可能是改善其教养方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生命价值观、应对方式与大学生自杀意念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应对方式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为自杀预防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运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大学生生命价值观量表、应对方式量表调查了768位大学生,根据症状自评量表第15题“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回答轻重程度筛选有无自杀意念。结果调查对象中,有自杀意念者93人,占13.2%,无自杀意念者611人,占86.8%。有无自杀意念组大学生在生命价值观和应对方式各因子上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学习压力、珍爱生命、消极宿命、悲观困惑、消极应对比其他因子更能预测大学生自杀意念的产生。结论大学生自杀意念形成与生命价值观、应对方式有较为密切的关系。通过加强生命价值观教育和应对方式训练可以降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自杀意念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探索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自杀意念之间的相关性,为青少年自杀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成都市市区中学生采取多级抽样法,对抽取的中学生1 421名使用自编一般调查问卷、Beck抑郁问卷(BDI)、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进行评估.结果来自单亲家庭的被试有较高的自杀意念检出率.有自杀意念组被试较少地体验来自父母的情感温暖和理解,较多地受到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干涉、过保护等不良教养方式影响.母亲教养方式对不同性别中学生影响较大,其中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作为保护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异性家长的过干涉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论不良父母教养方式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家长应给予子女更多的情感温暖和理解,以减少自杀意念等心理问题的发生,增进青少年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影响。方法运用大学生生命价值观问卷和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5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各维度得分最高的是珍爱生命(4.60±0.53)分,其次是积极进取(3.79±0.55)分,然后是悲观困惑(2.61±0.73)分,得分最低的是狭隘(2.59±0.78)分,珍爱生命、积极进取生命价值观与父母情感温暖呈正相关(P〈0.05),而与父母拒绝呈负相关(P〈0.05);悲观困惑、狭隘生命价值观与父母拒绝、父母过度保护呈正相关(P〈0.05),而与父母情感温暖呈负相关;进一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父母情感温暖对珍爱生命、积极进取价值观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效果(P〈0.01),而父母拒绝对悲观困惑、狭隘价值观有显著的负向预测效果(P〈0.01)。结论父母教养方式越是正向,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越是积极、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母亲教养方式与高中生自杀意念的关系,为青少年自杀干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青少年不良行为调查表和母亲教养方式问卷,对随机抽取广东省广州市787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广州市高中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0.67%;女生自杀意念发生率高于男生(χ2=9.58,P=0.002);自评学习成绩不同等级高中生自杀意念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1,P=0.001);有自我伤害行为的高中生自杀意念发生率高于无自我伤害行为者(χ2=39.12,P=0.001);有自杀意念高中生的母亲更多采用过干涉过保护(t=2.52,P=0.013)和拒绝否认(t=3.33,P=0.001)的教养方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母亲教养方式为拒绝否认(OR=1.109)是高中生自杀意念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不良的母亲教养方式是高中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医学生自杀意念的关系,为大学生自杀问题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Beck抑郁问卷(自杀部分)诊断有自杀意念的对象纳入观察组,选择同年级、同性别医学生进行1∶4匹配,使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两组学生进行回顾性调查;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医学生自杀意念的产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母亲情感温暖,父亲拒绝、否认与母亲惩罚、严厉两变量为医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结论父母在生活中应给予更多温暖、理解和有效的沟通,减少惩罚、拒绝和否认,才有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学校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和干预,不可忽视家庭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大学生性态度特点,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性态度关系。方法采用具有较高信度、效度的自编大学生性态度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云南省某高校45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男生性态度开放倾向、情感倾向和需求倾向维度得分分别为(3.41±0.87)、(3.16±0.95)、(3.84±0.84)分,明显高于女生的(2.72±0.71)、(2.83±0.94)、(3.59±0.83)分,而回避倾向维度女生得分为(2.76±0.67)分,明显高于男生的(2.37±0.83)分,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开放倾向得分大一和大二年级分别为(2.77±0.75)、(3.12±0.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城乡、不同专业、父母职业、父亲文化程度对大学生性态度无明显影响(均P>0.05),母亲文化程度对大学生性态度有明显影响;父亲和母亲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性态度具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父亲、母亲教养方式影响大学生性态度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了解大学生自杀意念与家庭环境关系,为自杀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UPI)和家庭环境量表(FES-CV),对浙江省某高校2008和2009级10 152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2.59%;自杀意念组在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组织性上的得分分别为(6.60±2.138)、(5.20±1.782)、(5.45±1.507)、(5.11±1.59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7.09±1.938)、(5.55±1.658)、(5.73±1.435)、(5.51±1.769)分,而在矛盾性、知识性和控制性上的得分分别为(3.40±1.846)、(4.05±1.707)、(3.81±1.614)分,高于对照组的(3.06±2.049)、(3.59±1.901)、(3.49±1.966)分;自杀意念与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和组织性均呈负相关(r值依次为-0.120、-0.101、-0.093、-0.115),与矛盾性、知识性和控制性均呈正相关(r值依次为0.085、0.123、0.088);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知识性、组织性和情感表达3者对自杀意念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可以解释总变异的4.0%。结论 家庭环境是大学生自杀意念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罹患神经症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罹患神经症的关系。方法:采用EMBU问卷(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对40例大学生神经症患者与46名正常大学生进行父母养育方式测查,并进行比较。结果:父亲的惩罚、严厉因子(FF2)、过分干涉因子(FF3)。拒绝否认因子(FF5)和过度保护因子(FF6)的得分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母亲的拒绝否认因子(MF3)和惩罚、严厉(MF4)因子得分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因子(FF1、MF1)、偏爱被试因子(FF4、MF5)以及母亲的过度保护、干涉因子(MF2)得分两组均无明显差异。结论:父母的某些不良的养育方式可能是大学生罹患神经症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自我和谐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大学生自我和谐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 选取安徽某高校学生116名作为被试,运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进行测试,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和自我和谐存在显著相关.进一步同归分析表明,父亲惩罚严厉、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偏爱被试对自我和谐总水平有显著预测力.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曾全文数据库有关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的文献,选取28篇研究报告进行元分析,研究对象涉及20 834名在校大学生,研究量表主要为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采用相关系数(r)为效应量,并进行FisherZ逆转换.结果 除父母亲的惩罚、严厉外,其余因子平均效应量的显著性检验P值均<0.01,父母教养方式类型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显著相关;父亲情感温暖、理解的效应量绝对值大于母亲;母亲不良教养方式的效应量大于父亲;平均效应量在父母不良教养方式上值均为正.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与孩子的心理健康关系密切.父亲良好教养方式以及母亲不良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更大.  相似文献   

13.
253名大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自尊和父母教养方式在性别、城乡上的差异及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尊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SES)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安徽300名高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自尊无性别、城乡差异;父母教养方式受城乡环境、子女性别等因素影响;大学生的自尊与其感受到的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呈负相关,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大学生自尊水平的重要因素。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尊的关系密切;性别、城乡对自尊均无显著影响;对不同的大学生群体,父母教养方式对其自尊的影响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大学生自杀意念特点,探讨大学生自我和谐、心理健康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为自杀预防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运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6所高校768名在校学生自我和谐、心理健康及自杀意念情况。结果13.2%的大学生有自杀意念,男生自杀意念为14.0%,高于女生的12.6%;理科学生为16.2%,高于文科学生的1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自杀意念组大学生自我和谐及心理健康水平(100.11±9.26),(211.30±52.40)低于无自杀意念组大学生(90.34±12.14),(143.28±3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躯体化、抑郁、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灵活性、强迫症状和恐怖因子对自杀意念有明显预测作用。结论通过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自我和谐可以降低大学生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15.
了解高校大学生自伤行为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为青少年自伤行为的识别、预防和发生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芜湖市3所高校共3 68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自伤行为量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基本人口学情况.结果 高校大学生1~2次自伤行为的报告率为30.4%,3次及以上的报告率为11.8%,自伤行为在性别(χ2=76.98)、院校类型(χ2=153.71)、父(母)亲的职业类型(χ2值分别为16.88,13.40)、主要照顾者(χ2=13.79)和与父(母)亲的关系(χ2值分别为为47.48,40.01)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医学类院校、父亲过度保护、母亲偏爱被试与自伤行为正性相关(OR=2.05,95%CI=1.64~2.55;OR=1.13,95%CI=1.06~1.20;OR=1.05,95%CI=1.01~1.09).结论 女性、医学类专业大学生更容易发生自伤行为,父母教养方式与高校大学生自伤行为有关联.父母应加强与子女的沟通和给予适当的情感温暖体验,构建良好的家庭环境,减少自伤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应用EMBU和SCL-90对太原市某中学655名高中生进行父母教养方式和心理健康调查,并对两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太原市某中学高中生父母对女生和高年级学生的教养方式优于男生和低年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中良好的教养方式与SCL-90各因子分呈负相关;不良的教养方式则与之呈正相关;性别和学习成绩也是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不良的教养方式可增加心理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大学生自杀意念率的暴露情况,分析研究人口学特征对自杀意念率的影响情况,研究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与自杀意念的关系.方法 以西安地区某院校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班为单位共调查1163人,应用基本信息调查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自我控制量表(SCS)对资料进行收集,运用EpiData...  相似文献   

18.
杨新国  黄霞妮  孙盈  段修云 《现代预防医学》2015,(6):1052-1054,1088
目的探究大学生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自杀意念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广西大学和广西财经大学的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发放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结果有自杀意念的大学生为28人,占总人数的9.4%。自杀意念与生活事件显著正相关,与社会支持显著负相关,生活事件与社会支持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中介模型检验各项拟合指数良好,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率为17.9%。结论生活事件直接影响自杀意念,社会支持在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之间起中介作用,即可以通过社会支持来减少因生活事件所产生的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孤独感与父母教养方式和身心健康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孤独感状况,探讨大学生孤独感与父母教养方式和身心健康关系及对策,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进行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孤独量表(UCLA)对21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孤独量表得分呈正态分布,UCLA得分平均为(42.70±8.54)分。大学生孤独感得分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独生子女孤独感高于独生子女(P0.01);21~23岁大学生孤独感高于18~20岁大学生(P0.01);医学专业大学生孤独感高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P0.01);农村大学生孤独感高于城市大学生(P0.01)。大学生孤独感与母亲的情感温暖呈显著负相关,与母亲过分干涉、保护和身心健康因子中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呈正相关。结论大学生应正确认识孤独感并加强自我调适,学校应加强大学生人际适应性指导,家庭应注重家庭亲密度,增加沟通。  相似文献   

20.
广州大学生人际信任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际信任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 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与人际信任量表(ITS),对广州6所大学55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11.0进行了相关统计和分析。结果两变量相关性分析显示,人际信任与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间不存在相关关系,(P〉0.05)提示,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个性和人际信任度的影响正逐渐减弱,而周围环境对大学生人际信任态度的影响可能在一定程度有所增大结论社会和家长应该适应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变化,作相关调整,进行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