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渴目病在西医学上称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由"五轮学说"结合脏腑辨证,探索消渴目病的诊疗方案,以期为消渴目病的中医治疗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消渴目病,即现代临床所言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消渴病情发展后所表现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消渴微血管病变所能展示的主要表现。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医外治方面治疗消渴目病的诸多治法,如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熏洗、耳穴、针灸等。分析了上述方法的作用机制以及治疗流程,为后世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于越 《家庭中医药》2014,(12):22-22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应该接触过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这个词,它和糖尿病足一样,是糖尿病并发症的一种,多以视网膜血管闭塞性循环障碍为主要病理特征。糖尿病在中医中属于消渴病的范畴,其中晚期引起的眼底出血性病变被中医称为消渴目病。 消渴目病为双眼先后或者同时发病,除了消渴病的典型症状以外,严重时还可伴随着目系症状,如视力下降、眼前黑影飘动,眼底检查时也会发现眼底异常。消渴目病可以对视力造成较大的影响,严重者可能会导致失明。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DM)并发症,在中医学中糖尿病属于"消渴"的范畴,现代中医家称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消渴目病"。基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对"消渴"和"消渴目病"的独特认识,认为"消渴目病"的病机是阴虚燥热、气虚血瘀。基于中医古籍《黄帝内经》《千金方》等对"消渴"和"消渴目病"的认识和治疗,挖掘古典临床治疗"消渴目病"的常用中药及中药方剂,发现了黄芪、丹参、地黄在古籍中治疗"消渴目病"效果显著,且现代研究表明黄芪多糖、黄芪甲苷等有效成分可以降低VEGF的水平来抑制视网膜炎症。以期为DR的治疗及新药发现提供新思路,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  相似文献   

5.
消渴目病是糖尿病最为常见及严重的并发症,已成为四大主要致盲眼病之一。研究消渴目病患者的生存质量,能够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消渴目病患者疗效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目的:初步探讨消渴目病的生存质量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通过统一的生存质量量表进行回顾性研究。结论:消渴目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普遍受到影响。消渴目病患者各证型生存质量得分都较低。在各证型中痰瘀阻滞型得分最低,而阴虚燥热型得分最高。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是以肾小球硬化症为主的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是糖尿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本病相当于中医“消渴”、“水肿”等范畴,中医治疗主要以分型分期辨证治疗及基本方加减治疗为主,不仅能改善临床症状,同时亦能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疗效有所提高。现将1991年以来中医治疗本病的文献综述如下。1 病机研究中医认为,糖尿病的病机虚实夹杂,主要以气阴亏虚为本,病位主要在肾、脾、肝,而以痰湿、浊毒、瘀血等为标实之证。如高彦彬等〔1〕认为:本病发病初期,阴虚为本,涉及肝肾;消渴日久,阴损耗气,以致肾气虚损;后期阴…  相似文献   

7.
消渴目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中最重要的表现,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证之一,眼底病变主要表现为出血、渗出、水肿、毛细血管闭塞、微血管瘤、新生血管增殖等缺血性微血管病变以及表现为视野缺损等神经病变。消渴目病属于中医"神瞻昏渺""暴盲""云雾移晴"、"血灌瞳神后部"等范畴。有效的治疗从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科学的临床护理,采取多样的治疗方式,辅以全面、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来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的速度使患者的得到较为系统的治疗和护理,积极接受糖尿病教育,掌握糖尿病的有关知识。有效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做好预防。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病机研究进展马成福(长春中医学院130021)关键词糖尿病,病机研究,综述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病。属中医消渴范畴。综观中医对消渴病机的研究,大多以阴虚燥热为其主要病机特点,但用之于临床,疗效并不理想。近10年来许多医家对消渴之病机研究...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属于祖国医学"消渴"范畴。传统理论认为消渴的病机为阴精亏虚、燥热偏盛,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然历代医家也提出许多不同观点,如脏腑病机论、气血津液病机论、毒邪病机论等。本文对有关糖尿病的病机及推拿疗法研究进展情况整理综述,以期拓展中医推拿治疗消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病属于中医"消渴"合并"阳痿"的范畴,从消渴合并阳痿的中医病机阐述与络病关系,提出治疗当以活血通络为基本治法,联合温肾、益气、疏肝、健脾等治法,兼顾治本与治标,同时处理好清热与补虚、清热与活血的关系,治疗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可取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糖尿病性冠心病中医病机,探讨合理临床组方。方法:回顾性分析已有流行病学调查文献和历代有关消渴及胸痹典籍,总结糖尿病性冠心病中医相关病机。结果:消渴与胸痹两病间存在共同病机特点,均以气阴两虚为本,血瘀痰湿为标;其中血瘀痰湿既为气阴两虚产物,又是消渴化为胸痹关键环节。结论:糖尿病性冠心病组方应以益气养阴、活血散瘀、通痹祛痰为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病机的集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近年来关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病机的文献。学术界关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病机学说的认识很多,主要有气虚学说、气阴两虚学说、脾肾两虚学说、气虚血瘀学说、痰瘀闭阻学说、瘀血阻络学说等,说法不一,使临床诊治混乱,因此,希望通过对各家学说的研究评析能为今后本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制订严格统一的标准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6,(9):1862-1863
糖尿病肾病可归属于中医之"消渴""虚劳""水肿"等范畴。文章从"脏腑病机"理论出发,探讨糖尿病肾病的中医发病机制,以期为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辨病论治"是传统中医论治疾病的重要方法,是从疾病病因、病机、发生、发展、干预的整体进行论证,尤其适合对病程长的慢性疾病。消渴不寐病即为临床常见的消渴病合并不寐症,对应糖尿病合并睡眠障碍。消渴不寐病的主要病机特点是"热、虚、瘀",从病论治消渴伴不寐,旨在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介绍南征教授"毒损肾络"理论学说的内涵及在消渴肾病(糖尿病肾病)和水毒证(慢性肾衰竭)临床治疗中的指导意义。其率先提出的"毒损肾络"理论学说、不仅丰富了糖尿病肾病及慢性肾衰竭中医病机理论的内涵,也拓宽了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及慢性肾衰竭的思路与方法,更有助于提高糖尿病肾病及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后抑郁症是糖尿病主要的并发症,以脆性糖尿病患者尤甚,属中医"郁证"范畴,但与一般"郁证"不同,其发病是建立在"消渴"的基础之上。在临床治疗中,往往单从"郁证"角度出发,以"肝气郁结"为核心病机,以"疏肝理气"为主要治法进行治疗,易忽略"消渴病"作为基础疾病对其发病、治疗、预后的影响,临床疗效欠佳。笔者基于"消渴病"发病的病因病机,提出阳气不足为脆性糖尿病后抑郁症发病的中医核心病机,并以温阳、通阳、补阳为治法,在该病临床治疗中获得了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重大疾病,而糖尿病所致的认知功能障碍却一度为人们所忽视。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糖尿病性认知功能障碍(消渴呆病)发病率高,治疗难度大。我们根据其以记忆力减退为特征表现,结合糖尿病本身的特点,提出了以脑为轴心的“胰(脾)-脑-肾轴”学说,阐明了脾虚湿盛是该病的始动因子,而肾虚窍闭才是消渴呆病的最本质特征,故确立了补肾醒脑的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18.
端建刚 《光明中医》2012,27(8):1693-1694
典型糖尿病因具有多饮、多食、多尿和身体消瘦等特征,与中医“消渴”较为相似,但现在临床上“三多一少”的表现已不多见.因此,中医界把糖尿病统称为“消渴病”,属于广义“消渴”的范畴.《内经》等中医文献对于“消渴”的病因病机论述较为全面,而针对糖尿病的中医认识还不够深入,临床治疗效果也有待提高.笔者近年来通过对扶阳学派的研究,尤其对黄元御学说的学习,认为用一气周流理论来审视和指导糖尿病的治疗能获得非常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浅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张岩 《光明中医》2010,25(3):406-407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病情进展中最重要的远期并发症和主要死因之一,其病理变化和预后相当于中医学中"消渴"、"水肿"、"虚劳"、"关格"等范畴。本文从两个方面对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作了探讨,认为肾虚为糖尿病肾病的病机根本,血瘀是糖尿病肾病的病机特点,且贯穿于糖尿病肾病的始终。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属中医消渴目病范畴,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反映机体内分泌状况及血管损害程度的微血管病变。其主要表现是视物模糊不清,甚至突然失明等。中医眼科将本病归入“暴盲”“视瞻昏渺”“云雾移睛”等病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