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现状,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选取2019年3月~9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MHD治疗的146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其运动能力(握力、6分钟步行试验、Berg平衡试验、腰背痛伤残指数)及生活质量(the short from 36-Item health survey,SF-36)现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二者的相关性。结果①运动能力:146名MHD患者主力手握力(28.14±10.12)kg,非主力手握力(24.78±8.74)kg(t=-9.669,P0.001)。其中,内瘘在主力手侧患者18例,主力手握力为(21.90±5.53)kg,非主力手侧握力(22.41±5.32)kg(t=0.808,P=0.430);6分钟步行试验为(465.68±85.88)m;平衡试验为(53.51±3.92)分;腰背痛伤残指数得分为(3.38±3.05)分,经换算得分后显示127人轻度功能受损,10人中度功能受损,5人重度功能受损,3人极重度功能受损。②SF-36生活质量:生活质量总分为(61.23±16.29)分,其中情感职能得分最低,其次为一般健康状况,生理机能得分最高,各维度得分均低于一般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046、8.241、5.195、6.828、10.286、2.800、2.624、2.785,P值分别为0.001、0.001、0.001、0.001、0.001、0.005、0.009、0.005)。MHD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与6分钟步行试验(r=0.390,P=0.022)、平衡功能(r=0.269,P=0.001)呈正相关,与腰背痛伤残指数呈负相关(r=-0.549,P0.001)。结论 MHD患者运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下降,应予以个体化康复训练指导,定期监测患者体能,不断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体能水平,并确定MHD患者体能水平的重要预测因子。方法本研究包括103例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MHD的患者,调查其一般资料及体能水平(6min步行试验、握力、Berg平衡量表)现状。结果 MHD患者体能水平均显著下降,6min步行试验总距离为(424.64±91.45)m;握力为(24.97±8.55)Kg;Berg平衡量表得分为(50.90±5.76)。多元线性回归显示睡眠障碍是影响患者6min步行试验的独立危险因素(β=-0.365,P=0.001);年龄、体质量指数是影响患者握力的独立危险因素(β值分别为-0.431,0.301;P值分别为0.001,0.002);年龄、糖尿病是影响患者平衡能力的独立危险因素(β值分别为-0.280,-0.275;P值分别为0.013,0.023)。结论 MHD患者体能水平是下降的,应及早识别危险因素,重视多学科合作,维持或提高患者体能水平,促使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的运动现状与运动自我效能的关系,分析运动现状与运动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并改善方法。方法便利抽取我院治疗的维持性透析患者199例,对所有患者完成问卷调查,包括性别、年龄、身高、干体重、文化程度、经济情况、原发疾病及并发症等。运动现状包括握力、6分钟步行实验(six-minute walkingtest,6MWT)。采用运动自我效能量表(ESE)对运动自我效能进行评价,研究MHD患者运动现状与运动自我效能的关系。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运动现状分析显示6 MWT为(396.74±91.89) m,握力男性(27.78±8.81) kg,女性(19.61±5.88) kg,低于普通成年人的平均值;运动自我效能得分(40.41±24.43)分;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得出MHD患者运动现状与运动自我效能呈正相关(P0.05)。结论 MHD患者运动现状及运动自我效能处于较低水平,在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应重视MHD患者的运动,多途径多学科结合,个体化实施运动疗法,提高患者运动自我效能,可提升患者机体活动能力,改善运动现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2周有氧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生理功能、心肺耐力、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入选在北京博爱医院就诊的MHD患者14例,所有患者运动前应用Bruce方案平板运动测定最大摄氧量(peak oxygen uptake,VO2peak)、代谢当量(metabolic equivalents,METs)、负荷运动时间等,记录血压和心率。生理功能的评估采用6min步行试验(six-minute walking test,6MWT);心肺耐力的评定采用VO2peak、METs和负荷运动时间;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评估采用美国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Kidney Disease Outcomes Quality Initiative,K/DOQI)推荐的简易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表(SF-36,the Health-Related Short Form)。有氧运动定义为中等运动强度(50%~80%VO2peak)的平板运动,运动训练在透析间期进行,每周3次,每次30min,共持续12周,运动前15min热身运动,运动结束后5min放松训练,12周运动结束后再次评价上述指标,比较其前后结果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12周有氧运动后6MWT结果有所改善(Z=-1.132,P=0.241);VO2peak明显提高(Z=-2.226,P=0.028)、负荷运动时间显著延长(Z=-2.701,P=0.007),代谢当量有所提高(Z=-1.632,P=0.103);SF-36评分明显改善(Z=-2.701,P=0.007)。结论 12周有氧运动训练对MHD患者生理功能、心肺耐力、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有部分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老年人握力与6 min步行试验(6MWT)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体检的81位老年人进行6MWT,并在测试前后监测受试者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和主观疲劳量表评分。同时采用计算机辅助电子型握力计进行上肢握力测试,采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分析6MWT结果与患者的握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老年人利手握力水平与6MWT距离呈线性正相关(r=0.547,P 0.001)。结论老年人握力与6MWT具有相关性,可用于预测老年人的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电子健康素养水平,探讨其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8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电子健康素养量表(e-health literacy scale,e-HEALS)及生活质量量表(the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进行调查。结果 MHD患者电子健康素养得分较低为(23.4±5.3)分。高电子健康素养组(得分32分)患者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和社会功能领域得分均高于电子健康素养低的患者(t值分别为2.171、4.238、4.341,P值分别为0.042、0.001、0.013)。结论 MHD患者电子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可通过提高患者电子健康素养,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本院血液透析中心102例MHD患者,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利用慢性肾脏病专用量表KDQOL-SFTM1.3评价患者肾脏病与透析相关生存质量(KDTA)和一般健康相关生存质量(SF-36),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果 量表各影响因素中,医护人员的鼓励、社会支持、症状、认知功能、社会关系质量和患者满意程度评分较高,而性功能、肾脏病给生活带来的负担、总体健康期望和自我健康评价评分则较低.影响因素方面,女性患者躯体功能、躯体疼痛评分(分)明显低于男性(63.52±17.96比71.65±18.66,64.33±21.23比76.58±19.20,均P<0.05).年龄>60岁患者工作状况、性功能评分(分)较≤40岁和40~60岁患者显著升高(61.98±13.63比52.27±7.54和55.23±19.97,68.33±4.04比5.45±9.34和15.81±26.92,均P<0.05);且60岁以上者患者满意程度评分较高,躯体功能评分较低.原发病中仅糖尿病患者受到医护人员鼓励最多[(93.57±11.29)分].白蛋白<3.5 g/L患者KDTA总评分、肾脏病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认知功能、躯体功能、总体健康期望及与以往比较评分(分)均明显低于白蛋白≥3.5 g/L者(53.62±8.87比61.26±9.42,44.58±12.52比57.47±17.15,65.56±20.60比78.18±15.73,54.38±19.73比68.87±17.57,31.11±10.23比41.19±66.27,44.44±27.06比68.57±26.94,均P<0.05).透析≥6年患者症状、躯体疼痛、精力状况、总体健康期望评分(分)较高(分别为86.92±6.67、85.08±57.34、 78.40±13.04、 53.33±24.22),而社会支持评分(分)以透析3~6年者最高(94.23±10.96,均P<0.05).而不同血红蛋白和尿素清除指数水平对MHD患者生活质量无明显影响. 结论 MHD患者对自己的信心不足,个人负担较重;营养状态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因此MHD患者的生活质量仍需加强,尤其营养状态方面更是今后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周丽娟  石丹  王茜  陈丽 《全科护理》2021,19(27):3866-3870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握力下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某血液透析培训基地的198例MHD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握力测试器、Fried衰弱表型(FP)、透析客观营养评价法(OSND)对病人进行调查,应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MHD病人握力下降的影响因素.结果:MHD病人握力水平为(23.11±9.26)kg,其中男性为(26.66±9.55)kg,女性为(18.40±6.33)kg,握力下降率为42.4%(84/198).多因素Logictic回归分析表明男性、透析不充分、营养不良、衰弱和活动量下降是MHD病人握力下降的主要危险因素(模型似然比χ2=150.560,P<0.001).结论:MHD病人握力水平不佳,男性病人更易发生握力下降,临床应加强病人透析充分性指标、营养情况和衰弱状态的监测,鼓励病人进行一定强度的运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生活质量(QOL)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生活质量调查问卷量表(SF-36)对接受MHD治疗的108例患者进行QOL调查,并对影响QOL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 ①SF-36总分(385.77±35.96)分,年龄<55岁、无医疗负担、透析年限<1年、血红蛋白(Hb)≥100g/L、血清白蛋白(ALB)≥35g/L、尿素清除指数(Kt/V)≥1.2的患者的SF-36评分高于年龄≥55岁、有医疗负担、透析年限≥1年、Hb<100g/L、ALB<35g/L、Kt/V<1.2的患者。②SF-36评分与抑郁评分(SDS)呈负相关(r=-0.550,P<0.01),与社会支持评分(SSRS)呈正相关(r=0.662,P<0.01)。③SDS、SSRS、ALB、透析年限是SF-36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MHD患者总体QOL处于较低水平,抑郁、社会支持、血清白蛋白、透析年限是影响MHD患者QOL的主要因素,临床护理中应为患者提供优质、全面的心理疏导和康复指导,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尊水平在病耻感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旨在为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提供更多参考。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221例患者,记录自尊量表评分(SES)、社会影响量表(SIS)评分及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分析上述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并进一步评估SES评分在SIS评分及SF-36评分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221例患者的SES、SIS及SF-36评分分别为(28.78±4.15)分、(59.54±10.30)分和(422.54±46.36)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SIS评分与SES评分呈负相关(r=-0.471,P<0.001),SIS评分与SF-36评分呈负相关(r=-0.559,P<0.001),SES评分与SF-36评分呈正相关(r=0.516,P<0.001)。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自尊水平与病耻感和生活质量之间存在一定中介效应,其中SIS评分与SF-36评分、SIS评分与SES评分,以及SES评分与SF-36评分之间的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515、-0.492和0.340;据此计算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为(-0.492)×0.340/(-0.515)×100%=32.48%,即患者病耻感在生活质量预测中的效应经自尊水平间接影响的占比为32.48%。结论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尊水平、病耻感及生活质量均有待改善,且病耻感通过自尊水平中介效应间接影响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居家运动行为的影响,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居家运动水平。方法选择2020年8月~12月在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规律进行透析的72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试验组采用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护理干预。4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居家运动行为阶段、运动自我效能、6分钟步行试验(six minute walk test,6MWT)及生活质量指标。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居家运动行为阶段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试验组居家规律运动率由38.9%提高到72.2%,对照组由41.7%提高到为44.4%,干预后试验组优于对照组(Z=-1.971,P=0.049);试验组患者运动自我效能、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t=3.382,P=0.001;t=3.504,P=0.001),6MWT无统计学差异(t=1.925,P=0.058)。结论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运动自我效能,改善患者居家运动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递增式抗阻运动联合营养治疗应用于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唐山中心医院接受MHD治疗的ESRD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即对照组(常规治疗)、营养治疗组(营养治疗)和营养运动组(递增式抗阻运动联合营养治疗),每组各40例。评价治疗6个月后3组的人体测量指标[身高、体重、体重指数、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中围(MAC)、上臂肌围(MAMC)、营养指标(血红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SGA)评分、6 min步行试验(6MWT)、“坐-立”体位试验(STS 10)]、生活质量[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营养运动组体重指数、TSF、MAC和MAMC分别为(23.29±2.34) kg/m2、(12.56±1.88) mm、(26.37±2.20) cm、(22.42±2.01) c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0.03±2.16) kg/m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握力测试对稳定期COPD患者活动能力评估的可靠性。方法对61例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握力测试、6 min步行测试,采用ROC曲线分析握力在稳定期COPD患者活动能力水平评估中的最佳截点值。结果稳定期COPD患者握力为(33.72±7.47)kgf,6 min步行距离为(437.06±97.96)m,握力与6 min步行距离呈中度正相关(r=0.404,P=0.001),以6 min步行距离≥350 m为截点进行等级划分,两组间握力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722,最佳截点值为32.8 kgf。结论握力测试可用于稳定期COPD患者活动能力的快速评估。当握力水平≤32.8 kgf时,稳定期COPD患者出现活动受限。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进行6 min步行测试(6MWT)并分析其结果。方法 2014年11月~2015年1月,对29例急性期单发或多发性脑梗死住院患者进行6MWT,记录总距离、各分钟距离、测试前后血压和心率变化以及不适的发生,计算患者体力虚弱程度和疲劳评分。结果急性期脑卒中患者6MWT总距离为(240.1±17.2)m,相当于预测健康人水平的(46.8±3.3)%。其中男性平均(255.4±21.4)m,女性(214.9±28.4)m,两者无显著性差异(t=-1.151,P=0.26)。6MWT总距离与年龄接近负相关(r=-0.356,P=0.058)。各分钟距离相似。患者体力虚弱程度(46.8±3.3)%,疲劳评分多在-20~20,两者间无明显相关。测试结束时患者血压和心率较测试前升高(t2.476,P0.05)。个别患者测试过程中或结束时有轻微不适主诉。结论 6MWT可安全地用于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活动能力测试,但需警惕意外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动静脉内瘘侧上肢功能,分析动静脉内瘘对肢体功能的影响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规律血液透析超过3个月的MHD患者67例,评估其上肢功能:双手握力、指捏力、腕关节活动度和简易上肢功能评分。结果①握力:MHD患者内瘘侧握力与非内瘘侧相比偏低[(24.22±12.54)比(26.05±11.01)N,t=-2.075,P=0.04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白蛋白、内瘘侧被动背伸异常为内瘘侧握力水平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β分别为-0.364、0.408、-0.231,P值分别为0.002、0.001、0.044),动静脉内瘘是利手握力的独立危险因素(β=-0.345,P=0.006)。②指捏力:内瘘侧指捏力与非内瘘侧相比无明显差异[拇指-食指:(6.24±3.78)比(6.19±2.13)N,t=0.104,P=0.918;拇指-中指:(4.69±1.70)比(4.83±1.57)N,t=-0.820,P=0.417;拇指-无名指:(2.97±1.35)比(3.10±0.99)N,t=-0.808,P=0.423]。③腕关节活动度:内瘘侧的被动掌曲活动度异常的比例较非内瘘侧高(38.6%比19.3%,x^2=5.160,P=0.023)。④简易上肢功能评分:评分异常者在内瘘组和非内瘘组所占比例无统计学差异(6%比9%,x^2=0.437,P=0.509),内瘘侧肢体与非内瘘侧肢体相比粗大动作评分(49比47,Z=-1.371,P=0.170)、精细动作评分(49比48,Z=-1.126,P=0.260)和总分(96比96,Z=-1.285,P=0.199)无统计学差异。结论MHD患者内瘘侧肢体与非内瘘侧肢体相比存在握力下降和被动掌曲功能异常,需要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关注,尽早开展内瘘侧手部的抓握运动及腕关节的掌曲、背伸、旋转活动,以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40例MHD患者实施6个月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的差异,以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结果:干预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SF-36评分、相关监测指标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干预应用于MHD患者中,可改善其自我管理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RA)应用辅助任务导向训练的干预对其手功能康复以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治疗的老年RA患者80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通过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入组患者均给予规范抗风湿药物常规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手部抗阻训练方式,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辅助任务导向训练干预,对两组干预1个月,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握力、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双侧手指TAM、握力、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两组双侧手指TAM、握力、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SF-36评分分别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左手TAM(268.25±20.62)°与右手TAM(259.93±23.44)°分别高于对照组左手TAM(235.56±25.21)°与右手TAM(224.37±21.86)°(P<0.05);治疗后治疗组左手握力(75.12±8.09)mmHg(1 mmHg=0.133 kPa)与右手握力(79.62±7.86)mmHg分别高于对照组左手握力(62.56±7.78)mmHg与右手握力(65.13±8.10)mmHg(P<0.05);治疗后治疗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35.25±4.60)分高于对照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31.56±5.25)分(P<0.05);治疗后治疗组SF-36评分(88.25±11.62)分高于对照组SF-36评分(80.56±16.21)分(P<0.05)。结论对老年RA进行辅助任务导向训练干预可提高患者手部关节活动度,增强手部握力,提高日常生活手功能活动能力以及改善生存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8.
6min步行试验在心肌梗死后心脏康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6min步行试验(6MWT)来训练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的运动耐量,评估预后。方法将80例心肌梗死后4周的患者分成两组。A组40例,每周接受2次6MWT训练;B组40例,进行日常活动;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6MWT和再住院率。结果6个月后,接受训练的A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480±36m)较训练前(380±26m)有显著增加(P<0.001),B组在试验前后6MWT无显著差异。6个月后B组再住院率(30.0)高于A组(8.0)(P<0.001)。结论6MWT训练对心肌梗死后患者的康复有重要的作用,能增加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能力,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high flux hemodialysis,HFH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营养水平、心理状态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入选在本透析中心的MHD患者,HFHD前及实施6个月后采集每位患者的透析前血标本,检测临床生化指标,完成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按照美国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Kidney Disease Outcomes Quality Initiative,K/DOQI)指南公布的关于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简表(short form-36,SF-36)评估所有入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HFHD前后各项指标及评分的变化。应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或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Q)]表示,各项指标及评分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入组MHD患者34例,平均年龄(61.3±12.4)岁,HFHD后MHD患者的营养状态明显改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具有所升高[分别为(38.5±4.7)g/L vs.(41.6±5.8)g/L,(272.3±74.0)g/L vs.(318.3±64.7) g/L,P均<0.05];中分子毒素清除显著增加,β2微球蛋白降低[(22.9±3.7)mmol/L vs.(21.6±2.1)mmol/L, P<0.05];SAS评分由32.6±8.4降低至30.3±5.9(P=0.087),SDS评分由40.5±8.0降低至36.9±9.6(P<0.05);躯体健康评分自39.9±17.9增加至49.5±20.3(P<0.01),SF-36总分自49.2±17.5增加至58.7±19.1(P<0.01)。结论 HFHD可改善MHD患者的营养水平、心理状态、部分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  相似文献   

20.
赵春红  杨冬冬  王华 《妇幼护理》2023,3(4):993-995
目的 探讨强化营养联合抗阻运动对老年肌少症患者躯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20 年 8 月至 2022 年 12 月我院收治老年肌少症患者 63 例,按照数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0 例)给予常规营养支持,研究组(33 例)给予强化营养联合抗阻运动训练。比较两组骨骼肌指数、握力、6 分钟步行距离、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 两组干预前老年患者的骨骼肌指数、握力与 6 分钟步行距离对比无统计差异意义(P>0.05)。研究组老年患者干预后骨 骼肌指数较对照组更高、握力较对照组更大、6 分钟步行距离较对照更远(P<0.05)。干预前两组老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生 活质量评分对比无统计差异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老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 研究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肌少症患者联合开展强化营养与抗阻运动训练,能够显著的改善肌力水平 与躯体活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