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7年2月术后病理证实的8例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并结合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肿瘤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良性5例,非典型或恶性3例。8例随访4~63个月:1例次全切除术后32个月肿瘤复发,再次手术;其余下7例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少见,易误诊,病理学检查是其确诊方法,手术后需随访。  相似文献   

2.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6岁,因头昏头痛1年加重2周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双瞳孔直径2.5 mm,对光反射灵敏,双侧视力为5.0,视野无缺损;四肢肌力正常,病理征(-)。头部MRI平扫+增强示:左侧枕顶部大脑镰旁占位,大小约4 cm×3.5cm,T1WI呈等信号(图1a),T2WI呈稍高信号(图1b),瘤周水肿明显,增强可见明显强化(图1c)。全麻下行左顶枕部跨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征及其诊断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病人2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学表现、手术措施和治疗效果并随访.结果 患者表现占位病变和局部压迫症状.MR表现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增强肿瘤不均匀强化.行肿瘤全切除术2例.病理检查见肿瘤由短梭形细胞无序散在胶原胶质中,细胞密集区域和稀疏区域相间,血管丰富区域呈血管外皮瘤样结构. CD34(+),Vim(+),EMA(-),S-100(-).患者随访至今未见复发.结论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发病率低,临床易误诊.MR检查T2像的"黑白相间征"及显著不均匀增强的特点有助于诊断,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5.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ISFT)临床上较为罕见,侵犯颈静脉孔的ISFT更少见。该文报道侵犯颈静脉孔的ISFT 1例,对其病理学、影像学特征、术后复发和转移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瘤(SFT)的影像学、病理学、临床特征和手术疗效,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2例SF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回顾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手术全切除肿瘤,术后随访3年,肿瘤无复发。MRI示肿瘤T1WI多为等信号,T2WI多为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后不均匀强化。病理免疫组化染色检查:CD34(+),CD99(+),Vim(+)。结论颅内SFT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确诊需依靠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治疗以手术全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7.
8.
1病例患者女性,56岁。患者于15年前开始出现右耳听力下降,右侧面瘫,行头颅CT等相关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后右耳听力进行性下降,直至丧失,未行治疗。1年余前开始出现头晕及走路不稳症状,无黑矇晕厥、无视物旋转、无恶心呕吐。未予重视。后患者头晕及走路不稳症状持续存在,无明显缓解,出现无法直线行走,行头颅MRI示:右侧桥小脑角  相似文献   

9.
正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SFT)是一种少见的梭形细胞肿瘤,起源于表达CD34抗原的树突状间充质细胞,此种细胞广泛分布于人体的结缔组织中。颅内SFT临床少见,难以通过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明确诊断,需病理证实。本文报道2例临床罕见的颅内SFT,并结合相关文献讨论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治疗方式。1病例资料病例1:女性,61岁,因左侧小脑脑膜瘤术后11年,头痛、头晕2月余于2017年5月13日入院。2006年9月行左侧小  相似文献   

10.
患者 男,33岁.因间断性头痛半年余加重1周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头MRI平扫及增强:左小脑幕上方可见巨大团块状异常信号灶,与小脑幕呈宽基底相接,边缘呈分叶状,大小约9 cm×9 cm×6 cm,病灶大部分呈等T1等T2改变,中央呈长T1长T2改变,病灶内侧可见团块状流空血管影,引流入大脑大静脉,增强扫描病灶大部分呈明显强化,病灶中央未见强化.术中见肿瘤组织凸出枕叶脑皮质表面,肿瘤色红、边界清楚.肿瘤质地较硬,血供异常丰富,术中出血汹涌,肿瘤基底附着于小脑幕,全切除肿瘤.术后恢复良好,无偏瘫、失语、视力及视野障碍.病理诊断:孤立性纤维性肿瘤.HE染色:肿瘤细胞呈梭形,排列成束状、车辐状.细胞分布疏密不均,细胞之间夹杂有胶原纤维.细胞分布密集区内,核有轻度异形,未见坏死及核分裂像.部分肿瘤细胞之间夹杂有较丰富的小至中等大小薄壁血管,有的呈狭长鹿角样分枝.免疫组化染色:CD34、bcl-2、CD99强阳性,EMA及S-100阴性.术后6个月复查CT无肿瘤复发.目前仍在随访中.  相似文献   

11.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颅内孤立性纤维瘤患者的病理学、影像学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手术全切除肿瘤,术后随访3个月,肿瘤无复发。MRI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呈低或者等、低混杂信号,增强后病变明显不均匀强化,周围伴有水肿。病理学示肿瘤有交替分布的细胞丰富区及细胞疏松区组成,细胞排列呈条束状,席纹装状或者无结构样;免疫组化示CD34(+)、AEl/AE3(一)、EMA(一)、S-100(一)、DES(一)、SMA(一)、Ki-67:5%(+)、ER(一);病理学诊断为左中颅窝底孤立性纤维瘤。结论颅内孤立性纤维瘤是一种少见疾病,仅靠影像学表现作出诊断较为困难,需结合临床症状和病理综合分析,作出准确的诊断,治疗以手术全切为主。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72岁,因头痛头晕,走路不稳1月入院。头痛头晕无明显诱因,无发热及颅内感染病史,无癫痫及视、听力改变。曾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予以药物治疗,效果不佳。CT提示颅后窝脑膜瘤(小脑幕下)。查体:颅神经(-),肌力肌张力正常,左侧指鼻试验( ),平衡及加强试验( )。手术治疗:在全麻下行颅后窝开颅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起源于小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膜恶性孤立性纤维瘤的病理形态学特征、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脑膜恶性孤立性纤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资料.结果 脑膜恶性孤立性纤维瘤影像学特征类似脑膜瘤.病理形态特征显示瘤组织由细胞丰富区与稀疏区组成;细胞丰富区内,瘤细胞呈短梭形或卵圆形,胞质少或不清,核大深染,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10个/10高倍视野(HPF);稀疏区内瘤细胞长梭形,无明显异型性,瘤细胞间富含胶原纤维束;疏松区及致密区之间可见粗大胶原纤维束和"分枝状"或"鹿角样"血管分隔;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细胞CD34、波形蛋白、Bcl-2和CD99弥漫阳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S-100蛋白及上皮膜抗原等阴性.结论 发生于脑膜的恶性孤立性纤维瘤少见.细胞密度增加、核异型性、核分裂像易见(≥4个/10HPF)、肿瘤性坏死和/或浸润性边缘是恶性孤立性纤维瘤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4.
患者 男性,48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无力伴头胀头晕1周,加重ld,恶心呕吐数次,呕吐物为内容物,量中等,于2013年1月2日人院.体检:意识模糊,言语含糊,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伸舌不合作,颈软,右侧上肢肌力0级,下肢肌力2级,左侧肢体肌力5级,双侧肌张力正常.  相似文献   

15.
孤立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isolated vasculitis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IVCNS)临床罕见,症状、体征复杂多变,易误诊。现将我们诊断并经病理证实的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孤立性纤维肿瘤为梭形细胞肿瘤,由纤维母细胞组成,其间存在带状胶原。常见于成人,以女性好发。几乎所有孤立性纤维肿瘤均与脑膜相关,偶尔发生于脑室或脊髓内。肿瘤由大小较为一致的梭形和(或)椭圆形细胞组成,肿瘤细胞排列成短束状、旋涡状或片状;细胞间嗜伊红"电线"样胶原为其特征(图1);细胞疏密不均匀,部分区域肿瘤细胞密集,排列成束状,部分区域以胶原为主,细胞密度较低的区域可类似于脑膜瘤;肿瘤细胞边界不清,细胞核染色质呈淡染,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颅内共存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颅内共存肿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行手术治疗,病理证实为脑膜瘤合并垂体腺瘤、颅咽管瘤、胶质瘤各1例,均与术前影像诊断一致,术后正常生活;1例术前考虑为脑膜瘤合并胶质瘤,未行手术治疗。结论 颅内共存肿瘤需进行充分的术前评估,大多可明确诊断,设计合理的手术方案,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其预后主要取决于病变性质  相似文献   

18.
正1病例资料男性,41岁。因右侧面部麻木10 d入院。入院时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右侧面部感觉减退;四肢肌力、肌张力基本正常。头部CT平扫示:右侧颅中、后窝(颞骨岩尖、枕骨右侧、枕骨斜坡)软组织密度肿块,边缘光滑,肿块内见小斑片状高密度影,大小约40 mm×28 mm(图1A);局部骨质破坏(图1B)。MRI平扫+增强示:右侧颅中窝不规则形态长T1、长T2信号灶,T2FLAIR呈高信号,邻近脑组织呈受压,脑实质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图1C~E);增强扫描示,呈轻度不均匀强化,邻近脑膜稍增厚呈线样强化,余未见明显异常强化影(图1F~H)。MRI-DWI示,右侧颅中窝病灶呈稍低信号,ADC值  相似文献   

19.
颅内腺样囊性癌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临床资料例1,女性,28岁。因左眼睑下垂伴左眼肿痛、视力下降2年,左面部麻木、前额胀痛1年,吞咽呛咳、声音嘶哑、走路不稳5个月入院。查体:左眼睑下垂、左眼外展麻痹、失明、瞳孔散大,左面部痛觉消失,咽反射迟钝,共济运动障碍。CT显示,左中后颅底肿瘤,大小约8cm×6cm×3cm,边界清楚,平扫呈等密度,强化明显,中颅底骨质破坏,诊断为左中后颅底脑膜瘤。术中见肿瘤骑跨于岩骨尖,前部抵蝶骨嵴,后部达幕下,与颅底硬脑膜及天幕游离缘紧密粘连,大部分位于硬膜内,少部分位于硬膜外。行肿瘤大部切除,病理报告为腺样囊性癌。耳鼻喉科会诊未发现鼻咽部病…  相似文献   

20.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10岁。因突然晕倒3 h入院。体检:呈昏迷状,GCS 3分,右侧瞳孔散大,左侧瞳孔3 mm,对光反射均消失,生理反射减弱,脑膜刺激征(+),其他病理反射未引出。全身多处可见散在的2 cm×2 cm~6 cm×8 cm瘀斑。CT示右侧颞叶大脑皮层下血肿,约8 cm×10 cm×4cm大小;DSA未见AVM;追问病史既往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史。实验室检查:RBC3.00 ×10~(12)/L,HGB 92 g/L,WBC 10 ×10~9/L,CT 16 min,BT 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