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病人发生血流多重耐药菌(MDR)感染特点与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8年1月神经外科收治的217例血流感染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MDR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MDR感染率为23.96%。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手术治疗、深静脉置管、机械通气、留置导尿、联用抗菌药物≥3种、抗菌药物使用时间≥14 d等6个因素是神经外科病人MDR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神经外科病人MDR血流感染检出率较高,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其中减少不必要的各种侵入性诊疗操作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降低神经外科病人血流MDR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行无菌切口手术治疗的8 478例病人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8 478例中,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02例(1.2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红蛋白浓度<90 g/L、美国麻醉师协会评级>Ⅱ级、切口长度≥10 cm、手术持续时间≥3 h、糖皮质激素增高、血清白蛋白浓度<30 g/L、急诊手术等是神经外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神经外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与多种因素相关,临床应采取针对主要危险因素为主的综合措施,以降低神经外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病人发生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1月神经外科收治的1 573例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危险因素。结果 1 573例中,发生血流感染126例,感染率为8.01%。126例血培养标本检出142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阳性菌68株(47.89%),革兰阴性菌72株(50.70%),真菌2株(1.4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深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留置导尿、使用糖皮质激素、血清降钙素原>0.5 ng/ml、血溏>11.1 mmol/L是神经外科病人发生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做好评估,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诊疗;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控制血糖;监测降钙素原早期预测与干预可能是减少神经外科血流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列线图模型, 以预测神经重症患者术后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NSI)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至2022年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神经外科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 共1 264例。将首义院区的987例患者作为训练集, 将光谷院区的277例患者作为验证集。以术后30 d出现CNSI为研究终点。采用先单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确定患者术后出现CNSI的危险因素, 基于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C指数及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及判断能力, 采用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法评估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在验证集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1 264例患者中, 146例(11.6%)发生CNSI, 其中训练集有102例(10.3%, 102/987), 验证集有44例(15.9%, 44/27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糖尿病史、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10分、急诊手术、手术时间≥4 h、术中出血量≥400 ml、合并休克、术后行腰大池引流术和脑室外引流术、术后血清白蛋白≤30 g/L及...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单纯颅脑损伤病人凝血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8年5月收治的212例单纯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凝血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 212例中,发生凝血功能障碍42例,发生率为19.8%。170例未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入院时GCS评分低、AIS评分高、头颅CT复查出现血肿增大是颅脑损伤后凝血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出院后随访4~8个月,平均(6.25±1.43)个月;凝血功能异常病人GOS评分[(3.72±0.92)分]明显低于凝血功能正常病人[(4.28±0.66)分;P<0.05]。结论 单纯颅脑损伤病人凝血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很多,凝血功能异常影响病人预后,建议临床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探讨急性脑出血后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01—2022-12平顶山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及神经重症的1 05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先根据GCS评分进行感染率的分层分析,然后运用组间差异性比较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SAP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语言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并对构建的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急性脑出血患者中SAP发生率为35.9%,其中GCS评分3~8分患者为77.21%,GCS评分9~12分患者为30.81%,GCS评分13~15分患者为6.50%,各组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GCS评分、入院时随机血糖、淋巴细胞绝对值及手术治疗均为SAP独立危险因素,以这5个危险因素构建的Nomogram预测模型可帮助临床医师预测急性脑出血后SAP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临床适用性。结论 基于GCS评分构建的Nomogram预测模型能够在疾病早期阶段准确高效地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生SAP的风险进行分层,识别出...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神经外科手术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4—2014-04在我院接受神经外科手术的2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对与感染有关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卡方检验以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24例手术患者中,42例发生感染,发病率18.6%,手术感染主要为创口感染和颅内感染,其中创口感染31例(发生率13.8%)、颅内感染11例(发生率4.9%);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筛选出年龄、血清白蛋白水平40(g/L)、术前住院天数、糖尿病、备皮时机、手术切口及接台手术是神经外科手术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多种高危因素导致神经外科手术感染的发生,应当积极的加强感控措施,对各种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降低感染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因脑卒中造成重度瘫痪患者入住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后深静脉血拴形成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入住NICU的172例首发脑卒中重度瘫痪患者,入住NICU后72h内行首次双下肢静脉超声检査,转出NICU前行第2次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根据第2次超声结果分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组和无深静脉血拴形成组。采用多中心、开放性、回顾性调査对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172例脑卒中重度瘫痪患者,检出深静脉血栓形成60例(34.88%),其中有临床症状4/60例(6.67%),无临床症状56/60例(93.33%)。相关分析显示:年龄、房颤、心力衰竭、肿瘤病史、GCS评分、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升高趋势、入NICU前后接受氯吡格雷治疗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均呈显著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病史(OR=14.847,95%CI:1.751-125.897)与急性脑卒中重度瘫痪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相关性。结论首发脑卒中重度瘫痪患者的N1CU院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为34.88%,其中93.33%无明显临床症状。既往肿瘤病史是NICU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TBI)行单侧大骨瓣减压术(LDC)后发生迟发性颅内出血(DICH)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行单侧LDC治疗的42例sTBI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术后发生DICH的危险因素。结果 42例中,术后发生DICH 14例,发生率为3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中线移位>1 cm、术前存在对侧颅骨骨折及手术时机过早是sTBI行LDC后发生DICH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sTBI合并中线移位及对侧颅骨骨折等高危因素,行LDC后易发生DICH,应慎重选择去骨瓣减压术时机,且应加强监护并早期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影响听神经瘤患者术后短期及长期面神经功能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2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于术后7 d及术后6个月对所有患者的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估。收集可能与患者术后早期及长期面神经功能障碍存在相关性的因素,采用Logistic单因素与多因素回归对相关因素与患者术后短期及长期面神经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术后7 d,21例(33.9%)患者面神经功能正常,41例(66.1%)患者出现面神经功能损伤;术后6个月,49例(79.0%)患者面神经功能为正常,13例(21.0%)患者面神经功能损伤。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直径越大、肿瘤与面神经黏连越紧密,患者术后7 d发生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可能性越大(P=0.002、0.002);术前临床症状持续时间为患者术后6个月面神经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3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与面神经的黏连程度、肿瘤最大直径为患者术后7 d面神经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3、0.014);术前临床症状持续时间、肿瘤最大直径为患者术后6个月面神经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0、0.030)。 结论肿瘤与面神经的黏连越紧密、肿瘤最大直径越大,患者术后7 d发生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可能性越大。患者术前临床症状持续时间越长、肿瘤最大直径越大,术后6个月发生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开颅术后神经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临床干预措施,以降低神经系统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5-01—2016-11在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行开颅手术的患者234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是否发生神经系统感染分为实验组41例和对照组193例,分析神经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临床干预措施。结果通过对2组潜在危险因素对比发现,神经系统感染的发生与60岁老年人、手术时间≥4h、放置引流管、术前未预防性应用抗生素、≥2次手术、术中发生脑脊液漏及实施脑室体外引流术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分析发现,手术时间、留置引流管、术中脑脊液漏、脑室体外引流术是开颅术后神经系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颅术后神经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60岁、手术时间≥4h、放置引流管、手术次数≥2次、术前未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中发生脑脊液漏及实施脑室体外引流术。通过术前加强营养、增加患者身体抵抗力、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中严格执行无菌原则、术后严密监测病情变化等降低开颅术后神经系统感染的发生率。一旦发生神经系统感染可进行控制颅内感染、心理护理、保持大便通畅及五官护理等降低神经系统感染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颅脑术后继发颅内多重耐药(MDR)鲍曼不动杆菌(AB)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 586例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资料。根据脑脊液培养结果确定颅内感染病原体。结果 脑脊液培养显示AB感染124例,其中MDR-AB共99例。颅内AB感染的发生率为7.82%(124/1586),颅内MDR-AB感染的发生率为6.24%(99/1586),占颅内AB感染的79.8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住ICU、肺部MDR-AB感染、开颅手术>1次是颅内MDRA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颅内MDR-AB感染是临床治疗的难题,预防MDR-AB感染对改善颅脑手术病人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缩短ICU入住时间、改善ICU条件对预防颅内MDR-AB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引流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20年4月引流术治疗的481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481例中,术后发生颅内感染28例,发生率为5.8%;治愈24例,治愈率85.7%。28例颅内感染中,培养出致病菌26例,其中革兰阳性菌16例(61.5%),革兰阴性菌1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白蛋白水平<35 g/L、术前GCS评分≤8分、置管时间>3 d、鞘内注射>6次、引流管口漏是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引流术后颅内感染是受多种原因影响的,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降低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下立体定向微创穿刺抽吸及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10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33例HICH患者,其中10例采用机器人辅助下立体定向微创穿刺抽吸及引流术治疗(机器人组),12例采用CT辅助定位微创穿刺抽吸及引流术治疗(CT定位组),另11例行常规药物保守治疗(对照组),比较手术组的手术时长、血肿清除率、使用尿激酶次数、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3组患者治疗期间肺部感染率、NICU住院时间、甘露醇使用时间、72 h脑水肿体积以及入院即刻和术后1、3、5、7、14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手术组治疗期间肺部感染率降低、NICU住院时间减少、甘露醇使用时间缩短、72 h脑水肿面积减小、不同时间的NIHSS评分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T定位组比较,机器人组血肿清除率提高,使用尿激酶次数减少,引流管留置时间缩短,肺部感染率降低,NICU住院时间减少,甘露醇使用时间缩短,72 h脑水肿体积减小,不同时间的NIHSS评分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机器人辅助下立体定向微创穿刺抽吸及引流术治疗HICH能更彻底清除血肿、减少术后并发症,更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复合手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我院复合手术室进行的101台开放性手术,回顾性分析病例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危险因素。结果 101例中,38例术后出现感染,发生率为37.6%,其中颅内感染4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存在呼吸系统基础疾病、术后出血、术后脑梗死与术后感染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脑出血是术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315;95% CI 1.931~155.292;P=0.011)。结论 神经外科复合手术后感染发生率较高,肺部仍是术后感染的主要部位,术后脑出血是独立危险因素,应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颅脑手术部位感染率及危险因素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颅脑手术部位感染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调查我院颅脑手术病人478例。结果我院颅脑手术部位感染率为3.1%;按美国疾控中心NNIS系统SSI危险因素评分分层得到的感染率分别是:0分者1.2%(4/344),1分者7.4%(9/121),2-3分者15.4%(2/13)。发生SSI的危险因素包括手术时间>4h、术后使用引流管、SSI危险因素评分>0分、本次手术前曾进行过颅脑手术。结论我院颅脑手术SSI发生率为3.1%;危险因素为手术时间>4h、术后使用引流管、SSI危险因素评分>0分、本次手术前曾进行过颅脑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术后发生慢性意识障碍(pDoC)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1年7月手术治疗的163例HICH的临床资料。术后昏迷时间>28 d诊断为pDoC。结果 163例中,57例发生pDoC,发生率为3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092,95%CI:1.044~1.142,P<0.001)、入院GCS评分低(OR=0.671,95%CI:0.488~0.922,P=0.014)、术前脑疝(OR=3.058,95%CI:1.122~8.337,P=0.029)、慢性脑积水(OR=4.694,95%CI:1.584~13.906,P=0.005)是HICH术后发生pDoC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入院GCS评分≤6分、术前脑疝、慢性脑积水联合预测术后发生pDoC的效果良好,AUC=0.871(95% CI 0.809~0.918;P<0.001),特异度=92.45%,灵敏度=73.68%。结论 高年龄、入院GCS评分低、术前存在脑疝、慢性脑积水的HICH病人术后发生pDoC的风险明显增加,临床应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以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感染相关因素及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手术治疗的165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护理方法分为常规护理组(n=91)和针对性护理组(n=74)。结果 165例中,术后29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7.58%。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采用常规护理91例,其中21例发生感染,包括颅内感染10例,切口感染6例,呼吸道感染3例,导管相关血流感染2例。2018年9月改进护理方案为针对性护理74例,其中8例发生感染,包括颅内感染3例,切口感染2例,呼吸道感染2例,导管相关血流感染1例。针对性护理组感染率(12.16%)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感染率(23.0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GCS评分<5分、手术时间≥4 h、术后ICU住院时间≥2周、术后白蛋白水平<35 g/L、气管切开术、深静脉置管以及术后无针对性护理为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感染相关因素众多,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成人出血型脑底异常血管网症(MMD)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22例出血型MMD的临床资料。根据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评估短期预后,0~2分为预后良好,≥3分为预后不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出院时,122例中,预后不良66例,预后良好56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GCS评分≤9分、脑积水、脑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中线位移≥5 mm为出血性MMD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对于出血型MMD,入院时GCS评分、脑积水、脑实质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中线移位等是短期预后不良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