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治疗药物难以控制或副反应难以耐受的帕金森病(PD)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双侧STN-DBS治疗药物难以控制或副反应难以耐受的171例PD的临床资料。术后6个月采用第三版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Ⅲ)评分及第二版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WHO-QOL-2)评分评估疗效。结果 术后6个月,UPDRS-Ⅲ评分明显降低(P<0.05),WHO-QOL-2评分明显增高(P<0.05)。术后抗PD药物使用剂量明显降低(P<0.05)。术后发生颅内出血1例(0.58%),切口感染3例(1.75%),排异反应2例(1.17%),癫痫发作1例(0.58%),因设备故障更换脉冲发生器1例(0.58%),体重增加12例(7.01%),构音障碍8例(4.67%),睁眼困难4例(2.34%),智力减退4例(2.34%)。结论 对于药物难以控制及副反应难以耐受的PD病人,双侧STN-DBS治疗PD可显著改善病人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及减少口服药物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丘脑底核(STN)-深部脑刺激术(DBS)对帕金森病(PD)病人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STN-DBS治疗的65例PD的临床资料。术前、术后1年,采用第三版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Ⅲ)评估PD开关期运动症状;采用H-Y分期评估病情严重度;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焦虑情况;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抑郁情况;采用帕金森睡眠量表(PDSS)评估睡眠障碍情况;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采用帕金森患者生活质量问卷(PDQ39)测评生活质量。结果 术后1年,UPDRS-Ⅲ评分、H-Y分期、ADL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PDQ39评分、MoCA评分及MMSE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 STN-DBS能够显著改善PD病人运动症状、精神症状、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交叉电脉冲(ILS)在帕金森病(PD)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后传统刺激方式疗效不佳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1年10月丘脑底核(STN)-DBS治疗的12例PD的临床资料。12例DBS后应用传统刺激方式疗效不佳,使用ILS(时间>6个月)。使用ILS后随访6~12个月,采用统一帕金森病生活量表(UPDRS Ⅱ)评分、运动量表(UPDRS Ⅲ)评分、异动症量表(UPDRS Ⅳ-A)评分评估疗效及左旋多巴等效日剂量(LEDD)评价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与ILS前(药物关期)相比,使用ILS后(药物关期)UPDRS-Ⅱ评分、UPDRS Ⅳ-A评分、UPDRS-Ⅲ评分总分均明显改善(P<0.05),LEDD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PD病人STN-DBS后,在传统刺激模式症状改善不佳或出现刺激副反应时,ILS可明显改善PD症状、减轻刺激相关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尾状核指数对帕金森病(PD)双侧苍白球内侧部(GPi)脑深部电刺激术(DBS)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双侧GPi-DBS治疗的36例PD的临床资料。术前应用MRI测量尾状核指数、Evans指数及第三脑室宽度。术前、术后6个月应用39项帕金森病问卷(PDQ-39)评分、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Ⅲ(UPDRS-Ⅲ)评分、左旋多巴等效日剂量(LEDD)评估疗效。根据术后6个月UPDRS-Ⅲ评分分为改善组(n=26)与恶化组(n=10)。结果 术后6个月,PDQ-39评分、UPDRS-Ⅲ评分、LEDD均明显降低(P<0.05)。恶化组尾状核指数、第三脑室宽度较改善组明显增大(P<0.05),而Evans指数无明显变化(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尾状核指数≥0.16(OR=1.76;95%CI 1.09~3.18;P=0.017)是PD术后UPDRS-Ⅲ评分恶化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双侧GPi-DBs明显改善PD症状,尾状核指数可用于评估PD病人双侧GPi-DBS后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实施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10—2022-12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PD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使用普拉克索治疗,观察组使用普拉克索联合STN-DBS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程度、认知功能、帕金森核心症状、睡眠质量、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后2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呈降低趋势,观察组改变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统一PD评定量表第Ⅲ部分(UPDRS-Ⅲ)评分均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改变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帕金森睡眠评分量表(PDSS)评分呈升高趋势,39项帕金森患者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分呈降低趋势,观察组改变更明显(P<0.05)。结论 PD患者在普拉克索治疗基础上联合STN-DBS可改善症状及生活质量,一定程度上提高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治疗(STN-DBS)对帕金森病(PD)患者认知功能和抑郁、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16例拟行双侧STN-DBS的PD患者为实验组,在术前1周、术后1月和术后3月行认知功能、抑郁和焦虑状态评估。同期在门诊收集16例优化药物治疗的PD患者为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点行同样的神经心理量表评估。结果实验组患者的Mo CA评分与术前(20.69±4.33)相比,在术后1月(19.81±4.34)及术后3月(19.44±5.35)均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抑郁症状与术前(23.56±14.60)相比,在术后1月(11.94±6.16)及术后3月(7.38±5.18)有明显改善(P0.05)。实验组患者的焦虑症状与术前(22.13±6.11)相比,在术后1月(15.13±5.62)及术后3月(8.00±6.76)有明显改善(P0.05)。抑郁焦虑的改善在任何时期均与UPDRS-Ⅲ无相关性(P0.05)。结论双侧STN-DBS治疗在术后3月时并不影响PD患者的总体认知功能,但各个认知域的改变需要更为详细的神经心理量表评估;双侧STN-DBS治疗在短期内可以显著改善PD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且抑郁和焦虑症状的改善与STN-DBS治疗后运动症状的改善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治疗帕金森病的术后程控参数及效果,为帕金森病STN-DBS术后程控及术后管理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2~2018年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87例患者,应用UPDRS-Ⅲ评分UPDRS-II日常生活活动评分UPDRS-I精神行为情绪评分量表MMSE简易精神量表PDQ-39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分析手术前后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及非运动症状改善情况,评估程控参数的设置对帕金森病人症状改善及生活质量改善作用。结果帕金森病患者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UPDRSⅠ评分UPDRSⅠⅡ评分UPDRSⅢ评分UPDRSⅣ评分改善明显,手术后随访至今,患者症状改善稳定,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STN-DBS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并减少药物的剂量及药物所致副作用,术后程控是脑深部电极植入器治疗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STN-DBS)对帕金森病人焦虑状况的影响。方法设置双侧STN-DBS组及左旋多巴类药物治疗组,配对入组,每组有效病例各31例。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状态-特质问卷(STAI)、帕金森病生活质量39问卷(PDQ-39)及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Ⅲ部分(UPDRS-Ⅲ)对病人进行评估分析。结果与术前及药物治疗组相比,STN-DBS组术后状态焦虑(S-AI)评分明显降低(均P<0.05)。STN-DBS组UPDRS-Ⅲ评分与S-AI评分在术后4个月内相关(均P<0.05),电压、脉宽与特质焦虑(T-AI)和HAMA评分均相关(均P<0.05);术后电压和脉宽对T-AI和HAMA评分的标准回归方程成立,回归系数均显著(均P<0.05)。结论 STN-DBS在改善帕金森病人运动障碍的同时,在短期内可改善即时焦虑情绪。在治疗范围内,STN-DBS电压和脉宽越高,帕金森病人的特质焦虑情绪和焦虑症状越严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丘脑底核电刺激术(STN-DBS)对75岁以上帕金森病(PD)患者术后1年的疗效。方法选取2003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STN-DBS治疗的10例75岁以上PD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UPDRSⅢ及帕金森非运动评分。结果 10例患者术后随访1年,开机未服药与术前未服药状态相比,UPDRSⅢ、震颤、强直、迟缓及中轴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1年帕金森患者非运动评分ADL、HAMD、PSQI评分显著降低(P0.05),MMSE、HAMA评分有所增加(P0.05)。结论STN-DBS能显著改善75岁以上PD患者的运动症状和部分非运动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抗PD药物用量。但仍需长期随访以评价对高龄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深部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PD)合并不宁腿综合征(RLS)的临床疗效及其程控策略。方法对我院2018年1~12月行DBS治疗的中晚期PD患者103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是否合并有RLS分为RLS组和非RLS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所有患者行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术(STN-DBS),术后1月开机并随访6月,总结DBS治疗PD患者RLS的疗效和程控策略。结果 103例PD患者均手术成功,无死亡或严重并发症发生;RLS组共有32例患者(31.07%),与非RLS组相比,病程、改良HY分级和UPDRS-Ⅲ评分显著更高(P0.05);RLS组开机后6月随访RLSR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RLS组患者开机后6月程控参数较非RLS组双负刺激使用率更高,刺激触点选择下触点更常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晚期PD合并RLS率较高,STN-DBS可有效改善RLS症状,术后程控更多的选择双负模式和偏下触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the Parkinson's KinetiGraph,PKG)腕表定量评估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运动迟缓症状的可行性,并分析其随访脑深部刺激术(DBS)治疗后患者运动迟缓症状改变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并行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术(STN-DBS)治疗PD患者临床资料20例,收集术前、开机1月、开机6月PKG腕表运动迟缓分数((bradykinesia score,BKS)、UPDRS-Ⅲ运动迟缓评分、PDQ-39日常活动评分,分别比较各评分治疗前后差异;将BKS分数和UPDRS-Ⅲ运动迟缓评分分别与PDQ-39日常活动评分做相关性分析并比较差异。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成功,无死亡或严重并发症发生;治疗前后各评分均存在显著差异,两两比较中,各评分中开机1月和开机6月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开机6月和开机1月相比,BKS评分显著降低(P0.05);而UPDRS-Ⅲ运动迟缓评分和PDQ-39日常活动评分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KS评分与PDQ-39日常或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862(P=0.000),高于UPDRS-Ⅲ迟缓评分与PDQ-39日常活动评分的相关系数0.633(P=0.000)。结论 PKG腕表BKS分数能有效评估PD患者运动迟缓症状,在随访DBS治疗后患者运动迟缓症状的改变中具有简便易行、省时省力的优点,可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Hoehn-Yahr分期2.5~5期帕金森病(PD)患者的长期临床效果以及不同Hoehn-Yahr分期患者间临床效果的区别。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自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应用DBS治疗的69例PD患者(Hoehn-Yahr分期2.5期7例、3期27例、4期31例、5期4例)进行术后60个月的长期随访观察。分别在患者术前抗PD药物"关"期状态及术后6、12、24、36、48、60个月时DBS开机持续治疗下药物"关"期状态进行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估, 分别在患者术前及术后6、12、24、36、48、60个月时进行帕金森患者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估、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ED)数据采集, 在术后12个月时采集患者DBS刺激参数并计算出总刺激功率、单脉冲平均能量、较大单脉冲能量。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UPDRS-Ⅲ评分、PDQ-39评分、LEDD的差异, 比较不同Hoehn-Yahr分期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UPDRS-Ⅲ评分、PDQ-39评分的差异, 以及术后12个月时DBS刺激参数的差异。结果与术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STN-DBS)术治疗帕金森病(PD)的长期临床效果.方法 对采用STN-DBS术治疗的75例PD患者进行术后长期随访.对患者手术前抗PD药物“关”与“开”状态进行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估;术后第1、3、5和10年,在STN-DBS持续治疗下对患者药物“关”与“开”状态进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帕金森病(PD)病人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STN—DBS)术后药物变化情况。探讨STN—DBS对帕金森病术后药物治疗的影响。方法 对接受STN—DBS手术治疗的40例帕金森病病人手术前后的药物服用剂量、药物引起的相关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经6~49个月随访。多数病人在STN-DBS作用下因症状明显改善,于开机后的1-6个月间使用抗PD药物逐渐减量。最终的选择剂量可维持2年以上。开机后5例不再服用相关药物。25例药物较术前平均减少60%。7例药物用量与术前相同,3例行单侧STN—DBS者术后药物用量增加。药物相关并发症因术后药物用量的减少而得到明显缓解。结论 STN—DBS能够减少术后抗PD药物的用量。改善药物引起的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对帕金森病患者伴发的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0例伴有抑郁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接受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DBS(STN-DBS)治疗,术后对患者随访观察6个月。结果患者均成功完成STN-DBS治疗和随访,术后3个月、6个月HAMD评分、UPDRS-III总分较术前有显著降低,术后6个月HAMD评分、UPDRS-III总分低于术后3个月,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及随访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脑深部电刺激有助于改善PD患者抑郁症状,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帕金森病患者术中微电极记录(MER)联合术后Lead-DBS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结合患者症状针对性选择开机触点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依照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术后程控方式的差异,分析80例接受DBS治疗的帕金森病(PD)患者病例资料,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患者术中MER联合术后Lead-DBS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结合患者症状针对性选择开机触点进行程控;对照组患者根据DBS专家程控共识逐个触点程控。结果 首次开机时间:对照组(136.30±11.81)min,实验组(86.05±7.05)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开机时间明显缩短;首次程控不良反应次数:实验组(0.90±0.50)次,对照组(3.03±1.00)次,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次数显著减少;药物“关”期情况下,术后开机与关机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分改善率:实验组术后开机UPDRS-Ⅲ平均改善率为47.60%,对照组平均改善率为46.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临床运动功能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高-低频交互重复经颅刺激(rTMS)对中期帕金森(PD)患者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评分、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12—2022-12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9例中期PD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PD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另采用高-低频rTMS结合治疗,对照组给予rTMS假刺激干预,比较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2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2组治疗1个月后SCOPA-AUT评分分别为(20.08±3.44)分和(22.96±4.55)分,帕金森氏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Ⅲ)评分分别为(24.15±3.22)分和(27.07±3.56)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分别为(27.40±2.08)分和(25.83±2.92)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分别为(47.03±3.34)分和(44.19±3.20)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SCOPA-AUT评分、UPDRS-Ⅲ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单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偏侧型帕金森病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偏侧型帕金森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单侧STN-DBS治疗,并分别于术前3~5 d、术后1年、术后5年以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进行评估。结果术后5年,病人在刺激"关"状态下,UPDRSⅡ、Ⅲ和轴性症状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而刺激"开"状态下,UPDRSⅡ、Ⅲ和轴性部分评分较同期刺激"关"状态分别降低37.37%、41.14%和26.91%。与术前比较,术后5年平均每日口服左旋多巴等效剂量降低24.92%,而异动时间和异动病残度分别增加52.63%和59.65%。本组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随访期间出现发声困难6例。结论对偏侧型帕金森病人,单侧STN-DBS是一种疗效持久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与情感淡漠及认知执行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纳入2022年1月-12月就诊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92例PD患者,其中男41例,女51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分为PD伴睡眠障碍组(PSQI≥8分)及PD不伴睡眠障碍组(PSQI<8分)。运用UPDRS-Ⅱ、UPDRS-Ⅲ、UPDRS-V(H-Y分期)、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SS)、蒙特利尔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Stroop色词测验(SCWT)、连线测验(TMT)、改良情感淡漠评定量表(MAES)统计所有受试者的帕金森病病情、日间嗜睡、情感淡漠及认知执行功能,探讨PD伴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92例PD患者中伴睡眠障碍者64例,占比69.6%。睡眠障碍组年龄(71.88±8.77)、病程[3(1,7)]、UPDRS-Ⅱ评分[14(9,19.5)]、UPDRS-Ⅲ评分[30.5(19,44)]、H-Y分期[2.5(2,3)]均显著大于非睡眠障碍组{(64.96±10.47)、[1(0.5,3.5)]、[5(2,8)]、[9.5(...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术后程控工作及相关情况,为STN-DBS术后刺激参数的设置、药物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病例选自2005年3月至2006年12月在北京天坛医院接受双侧STN-DBS植入术治疗的57例帕金森病患者。分析手术前后药物的用量和调整情况,评估不同刺激参数对震颤、运动徐缓和僵直等PD运动症状的改善作用。结果与术前相比PD患者DBS术后服用多巴胺类药物的剂量明显减少,术前平均707.59mg,术后平均253.62mg,平均减少63%,其中8例不再服用左旋多巴类药物。刺激频率为10Hz时无治疗作用,130Hz以上时症状可得到显著改善。除3例发生对侧肢体痉挛性收缩外,频率达到185Hz时能够获得最佳治疗效果。电压为2V-3V时可较好的改善运动,并随着电压值的增加治疗作用逐渐增强。结论本研究证实STN-DB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STN-DBS能够显著减少左旋多巴类药物用量及药物引起的异动症、运动波动等并发症的发生。刺激电压是术后程控的主要调节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