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急性弥漫性脑肿胀   总被引:68,自引:2,他引:66  
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惠国桢,李向东,周幽心,王之敏,朱凤清,何乃吉,杨学照,周岱,鲍耀东一、临床资料本组55例,男40例,女15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71岁,0~20岁8例,21~40岁29例,41~60岁15例,>60岁3例。受伤机制:车祸31例,自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的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进行探讨。方法 对我院1996-05-2003-04收治28例PADBS作一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3例,生活基本自理者4例,遗留有头痛、头晕、癫癎或劳动力下降者5例.植物状态2例,死亡14例,死亡率50%。结论 PADBS发病机制是外伤后大脑血管运动功能麻痹,急性脑血管扩张,血容量增加所致。诊断主要依靠头颅CT,综合治疗包括降颅压、大剂量激素疗法、亚低温治疗、巴比妥疗法、脑营养药物应用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KS)的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1996-05~2003-04收治28例PADKS作一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3例,生活基本自理者4例,遗留有头痛、头晕、癫痢或劳动力下降者5例,植物状态2例,死亡14例,死亡率50%。结论PADKS发病机制是外伤后大脑血管运动功能麻痹,急性脑血管扩张,血容量增加所致。诊断主要依靠头颅CT,综合治疗包括降颅压、大剂量激素疗法、亚低温治疗、巴比妥疗法、脑营养药物应用等。  相似文献   

4.
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研究进展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是脑外伤中死亡率很高的一种病征,文献报道死亡率达80%以上。近年来随着CT广泛应用,在重型颅脑损伤中脑肿胀的发现率逐渐增加。本文综合近年文献,着重讨论其发病机理和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5.
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3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 (posttraumaticacutediffusebrainswelling ,PADBS)是指外伤后数小时内(一般 4~ 14小时 )脑组织广泛性肿胀 ,是重度脑损伤后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之一。我院自 1993年10月至 2 0 0 0年 9月共收治 37例 ,其中保守治疗 15例 ,手术治疗 2 2例 ,死亡 2 4例 ,死亡率为 6 5%。现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男 2 7例 ,女 10例。年龄11~ 75岁 ,平均 4 5 8岁。受伤原因 :车祸 2 3例 ,坠落伤 8例 ,钝器打击伤 3例 ,跌伤 2例 ,原因不明 1例。其中减速伤 30例 ,加…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osttraumatic acute diffuse brainswelling,PADBS)是指伤后数小时(一般4-14 h)脑组织广泛肿大或膨胀。临床上较常见,死亡率极高。我院自1996年1月至2001年12月共收治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32例,其中12例行大脑半球减压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弥漫性脑肿胀发生机制,针对不同类型进行处理和预防。方法分析2006-2011年收治的51例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时间、机制不同进行分型。结果急性弥漫性脑肿胀归纳为8个相关类型,其发生机制各不相同,但病理生理学过程相似。本组51例患者,手术治疗18例,死亡9例;保守治疗33例,死亡14例。结论大部分脑肿胀预后较好,针对不同阶段病理特点、颅内压升高程度选择保守或手术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诊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我院2004年7月~2005年6月收治PADBS 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按GOS分级:Ⅴ级5例、Ⅳ级8例、Ⅲ级3例、Ⅱ级2例、Ⅰ级(死亡)12例。结论 PADBS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诊断主要依靠头颅CT,综合治疗为主,包括加强脱水、激素、过度换气、巴比妥疗法、全身支持等,如果合并颅内血肿应予以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附58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 (posttraumaticacutediffusebrainswelling ,PADBS) ,是指外伤后一般 4~ 14h内脑组织肿大 ,表现为双侧或单侧大脑半球肿胀[1~ 9] 。我院 1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8月共收治PADBS患者 5 8例 ,保守治疗 35例 ,手术治疗 2 3例 ,死亡 31例 ,死亡率 5 3.5 %。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 :本组 5 8例 ,男性 4 1例 ,女性 17例。年龄 3~ 71岁 ,平均 31.7岁。致伤原因 :车祸伤 35例 ,高处坠落伤16例 ,摔伤和打击伤共 7例。意识状况 :入院时均呈昏迷状态 ,有中间清醒期者 13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自2007-09~2009-12对38例PADBS进行亚低温治疗,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 38例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保守治疗23例,中转手术14例,放弃治疗1例.伤后3个月GOS评判:良好21例(55%),中残10例(26%),重残3例(8%),植物生存1例(3%,放弃治疗),死亡3例(8%).结论 亚低温治疗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简单有效、微侵袭,改善脑代谢状态,减轻急性脑组织损伤的反应程度,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弥漫性脑肿胀术中急性脑膨出的防治方法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弥漫性脑肿胀在开颅过程中出现急性脑膨出并不鲜见,是导致急性期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本文回顾我科1998年至2000年44例手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病理学观察,分析其原因,为其有效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治疗方法。方法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42例,其中手术治疗16例,保守治疗26例。结果手术治疗的16例中,成年人11例,死亡7例,未成年人5例,死亡2例;保守治疗的26例,成年人16例,死亡12例,未成年人10例,死亡4例。结论对于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无论是手术治疗还是非手术治疗,疗效未成年人优于成年人。  相似文献   

13.
<正> 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osttraumatic acutediffuse brain Swelling,PADBS),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近年来该病的诊断已无困难,对其发病机理、诊断与治疗亦有了进一步认识。我科统计500例颅脑外伤病  相似文献   

14.
急性硬膜下血肿并弥漫性脑肿胀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并弥漫性脑肿胀病人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急性硬膜下血肿并弥漫性脑肿胀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结果按GOS评分评价。死亡25例;存活37例,其中恢复良好14例,中残12例,重残11例。结论尽早采用大骨瓣减压及血肿清除术、控制性低血压、应用巴比妥类药物、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亚低温治疗及防治并发症等措施,能改善病人的预后,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重型创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患者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分析 2016年1月—2019年12月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4例重型PADBS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手术组和保守治疗组,统计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头颅CT检查情况、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等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年龄、性别及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伤后6个月时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长于保守治疗组。结论 重型PADBS在无瞳孔变化及GCS评分下降的情况下,可密切观察病情下选择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6.
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对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为院前急救及后期救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54例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病例组)与270例同期未发生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至入院时间、着力部位、误吸、低血压、高血压病史、原发脑干伤、合并多发伤、颅底骨折等因素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原发脑干伤、低血压、着力部位(枕部)、误吸、年龄等因素与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 原发脑干伤、低血压、着力部位(枕部)、误吸是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危险因素;高龄是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7.
18.
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是脑损伤中死亡率极高的一种病征,它可以单独存在或与其它类型脑损伤同时存在,预后极差。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2例PADBS患者,并对其受伤机制及影像特点进行讨论。资  料一般资料 1995年1月至1996年12月我科共收治颅脑外伤患者142例,其中PADBS患者12例,占脑外伤的84%。本组男11例,女1例;年龄3~56岁,其中15~30岁患者9例。致伤原因:堕落伤4例,车祸伤8例。临床表现 意识状态:原发持续昏迷9例,有中间清醒期3例。神经系统检查均无典型定位体征。入院GCS评分:3分2例,4~8分7例,9~12分2例,13…  相似文献   

19.
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7月至2005年8月确诊的58例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58例患者好转26例,死亡32例。结论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是由于外伤后的急性脑血管扩张、广泛的脑水肿、脑缺血共同作用的结果。治疗措施包括大剂量激素、冬眠亚低温、脱水及手术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分型及治疗.方法 将45例头颅CT诊断为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入院后即行颅内压(ICP)监测,依据ICP初始值确定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的临床分型及相应的治疗策略,并对开颅手术者术前及术后ICP值行两样本配对t检验.结果 45例中33例ICP初始值>35 mmHg,其中31例行开颅手术,1例因ICP过高放弃手术,1例经甘露醇脱水后ICP稳定在30mmHg以下而行保守治疗,死亡18例,植物生存3例,重残2例,中残2例,良好8例;初始ICP> 25~ 35mmHg者6例,其中3例行开颅手术,植物生存1例,中残1例,良好4例;初始ICP15 ~ 25mmHg者6例,均保守治疗,植物生存1例,良好5例.开颅前后ICP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依据ICP初始值,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可以分为重度颅高压型( ICP> 35mmHg),中度颅高压型(ICP> 25 ~ 35mmHg),轻度颅高压型(ICP15 ~ 25mmHg);早期ICP监测对指导外伤性急性脑肿胀患者的治疗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