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手术切除听神经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采用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手术切除14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听神经瘤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14例面神经均获得解剖保留,术后1周复查面神经功能良好(H-B分级Ⅰ~Ⅱ级)13例(92.86%),面神经功能较差(H-B分级Ⅲ级)1例(7.14%)。术后常规复查头颅CT,2例患者术区有少量出血,继续复查未见进展。术后1例出现颅内感染,予加强抗感染后好转。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 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手术切除听神经瘤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面神经功能保存较好。 相似文献
2.
我科自2001年7月至2007年4月采用锁孑L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18例,现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28~69岁,平均42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18个月。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耳呜伴进行性耳聋、高颅压症状及小脑功能障碍。2.影像学检查:18例术前均行MRI及CT检查,8例CT骨窗片见内听道呈锥形或漏斗形扩大。MRI 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或等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或等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肿瘤直径2.5~4cm 10例,4~6cm5例,〉6cm 3例。 相似文献
3.
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鞘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鞘瘤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该入路对59例大型(≥3 cm)听神经鞘瘤行显微手术切除,术中通过调节显微镜角度和手术床位置充分显露肿瘤并切除,然后严密缝合硬脑膜,骨瓣复位固定.结果 肿瘤全切除53例(89.8%),次全切除6例(10.2%),全组无死亡患者,面神经均获解剖保留.术后出现轻、中度面瘫者45例(76.3%),部分听力残存15例,无切口局部脑脊液漏或皮下积液.结论 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是切除大型听神经鞘瘤的较好方法,死亡率和病残率低,并能有效保留面、听神经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瘤的临床改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作者自2000年9月至2001年12月,采用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切除中、大型听神经瘤13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瘤的疗效及保护面神经的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在电生理监测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65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51例,近全切除8例,大部切除6例。面神经解剖保留58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9%(11/65)。术后1周面神经功能依据House-Brackmann分级,Ⅰ级31例,Ⅱ级8例,Ⅲ级7例,Ⅳ级11例,Ⅴ级7例,Ⅵ级1例。出院后随访2~24个月,肿瘤复发2例。结论显微手术是治疗听神经瘤的有效方法,准确把握面神经与肿瘤关系的各分型以及术中的电生理监测的应用和娴熟的显微手术技巧能显著提高面神经的解剖和功能保留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治疗听神经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35例听神经瘤患者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行显微手术切除。结果本组患者肿瘤全切23例(62.9%),次全切除9例(25.7%),部分切除3例(8.6%);面听神经解剖结构保留29例(82.9%)。结论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瘤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熟练掌握桥小脑角区的局部解剖、手术入路及显微操作技巧可提高全切率和面听神经保留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囊性听神经瘤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254例听神经瘤患者,对比研究囊性和实性听神经瘤患者在发病率、性别比例、肿瘤大小、临床表现、术后面听神经功能、术后其他并发症等的差异。结果囊性听神经瘤肿瘤体积更大,术后面听神经保留率更高,中枢感染率较高。结论大型囊性听神经瘤首选显微外科手术,残留肿瘤可采用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操作技术及预后。方法对26例大型听神经瘤行显微手术切除,术中及术后评估面神经、听神经的功能。结果本组大型听神经瘤26例,其中21例(80.8%)全切除,5例(19.2%)次全切除。面神经的解剖学保留率为73.1%(19/26)。对23例进行1年以上的随访评估,面神经功能获得满意恢复者为18例(78.3%)。结论采用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对面神经、听神经可获得解剖学与功能的保护,明显降低并发症与死亡率,收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吕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2):6-8
目的探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切除听神经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03—2014-03在我院治疗的听神经瘤患者64例,根据内听道外瘤体的直径,分为A组(n=27)和B组(n=37),其中A组为肿瘤直径30mm的中小型听神经瘤患者,B组为肿瘤直径≥30mm的大型听神经瘤患者,观察2组患者手术肿瘤切除、术后并发症、面神经保留等情况。结果 A组和B组肿瘤全切率分别为92.59%和91.89%,2组肿瘤全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蜗神经解剖保留率为62.90%,明显高于B组的2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面神经解剖完整保留率分别为96.30%和94.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70%和5.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优秀率为100.00%,B组为94.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术后听力水平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大型、中小型听神经瘤有较好的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听神经瘤术中磨除内听道的方法及其对面神经保护和手术疗效的意义。方法 2007年10月至2013年9月显微手术治疗听神经瘤53例,其中27例术中磨除内听道(磨除组),26例术中未磨除内听道(未磨除组)。术后随访1年,按House-Brackmann(H-B)分级评估面神经功能。结果 磨除组肿瘤全切除24例(88.9%),次全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1例;未磨除组全切除16例(61.5%),次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5例;磨除组全切除率明显高于未磨除组(P<0.05)。磨除组术后1年面神经功能良好率(85.2%,23/27;H-B分级Ⅰ~Ⅱ级)明显高于未磨除组(57.7%,10/26;P<0.05)。结论 术中充分磨开内听道后壁,对听神经瘤全切除、面神经功能保护以及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上结节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上结节入路切除的岩斜区脑膜瘤11例。所有肿瘤主体均位于后颅窝,侵袭海绵窦和/或Meckel's腔,其中6例伴有脑干受压移位,3例有岩尖骨性改变,5例肿瘤部分或全部包绕椎基底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结果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3例。术前有听力者9例,其中1例因肿瘤巨大,术后听力丧失。出院后随访,7例、3例和1例面神经功能分别恢复至1级、2级和3级。所有患者术后恢复满意,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上结节入路是一种安全有用的乙状窦后改良入路,适合于主体在后颅窝,并向中颅窝、Meckel's腔扩展的岩斜区大型肿瘤的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入路和方法。方法 经枕下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226例,其中锁孔手术93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193例,次全切除33例。术后死亡1例。术后出现肿瘤部位血肿4例。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205例。177例出院后随访2月~13年,面神经House-Brachmann分级Ⅰ~Ⅲ级143例,Ⅲ级以上34例。结论 枕下入路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有效入路,并能较好地保留面神经功能;强调术中监测,仔细、耐心操作以便保留面神经的功能;当肿瘤与面神经或脑干粘连紧时勿强求肿瘤全切;锁孔手术完全可以达到切除大型听神经瘤要求,损伤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听神经瘤的内听道部分的处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切除的37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依照内听道病理形态及病人综合情况,19例采取磨除部分内听道后壁法,16例采用刮除法,2例内听道内肿瘤未予处理。结果 全部病例面神经均解剖保留,术后1周面神经功能I~Ⅱ级34例,Ⅲ~Ⅳ级2例,Ⅴ级1例;术后3个月面神经功能Ⅰ~Ⅱ级35例(94.6%),Ⅲ级1例(2.7%),Ⅳ级1例(2.7%)。肿瘤全切除33例,次全切除4例。术后发生瘤腔再出血1例,脑脊液耳漏合并颅内感染1例。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3年,1例残余肿瘤明显增大,行伽玛刀治疗后得到控制;其余病例未见明显残余肿瘤增大或复发。结论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切除听神经瘤中,依照内听道病理形态及病人综合情况,个体化处理内听道内肿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听神经瘤枕下乙状窦后开颅技术的改进临床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 改良枕下乙状窦后入路临床研究。方法 采用单侧枕下乳突后小“∫”形皮肤切口,切除听神经瘤30例,并保留骨瓣。结果 全部病例均采用小“∫”形切口,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 改良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是一种微创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的听神经瘤乙状窦后入路骨瓣成形术。方法采用改良C形切口,肌肉分层切开,参考星点、顶切迹、乳突沟等解剖标志,在横窦、乙状窦、两窦交界处电钻钻孔后骨瓣开颅,结合关颅时骨瓣复位,严密缝合硬膜,分层缝合肌肉,皮下连续缝合,皮肤皮内缝合等技术,行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45例。结果全部病例成功完成骨瓣开颅,未发生静脉窦或者硬膜严重损伤,关颅时颅骨完全复位,硬膜、肌肉、皮肤缝合严密。结论采用该方法行骨瓣成形术,静脉窦定位方法准确、简便,结合其他手术技巧,行乙状窦后入路安全、快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选择性舌咽神经、迷走神经部分根丝切断术治疗舌咽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自2010年4月至2015年6月收治于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的原发性舌咽神经痛患者34例,其中12例行微血管减压(MVD)+舌咽神经根切断术(PR),22例行PR+迷走神经根1~2组根丝切断术(VR),观察远期治愈率、近期并发症及远期并发症。两组患者远期疗效、近期总并发症及远期总并发症的发生采用百分率(%)表示,率之间的比较使用卡方检验。
结果MVD+PR组术后10例立即无疼痛,2例仍有疼痛,2例术后有复发,远期治愈率66.7%;PR+VR组术后21例立即无疼痛,1例仍有疼痛,无复发,远期治愈率95.5%;PR+VR组患者远期治愈率高于MVD+PR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0,P<0.05)。MVD+PR组共3例有近期并发症,近期总并发症发生率25.0%,PR+VR组共10例有近期并发症,近期总并发症发生率45.5%,两组间近期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76,P>0.05);MVD+PR组共2例遗留远期并发症,远期总并发症发生率16.7%,PR+VR组共5例遗留远期并发症,远期总并发症发生率22.7%,两组间远期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4,P>0.05)。
结论选择性PR+VR是安全的,其疗效优于MVD+PR,应积极选择PR+VR治疗GPN。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微创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瘤的手术方法和技巧,以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和面神经的功能保护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自2000年1月至2017年12月应用多模态技术辅助经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入路微创手术治疗的887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3个月常规复查增强MRI明确肿瘤切除程度,评估面神经功能。
结果肿瘤全切841例,全切除率为94.8%。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832例,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93.7%;解剖未能保留的55例,其中16例术中行面神经端-端吻合,另有3例术后行面神经移植。肿瘤切除3个月后复查,面神经功能Ⅰ~Ⅱ级695例(78.4%),Ⅲ~Ⅳ级176例(19.8%),Ⅴ级16例(1.8%)。
结论听神经瘤微创显微手术有助于提高肿瘤切除的安全性和手术疗效,熟练掌握显微手术技巧是提高肿瘤全切除、面神经解剖和功能保护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