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糖尿病肾病与非糖尿病肾病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的一般情况,分析维持性腹膜透析治疗的并发症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腹膜透析患者,其中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48例(糖尿病肾病组),非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132例(非糖尿病肾病组)。记录患者初始透析时的一般资料、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营养状态及合并症情况。结果2组患者年龄、平均透析时间、血磷水平、钙磷乘积、血白蛋白水平及腹膜炎发病率有明显差异(P〈0.05),血钙水平及血红蛋白水平相似(P〉0.05)。血白蛋白水平高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腹膜炎发病率与非糖尿病肾病组相似(P〉0.05)。结论与非糖尿病肾病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相比,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的年龄较大,透析持续时间较短,营养不良和腹膜炎的发生率较高,腹膜炎发病率与低蛋白血症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与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针对其临床特征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上海某三级甲等医院腹膜透析中心2010年6月-2017年6月行腹膜透析置管并行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及合并糖尿病的非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总计67例,30例至少发生过1次腹膜炎,占44.8%;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共216例,其中68例至少发生过1次腹膜炎,占31.4%,分析此30例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及68例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在首次发生腹膜炎时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情况。结果 基本资料方面,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较大,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透析方式(本人、家人或保姆操作)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室检查方面,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三酰甘油、血磷、钙磷乘积、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预后方面,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较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有着更早发生腹膜炎的趋势,有统计学差异(P<0.05);合并症方面,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脑血管疾病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的死亡率及因拔管导致退出腹膜透析情况均高于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的预后情况比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差,更易发生感染及营养不良,因此护理人员需对此类患者加强腹膜透析操作的指导及教育。  相似文献   

3.
陈漪  严玉茹 《上海护理》2020,20(7):37-41
目的比较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与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针对其临床特征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10年6月—2017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行腹膜透析置管及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按照发生第一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时患者是否确诊有糖尿病,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组(n=30)及非糖尿病组(n=68)。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临床营养代谢指标、血清C反应蛋白、血液生化指标、腹膜透析流出液致病菌病原学指标以及疾病预后指标。结果基本资料方面,与非糖尿病组患者相比,糖尿病组患者平均年龄较大(P0.05);两组患者的透析操作者亦存在差异(P0.05)。实验室检查方面,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血磷、钙磷乘积均存在差异(P0.05)。预后方面,糖尿病组患者有着更早发生腹膜炎的趋势(P0.05),且其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死亡率及因拔管导致结束腹膜透析的患者比例均高于非糖尿病组患者(P0.05)。结论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更易发生感染及营养不良,且预后较非糖尿病患者更差。护理人员应加强对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的宣教,指导其积极预防腹膜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不同转归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2004年1月~2018年12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就诊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腹膜炎治愈和退出(因腹膜炎转血液透析和死亡)患者的临床特征,记录患者因腹膜炎入院时首次化验结果。结果共纳入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180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肾脏原发病、合并症、吸烟史及低钾血症患病率等方面无显著差异。与治愈组患者相比,退出患者血浆白蛋白浓度更低[(23.48±6.43)g/L比(26.84±7.61)g/L,t=2.953,P=0.004],贫血更为严重,血红蛋白[(87.48±19.34)g/L比(93.27±17.50)g/L,t=2.028,P=0.044],真菌的感染率更高,退出的患者转诊率更高(36.10%比18.50%,χ~2=6.747,P=0.009),退出组患者透析龄[36.00(12.66,50.00)]月高于治愈组患者透析龄[24.00(9.00,42.00)]月,Z=2.368,P=0.018。结论营养状态,贫血,就诊方式,多次发生腹膜炎及透析龄影响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预后。及时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纠正贫血有利于改善患者腹膜炎的预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长透析龄、多次发生腹膜炎、转诊是腹膜炎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首次发生腹膜炎患者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置管行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并进行规律随诊的患者首次发生腹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腹膜炎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不戴口罩、接触性感染、非独立透析间为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置管相关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测因素;预后结果显示贫血、腹膜平衡实验结果为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置管患者首发腹膜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和预测因素。结论通过对本中心首次发生腹膜炎相关因素进行回顾分析,探讨首次发生腹膜炎及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今后预防腹膜炎发生、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生存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就诊时间延迟及其预后不良影响因素,为优化腹膜炎患者就诊流程及改善患者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在本中心规范治疗的328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了解患者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与预后情况,患者就诊时间延迟的影响因素与年轻患者(≤50岁)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328例腹膜透析患者发生589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其中治愈468例次(79.46%),不良预后121例次(20.54%);患者腹膜炎发生后就诊时间≤24h 426例次,占72.33%,25~72h就诊89例次,占15.11%,72h就诊74例次,占12.5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地、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致病微生物类别是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后就诊时间延迟的独立影响因素;在年轻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50岁)中,腹膜炎发生后就诊时间、透析龄、致病微生物类别是腹膜炎治疗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居住在市外或省外、较低的血红蛋白与血清白蛋白水平、不同的致病微生物类别是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后就诊时间延迟的影响因素。就诊时间延迟、较长透析龄、不同的致病微生物类别是年轻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建立规范的随访工作,指导患者定期随访,发生腹膜炎及时返院接受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3年108例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腹膜炎是终末期肾衰竭患者在进行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处理不当可导致腹膜炎反复发作.近年来虽在腹膜头四管道装置设计等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及改进,但仍难以避免.目的:探索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并发感染性腹膜炎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因终末期肾脏疾病接受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治疗的住院及门诊患者115例,其中男性55例,女性60例,年龄(56.2±8.7)岁,其中68例患者并发感染性腹膜炎108例次,年龄(58.5±8.3)岁.接受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治疗(30.3±5.5)个月.调查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是否并存糖尿病、文化背景、家居环境及是否专人操作,并分析这些因素与并发感染性腹膜炎的关系.采取病原学检查致病菌,通过腹腔冲洗、全身及腹腔内二种途径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腹膜炎期间停止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改血液透析替代治疗.结果与结论:营养状况好,家居环境好、文化程度高、有专人操作的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不易发生感染性腹膜炎;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合并糖尿病患者较易发生.采取腹腔冲洗、全身及腹腔内应用抗生素及腹膜炎期间改血液透析治疗有效.其致病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头孢唑林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对依替米星,阿米卡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敏感.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腹腔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建议腹膜透析患者应加强营养、改善家居环境,严格注意无菌操作;医生应选择适宜患者给予腹膜透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糖尿病患者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与非糖尿病患者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临床特征、病原学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腹膜透析置管并行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发生第1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时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非糖尿病组和糖尿病组。结果非糖尿病患者108例,其中33例至少发生过1次腹膜炎,占30.8%;糖尿病患者共30例,14例至少发生过1次腹膜炎,占4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组患者置管时平均年龄高于非糖尿病组,分别为(63.21±11.75)岁和(48.36±15.3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血浆白蛋白(ALB)、血浆前白蛋白(PAB)、血红蛋白(HGB)、血钾(K+)低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革兰阴性杆菌及真菌所占比例较非糖尿病组增高,且糖尿病组拔管率及死亡率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较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更容易发生腹膜炎,且常合并更为严重的营养不良、贫血、全身炎症等表现;两组致病菌仍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但糖尿病组患者透析液培养革兰阴性杆菌及真菌比例增高,拔管及死亡率相对增加,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主要病因。因其较高的合并症和并发症,糖尿病ESRD患者透析治疗生存率低于非糖尿病患者。关于糖尿病ESRD患者透析时机及透析方式选择目前尚无定论。腹膜透析治疗糖尿病ESRD患者具有一定优势,但也存在其局限性。本文重点阐述了糖尿病ESRD腹膜透析患者的管理策略,如维持液体平衡、积极控制血糖、重视残肾和腹膜功能保护以及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等,旨在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革兰阴性菌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12年12月至2016年1月我院行腹膜透析的146例患者,记录一般临床资料和革兰阴性菌致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情况,将其分为对照组(未发生相关性腹膜炎)和观察组(革兰阴性菌所致相关性腹膜炎),分析影响腹膜透析患者发生革兰阴性菌相关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结果 146例腹膜透析患者中有36例发生革兰阴性菌所致的相关性腹膜炎,占24.66%;观察组男性比例及年龄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原发疾病为慢性肾炎、既往病史有心脏病/糖尿病比例、Hb、Alb和CRP水平及钙磷乘积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既往糖尿病史及Alb和Hb水平过低是导致革兰阴性菌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对于高龄合并糖尿病的腹膜透析患者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监测相关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老年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方法应用微型营养评价法对40例老年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进行营养评估。结果老年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2.5%,潜在营养不良发生率为67.5%,营养良好者为20%。结论老年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大部分患者有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医务人员应做好干预措施,纠正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患者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革兰阴性菌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预后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2例革兰阴性菌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完全治愈51.22%(42/82),复发、再发或重现26.83%(22/82),拔管或死亡21.95%(18/82)。不同预后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及透析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非条件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透析时间过长、既往有心脏病和糖尿病、体质量指数过低、年龄过大、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过低及钙磷乘积和C-反应蛋白水平过高的革兰阴性菌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拔管或死亡的发生率均显著升高(P0.05)。经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既往糖尿病病史、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过低及C-反应蛋白水平过高是革兰阴性菌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拔管或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龄、既往糖尿病病史、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过低及C-反应蛋白水平过高是革兰阴性菌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拔管或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文探讨了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的长期预后,并进一步研究了影响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入选2000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腹膜透析中心开始腹膜透析治疗的所有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的生存率、技术生存率和无腹膜炎生存时间,Log-rank法进行显著性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598例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糖尿病患者130例(21.7%)。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的年龄较大(63.7±13.3岁比52.9±17.0岁,P〈0.001),合并心血管疾病(cardio vascular disease,CVD)的比例更高(31.0%比13.6%,P〈0.001),血白蛋白(32.4±5.7g/L比35.1±5.3g/L,P〈0.001)和蛋白质分解率(normalized protein catabolic rate,nPCR)较低(0.87%±0.26%比0.96%±0.22%,P〈0.001)。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的1年、2年、3年和5年患者生存率分别为86.1%、73.5%、58.2%和50.9%,低于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Log rank25.40,P〈0.001)。分层分析显示在年龄〈65岁的患者中,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率显著低于非糖尿病患者(Logrank13.36,P〈0.001);年龄≥65岁的患者中,糖尿病与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率相似(Logrank0.723,P=0.395)。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的技术生存率和无腹膜炎生存时间均与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相似(P〉0.05)。老龄(HR1.0595%CI1.00~1.08,P=0.019),低血清白蛋白(HR0.9195%CI0.83~1.00,P=0.041)和CVD合并症(HR4.4995%CI1.94~10.41,P〈0.001)是影响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低于非糖尿病患者,但技术生存率及无腹膜炎生存时间与非糖尿病患者相似,提示腹膜透析是糖尿病ESRD患者适用的替代治疗方法之一。老龄、低血清白蛋白和CVD合并症是影响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患者腹膜透析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燕娴 《护理学报》2004,11(1):33-34
总结了对15名糖尿病肾病病人进行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的护理体会,强调了预防并及时处理透析相关性腹膜炎、隧道炎及腹透导管出口处感染,严密监测及控制血糖,重视家庭腹膜透析患者的指导,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中国血液净化》2007,6(5):279-280
腹膜透析技术存活率包括腹膜炎影响和非腹膜炎的技术存活率,应被当作预后指标进行系列测量. 原理 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改变透析方式很常见.  相似文献   

16.
鉴于终末期糖尿病肾脏病腹膜透析预后与生活质量不理想的问题,本文从管理难点、腹膜透析处方选择、血糖管理等方面进行综述,并简要介绍了其它管理策略,旨在为终末期糖尿病肾脏病患者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腹膜透析管浅层涤纶套脱出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腹膜透析作为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替代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腹膜透析管植入是保证腹膜透析得以顺利开展、进行的先决条件。慢性腹膜透析管有两个涤纶套,深层涤纶套固定于腹直肌,起到固定导管的作用;浅层涤纶套置于距皮肤出口2厘米处的皮下隧道中,起到固定和保护隧道不被细菌侵入的作用。如果涤纶套脱出,细菌则易沿导管出口侵入隧道,引起隧道炎甚至腹膜炎。隧道炎和腹膜炎是腹膜透析的严重并发症。隧道炎因其位置较深,不方便局部用药,感染不易控制9严重时需要隧道重建,甚至重新置管。腹膜炎时不仅会丢失大量的蛋白质,使患者的营养状态恶化,而且反复腹膜炎可以引起腹膜纤维化,缩短腹膜的寿命,严重时会导致拔管,  相似文献   

18.
腹膜透析(PD)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有效方法之一。腹膜炎是腹膜透析常见并发症,腹膜炎会直接影响到透析效果及预后,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甚至使病死率升高。患者透析期间重视导管的护理,加强患者的回访,对患者及家属采取针对性的、规范化培训和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可以降低腹膜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现将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的相关因素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进行肾功能替代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而腹膜炎是腹膜透析患者最常出现的并发症之一.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指患者在腹膜透析治疗过程中由于接触污染、胃肠道炎症、导管相关感染及医源性操作等原因造成致病原侵入腹腔引起的腹腔内急性感染性炎症,治疗效果直接影响患者腹膜功能及预后,对于反复发作的腹膜炎,临床治疗非常困难.现将报道广东省人民医院肾内科1例长程应用抗生素治疗和预防的维持腹膜透析患者反复发作的腹膜炎,并进行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患者频发感染性腹膜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87例腹膜透析治疗过程中发生感染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1年内感染性腹膜炎发生次数将患者分为频发组(n=45,1年内发生2次及以上)和单发组(n=42,1年内发生1次)。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频发组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合并糖尿病和慢性胃炎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单发组(P 0.05);频发组血红蛋白及尿素氮水平均显著低于单发组(P 0.05);频发组患者多重耐药菌及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单发组(P 0.05)。结论腹膜透析患者频发感染性腹膜炎的影响因素较多,针对影响因素进行对症预防和治疗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