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病 例 患者男性,27岁,7个月前,曾以“蛛网膜下腔出血”收入神经内科治疗,好转出院。1月前,患者视力明显下降,复视,走路摇晃,食欲下降,进行性消瘦,在家服中药治疗,效果不明显,经CT和MRI检查,提示“第四脑室及延脊背侧有新生肿瘤,脑积水”。收住我科,入院时查体:P64次/分,BP14/9kPa,神清,对答切题,消瘦,双侧瞳孔0.3cm,光反射灵敏,双眼水平眼震,指鼻试验阳性,行走步态不稳,闭目难立征( ),双眼底视乳头中度水肿。入院后先在局麻下行脑室-右心房分流术。1月后在全麻下行”四脑室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绝大部分位于四脑室内,下极已从正中孔突入枕大池,肿瘤呈肉红色,边界清楚,供血丰富,质较易脆,与四脑室左前方紧密相连;上界已达中脑导水管开口,将肿瘤肉眼下分块全切除。术后经治顺利,视力逐渐恢复,复视消失,行走正常,肿瘤病检报告为生殖细胞瘤。术后辅以全脑全脊髓放疗。 相似文献
2.
姜呈侯博儒陈毅王泽宁王栋任海军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2,27(2):144-144
1 病例资料
24岁女性,因视物不清1个月、加重伴大小便失禁15d入院.入院前1个月,出现视物不清,未重视.15 d前,出现间断大小便失禁,遂到当地医院就诊,行头颅MRI检查示颅内占位性病变、脑积水.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入院MRI示第三脑后部不规则团块影,T1、T2、FLAIR信号稍长,中间见多发小囊变区,幕上... 相似文献
3.
第三脑室内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AVM)属罕见疾病.我科收治一例第三脑室内AVM,其影像学表现酷似占位性病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5.
6.
谢丹红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6,22(2):92-92
患儿女,12岁。因多饮多尿消瘦1年,头晕呕吐1 周于2003年9月来院就诊。查血糖正常,尿糖(-);诊为“尿崩症”“重度营养不良”而予以对症治疗,病情每况愈下。检查:极度消瘦,神经系统无异常。MRI检查: 相似文献
7.
患者 女 ,18岁。声音嘶哑 2月 ,进行性加重伴头昏 ,饮水呛咳 10天入院。体检神志清楚 ,声音嘶哑 ,眼球向左侧有水平眼震 ,伸舌偏左 ,右侧软腭稍低 ,悬雍垂偏左 ,双侧咽反射迟钝 ,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无深浅感觉障碍 ,闭目难立征阳性 ,走一字路不能。MRI见 :四脑室扩大 ,四脑室下部见不规则等T1、稍长T2信号灶 ,其内有灶状长T1、长T2坏死区。注入Gd DTPA后病灶实质部分呈明显均匀强化 ,大小 2 8mm×32mm× 37mm ,延髓及脑桥背侧受压水肿。全麻下行后正中入路 ,枕下骨窗开颅 ,咬开寰椎后弓约 1cm ,“T”形剪开硬脑… 相似文献
8.
颅内生殖细胞瘤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目的:分析总结颅内生殖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37年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颅内生殖细胞瘤共180例,其中男性105例,女性75例,肿瘤位于松果体区80例,鞍上75例,其它部位包括大脑半球、丘脑基底节区等。同时存在于松果体区及鞍上者9例。结果:经手术部分至肉眼全切除者占52.3%,术后Karnofsky计分优良61.1%,手术死亡率8.89%,近十年的病例死亡率为3.1%。156例术后行放疗,其中121例行全脑加脊髓轴放疗。平均随访5.1年,复发率21.1%,种植播散发生率10.5%。结论:生殖细胞瘤出现内分泌紊乱的原因除肿瘤影响垂体-下丘脑和松果体功能外,还与肿瘤本身的生物学特性有关;手术适用于需明确病理性质和迅速解除脑干受压的病例,肿瘤的种植播散是影响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术后应用化疗与放疗相结合有利于减少单纯放疗的消极作用和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神经内镜下经幕下小脑上入路切除松果体混合性生殖细胞瘤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神经内镜下经幕下小脑上入路切除的1例松果体混合性生殖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术后视物模糊、重影好转,眼球活动正常;术后6 h复查头颅CT未见术区出血;肿瘤切除满意,脑脊液循环通畅。术后2周后接受全脑全脊髓加肿瘤局部推量放疗,术后3个月头颅MRI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松果体混合性生殖细胞瘤影像学缺乏特征性表现,术前定性诊断困难,确诊主要依靠取病变组织活检,但对后续放化疗支持有限,手术切除病变组织既是治疗手段,同时可以减轻放化疗剂量;神经内镜良好照明,成角优势,通过幕下小脑上入路,在固定臂支撑下的双手操作、精细分离、可以安全、高效切除该区域肿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小脑外脂肪神经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与结果女性患者,52岁。临床仅表现为头痛,CT显示中线前区域低密度病灶。术中可见肿瘤位于第三脑室前,大小约5.80 cm×4.00 cm×3.80 cm。组织学特征呈明显双相性,由大小一致的小圆形细胞和成熟脂肪细胞及其脂肪样细胞构成,有成熟骨组织、部分区域密集钙化灶形成,无坏死和核分裂象;肿瘤细胞弥漫表达S-100蛋白、β-连接素,少数表达神经元核抗原、突触素、鼠双微体2、P53,不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异柠檬酸脱氢酶1、结蛋白、CD68、髓鞘碱性蛋白,Ki-67抗原标记指数约为1%。结论中枢神经系统脂肪神经细胞瘤临床罕见,主要发生于小脑,小脑以外脑组织极为罕见,明确诊断依赖其独特的组织形态学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表型。患者预后良好,生存期超过5年,最长可超过18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胼胝体进入第三脑室的手术入路选择。方法在10例成人尸头上,模拟经透明膈间腔-穹隆间入路、经室间孔入路及经脉络裂入路,观察与入路相关的重要解剖结构。随机观察50例正常人透明膈影像学资料。总结7例经胼胝体切除第三脑室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①解剖结果:切开胼胝体后,直接进入透明膈间腔5例,进入右侧侧脑室4例,进入左侧1例;标本存在透明膈间腔且容易分开8例,占80%,无法分开2例;标本在穹隆缝区容易分开9例,分离较困难1例。②影像结果:透明膈位于中线41例,占82%,偏向一侧4例,第五脑室形成5例。③临床结果:经透明膈间腔-穹隆间入路切除第三脑室肿瘤5例,经室间孔及脉络裂入路各1例。结论胼胝体切开后,首选经透明膈间腔-穹隆间入路进入第三脑室。若透明膈间腔无法分开,可经室间孔或脉络裂入路。 相似文献
12.
13.
自1993年10月~2003年5月我院对收治的第四脑室胆质瘤14例采取显微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组男9例,女5例;年龄5~50岁,平均40.6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2.5年。临床表现为行走不稳、直立困难11例,头痛、呕吐5例,视力下降、视物模糊6例,视盘水肿 相似文献
14.
儿童第三脑室中间块星形细胞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明确第三脑室中间块星形细胞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 2例第三脑室肿瘤病儿的影像学检查(头颅CT和MRI)发现第三脑室内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占位。经右额胼胝体-透明隔间腔-穹隆间入路,在直视下切除肿瘤,并明确肿瘤起源于中间块。结果 2例病儿的肿瘤为近全切除,术后有头颅CT和MRI证实第三脑室内的瘤体完全消失,肿瘤病理诊断为纤维型星形细胞瘤(I-Ⅱ级)。结论 中间块星形细胞瘤起源于第三脑室的中间块,经胼胝体-透明隔间腔-穹隆间入路可以做到在直视下切除肿瘤和明确肿瘤的真正起源。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总结第三脑室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过去9年间我们收治的8例第三脑室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临床资料。本组8例,占同期住院胶质瘤的0.6%,发病年龄平均为19岁,病变在第三脑室前部突向下丘脑/视路的2例,位于第三脑室中后部的6例。8例均行显微手术治疗,肿瘤位于第三脑室前部突向下丘脑/视路的采用经翼点入路;第三脑室中后部肿瘤选择经胼胝体-透明隔入路。结果肿瘤全切6例;2例部分切除,术后给予放射治疗。术后8例患者均治愈出院,7例患者出院随访1年无明显不适。结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为良性肿瘤,预后较好,显微手术切除和恰当的术后放射治疗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17.
李晚文 《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1997,2(3):178-178
病人,男性,24岁。汉族,农民。因颅内高压月余,伴右侧动眼神经麻痹,左上肢乏力,神智不清2d于1986—12—24入院。查体:神志朦胧,右侧瞳孔扩大至6/31/31,光反应消失.左瞳正常。双侧视神经乳头水肿,左上肢肌力Ⅱ级,余无明显异常。CT示第三脑室肿瘤脑疝形成。迅速术前准备,即日在全麻插管下开颅 相似文献
18.
19.
20.
李晚文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1997,(3)
1 病例报告 病人,男性,24岁。汉族,农民。因颅内高压月余,伴右侧动眼神经麻痹,左上肢乏力,神智不清2d于1986—12—24入院。查体:神志朦胧,右侧瞳孔扩大至6mm,光反应消失,左瞳正常。双侧视神经乳头水肿,左上肢肌力Ⅱ级,余无明显异常。CT示第三脑室肿瘤脑疝形成。迅速术前准备,即日在全麻插管下开颅探查行肿瘤切除术。经右额入路进入侧脑室内,吸出胶样淡黄色液体约200m1,见室间孔扩大,钝性剥离囊壁至第三脑室后部,完整切除。囊肿约10cm×12cm×6cm大小。快速冰冻切片,结果为第三脑室巨大胶样囊肿。出院时病人神志清楚,语言流利,右侧动眼神经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