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了研究体质健康测评与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进一步探讨锻炼态度在体质健康测评影响大学生锻炼行为中的心理作用机制。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法和体质健康测试法于2014年12月对南通大学4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和测评。结果大学男生的锻炼态度(男生232.36±44.40,女生190.63±45.89)、体质健康水平(男生72.36±7.08,女生67.42±7.32)和锻炼行为(男生23.21±18.27,女生10.65±10.61)均明显好于女生(P0.01);专业对大学生锻炼行为具有主效应(F=3.248,P0.05),文科生(39.16±25.32)好于理工科学生(理科24.67±15.43,工科26.04±18.81);体质健康与锻炼态度呈显著性正相关(r=0.255,P0.05),体质健康与锻炼行为呈显著性正相关(r=0.256,P0.05),锻炼行为与锻炼态度呈显著性正相关(r=0.531,P0.01);结构方程模型(AMOS)分析所得常用拟合指数尚可(CFI=0.896,NFI=0.893,RESEA=0.069),表明锻炼态度在体质健康测评影响大学生锻炼行为过程中起不完全中介作用,其通径系数为0.54。结论体质健康测评对大学生锻炼态度和锻炼行为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了解大学生锻炼动机与锻炼行为特征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锻炼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运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和锻炼动机问卷,对分层随机抽取的扬州某高校1 165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 大学生锻炼行为3个维度男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43,4.68,4.37,P值均<0.01);大学男生摄人调节、无动机维度得分分别为(1.72±1.16) (0.45±0.21),低子女生的(1.96±1.09) (0.30±0.12)(P值均<0.01).大学生内部动机(r=0.21~0.33)、整合调节(r=0.21~0.43)、认同调节(r=0.22~0.42)以及摄入调节(r=0.13~0.26)分别与锻炼频率、锻炼持续时间、锻炼强度呈正相关(P值均<0.01);男大学生无动机维度与锻炼频率呈负相关(r=-0.21,P<0.05);女大学生锻炼动机外部调节和无动机维度与锻炼频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5,-0.15,P值均<0.05),无动机维度与每次锻炼时间呈负相关(r=-0.12,P<0.01).整合调节(β男=0.21,β女=0.39,P值均<0.01)和认同调节(β男=0.26,β女=0.19,P值均<0.01)是大学生锻炼频率的预测指标;整合调节是大学生锻炼持续时间预测指标(β男=0.16,β女=0.21,P值均<0.01);摄入调节是女大学生锻炼强度预测指标(β=0.12,P<0.05).结论 不同性别大学生锻炼行为、锻炼动机存在差异;自主性动机能预测大学生锻炼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3.
探讨体质健康信念在体质量指数(BMI)和锻炼行为关系中的中介调节作用,为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分别抽取北京、济南、贵阳3城市部分初高中学生1 678名为研究对象,进行身高、体重检测以及体质健康信念量表和体育锻炼量表评分.结果 超重组和肥胖组知觉锻炼益处(14.07±0.25,14.24±0.54)、体质评价态度(14.26±0.63,13.72±0.41)、体质强弱与患病易感性(15.12±0.72,14.12±0.61)、知觉疾病与体弱的严重(14.30±0.55,12.88士0.27)、评价结果关注(14.12±0.56,13.76±0.23)、锻炼行为(61.13±0.53,57.74±0.37)均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BMI与体质健康信念知觉锻炼益处、体质评价态度、患病易感性、知觉疾病与体弱的严重、评价结果关注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95,-0.174,-0.163,-0.122,-0.129,P值均<0.01);BMI与锻炼行为呈负相关(r=-0.203,P<0.01),体质健康信念知觉锻炼益处、体质评价态度、患病易感性、知觉疾病与体弱的严重、评价结果关注维度均与锻炼行为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47,0.619,0.407,0.589,0.308,P值均<0.01).体质健康信念对锻炼行为的影响更大,在BMI与锻炼行为的关系中起中介调节作用.结论 随着BMI的增加,体质健康信念和锻炼行为评分减少;体质健康信念比BMI对锻炼行为的影响更大,体质健康信念在BMI与锻炼行为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信念,对促进体育锻炼,增进体质健康有益.  相似文献   

4.
蒋红  宋玉美  张澜 《中国公共卫生》2012,28(8):1017-1020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中学生觉察压力与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关系,为促进其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觉察压力量表(PSS)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新疆地区4所中学共1 000名中学生的觉察压力及主观幸福感状况进行调查。结果中学生觉察压力得分女生明显高于男生(t=11.28,P=0.001),而总体幸福感得分男生明显高于女生(t=2.00,P=0.045),觉察压力和总体幸福感在年级上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54,P=0.003;F=5.63,P=0.000);觉察压力与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呈正相关(r=0.072,P<0.05),与对健康的担心和松弛或紧张均呈负相关(r=-0.102,r=-0.112,P<0.01);预测感与总体幸福感及各因子(对健康的担心除外)均呈负相关(r=-0.559~-0.374,P<0.01);控制感与对健康的担心呈负相关(r=-0.073,P<0.05),与总体幸福感及各因子均呈正相关(r=0.161~0.291,P<0.01);超载感与总体幸福感及各因子(对健康的担心除外)呈正相关(r=0.174~0.293,P<0.01);觉察压力对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具有预测作用(P<0.05)。结论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觉察压力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了解中学生体育锻炼状况及对自我效能感、自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为教师、家长及教育职能部门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地理位置,分层随机抽取河南省5个市1 538名初中生和高中生,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情感平衡量表、一般生活满意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河南省中学生锻炼量不足(小锻炼量)者占63%,只有37%的学生达到中等锻炼量;中学生体育锻炼量与自尊、自我效能感、情感平衡、主观幸福感之间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相关(r值分别为0.16,0.23,0.12,0.17,P值均<0.01);不同锻炼量中学生的自尊、自我效能感、情感平衡与主观幸福感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08,12.06,7.51,8.90,P值均<0.01).结论 河南省中学生体育锻炼量普遍不足,体育锻炼量对自尊、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崔运坤  贾燕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9):1358-1361
探讨大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一般自我效能感及主观锻炼体验的关系.方法 抽取山东省4所高校的86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女生的心理烦恼和疲劳高于男生;参加封闭式运动项目的学生的心理烦恼和疲劳高于参加开放式运动项目的学生;城市生源的学生的积极幸福感和疲劳高于农村生源的学生,心理烦恼低于农村生源的学生(P值均<0.05).大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和积极幸福感呈显著的正相关,与心理烦恼和疲劳呈显著的负相关(r值分别为0.50,-0.46,-0.06,P值均<0.01);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积极幸福感和疲劳呈显著正相关,与心理烦恼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09,0.14,-0.29,P值均<0.01).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身体自我价值感可作为对学生主观锻炼体验中积极幸福感的预测指标,方程的解释率为24.7%;身体自我价值感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可以作为大学生主观锻炼体验中疲劳的预测指标,方程的解释率为26.7%.结论 大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一般自我效能感对主观锻炼体验均有影响.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促使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7.
了解新疆塔城农牧区寄宿制学校哈萨克族中学生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状况,为该地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支持.方法 根据塔城农牧区寄宿制学校分布情况,以班级为单位,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塔城农牧区寄宿制学校中共抽取15所中学60个班级的哈萨克族中学生1 646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相关问卷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塔城农牧区寄宿制学校哈萨克族中学生体育活动有59.60%为小锻炼量,27.83%为中锻炼量,12.58%为大锻炼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2.62,P<0.01).哈萨克族中学生小锻炼量报告率女生(79.97%)高于男生(44.37%),中等锻炼量和大锻炼量男生报告率(34.19%,21.44%)均高于女生(19.32%,0.71%);高中生大、中锻炼量报告率(17.65%,34.07%)高于初中生(7.66%,21.77%).哈萨克族中学生自尊得分为(4.40±0.75)分,主观幸福感为(4.51±1.12)分,情感平衡为(5.92±1.64)分,自我效能感为(2.76±0.48)分;大、中锻炼量组学生自尊、主观幸福感、情感平衡、自我效能感得分均高于小锻炼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7.19,5.58,31.73,61.57,P值均<0.01).学生体育锻炼量与自尊、主观幸福感、情感平衡、自我效能感之间的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17,0.19,0.14,0.24,P值均<0.01).结论 新疆塔城农牧区寄宿制学校哈萨克族中学生体育锻炼量不足,体育锻炼量对哈萨克族中学生的自尊、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探讨促进大学生锻炼行为和有氧体适能的路径,为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和体质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方法 对整群抽取的商丘市3所大学641名学生进行有氧体适能测量,采用体育锻炼动机量表和体育锻炼等级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构建促进大学生锻炼行为和有氧体适能的路径模型.结果 大学生锻炼动机既可以直接影响有氧体适能(效应值0.58),也可以通过锻炼行为的中介效应间接作用于有氧体适能(效应值0.22);健康动机对锻炼行为(β=0.13)和有氧体适能(β=0.25)的影响大于其他维度的动机(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在锻炼动机和有氧体适能之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通过激发大学生锻炼动机,可以强化运动量,提高有氧体适能水平,促进体育锻炼和体质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大学生体质指数和健康生活方式现状,并探讨大学生体质指数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水平的提升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评价量表对4所高校的200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研究发现,仅有92人(4.8%)非常了解"应用体质指数评价自己健康状况";性别、年级和健康生活方式水平对大学生体质指数存在明显的影响(F=231.702,P0.05;F=5.633,P0.05;F=36.376,P0.05)。大学生运动锻炼行为与体质指数呈正相关(r=0.130,P0.01);大学生生活规律行为(r=-0.161,P0.01)、饮食营养行为(r=-0.069,P0.01)、健康危害行为(r=-0.072,P0.01)、健康责任行为(r=-0.195,P0.01)、人际支持行为(r=-0.204,P0.01)、生命欣赏行为(r=-0.103,P0.01)、外显性行为(r=-0.139,P0.01)、内隐性行为(r=-0.126,P0.01)和健康生活方式水平(r=-0.145,P0.01)与体质指数呈负相关。体重过低大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水平高于体重正常大学生。结论高校应该通过政策导向和教育干预来培养大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并及时追踪调查和系统评估。这将有助于大学生减缓体质指数增长的速率,并保持健康的身体状况。  相似文献   

10.
孟祥乐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1):1659-1661
考察主观锻炼体验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身体自尊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抽取陕西省延安大学、安徽省淮北师范大学2所高校的721名在校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对其体育锻炼、身体自尊和主观锻炼体验进行调查.结果 身体自尊各维度、主观锻炼体验的积极幸福感和心理烦恼维度得分在不同体育锻炼水平大学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体育锻炼与身体自尊各维度、主观锻炼体验的积极幸福感维度均呈正相关,体育锻炼、除身体吸引力的身体自尊其他4个维度均与心理烦恼呈负相关(P值均<0.01).递归路径模型拟合较好,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的直接作用为0.27,体育锻炼对主观锻炼体验的直接作用为0.42,主观锻炼体验对身体自尊的直接作用为0.53,身体锻炼通过主观锻炼体验对身体自尊的间接作用为0.22,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的总效应为0.54(P值均<0.01),体育锻炼和主观锻炼体验对身体自尊的联合解释量约为42%.结论 体育锻炼和主观锻炼体验均能改善身体自尊水平,而且主观锻炼体验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身体自尊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探讨体育锻炼与大学新生自我控制和攻击行为的关系,为预防或缓解大学新生攻击行为提供研究基础.方法 采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Physical Activity Rating Scale-3,PARS-3)、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大学生攻击行为量表以及自编的人口统计学问卷,对随机抽取的扬州某大学986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新生攻击行为(60.81±9.56)和自我控制得分(63.78±8.79)均处于中等水平,其中男生攻击行为得分低于女生(t=1.66,P<0.05),非独生子女攻击行为得分高于独生子女(t=-3.38,P<0.01),来自城市的大学新生攻击行为得分低于农村学生(t=-3.29,P<0.01).与低体育锻炼水平大学生组相比,高体育锻炼水平组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强,攻击行为少(F值分别为6.94,5.01,P值均<0.05);自我控制与攻击行为之间存在负相关(r=-0.49,P<0.01),体育锻炼水平与攻击行为之间存在负相关(r=-0.12,P<0.01),体育锻炼水平与自我控制之间存在正相关(r=0.13,P<0.01).中介模型拟合结果表明,体育锻炼既可以直接减少或缓解大学新生攻击行为,也可以通过提升自我控制,间接地减少或缓解大学新生攻击行为,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51.59%.结论 体育锻炼是预防大学新生攻击行为的有效手段,自我控制在体育锻炼预防大学新生攻击行为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学生学业勤奋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为高校教学改革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学业勤奋度问卷"和"国际大学调查(ICS中文修订版)",评定某师范院校351名大学生的学业勤奋度与主观幸福感。结果大学生学业勤奋度的整体水平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t=-2.82,P0.01),女生得分高于男生;大学生学业勤奋度与主观幸福感基本上呈显著的正相关(r总=0.351,P0.01),即学业上越勤奋的大学生,体验到的主观幸福感越高;大学生高学业勤奋度组的主观幸福感得分显著高于低学业勤奋度组(t=3.788,P0.01)。回归分析表明,学业勤奋度的持恒性、目标监控2个因子对总体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P值均0.01),任务承诺、时间投入2个因子对总体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间接预测作用(P值均0.05)。结论学业勤奋度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可以通过提高大学生的学业勤奋程度来增强其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状况及其与幸福感的关系。方法使用生活目的量表(PIL)、幸福感指数量表对南方医科大学115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状况,比较不同生命意义感大学生的幸福感水平及其与幸福感的相关性。结果在生命态度上男生较女生更积极(t=3.016,P0.01);来自农村大学生较城市大学生更积极(t=2.362,P0.05);在自主感上男生高于女生(t=2.926,P0.01);来自城市大学生高于农村大学生(t=-2.258,P0.05);高生命意义感水平的大学生总体情感指数(F=709.457,P0.01)、生活满意度(F=313.163,P0.01)和幸福感指数(F=564.557,P0.01)高于低生命意义感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水平越高,幸福感状况越好;幸福感及其2因子与PIL总分、生活感受因子、生活目标因子间均呈高度相关(r=0.504~0.817,P0.001),与生命态度和自主感因子也呈中至低度相关(r=-0.225~0.348,P0.001)。结论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幸福感有密切联系,高生命意义感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幸福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青少年体质状况与健康生活方式的现状及关系。方法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北京市城区在校初二、高二学生为调查对象,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现场测评,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Ⅱ)进行问卷调查。SPSS 22.0软件完成描述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线性回归及相关性分析。结果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总分(80.41±10.27)分,健康生活方式总分(164.10±14.86)分。不同性别、文化程度的青少年体质测评及健康生活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女生高于男生,初中生高于高中生。体质健康状况优秀的青少年健康责任、身体运动、营养行为、人际关系、自我实现各因子得分及总分高于良好、及格、不及格的青少年(P0.05);线性回归显示,健康生活方式水平越高,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越好(B=0.038,β=0.700,t=37.14,P0.05);健康生活方式水平与体质健康状况呈正相关(r=0.700,P0.05)。结论青少年体质状况与健康生活方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可从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入手,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肇庆市某医科学校中职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与体质健康状况,探讨体育锻炼态度与体质健康促进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学生体育锻炼态度量表》对肇庆市某医科学校中职学生进行锻炼态度调查,同时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对其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并对调查和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总分为109.73±14.80,属一般水平,男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好于女生。学生的体质测试综合总评的平均分是67.98±10.78,分数偏低,表明他们的体质健康水平一般。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总分与体质测试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262,P0.01);行为习惯较锻炼态度中的其他维度与体质健康的相关性更好;而耐力跑与锻炼态度的7个维度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低相关性。结论良好的体育锻炼态度有利于中职医学生体质健康的促进,学校教育中应该继续加强健康教育和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不断改善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从而持续推动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了解2014年与2010年羌族中学生体质的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改善羌族学生体质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0年及2014年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13~18岁羌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运用x2检验分析不同时期生活方式的差异,运用主成分综合评分法计算调查对象的综合评分,作为因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分别对羌族中学男、女生体质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索.结果 2014年与2010年相比,每天参加课间操和每天体育锻炼时间超过1h的学生比例均增高(x2值分别为133.176,81.200,P值均<0.01),而做作业时间<1 h的学生比例减少(x2=27.026,P<0.01),愿意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学生比例减少(x2=4.036,P=0.04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影响男生体质综合评分的因素为年份、年龄、体育运动的时间、参加长跑锻炼的意愿和作业时间(B值分别为0.47,0.41,0.15,0.08,-0.12,P值均<0.05),而影响女生体质综合评分的因素为时期、年龄、喜欢体育课、上体育课的感觉和挤占或不上体育课(B值分别为0.38,0.03,0.07,0.10,-0.06,P值均<0.05).结论 合理、规范设置学校体育锻炼,保证学生每天足够的锻炼时间,对提高中学生体质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探索应对方式和学习自我效能感在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学习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为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主观幸福感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方便抽取贵州和重庆6所农村中小学的1 618名四至九年级学生,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和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留守儿童学习主观幸福感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社会支持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0,0.23,0.36,P值均<0.05),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r=-0.33,P<0.01).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正向预测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学习主观幸福感(β值分别为0.383,0.195,P值均<0.01),负向预测消极应对(β=-0.321,P<0.01);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自我效能感正向预测学习主观幸福感(β=0.402,P<0.01);农村留守儿童的消极应对负向预测学习主观幸福感(β=-0.224,P<0.01).农村留守儿童的消极应对和学习自我效能感在社会支持与学习主观幸福感间起中介作用.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直接并通过消极应对和学习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学习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中学生课外锻炼状况及影响锻炼的主要因素,促进中学生课外锻炼习惯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方法分层选取长沙市重点及普通中学各1所,共调查学生662名,使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结果有35.50%的中学生处于有意向规律锻炼但无行动阶段,每天课外活动总量在30min以上者占30.00%;课外体育锻炼阶段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中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所持态度(r=0.40)、经常使用锻炼方式的多少(r=0.35)、拥有积极锻炼的伙伴数目(r=0.27)以及父母日常锻炼状况(r=0.22)等都与课外锻炼所处阶段呈显著相关(P值均0.01)。结论中学生日常锻炼量偏少。培养锻炼技能、加强对女生锻炼的促进、引入运动兴趣小组等方式是健康锻炼促进的有益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大学生锻炼态度与体质健康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了解安徽省大学生的体质状况,探讨大学生锻炼态度与体质健康的关系.方法 采用张力为教授的锻炼态度量表,对安徽省10所大学的1 4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男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明显好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学生参加锻炼的行为态度和目标态度只与肺活量有一定的相关性;而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及行为控制感与所有的体质指标都有相关性,其中在肺活量和立定跳远2方面存在显著相关.结论 大学生的体质状况与体育锻炼的态度有明显的相关性,体育锻炼态度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平时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次数和运动的强度.  相似文献   

20.
了解壮族大学生体育锻炼与睡眠质量的交互作用及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壮族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支持.方法 在广西4所高校大一至大三年级学生中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抽取4 614名壮族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体育锻炼状况调查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亚健康问卷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壮族大学生心理病理症状检出率为17.40%,睡眠障碍检出率为9.82%.体力活动1 h/d每周在3d以上的城市生源学生检出率为32.05%,农村生源为2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36,P<0.01);肌肉锻炼每周1d以下的城市生源学生检出率为61.32%,农村生源为6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67,P<0.01);中等运动量和大运动量活动等级城市生源学生比例均高于农村学生(x2值分别为26.81,136.51,P值均<0.01).同时男生中等和大运动量检出率均高于女生(x2值分别为21.11,294.65,P值均<0.01).不同体育活动等级大学生心理病理症状和睡眠障碍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148,5.491,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锻炼与睡眠的交互作用对壮族大学生的心理病理症状存在一定的影响,在体育运动量相同的条件下,存在睡眠障碍的大学生心理病理症状的检出率比无睡眠障碍的大学生高;运动量越大并且无睡眠障碍的学生其心理病理症状的检出率越低.结论 存在睡眠障碍的壮族大学生体育锻炼量越低,心理问题检出率就越高.科学有效的体育锻炼对降低心理问题的发生起到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