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1例中等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31例采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引流组),30例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结果 随访3~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个月。与开颅组相比,引流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1周GCS评分明显提高(P<0.05)、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明显提高(P<0.05)。但两组术后残余血肿体积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创伤小、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短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59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62例(小骨窗开颅组),采用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97例(骨瓣开颅组);术后6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评估短期疗效。结果术后1~2 d复查CT示,两组脑内血肿清除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住院期间病死率、术后6月m RS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小骨窗开颅组术后6个月癫痫发生率(12.90%)明显低于骨瓣开颅组(26.80%;P0.05)。血肿量大和脑疝是小骨窗开颅手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出血后12 h内手术对患者预后有益。结论对于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小骨窗开颅较骨瓣开颅可显著减少术后6个月癫痫发生率,手术时机、血肿量和脑疝显著影响患者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小骨窗微创开颅术和颞叶微创穿刺引流术两种术式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6例采用颞叶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观察组38例行小骨窗微创开颅术,对2组患者术后相关临床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术后血肿清除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2组术后病死率、再出血率及术后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患者远期生活质量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微创开颅术较颞叶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可提高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小骨窗开颅经侧裂手术和钻孔软通道引流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效果。方法 2008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中等出血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出血78例,其中36例行小骨窗开颅经外侧裂血肿清除术(开颅组),42例行钻孔软通道置管引流术(引流组)。结果引流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开颅组术后24 h残余血肿量明显减少(P0.05),开颅组术后3周及术后3个月Barthel指数以及术后6个月ADL评分均明显优于引流组(P0.05)。结论对中等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小骨窗开颅经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效果好,软通道置管引流术简便快捷,更适合年老体弱病人。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性Ⅲ级脑出血早期外科手术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喊压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两种术式早期治疗高血压性Ⅲ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同期收住的121例高血压性Ⅲ级脑出血患者,78例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小骨窗组),43例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大骨瓣组),术后1个月和6个月分别行临床随访,综合比较其临床疗效、血肿清除率以及手术并发症。结果大骨瓣组在血肿清除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除外消化道出血)、死亡率和1个月及6个月随访疗效等方面两组并无显著性差异.但在术后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中却明显高于小骨窗组(P〈0.05),同时在手术时间和输血量等方面小骨窗组明显少于大骨瓣组(P〈0.01)。结论在高血压性Ⅲ级脑出血病人的早期手术治疗中,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可作为首先考虑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比较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具有手术指征的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126例,其中出血量〈50ml者67例,/〉50ml者59例。采用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64例(出血量〈50ml者39例,≥50ml者25例),采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62例(出血量〈50ml者28例,≥50ml者34例);分别比较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结果①两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血肿量〈50ml的67患者中,微创钻孔引流术的疗效优于小骨窗开颅术(P〈0.05)。③血肿量≥50ml的59患者中,小骨窗开颅术的疗效优于微创钻孔引流术(P〈0.05)。结论本结果提示,对于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出血量〈50ml的患者宜选择微创钻孔术治疗,而对于出血量〉150ml的患者则宜选择小骨窗开颅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微创穿刺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5例中等量(30.60ml)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穿刺血肿粉碎清除术(穿刺组,49例)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组,46例),评价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m)、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住院期间的死亡率及并发症。结果①治疗第14天时,患者NID和ADL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患者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穿刺组少于开颅组。②治疗3个月后随访,ADL达自理水平的良好状态者(Barthel指数≥9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ADL(MRS量表)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穿刺组优于开颅组。两组的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微刨穿刺术可明显减少中等量(30~60m1)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病残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经外侧裂入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 我院2009-01-2012-01应用经外侧裂入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34例(观察组),与同期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清除术治疗的30例患者作对照,对比2组患者术后2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顶后评分(GOS),观察2组再出血情况.结果 2组术后2周GCS评分及术后6个月GO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再出血率8.8%(3/34),对照组为16.7%(5/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侧裂入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创伤小,患者恢复快,血肿清除彻底,术后患者再出血率低,疗效优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传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小骨窗开颅显微血肿清除联合侧脑室颞角颅内压传感器植入引流术治疗破入脑室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2015年3月~2016年3月共收治破入脑室的基底节区出血患者58例,将其分为传统大骨瓣血肿清除术组和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联合侧脑室颞角颅内压传感器植入引流术组,其中传统大骨瓣血肿清除组30例,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联合侧脑室颞角颅内压传感器植入引流术组28例,术后随访3个月~1年,观察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骨瓣去除率、死亡率、日常生活能力(ADL)良好率和脑积水发生率。结果大骨瓣血肿清除术组血肿清除率、骨瓣去除率、死亡率、ADL良好率和脑积水发生率分别为90%(27/30)、40%(12/30)、3.3%(1/30)、66.7%(20/30)和10%(3/30),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联合侧脑室颞角颅内压传感器植入引流术组血肿清除率、骨瓣去除率、死亡率、ADL良好率和脑积水发生率分别为89.3%(25/28)、0%(0/28)、3.5%(1/28)、71.4%(20/28)、0%(0/28),骨瓣去除率和脑积水发生率在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联合侧脑室颞角颅内压传感器植入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3D打印导板辅助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手术治疗的97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资料,其中47例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对照组),50例采用3D打印导板辅助穿刺引流术(观察组)。结果 术后3个月,两组GO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再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3D打印导板辅助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效果确切,可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47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立体定向穿刺引流组和小骨窗开颅组,通过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并发症比较,评定疗效。结果立体定向引流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小骨窗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创伤小、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微创穿刺术对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方法自2003年8月至2006年6月我们对收治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病人按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小骨窗开颅和微创穿刺手术治疗,每组病人数29例。以GCS判定治疗效果。结果两种术式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在显效率、有效率、死亡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两种术式各有优缺点,术式选择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由于微创穿刺可能的穿刺偏差及再出血,小骨窗术式相对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小骨窗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43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血肿量<60 ml)采用小骨窗开颅经外侧裂入路显微镜下清除血肿.结果 全部病例血肿清除满意,术后24h内复查了解血肿清除情况,35例血肿清除100%,8例血肿清除90%以上.结论 小骨窗开颅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具有创伤小,能满意的达到清楚血肿的目的 ,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血肿量<60 ml)的有效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探讨高血压性基底节中等量(20~40m1)出血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的预后与转归。共226例患者分别接受药物及支持治疗(76例)、钻孔引流术(94例)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56例),结果显示,治愈和轻残率分别为保守治疗组23例占30.26%、钻孔引流术组50例占53.19%、小骨窗血肿清除术17例占30.36%;中残、重残和死亡为保守组53例占69.74%、钻孔引流术组44例占46.81%、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39例占69.64%。提示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中等量出血患者疗效优于保守治疗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个体化手术治疗对不同部位高血压性脑出血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6年3月手术治疗的71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小骨窗组(320例,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大骨瓣组(232例,采用骨瓣开颅清除血肿术治疗)及外引流术组(160例,采用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术后1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近期预后。结果 术后1 d,小骨窗组,大骨瓣组,外引流术组血肿清除率分别为(82.69±1.69)%,(90.55±1.65)%,(77.25±1.58)%;术后1个月,分别为(90.18±1.85)%,(90.34±1.65)%,(90.25±1.71)%。术后1个月,小骨窗组,大骨瓣组,外引流术组GOS评分分别为(4.01±0.69)分,(3.98±0.75)分,(4.12±0.71)分。结论 个体化手术治疗对不同部位高血压性脑出血近期预后存在一定影响,选择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案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骨窗手术和微创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2002年11月以前采用小骨窗手术32例,2002年11月以后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61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治疗费用和预后。结果小骨窗组在手术时间、治疗费用均大于微创清除术组(P〈0.01),尽管两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微创消除术组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P〈0.05)。结论基底节区血肿大于30ml是微创术的手术适应证。当血肿巨大时,微创清除术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降低颅内压,解除脑组织受压,获得最佳效果。如此时减压效果不理想,也可以作为开颅术前的急救措施,为开颅术赢得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神经内镜下与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前瞻性收集重症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78例,应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40例(内镜组),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38例(显微镜组)。结果 内镜组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明显少于显微镜组(P<0.01)。两组血肿清除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根据日常生活能力分级评估预后,内镜组预后良好率(75.0%)明显高于显微镜组(52.6%;P<0.05)。结论 与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相比,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血肿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较快,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小骨窗显微镜下手术及CT引导血肿吸引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及疗效。结果小骨窗显微镜下手术58例,CT引导血肿吸引52例。2组年龄、术前血压、血肿量、术前GCS评分及发病至手术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血肿清除量:小骨窗组优于血肿吸引组(P<0.01);术后48h意识好转率小骨窗组(77.6%)高于血肿吸引组(65.4%),差异有显著性(P<0.05);再次出血率,CT引导血肿吸引组高于小骨窗显微镜下手术组(P<0.05)。结论小骨窗显微镜下手术清除血肿充分、止血彻底,疗效优于CT引导血肿吸引术。  相似文献   

19.
小骨窗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比较小骨窗与常规颞顶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符合标准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113例,分为2组,其中小骨窗组57例,常规骨瓣组56例.所有病人均经CT扫描为幕上出血.小骨窗治疗组根据血肿部位采用小骨窗开颅术(3 cm×3 cm).常规骨瓣组根据血肿部位采用颞顶瓣或额颞瓣开颅减压方法( 6 cm×8 cm).结果 小骨窗开颅治疗组病人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常规骨瓣组,长期昏迷和中残率低于常规骨瓣组(P<0.05),小骨窗治疗组患者术后脑水肿和切口脑脊液漏发生率均低于常规骨瓣组(P<0.05).结论 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疗效明显好于常规颞顶瓣开颅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神经内窥镜下血肿清除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单纯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室铸型的疗效。方法筛选我院96例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室铸型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成3组,每组各32例,观察1组:神经内窥镜下血肿清除术;观察2组: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单纯脑室外引流术。对比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血肿清除时间、意识障碍持续时间、死亡人数及并发症。结果观察1组、观察2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2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观察组1组与观察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患者意识障碍持续时间、血肿清除时间、死亡人数及并发症方面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窥镜下血肿清除术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清除血肿较为彻底,止血可靠,疗效较传统脑室外引流术好,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室铸型的有效方式,值得有条件的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