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50例热性惊厥继发癫痫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学医 《河南诊断与治疗杂志》2002,16(3):157-157,159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后继发癫痫的危险因素,方法:对50例有热性惊厥病史的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效性惊厥的50例癫痫患者中,由热性惊厥转变为癫痫有多种危险因素,其中前五位依次是:1岁内起病的热性惊厥;反复复发5次以上的热性惊厥,有围产期脑损伤;一组亲属中有热性惊厥或癫痫我,反复出现热性惊厥时体温有下降趋势者。结论:热性惊厥后继发癫痫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因此,对于热性惊厥有转变成癫痫的危险因素的患者应早期进行预防性治疗,以减少癫痫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景学医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2,16(3):157-157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后继发癫痫的危险因素。方法:对50例有热性惊厥病史的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热性惊厥的50例癫痫患者中,由热性惊厥转变为癫痫有多种危险因素,其中前五位依次是:1岁内起病的热性惊厥;反复复发5次以上的热性惊厥;有围产期脑损伤;一级亲属中有热性惊厥或癫痫病史;反复出现热性惊厥时体温有下降趋势者。结论:热性惊厥后继发癫痫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因此,对于热性惊厥有转变成癫痫的危险因素的患者应早期进行预防性治疗,以减少癫痫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热性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1995年5月至2000年5月住院的164例首次发生热性惊厥的患儿进行分析并追踪随访。结果 164例中共65例复发,复发率为39.63%;首次发作年龄<1岁、体温<40℃、伴有局灶性发作的惊厥形式、惊厥持续时间>10min、一次热性病程中惊厥次数>2次、病前有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有热性惊厥或癫痫家族史均为热性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在临床工作中有必要对首次热性惊厥发作的患儿进行评估,对存在复发危险因素的患儿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小儿热惊厥复发危险因素并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2012年178例小儿热性惊厥患儿的资料,按照患儿是否为复发性热性惊厥分为观察组(复发)及对照组(未复发),从一般情况、惊厥类型、实验室检查等方面对两组患者比较,同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热性惊厥与低龄、男性、低体温、复杂性惊厥、脑电图异常、低钠血症、贫血有明显相关性。结论热性惊厥复发与多种因素有关,少数可转为癫痫,对生存质量影响较大,对高危患儿进行发热及惊厥的自我管理,按照癫痫药物治疗原则进行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6.
陈建琴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6,(Z1):68-69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6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复发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96例患儿中有46例出现复发,复发率47.9%,患儿年龄3岁、有高热惊厥家族史、发作体温≥39℃且发作时间超>10min、惊厥类型为复杂型的热性惊厥是高热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引起热性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往往是多方面的,由基因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要降低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率应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7.
早期为热性惊厥的全身性癫痫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认为 ,热性惊厥(febrileconvulsion,FC)是一类有年龄依赖性特点、大多预后良好的遗传性疾病 ,但少部分病人可反复发作进而转化为癫痫。早期为热性惊厥的全身性癫痫 (FC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癫痫综合征 ,作者选择长期随访未并发癫痫的FC与其相比较 ,从中找出其临床特征 ,以了解热性惊厥与日后发展为癫痫的关系。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对1987年1月~2001年12月我院住院和门诊长期随访的早期为热性惊厥的92人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未并发癫痫的FC(简称FC组 )58人、早期为热性惊厥的全身性癫… 相似文献
8.
热性惊厥(FC)是儿科常见病,多数国家报告儿童期发病率2%~5%,在我国的发病率为3.9%,关于FC复发相关因素与预后,是儿科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对150例FC患儿就上述问题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9.
热性惊厥是幼儿时期较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的紧急症状,因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惊厥,虽不是经典的癫痫,但它的发作形式仍是一种痫性发作.隐源性癫痫是一组原因未明的癫痫发作[1].热性惊厥和隐源性癫痫都可能会导致智力及行为的变化.本研究采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评估热性惊厥和隐源性癫痫对智力及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小儿热性惊厥发作和复发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小儿热性惊厥发生和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 5年来住院的 2 14例热性惊厥患儿作为观察对象 ,选择可能与热性惊厥有关的危险因素作为观察指标 ,利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与热性惊厥发生有关的因素有 8个 :年龄、家族史、首次发病时体温、出生史、血糖浓度、血清钠浓度、发病季节和碱性磷酸酶 (AKP) ;而与热性惊厥复发有关的因素除上述前 4个外 ,还与首次发生惊厥时的发病至惊厥时间、惊厥持续时间、惊厥类型和血清钠浓度有关。结论 :热性惊厥发生和复发与年龄、家族史、首次发病时体温、出生史和血清钠浓度有关 ,此外 ,二者还分别与有一些其他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相关因素,观察苯巴比妥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效果。方法分析517例首发小儿热性惊厥患儿的一般资料及197例复发惊厥病例的相关因素,比较治疗组106例用苯巴比妥口服与对照组91例的复发情况。结果初次小儿热性惊厥发作时年龄〈1岁、体温〈38.5℃、阳性家族史、复杂型热性惊厥、生活环境在农村的患儿容易复发;治疗组13例复发,复发率12.26%?对照组34例复发,复发率37.3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小儿热性惊厥病例复发因素与初次发作时年龄、体温、有无惊厥家族史、惊厥发作类型、生活环境有关,短程口服苯巴比妥可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2.
早期明确癫痫复发因素对诊断和治疗癫痫患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然而影响癫痫复发的因素复杂多样,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国外学者对此做了一定的研究。Kim等研究发现,神经功能缺损或脑电图(EEG)异常是复发的危险因素,并且对神经功能缺损和/或脑电图异常的癫痫患者,早期抗癫痫治疗具有潜在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患儿复发的影响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以方便抽样方式选择2020年1月—2021年8月就诊于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的96例热性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患儿资料,分析热性惊厥患儿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热性惊厥患儿疾病复发率为28.13%(27/96);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惊厥类型、惊厥时体温、缺铁性贫血与热性惊厥患儿复发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岁、男童、惊厥类型复杂型、惊厥时体温<39.5℃、缺铁性贫血是热性惊厥患儿复发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热性惊厥患儿疾病复发与年龄、性别、惊厥类型、惊厥时体温、缺铁性贫血有关,针对危险因素制订预防措施,有助于预防热性惊厥复发。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筛查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GEFS+)患者的GABRG2基因,并探讨GEFS+与GABRG2基因的关系。方法:收集49例患者及110例正常对照组血样,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GABRG2基因的10个编码外显子及与mRNA剪接有关的内含子进行筛查,对发现异常洗脱峰者进行测序。结果:未发现GABRG2基因突变,但发现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Exon2-89T>A(rs2284782)。这个SNP位点在两组中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ABRG2基因突变可能不是GEFS+患者主要的致病原因,SNP(rs2284782)在患者与正常对照者中分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FC)异常脑电图(EEG)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对FC进行早期分类诊断,与以后癫痫(EP)发作、FC的再发及进行预防性治疗的关系。方法:记录105例3个月~8岁患儿FC后EEG。结果:首次EEG异常率为28.7%。随着FC再发次数的增多,FC患儿EEG异常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3岁以内FC的EEG异常不明显,3岁以后FC的EEG异常则逐渐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有3例FC经过2~5年的随诊,最后诊断为EP。结论:EEG的异常率与Ⅰ级亲属的FC史无关,与FC临床特征如局灶性发作、FC的发作持续时间有关。FC再发与EEG发作性异常、年龄有明显关系。EEG多次出现发作性异常的FC者转变成EP。EEG对FC的早期分类诊断和进行预防性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首次热性惊厥(FC)患儿的复发情况及引起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次FC患儿100例的临床资料,采用Spearman单因素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对首次FC患儿复发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00例首次FC患儿中,复发59例,未复发41例.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在年龄、体温、FC分型、围生期异常、剖宫产及惊厥家族史方面均有明显差异(P<0.05);引起首次FC复发的危险因素有年龄(β=0.929,S.E.=0.572,Wald=52.391,P<0.05,OR=2.78)、围生期异常(β=0.772,S.E.=0.689,Wald=34.027,P<0.05,OR=1.77)、体温(β=0.934,S.E.=0.301,Wald=12.382,P<0.05.OR=2.32)及惊厥家族史(β=0.661,S.E.=0.381,Wald=19.929,P<0.05,OR=2.09).结论:引起首次FC患儿复发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围生期异常、体温及惊厥家族史等,应对这些因素进行严密地观察,以降低FC患儿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伴海马硬化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热性惊厥与海马硬化的关系。方法 507例癫痫患者由MRI证实伴海马硬化。根据儿童期是否出现热性惊厥,将患者分为两组:即热性惊厥组(FS+组)和无热性惊厥组(FS-组),进一步将FS+组分为1岁以内亚组和15岁亚组。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对两组和两亚组在性别、非热性发作起始年龄、热性惊厥年龄与非热性发作间的间隔时间、海马硬化出现的单双侧以及是否实施癫痫手术等参数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507例患者中,热性惊厥史阳性者88例,占17.4%。癫痫非热性发作平均起病年龄FS+组明显低于FS-组[(10.5±6.4)岁vs.(15.7±10.8)岁,P=0.000]。实施手术治疗的比例FS+组稍多于FS-组[37例(42.0%)vs.135例(32.2%),P=0.051]。FS+组和FS-组及FS+亚组在性别、海马硬化的单双侧等参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FS+亚组在非热性发作平均起病年龄、FS年龄与非热性发作间的间隔时间、是否实施手术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FS+组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病程明显长于药物治疗者[(8.1±4.4)年vs.(7.1±6.9)年,P=0.009]。手术治疗随访者中92.3%达EngelⅠ级。结论伴海马硬化的癫痫患者中儿童期出现热性惊厥史者,出现癫痫非热性发作的平均起病年龄明显早于无热性惊厥史的海马硬化癫痫患者;这部分患者可能进行癫痫手术治疗的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19.
20.
小儿热性惊厥25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我院1990~2003年收治的热性惊厥252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诊断参照1983年全国小儿神经病学专题讨论会的热性惊厥标准,均除外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其他中枢性疾病。本组小儿热性惊厥252例,男180例,女72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