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 了解普及农村自来水与介水传染病发病率的关系,探讨农村饮用水管理的有效措施。方法收集1988-2007年间自来水普及率与主要介水传染病发病率及地方性氟中毒的控制效果。结果普及以山泉水为水源的自来水是山区农村简便、可行、有效的改水方式,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从1988年的21.20%升至2007年底的87.80%,介水传染病发病率从1988年的421.00/10万降至2007年的31.60/10万:王坂村经8年的改水降氟,氟斑牙患病率从改水前的56.39%下降至7.27%,其中8~12岁学生氟斑牙患病率为8.33%,尿氟均值0.51mg/L(中位数),饮用水水氟从改水前的6.00mg/L降为0.08mg/L(中位数).结论 农村改水是降低介水传染病发病率和控制地方性氟中毒的有效途径,农村自来水普及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生活质量的必备条件:加强农村饮用水设施管理是保证饮用水卫生、巩固改水成果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普及农村自来水与介水传染病发病率的关系,探讨农村饮用水管理的有效措施。方法收集1988-2007年间自来水普及率与主要介水传染病发病率及地方性氟中毒的控制效果。结果普及以山泉水为水源的自来水是山区农村简便、可行、有效的改水方式,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从1988年的21.20%升至2007年底的87.80%,介水传染病发病率从1988年的421.00/10万降至2007年的31.60/10万:王坂村经8年的改水降氟,氟斑牙患病率从改水前的56.39%下降至7.27%,其中8~12岁学生氟斑牙患病率为8.33%,尿氟均值0.51mg/L(中位数),饮用水水氟从改水前的6.00mg/L降为0.08mg/L(中位数).结论 农村改水是降低介水传染病发病率和控制地方性氟中毒的有效途径,农村自来水普及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生活质量的必备条件:加强农村饮用水设施管理是保证饮用水卫生、巩固改水成果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农村供水卫生是初级卫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奔小康和初级卫生保健的推动下,近年来,我县农村改水工作发展很快,农村居民饮用水条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受益人口大幅度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介水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笔者现对全县农村居民改水与介水传染病发病情况作一浅议。1资料来源根据1990、1995、1996年初保调查资料和县卫生防疫站传染病报告卡,按年度、地区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与分析2·1全县农村改水情况根据全县各乡镇的实际情况与条件,改水的主要形式为自来水、手压机井、小口井、不经过村庄田野的山泉水等。在人…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6县改水前后的环境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水后生活饮用水水质较改水前明显好转,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均显著下降;肠炎、痢疾、甲型肝炎、伤寒等介水传播的肠道传染病人群患病率改水前达37.2‰,改水后人群介水疾病患病率降至17.8‰,农村改水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周荣 《上海预防医学》2001,13(11):518-519
经过 10余年的改水进程 ,大丰市农村自来水覆盖率已达95 .31% ,介水肠道传染病发病率显著下降 ,为评价农村改水产生的效益 ,进行了本次调查。1 材料与方法1.1 卫生改水的社会效益对 1990~ 2 0 0 0年以来改水工程总投资、自来水受益人口增长状况作调查分析 ;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比较 1990、2 0 0 0年水质情况 ;将 1990~ 2 0 0 0年大丰市卫生防疫站疫情监测网点介水传染病逐年总发病率与逐年改水人口受益率作相关分析。1.2 卫生改水的经济效益1.2 .1 直接经济效益 抽取 2个乡 ,查阅 1990~ 2 0 0 0年的介水传染病患者的病例档案…  相似文献   

6.
广西农村寄宿制学校饮用水卫生安全状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了解广西农村寄宿制学校饮用水卫生安全现状,探讨饮用水生物污染与介水传染病流行的关系。方法于2005年对广西3市10县10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饮水卫生和介水疾病进行调查,并利用2006年广西农村饮水卫生监测网络农村学校自备水源供水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广西农村学校饮水水质合格率仅为27.0%,尤其是微生物污染严重;流行病学分析表明饮用水微生物污染与肠道传染病疫情发生有明显相关关系。结论广西农村寄宿制学校饮水微生物污染严重,是介水传染病爆发疫情在学校高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随着海安县农村改水受益人口增加 ,有关介水传染病发病人数明显减少 ,为了解农村改水对介水传染病的控制作用 ,对两者进行了相关分析。农村水厂受益人口情况 ,来自县卫生防疫站对城乡饮用水基本情况调查表和爱卫办改水工作统计报表。介水传染病发病情况 ,以县防疫站的调查资料和年报表为准 ,相关疾病为痢疾、伤寒、肝炎等。改水水质情况 :各级水厂分枯、丰水期 ,对改水后自来水水质进行监测。检测方法按 GB5 75 0 - 1985《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评价标准参照 GB5 74 9- 1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结果分析表明 :1995年 ,我县农村水…  相似文献   

8.
大丰市农村改水效益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荣 《职业与健康》2002,18(2):120-122
经过十余年的改水进程,全市农村自来水覆盖率已达95.31%,介水肠道传染病发病率显著下降,为评价农村改水产生的效益,进行了调查研究。 1 内容与方法 1.1 改水概况 对1990~2000年以来改水工程总投资、自来水受益人口增长状况作调查分析,根据市爱卫办年报,统计用于改水的各项费用及受益人口增长概况。 1.2 卫生改水的社会效益 1.2.1 卫生改水后水质变化 根据市节水办与市卫生防疫站的监测资料,比较1990年、2000年水质情况,水质评价依据《生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慈溪市农村改水所产生的效益,用流行病学和数据对慈溪市农村水厂十年改水效益进行调查分析,以供水水质、介水传染病(霍乱、甲肝、痢疾、伤寒)评价单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截止2004年底,全市累计投资10773.43万元,受益人口占农村总人口96.81%。农村改水大大改善了农村饮水条件,各水厂出厂水及管网末梢对浊度、余氯、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合格率均达97%以上,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惯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2004年与1995年之前相比,介水传染病发病下降45.00%。从疾病的经济损失分析看,四种疾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为12282332元,占慈溪市年均GDP的5.70%,罹患者人均经济损失为2997.15元,占慈溪农民年人均年收入的47.36%。农村水厂优质供水使慈溪的外向农业和品牌农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全市有自营进出口权农业龙头企业22家,2004年农产品出口交货值达到16.5亿元。  相似文献   

10.
新罗区农村利用丰富的山泉水,地下水资源建造自来水厂,自来水普及率达88.0%,主要介水传染病,总发病率由1988年的421.0/10万,降至2000年的115.0/10万,防病效果明显,提出农村普及自来水后,要加强对自来水的水源及供水设施的管理,定期进行水质监测,防止介水传染病的暴发流行。龙岩市新罗区辖4个街道办事处,15个乡镇,45.7万余人,其中农村人口29.2万。1988年始以地下水,山泉水为水源,有组织,有计划地改水,至2000年底,建农村水厂329座,自来水普及率达88.0%。1994年获“省改水先进县,市(区)”,现已达到全国改水先进县市标准。本结合农村初保达标巩固,对农村改水的防病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调研。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农十三师十年改水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方法:依据兵团生活饮用水实施调查方案,选择有代表性水样,按照国家标准GB/T5750.1~5750.13-2006和GB5749-2006标准按《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进行进行水质检验和卫生等级评价。结果:通过十年改水工程,改水受益率达到92%,100%饮用水达到国家二级安全用水卫生标准,改水受益人口增长率与介水肠道传染病发病率二者之间呈负相关。结论:通过十年改水,饮用水卫生状况得到很大提高,改水受益率逐步提高,改水前后饮水水源类型和水质等级有极大改善,同时介水肠道传染病发病率逐年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年改水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通化市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现状,预防和控制介水传染病,笔者按照《全国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技术方案》的要求,于2008年对通化市部分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现状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社会效益指标化、数据化的分析方法,对农村改水的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村改水在降低介水传播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保护劳动生产力、解决农村居民生活饮用水取水困难、改善农村居民生活饮用水质量、发迹农村环境面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疆喀什地区农村改水与人群肠道传染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评价新疆喀什地区农村改水对肠道传染病发病的影响效果。「方法」用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饮用改水人群6545人和饮用未改水人群6266人的肠道传染病发病率进行了调查。「结果」改水人群介水传播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低于未改水人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饮用水水质卫生与主要介水传染病发病情况,探讨饮用水与介水传染病之间的相互关系。介水传染病发病人数较多,仍是重点防治的传染病,改善饮用水水质卫生对减少介水传染病的发生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与水性疾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强农村乡镇集中式供水卫生管理,强化饮用水的消毒和水源防护意识,提高改水预防介水传染病的成效,于1996年至1997年间,对全县不同类型饮用水水质与介水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1材料与方法1.1饮用水水质监测按调查方案要求,对全县16个乡镇(包括县城水厂)集中式供水单位的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每年定点监测4次,并选择16个分散式饮用水每年定点监测4次。1.2水样采集和检验方法按GB5750-1985《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要求进行。1.3水性疾病调查按调查方案要求,收集1996年、…  相似文献   

17.
龙岩市农村以山泉水、地下水为水源,建自来水厂221座,安全卫生水普及率达95.83%,自来水普及率为71.74%。本文从防病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分析认为农村改水对降低介水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防止地方性氟中毒,促进农村致富奔小康,建立卫生新村,改善农村卫生面貌等,起了重要作用。 龙岩市所辖四个街道办事处,十五个乡镇,44万余人,其中农村人口27.7万。88年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改水,以地下水、山泉水普及率达71.74%。94获“省改水先进县(市)”,本文结合农村初保达标,对农村改水的防病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8.
段竹娟 《职业与健康》2009,25(11):1186-1186
为掌握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现状,完善农村饮水水质卫生监测体系,为政府制定预防控制水传染病和应对农村饮用水卫生社会性事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对2008年枯丰水期农村生活饮用水抽检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即农村饮用水中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仅为13.6%,存在着发生介水传染病的安全隐患;改水后依然存在饮水重金属含量超标现象;农村饮用水因受污染已出现富营养化现象。为此,应完善农村饮用水水源处理工艺,对水质进行有效消毒;把加强农村饮用水水质监督检测,纳入常规管理。在贯彻落实《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十一五”规划》中,为规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保障农村居民饮用水卫生安全,我们从2005-2007年我县已建成的100个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中,随机抽取35个水源作为此次检测样本,并对抽检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1991-2013年生活饮用水水质状况与介水传染病发病变化趋势。方法生活饮用水基本情况采用问卷调查,参照GB5750-85和GB/T5750-2006进行水质分析,依据GB/T 5749-2006和《农村实施生活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进行水质评价。结果 2013年,生活饮用水水质达到农村Ⅰ级水标准水源占92.22%,居民累计改水受益率为99.66%,介水肠道传染病发病率降至为44.12/10万。水质状况逐年改善(χ2=241.58,P=0.00)。改水人口受益率与介水传染病发病率呈负相关(r=-0.957 8,P=0.00)。结论通过改水工程,兵团第五师农牧团场居民饮水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介水相关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0.
慈溪市农村改水效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适应本地区的改水形式和管理模式,更好地指导科学改水,以确保人群饮水安全,有效地控制与饮用水相关的疾病,揭示农村改水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规律,我们对1995~2004年的改水资料进行分析,对受益人群进行抽样调查,以评价农村改水产生的效益。材料与方法1介水传染病资料来源于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