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与脑梗塞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脑梗塞急性期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与脑梗塞预后的关系,为临床预防为治疗脑梗塞提供参考。方法”根据BrainStroke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价标准对55例离梗塞急性期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分,把SSS评分减少18%以上者作为进步组,评分减少18%以下者作为恶化组。  相似文献   

2.
在70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中,PLT减少率为75.7%,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的差别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患者PLT减少,则MPV变大(P〈0.01),而患者PLT正常,则其MPV与健康者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患者PLT的变化与疾病预后有一定的关系,病情好转组PLT比死亡组PLT高(P〈0.05),表明PLT增加,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动态监测血小板水平以评估危重病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方法对住院危重病患者每隔1天进行1次血液细胞分析,观察血小板水平的发展趋势,分析存活组和死亡组的血小板水平变化与危重病患者的病情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危重病患者存活组与死亡组血小板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存活组血小板水平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就逐渐回升到正常范围,而死亡组血小板水平的总趋势呈进行性下降。在诊断为危重病前3d,两组血小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后两组血小板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小板水平的变化可以反映危重病患者当前的治疗效果,动态监测血小板水平的发展趋势可以评估危重病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4.
危重患儿血小板四项参数改变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璟 《临床医学》2005,25(6):49-51
目的探讨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动态变化对危重患儿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动态测定56例危重患儿血小板四项参数,分析血小板四项参数与病情预后的关系。结果MPV在死亡组患儿均明显小于存活组,PLT、PCT、PDW在入科1h时无显著性差异,存活组PLT均在正常范围,恶化组PLT持续下降,MPV、PCT、PDW在各组随时间变化趋势不明显。结论PLT、MPV的动态变化对判断危重患儿病情及预后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5.
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数量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小板计数(PLT)是血液常规检查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年来,人们对血小板与恶性肿瘤之间的关系越发关注。有文献报道.临床上无法解释的血小板增高,可能是尚未确诊的早期癌症的首发征兆。本文对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进行计数及分析,探讨其数量变化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无转移的关系以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术前后血小板(PLT)计数及其变化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肿瘤外科260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前后PLT计数分为术前正常PLT组(PLT<300×109/L)和术前高PLT组(PLT≥300×109/L),同理分为术后正常PLT组和术后高PLT组,另按照手术前后PLT计数的变化,分为术后PLT升高组、术后PLT降低组,采用log-rank单因素生存分析和COX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术前正常PLT组的生存优于术前高PLT组;而术后高PLT组的生存优于术后正常PLT组,进一步的分析显示术后PLT升高组的生存优于术后PLT降低组,虽然以上三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两条生存曲线有进一步分离的趋势;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PLT≥300×109/L(RR:0.553;95%CI:0.318~0.962;P=0.036)和术后PLT<300×109/L(RR:1.824;95%CI:1.006~3.308;P=0.048)都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手术前后PLT的异常升高对结直肠癌预后判断作用相反,其机制可能与部分结直肠癌细胞分泌促血小板生长因子有关,而具有该分泌功能的结直肠癌与不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7.
30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计数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缨  曾波航 《新医学》1997,28(1):19-20
目的:为避免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多次无效化疗,探讨快速、简便地预测化疗效果的指标。方法:对30例AL患者在化疗第1疗程后作血小板数量的测定。结果:经统计发现血小板最高值≥100×109/L的完全缓解率(CR)达到90.9%,血小板最高值与血小板最低值之比(BPCH/L)>10,CR率达94.1%,而BPCH/<10CR率仅30.7%,两者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且血小板恢复正常所需时间比第二次骨髓缓解时间出现要早。结论:AL患者化疗第1疗程中外周血血小板数量变化与疗效之间有一定关系、是早期判断化疗效果的有力指标。  相似文献   

8.
化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对恶性肿瘤患者疗效、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化疗前后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计数的变化 ,了解其疗效、预后。方法  118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化疗后 1周、2周、3周分别测定血小板计数 ,82例化疗前血小板处正常的为A组 ,在化疗后血小板有显著减少 (P <0 0 5)。 3 6例化疗前血小板处相对高值的为B组 ,在化疗后其数量无明显变化 (P >0 .0 5)。结论 血小板数值的变化在恶性肿瘤疗效、预后观察中有极重要的价值 ,恶性肿瘤血小板增多提示预后不良 ,且化疗效果差  相似文献   

9.
血小板计数及其时相变化对危重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小板减少症及其动态变化对危重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将危重病患者按血小板是否低于10 0× 10 9/L分为血小板减少组和非血小板减少组 ,按随访结果再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 ,所有患者记录入ICU 2 4h内APACHEⅡ评分、住ICU天数、机械通气时间和入ICU当天、3、5、7、10d血小板计数。结果 ①血小板减少组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死亡率均高于非血小板减少组 (P 均 <0 0 1) ,住ICU天数两组无差异。②以住院死亡率为因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血小板减少症与危重病死亡率密切相关 (OR =2 5 773;P =0 0 0 0 )。③死亡组血小板各时相点均低于存活组 (P<0 0 5 ) ;存活组血小板于入院第 3天短暂下降后持续上升 (P均 <0 0 1) ;死亡组血小板呈持续下降 ,1周后保持稳定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血小板减少症可独立预测危重病预后 ,尤其是血小板的动态变化预测价值更强。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 PLT)与危重患者器官功能障碍和预后的关系,评价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美国重症监护数据库(MIMIC-Ⅲ)中2001年至2012年的35 860例患者的相关记录。依据PLT将患者分为PLT减少组(PLT<100×10 9/...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伤后第3天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绝对数与血小板计数的比值(NPR)在预后判断中的作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416例成人重度及以上烧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收集患者伤后第3天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的化验检查结果。依患者伤后第3天NPR中位数值,将其分为高NPR(≥0.077)和低NPR(<0.077)2组,同时综合考虑2组患者性别、年龄、吸入性损伤、机械通气、早期手术、烧伤指数等资料。对观察指标值行χ2或t检验,利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严重烧伤患者住院期间生存率,带入Cox回归分析并绘制58例死亡患者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伤后第3天NPR对判断严重烧伤患者预后的作用。 结果伤后第3天高NPR组和低NPR组在严重烧伤住院期间生存率分别为78.9%和9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回归分析提示伤后第3天NPR为预测烧伤后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33.353;95%CI:4.050~274.704,P<0.01)。58例死亡患者ROC曲线显示,烧伤后第3天NPR值曲线下总面积为0.742(95%CI:0.675~0.809,P<0.01)。其中伤后第3天NPR的最佳阈值为0.099(敏感度67.2%,特异度70.1%)。 结论烧伤后第3天NPR对预测严重烧伤患者的预后有较强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多发伤早期血小板计数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多发伤后早期外周血小板计数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伤后 4 8h内的 90例多发伤者 ,连续观察入院后即刻、2 4、72、12 0和 16 8h的生命体征各指标及血小板、白细胞等变化 ,记录伤后器官功能变化、并发症及创伤严重等级评分 (ISS)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 (APACHE )等评分。结果 :伤后患者血小板计数总体呈下降趋势 ,72 h为低谷 ,12 0 h基本恢复正常。血小板降低组较血小板正常组伤情重〔 ISS评分为 (2 9.6 0± 9.80 )分比 (2 2 .30± 12 .0 0 )分 ,P<0 .0 5 ;APACHE 评分为 (4 4 .5 0± 15 .30 )分比(30 .6 0± 10 .6 0 )分 ,P<0 .0 5〕、器官功能不全发生率高 (83.9%比 6 2 .7% ,P<0 .0 5 ) ;血小板降低并死亡组血小板下降时间早〔(30 .1± 10 .3) h比 (5 1.3± 14 .8) h,P <0 .0 5〕,持续低值时间长〔(6 3.7± 11.0 ) h比 (5 4 .2±13.4 ) h,P<0 .0 5〕。结论 :多发伤后血小板呈消耗性降低 ,血小板快速下降和持续低值者提示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诊科脓毒症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RPR)的变化趋势并评价其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18年11月-2020年12月期间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急诊科收治的223例脓毒症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入院24 h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早期动态变化在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的脓毒症患者,根据患者入住EICU后28 d的预后情况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及临床数据,筛选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的危险因素,评估血小板变化量(ΔPLT)在脓毒症预后中的价值。结果共纳入549例脓毒症患者,28 d内死亡184例,存活365例,28 d病死率33.5%。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男性比例更高、年龄更大,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等慢性疾病和肿瘤者更多,简化急性生理学Ⅱ评分(SAPS-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尿素氮指标更高,纤维蛋白原、平均动脉压指标更低,PLT d1~d5更低,ΔPLT d2~ΔPLT d5的数值降低更明显,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在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OPD(OR=4.167,95%CI:1.769~9.815,P<0.001)、恶性肿瘤(OR=1.815,95%CI:1.034~3.817,P=0.038)、SAPS-Ⅱ评分(OR=1.071,95%CI:1.046~1.096,P<0.001)、SOFA评分(OR=1.060,95%CI:1.001~1.021,P=0.041)、PLR值(OR=1.001,95%CI:1.001~1.002,P<0.001)是影响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LT d1(OR=0.996,95%CI:0.995~0.998,P<0.001)为预后较好的保护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SAPS-Ⅱ评分、SOFA评分能够预测ICU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情况,以SAPS-Ⅱ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726)。ΔPLT d4的AUC(0.678)大于其余时间点,其最佳临界值为-26.5×109/L时,敏感度为57.8%,特异度为71.7%。结论早期PLT动态变化与脓毒症患者预后具有密切相关性,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危重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营养支持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慢性危重病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情况及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结果:存活组病人的体质量指数高于死亡组(P<0.05);入住ICU时存活组病人血红蛋白和白蛋白高于死亡组(P<0.05);在人住ICU第7d存活组病人胃肠外非氮热卡供给量和非氮热/氮均小于死亡组(P<0.05),而血清白蛋白则高于死亡组(P<0.01).结论: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是慢性危重病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血小板增多症在卵巢上皮癌患者中的发生率及其对卵巢上皮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999年-2004年人院的卵巢上皮癌患者141例,分析术前血小板计数与患者年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CA125水平等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比较卵巢上皮癌伴或不伴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生存时间之间的差异。结果141例患者中有42例患者(29.8%)在术前诊断时即合并血小板增多(血小板计数〉400×10^9/L)。在合并血小板增多的卵巢上皮癌组中CA125水平明显增高、晚期肿瘤比例更多、组织学分级多为中高级,接受理想减瘤术的比率更低伊均〈0.05)。此外,与无血小板增多症的患者相比,卵巢上皮癌伴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疾病无进展时间(15个月VS.28个月,P〈0.01)和总生存时间均明显缩短(29个月VS.37个月,P〈0.01)。结论卵巢上皮癌常伴有血小板增多症,后者是卵巢上皮癌患者预后不佳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危重病患者血小板水平变化与APACHEⅡ评分的关系。方法:危重病患者71例于入院第1d测定血小板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并按APACHEⅡ评分分为3组,分析各组患者的血小板水平和预后;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的血小板水平和APACHEⅡ评分。结果:不同APACHEⅡ评分分值组患者的血小板水平和死亡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存活组血小板水平较死亡组高,APACHEⅡ评分较死亡组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水平和APACHEⅡ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患者病情越重,血小板水平越低,APACHEⅡ评分越高,死亡率越高。  相似文献   

19.
目地研究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及平均血小板体积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100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及平均血小板体积。对照组为50例健康查体者。结果脑梗死急性期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平均血小板体积显著性增大,脑梗死恢复期则均无统计学差别。结论观察白细胞数量、血小板数量及平均血小板体积对脑梗死的预防、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严重烧伤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变化趋势、红细胞分布宽度(RDW)/PLT比值(RPR)、中性粒细胞计数(N)/PLT比值(NPR)水平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杭州市江干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烧伤面积大于总体表面积30%的患者101例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入院后PLT开始减少的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