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护士是医院中针刺伤发生率最高的职业群体,而被各种污染的针头刺伤是导致护理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染病最主要的途径,是危害和影响护士健康的重要因素。本文就针刺伤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针刺伤发生的原因分析,以更好地开展医院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方法问卷调查154名留床护理人员过去1年内发生针刺伤情况。结果护理人员66.23%被刺伤过,未上报率89.21%。结论护士应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加强职业暴露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3.
护理人员针刺伤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染针头刺伤是医院内传播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的重要途径。为了探讨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的情况及原因,本文对护士针刺伤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5年10月随机抽取本院护理人员120名,年龄20~48岁,平  相似文献   

4.
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事故,发生率较高。英国医学会(BMA)对针刺伤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乙肝病毒(HBV)感染发生的危险性做过调查,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污染的针头刺伤后发生HIV感染的机率为1/200;而HBV传染性更强,针刺伤时,只需0.004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另外针刺伤还可以传播一些其它疾病,如:疟疾、败血症、伤口感染等。戒毒所是一个特定的医疗场所,  相似文献   

5.
临床护士针刺伤调查分析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红玉  袁志平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4):3702-3703
目的:分析护士针刺伤情况及探讨防护对策。方法:对我院104人临床护士针刺伤情况进行相关资料的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在过去一年里发生过针刺伤的占98.08%;发生针刺伤的时机主要为注射和抽血后、浸泡针头前,分别占40.20%、41.18%;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淡漠,偶尔戴手套、不戴手套者分别占53.85%、17.31%;对正确处理伤口不清楚,占47.06%;在刺伤后向上级汇报的仅占0.98%;有40.38%的护士没有掌握预防和处理针刺伤的知识。结论:护士面临着针刺伤的危害,自我防护意识淡漠,操作不规范,应采取必要措施,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被各种污染的针头刺伤是医院内传播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的重要途径。与其他医务人员相比,护士更容易发生针刺伤。如何使护理人员有效避免获得性职业感染,加强护理人员对血源性传播疾病的主动防护已迫在眉睫。为此,对我院护理人员工作中被针头刺伤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以了解护理人员被针刺伤的情况,为采取针对性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提出预防针刺伤的方法。方法:对我院45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45名护士半年中发生过针刺伤15例,而发生针刺伤后只有1例报告、跟踪检查。结论:进行针刺伤教育,提高临床护士自我防护意识,完善管理措施对预防护士针刺伤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9.
目的了解梅州地区乡镇医院护士针刺伤发生及上报制度的执行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梅州地区267名乡镇医院护士针刺伤相关因素和处理情况做调查。结果粗心、未按规范操作是针刺伤发生的重要原因;护士报告意识淡薄,针刺伤发生后很少上报,报了也没专人负责处理。结论乡镇医院管理者应普及和使用各种安全器具,进行职业安全防护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的认识,建立完善的医院职业暴露报告及处理体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院护士针刺伤不良事件分析对预防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干预。方法2012年每季度由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的成员汇总全院护士针刺伤不良事件,统计、分析、比较每季度发生的人群分布特点、发生的根本原因、发生的时间段,然后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全院护士针刺伤不良事件分析后,2012年护士针刺伤发生率明显下降,与2011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进行全院针刺伤不良事件分析能有效减少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在工作中发生针刺伤的真实情况。方法采取问卷法对547名护士进行回顾性调查,收集有关污染锐器处理情况、针刺伤的发生率、与针刺伤有关的主要环节、针刺伤后的处理。结果被调查的547名护士有82.08%发生过针刺伤,且主要发生在针头套帽、分离针头、处理针头及注射等操作环节上。护士在针刺伤发生后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局部处理,上报率较低。结论临床护士针刺伤防范意识薄弱、发生率高,污染锐器处理方法欠妥。因此,加强医护人员职业安全培训与教育,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是当前职业防护面临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较高的国家,在所有法定传染病中占据第3位。临床刊病毒性肝炎中约半数为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我固有1.2亿人为慢性乙肝患者或HBV携带者。因此,乙型肝炎对医务人员构成了严重的职业威胁。我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医院,为了解手术室护士HBV感染情况,对我院手术室护士进行了相关资料的问卷调查,同时调查妇科护士19名作为对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祝雪  孙波  周红叶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2):1893-1894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人员在工作期间发生针刺伤的原因,找出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为临床护士进行操作时预防针刺伤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该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发生的27例针刺伤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结果临床护理人员缺乏规范的、持续性的防护教育,对针刺伤带来的后果认识不足,未引起高度重视,违反操作规程,人力资源缺乏以及工作繁忙等是导致针刺伤的发生不可忽视的原因。结论护理人员必须增强防护意识,规范技术操作规程,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减少针刺伤的发生,保证护士安全,维护身心健康,远离针刺伤害。  相似文献   

14.
卢现霞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9):180+182-180,182
目的分析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原因,探讨防护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75名临床护士针刺伤的情况进行调查.了解临床护士针刺伤的情况。结果其中55名护士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73.33%,人均被刺伤4.67次/年,针刺伤的主要原因有拔针、加药、回套针帽、针头入锐器盒、医疗废物处置等。结论护士针刺伤发生率很高.但其防护意识淡薄,故应加强全面性防护概念的教育,预防针刺伤,减少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在临床上,各种注射、输液、配药、采血是最基本、最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由此引起的针刺伤是导致临床护士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重要途径,其中最常见且威胁大的疾病是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和艾滋病。为此,我院对56名临床护士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保证护士的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6.
陈秀莉 《江西医药》2006,41(11):930-932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对针刺伤的认识和针刺伤后的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0例临床护士进行临床追踪调查。结果一年中被针刺伤的护士有75%,45%的护士认为最可怕的结果是感染HIV;24%的护士针刺后未作任何处理.62.2%的护士只作简单洗手消毒。结论大多数护士对针刺伤认识不足。针刺伤后只作简单处理。  相似文献   

17.
<正>护士因工作的原因,经常与缝针、刀、剪及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接触,这使护士经常暴露于职业性危险因素当中,尤其是利器损伤。而输液中心的护士因其工作的性质,最易发生利器损伤,特别是针刺伤。针刺伤指一种由医疗锐器如注射器针头、缝针、各种穿  相似文献   

18.
针刺伤的预防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伤及其他锐器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以使受害者出血的意外伤害。许多研究表明,护士是医院中针刺伤发生率最高的职业群体,这与绝大多数穿刺术是由护士执行有关。肝炎、艾滋病是血液传播性疾病,发生针刺伤后的医护工作者获得职业感染的危险大大增加,加强医护人员对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防护也就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护士被针刺伤的现状,探讨防护措施与对策,以更好开展医院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在过去一年里针刺伤状况,以及引起针刺伤的相关因素。结果 162名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为83.95%。结论临床护士是针刺伤发生的高危人群,医院应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护理人员应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明确针刺伤发生的环节,规范护理操作行为,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任乐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20):3217-3220
目的 探讨护士针刺伤的原因,频率等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减少针刺伤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调查法,对心内科34名护士统一问卷调查.通过面对面访谈及头脑风暴法等方式分析针刺伤产生的各环节.结果 发生针刺伤22例.13名护士(38.2%)被刺伤过;人均刺伤>2次18%,人均刺伤>1次24%,多为中低年资护士(≤7年);职业防护教育率64.8%;98.6%的刺伤针头已污染.针刺伤产生的因素与职业防护意识差,工作负荷大,护士人力短缺,心理素质不稳定,违反操作规程及患者因素等有关.结论 建立针刺伤管理制度,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加强职业防护培训,规范护理工作行为,纠正高危工作习惯,是降低针刺伤发生率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