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以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为炎症标志物,对比传统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评价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后全身炎症反应。方法入选36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分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组15例,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组21例,采用胶乳比浊法测定人选者围术期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评价两组术式的对全身的炎症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术中肝素化后1h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12h后开始升高(P〈0.05),24h达到峰值(P〈0.01)。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体外循环后1h后与术前比较即开始升高(P〈0.05),体外循环12h后明显升高(P〈0.05),24h达到峰值(P〈0.01)。两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总体变化趋势相似,但OPCAB组相对处于低水平(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能有效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周勇  王东进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2):1898-1900
目的:评估乌司他丁和抑肽酶对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OPCAB)中的血液保护作用。方法:78例行OPCAB患者分为3组,抑肽酶组(24例)术中给予抑肽酶500万u(生理盐水稀释至50mL静脉泵入):鸟司他丁组(28例)术中给予乌司他丁2万U/kg(生理盐水稀释至50mL静脉泵入);对照组(26例)术中静脉泵入等量生理盐水。记录围手术期出血量、输血情况及血液细胞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乌司他丁组与抑肽酶组术后血小板和红细胞计数明显增加(P〈0.05),胸液引流量减少(P〈0.05)。抑肽酶与乌司他丁的血液细胞保护作用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抑肽酶和乌司他丁通过多种途径对血液细胞成分有保护作用,维护患者凝血机制。能够明显减少OPCAB围手术期出血及输血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111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6例,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盐酸右美托咪定;对照组55例,麻醉诱导后注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评价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情况顺利,术前两组患者 MMSE 评分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05)。两组术后6 h和术后1 d 的 MMSE 评分明显低于术前,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05),但观察组术后6 h 和术后1 d 的MMSE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05);观察组术后6 h 和1 d 的 POCD 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05)。但两组术后3 d 的 MMSE 评分和 POCD 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05)。观察组术中低血压发生率和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可预防老年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患者 POCD 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治疗高龄患者冠脉三支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5岁以上冠脉三支病变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均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照组34例,采用体外循环法(on-pump);观察组34,采用非体外循环法(off-pump)。比较2组围手术期情况(手术时间、围手术输血量、引流量、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围手术期输血量、引流量均显著减少,呼吸机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龄患者冠脉三支病变采用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能减少围手术期输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5.
抑肽酶在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抑肽酶能减少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引起的出血,但对初次冠脉搭桥手术的患者能否应用还存在争议。目的:研究抑肽酶对初次冠脉搭桥患者术后的止血作用及围手术期心梗发生率的影响。方法:从1998年8月至1999年5月共行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42例,分为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组成,体重、心功能,肾功能,血红蛋白、血球压积、平均搭桥数、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和平均体外循环时间无显著差别。比较两组的术后24h总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引流及凝血功能的变化,分析其相关因素,为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1年7月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96例,其中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6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0例.两组患者分别记录心包及纵隔引流量,两组间进行比较;术前及术后返回监护室即刻抽血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国际标准化比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凝血功能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术后总引流量多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术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国际标准化比值增高,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更为明显(P<0.01);两组术后FB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引流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相比较多,密切注意两种手术术后引流及凝血功能的变化规律,给予针对性监护,可保证病人顺利度过术后危险期.  相似文献   

7.
背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逐渐取代传统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而成为冠心病外科治疗的发展方向,但两种手术方式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仍有待观察。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肝肾功能的变化规律。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5-06/11在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完成。 对象:选择2005-06/2005-11在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50例进行择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所有患者术前肝肾功能均正常,无严重急性肝、肾功能不全。 方法:根据患者意愿及病情匹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30例)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20例),分别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术前射血分数、术前肝肾功能及手术危险因素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 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d,1及2周抽血测定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尿素氮及肌酐值评价患者肝肾功能。 结果:纳入患者5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肝功能变化: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患者术后第1天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冬氨酸转氨酶明显低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差异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于术后2周内恢复至术前正常水平。②肾功能变化: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患者术后第1天血尿素氮及肌酐值明显低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差异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尿素氮及肌酐值于术后2周内恢复至术前正常水平。 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肝肾功能均有一定的损害,但在术后早期均可恢复;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较之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对肝肾功能的不利影响更小,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肝肾功能。  相似文献   

8.
非体外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效果及成本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的效果和成本。[方法]对2003年1月-2005年8月在我院行OPCAB的病人45例及CCABG的病人35例进行回顾性非随机临床对照,对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输血量及出血量、气管插管及留住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总住院费用等方面进行对比总结。[结果]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量、出血量、留住ICU时间、并发症、总住院费用等OPCAB组均少于CCABG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气管插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OPCAB组明显短于CCABG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OPCAB组比CCABG组术中心脏创伤小,术后心脏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并能缩短ICU留住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降低医疗成本,病人近期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体外循环组和非体外循环组,每组各65例。体外循环组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组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4 h,非体外循环组的cTnⅠ、CK-MB、BUN和Scr水平均明显低于体外循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LVEF水平均明显上升,LVEDD水平均明显下降,与同组术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时的LVEF和LVEDD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循环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62%,明显高于非体外循环组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降低对冠心病患者心肌及肾脏的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下2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2014年4月35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组168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组185例,比较2组术后早期死亡率及合并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前资料基本相似。OPCAB组在手术时间、输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血管活性药物支持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费用、住院天数方面均明显少于CABG组(P<0.05)。2组术后早期死亡率、住院时间及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术后心肌梗死、低心排出量、脑梗死、肾功能不全、新发房颤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CAB早期疗效优于CABG,不增加术后心肌梗死、低心排、脑梗死、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及围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