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目的:评估国产替罗非班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已确诊的ACS患者PCI术前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替罗非班组PCI术前静脉应用替罗非班。观察2组30d发生的复合终点事件、术后出血事件及血小板情况。结果:给药后30d内心肌梗死、急性冠状动脉血运再重建等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死率替罗非班组有下降趋势(3.85%∶11.54%)。血小板减少、出血事件发生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出血。结论:国产替罗非班可安全用于ACS的介入治疗中,且可能降低30d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应用血小板糖蛋白(glycoprotein,GP)Ⅱb/Ⅲa抑制剂(替罗非班)可以降低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本文报道2例PCI术后出现支架内血栓,应用替罗非班引起严重血小板减少后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国产药物支架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急诊介入治疗(PCI)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51例ACS患者,其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7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BraunwaldⅢ级)10例,在对罪犯血管行PCI过程中置入国产药物洗脱支架———Firebird支架。结果:51例患者PCI治疗均获得成功。共治疗罪犯血管51支,置入Firebird支架63枚。1例STEMI患者出现无复流现象,4例应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2例发生穿刺部位血肿。无其他严重并发症。随访3~6个月,所有患者未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25例(49.02%)患者术后6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无一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结论:国产药物洗脱支架在ACS急诊PCI中安全、有效,近、中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早期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将98例经危险度分层为高危险的非ST段抬高ACS患者行早期介入治疗,早期介入治疗指常规药物治疗24~48h后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按就诊顺序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替罗非班组49例,于PCI前开始持续泵入替罗非班至术后36~48h。对照组49例,常规PCI。观察2组的急性或亚急性血栓闭塞事件发生率;进行6个月的随访,比较2组患者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心绞痛复发和再次血运重建术的发生率;监测术前、术后血小板活化度。结果:2组患者中无一例在住院期间死亡;替罗非班组无一例于术中或术后出现急性、亚急性血栓事件。对照组有2例患者术中出现急性血栓形成,2例出现亚急性血栓形成。随访6个月替罗非班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不增加出血并发症。替罗非班组PCI后血小板活化度可明显降低(P<0.05)。结论:非ST段抬高ACS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行早期PCI,可降低冠状动脉急性或亚急性血栓闭塞事件,改善患者的预后,同时不增加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术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影响。方法选择ACS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替罗非班组,PCI术后12h,酶图法检测病人MMP2、Pro-MMP2、MMP9和Pro-MMP9。结果PCI术后12h,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相比,其MMP2、Pro-MMP2、MMP9和Pro-MMP9明显降低(P<0.05)。结论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ACS患者治疗作用的机制不仅能抑制血小板聚集,还有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国产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应用国产替罗非班对术后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灌注的影响及其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90例入院接受直接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先给予负荷量10 μg/kg,3 min内静注,再行PCI,负荷量后替罗非班0.15 μg/min微量泵持续泵入24~36 h)组和对照组.术后即刻对梗死相关动脉行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分级,计算校正的TIMI计桢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和心肌呈色分级(myocardial blush grades,MBG),观察住院期间和随访6个月时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TIMI3级血流获得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替罗非班组CTF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MBG3级血流获得率替罗非班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PCI时联合应用国产替罗非班可改善冠脉血流和梗死区域的心肌灌注,降低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张妍 《山东医药》2012,52(26):87-89
目的评价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辅助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ACS行PCI治疗的患者119例,根据术中是否应用替罗非班和给药方式分为静脉组(42例,术中替罗非班静脉推注)、联合组(42例,术中替罗非班静脉和冠状动脉内推注)和常规组(35例,术中予常规用药,不给予替罗非班)。观察记录三组患者PCI术后冠脉血流TIMI分级、校正的TIMI帧数(CTFC)、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用药前后血清血小板活化标志物膜糖蛋白CD63,CD62p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用药后,静脉组和联合组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明显高于、CTFC及CK-MB和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明显低于用药前和常规组用药后(P均<0.05),联合组较静脉组改善更明显(P<0.05)。与常规组用药后比较,联合组LVEF增加明显(P<0.05),静脉组与常规组近似(P>0.05)。结论对于行PCI治疗的ACS患者术中宜采用替罗非班静脉联合冠状动脉推注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8.
血小板糖蛋白(platelet glycoprotein,GP)Ⅱb/Ⅲa受体拮抗药替罗非班已广泛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translun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治疗.文章介绍了替罗非班的作用机制以及在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动脉溶栓、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强调了替罗非班在急诊脑血管成形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背景 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抑制(GPIs)已被证实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并发症、增强心肌早期再灌注,但目前尚缺乏相关研究明确替罗非班与依替巴肽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差异.目的 比较替罗非班与依替巴肽在ACS患者PCI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术中、术后应用国产盐酸替罗非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ACS患者280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其中替罗非班组分为术前组(68例)、术中组(70例)、术后组(72例).用比浊法测定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观察4组术后30 d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出血并发症及拔管后压迫止血15 min后出血率;术后3 d血小板计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替罗非班组30 d内MACE(包括顽固性心绞痛、新发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显著降低, 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P<0.05).拔管后压迫止血15 min后出血率术前、术中组较术后、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替罗非班组间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出血并发症、术后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术后应用也能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和术后MACE发生率,拔管后压迫止血15 min后出血率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冠脉)内注射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及临床安全性。方法:77例接受PCI的ACS患者,随机分为A组(予以冠脉替罗非班治疗,38例)、B组(予以静脉替罗非班治疗,39例);测定PCI时病变血管TIMI血流、校正TIMI计帧数(cTFC)以及术后30d心血管事件和出血并发症发生率,观察PCI术前及术后冠状窦血清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变化。结果:术后A、B两组PCI后即刻TIMI血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cTFC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PCI术后30d心血管事件及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PCI术后即刻冠状窦血清vWF及GMP-140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A组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ACS患者PCI时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较静脉注射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血小板活化,改善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静脉使用替罗非班的基础上,加用冠状动脉(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高血栓负荷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影响。方法 126例ACS患者,急诊行PCI术前30 min静注国产替罗非班。冠脉造影观察,126例患者的罪犯血管仍有残余血栓者6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0μg/kg,3 min),随后行PCI治疗,对照组直接行PCI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即刻罪犯血管血流分级(TIMI)、1周及30 d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PCI术后TIMI具有更好的优势(P=0.008),1周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P=0.025)。术后1周出血和血小板下降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急诊行PCI的ACS高血栓负荷患者,在静脉使用替罗非班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冠脉内治疗,对患者PCI术后冠脉血流改善、短期临床疗效方面起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13.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支架置入术中冠脉内应用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加替罗非班组34例,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加用普通肝素组30例,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术。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对冠状动脉再灌注的影响,并随访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和出血并发症。结果替罗非班组PCI术后慢复流发生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普通肝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并发症的发生与普通肝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支架置入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减少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在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等药物的基础上合用不同剂量盐酸替罗非班及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DM)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3月于该院住院的ACS合并DM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治疗组40例(肝素组),低分子肝素联合半量替罗非班组44例(半量组),低分子肝素联合全量替罗非班组42例(全量组),观察三组出血事件发生率,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住院期间及术后半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包括恶性心律失常、严重心衰、再梗死、再次靶血管重建及心源性死亡)。结果三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量组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肝素与半量组(P<0.05),肝素与半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住院期间及术后6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比较:半量与全量组发生率低于肝素组(P<0.05),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合并DM且行PCI治疗的老年患者早期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加强抗血小板治疗较只应用基础抗凝抗栓治疗效果好,且应用半量盐酸替罗非班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国产替罗非班对老年(≥60岁)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325例患者根据是否使用替罗非班分为替罗非班组(n=210)和对照组(n=115),所有患者术中均植入了药物洗脱支架;替罗非班组在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对照组仅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支架植入即刻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3级比率、支架内血栓发生率、轻微出血、大出血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术后30d死亡、心肌梗死(MI)和靶血管血运重建(TVR)率。结果替罗非班组PCI后即刻TIMI血流3级比率高于对照组(99.05%VS94.78%,P〈0.05);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47%vs3.47%,P〈0.01);术后30d,替罗非班组死亡、MI和TVR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00%VS2.61%、0.47%VS3.47%和0.47%vs1.73%,P〈0.01);替罗非班组轻微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7.14%VS4.35%,P〉0.05),两组大出血发生率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分别为0.00%12S0.00%和0.95%vs0.87%,P〉0.05)。结论国产替罗非班可明显改善老年ACS患者PCI术后即刻TIMI血流状况;有效降低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减少术后30d死亡、MI和TVR发生率,且不增加大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后对血清补体4a及心肌灌注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4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AMI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替罗非班组(58例,冠状动脉内注射10μg/kg替罗非班,随后以0.075μg·kg-1·min-1静滴24~48 h),对照组(56例,不应用替罗非班)。检测两组患者在冠脉造影前30 min、PCI术后即刻及术后12 h的补体4a水平;比较PCI术后90 min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sum STR);观察两组患者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后首次及PCI术结束前末次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评估TIMI血流分级。结果两组患者术前30 min C4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术后即刻及术后12 h C4a水平均低于术前30 min,且均低于对照组术后即刻及术后12 h C4a水平(P均<0.05)。替罗非班组ST段回落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注射替罗非班后首次及PCI结束前末次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替罗非班组TIMI 3级血流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2.1%vs 39.3%,P<0.05)和(77.6%vs 48.2%,P<0.05)。结论 STEMI直接PCI时,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降低血清补体4a水平,并有效的改善冠脉血流及心肌组织灌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冠心病(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及慢性冠状动脉病)患者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48例冠心病择期PCI术患者分为替罗非班组85例和非替罗非班组63例,治疗组在PCI术中即刻经冠状动脉推注替罗非班。慢性冠状动脉病患者术前、术后均服氯吡格雷片、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加用低分子肝素钙。非替罗非班组除不用替罗非班外,治疗均与治疗组相同。观察PCI治疗前后手术血管心肌梗死溶栓实验(TIMI)血流、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主要包括急性血栓形成、冠状动脉夹层、慢血流/无复流、术后出血并发症及术后4周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替罗非班组虽有1例穿刺处血肿、假性动脉瘤形成,但出血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中出现急性血栓、冠状动脉夹层、慢血流/无复流、缺血性胸痛、术后MACE事件与替罗非班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较高危亚组使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仍可能是有益的。结论冠心病患者择期PCI中预防性使用替罗非班是安全的,但择期PCI术中常规使用替罗非班并不能减少急性血栓、冠状动脉夹层、慢血流/无复流、缺血性胸痛及术后4周MACE事件的发生,但对较高危患者使用仍可能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在女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应用不同剂量替罗非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女性ACS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剂量替罗非班,试验组给予低于标准剂量15%的替罗非班,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方面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PCI术后30 d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及心功能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而相关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1).结论 女性ACS患者应用低剂量替罗非班仍有较好疗效,且安全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发生肝素或替罗非班诱导血小板减少后的临床变化、干预效果及预后.方法:连续入选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1日—2019年12月30日收治的11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PCI围术期发生血小板减少的患者,根据纳入与排除,纳入78例患者,分为替罗非班诱...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无复流现象的疗效.方法:替罗非班组为2005-01-2009-09 AMI患者行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后给予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的患者46例;对照组为同期AMI患者行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后给予冠状动脉内注入维拉帕米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