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魏述军  葛利军  吴源 《山东医药》2010,50(48):67-68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7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和肝素,治疗组加用盐酸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48 h、30 d终点事件发生率及出血并发症比例。结果治疗组心脏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血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与肝素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ACS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国产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国产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欣维宁)在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4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受试组(替罗非班 常规治疗组,73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73例),疗程24h。结果替罗非班组24h及30d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4h2.7%比15.1%;30d5.4%比24.7%,P<0.001)。替罗非班组肌钙蛋白T(cTnT)峰值水平(1.47±0.58μg/L)及24h平均水平(1.19±0.54μg/L)均明显较对照组(2.42±0.49μg/L和1.82±0.42μg/L)低(P均<0.01)。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均未见大出血或小出血,皮肤、黏膜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0.4%和18.9%,二组之间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在ACS的标准治疗基础上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并能减少心肌细胞的损伤,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替罗非班对冠脉复杂病变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对药物洗脱支架内亚急性血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连续在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住院并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复杂冠脉病变患者289例,根据围手术期替罗非班使用率的多少分为第一阶段(即使用率较少组)171例和第二阶段(即使用率较多组)118例,分别记录两个不同阶段患者的临床特征、冠脉病变情况、支架植入情况、替罗非班使用率、出血并发症及亚急性血栓发生情况,观察并分析替罗非班对复杂冠脉病变行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对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的影响情况。结果两个阶段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两个阶段冠脉病变为B2和C型病变的患者分别为108、63例比78、40例,无统计学差异,两个阶段平均植入支架的数量分别为(3.1±1.3)枚和(2.9±1.2)枚,平均植入支架的总长度分别为(34.4±14.3)mm和(36.5±16.3)mm,均无统计学差异。两个阶段替罗非班使用率分别为15.2%比62.7%,有显著性差异。两个阶段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4.67%和4.23%,无统计学差异。两个阶段支架内亚急性血栓的发生率分别为1.75%和0%,无统计学差异,但有减少的趋势。结论复杂冠脉病变植入药物洗脱支架的围手术期使用替罗非班是安全的,且降低了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发生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盐酸替罗非班治疗亚急性支架内血栓二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国际上大量的临床试验证实了替罗非班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中的益处,国内尚缺乏应用经验。我们应用替罗非班(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武汉远大制药集团)成功治疗2例亚急性支架内血栓。  相似文献   

5.
替罗非班治疗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及重症,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其病理基础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而血小板活化、黏附及聚集,血栓形成,引起血管部分闭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老年患者院前急救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该院急救中心人员接到急救电话到达现场后诊断为ACS的老年患者88例,按照数字表格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肝素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替罗非班,所有患者到院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9.09%)低于对照组(29.55%)(χ2=5.906,P=0.015);6、12 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16.39±0.92)mmol/L、(12.07±0.85)mmol/L、(28.8±17.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8.43±0.88)mmol/L、(14.86±0.81)mmol/L、(51.6±19.4)%(均P<0.05);术后动脉即刻左心房血管前向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97.73%(43/44)显著优于对照组81.82%(36/44)(χ2=6.065,P=0.014);而术后出血比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CK-MB、肌钙蛋白T(cTnT)、LDH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院前急救应用替罗非班治疗老年ACS患者安全有效,可显著降低血小板聚集率,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PCI术后冠脉血流及心肌灌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替罗非班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对肝素抗凝剂量及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的影响。资料和方法:选择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入院的患者共64例,分为双联抗血小板和肝素抗凝的常规治疗组(n=36)和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替罗非班组(n=28),以达到肝素抗凝使激活的部分凝血时间延长2倍为标准,比较两组肝素使用剂量、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数量变化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肝素用量(500±120U/h)显著低于常规组(760±148U/h, P<0.01),用药后两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用药前(P<0.01),但替罗非班组降低更显著(P<0.01),替罗非班组用药后血小板降低(P<0.05)。结论: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可降低肝素抗凝剂量,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活性,并呈降低降低血小板数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肝素剂量及血小板计数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入院患者64例,分为常规治疗组36例和替罗非班组28例,常规治疗组使用抗血小板药和肝素抗凝;替罗非班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使用替罗非班,以达到肝素抗凝使激活的部分凝血时间延长2倍为标准,比较两组肝素用量、二磷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及血小板数。结果替罗非班组肝素用量(500±120)U/h显著低于常规组(760±148)U/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58,P〈0.01),用药后两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用药前(P〈0.01),但替罗非班组降低更显著(P〈0.01),替罗非班组用药后血小板数降低(P〈0.05)。结论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可降低抗凝肝素剂量,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并呈降低血小板数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204例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替罗非班+常规治疗组103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101例)。在常规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的基础上,试验组给予替罗非班10μg/kg在3min内弹丸式注射,随后以0.1μg·kg-1·min。由微量泵持续泵人24h,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24h及30d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包括顽固性心绞痛、新发心肌梗死、死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4h:2.9%比16.8%;30d:5.8%比25.7%,P〈0.01)。试验组肌钙蛋白T(cTnT)峰值水平及24h平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45±0.56)ng/L比(2.51±0.52)ng/L,(1.20±0.53)ng/L比(1.83±0.43)ng/L](P均〈0.01);72h心电图ST段恢复比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8.4%和31.6%,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2.1%和7.2%,两组之间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作为一种高效、高选择性的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NSTE—ACS的标准治疗基础上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减少心肌细胞的损伤,与肝素和阿司匹林联合使用治疗NSTE—ACS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替罗非班经冠状动脉内注射与经静脉内注射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Cochrane图书馆,全面收集在ACS患者的治疗中,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及静脉内给药初始剂量的随机对照研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后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收集25篇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研究,共计251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替罗非班静脉内给药(IV组)相比,冠状动脉内给予(IC组)替罗非班更能显著增加PCI术后TIMIⅢ级血流比率(RR 1.15,95%CI 1.07~1.23,P=0.0001);PCI术后1周心脏超声评价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C组LVEF较IV组平均增加2.69%(WMD 2.69,95%CI 0.14~5.25, P=0.04);冠状动脉内给予替罗非班更能有效降低PCI术后30 d随访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RR 0.51,95%CI 0.38~0.69,P<0.0001)。然而,PCI术后两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 0.95,95%CI 0.76~1.19,P=0.64)。结论冠状动脉内给予替罗非班相比静脉内给予替罗非班更能有效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和微血管灌注,能显著减少PCI术后随访30 d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改善预后,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替罗非班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进行分析,首先对替罗非班的药理特征进行阐述,然后提出了其在临床中不同情况下的应用、与其他抗凝剂联用的剂量以及应用指南概况和缺陷,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0例ACS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在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和肝素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30d内可使复合心血管事件1(顽固性心绞痛 新的心肌梗死 死亡)的发生率降低52.6%(分别为13.9%和29.3%,P<0.01);2组在用药后的4.5d和30d内复合心血管事件2和单项终点的发生率均有降低的趋势,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能明显降低血小板聚集率,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2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2.7%和7.0%(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作为一种高效、高选择性的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抑制剂,与肝素和阿司匹林合用治疗ACS是安全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对于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将 7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未包括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均分为受试组 (替罗非班加肝素 )和对照组 (替罗非班安慰剂加肝素 ) ,疗程 2 .0~ 4 .5d。观察用药期间心绞痛发作和心电图的变化情况。结果 :受试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比对照组显著减少 (P <0 .0 5 ) ,心绞痛发作最长一次时间较对照组缩短 30 .5 %。受试组心电图ST段较对照组也有较多改善趋势。结论 :替罗非班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常规治疗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缓解心绞痛症状和改善心电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及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4月—2008年3月入住我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70例,老年组(88例)按是否使用替罗非班随机分为老年替罗非班组和老年对照组。观察两组48h的联合终点及出血并发症。结果老年替罗非班组48h的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与老年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并发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替罗非班组应用替罗非班48h的联合终点事件显著减少,替罗非班可改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该院收治的AMI患者90例,按密封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单纯给予PCI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替罗非班。比较两组TIMI3级血流分级、出血并发症、不良心血管事件、术后1 h肌钙蛋白T(cTnT)、ST段恢复情况、术后1 w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小板计数。结果观察组TIMI3级血流开通率为97.78%(44/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35/45)(P<0.05)。观察组出血并发症5例,对照组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3例,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1例(P<0.05)。观察组术后1 h cTnT升高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ST段回落50%的患者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术后1 w 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小板计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AMI能改善心肌组织水平再灌注,减少心肌损伤和不良心血管事件,保护心功能,有较强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中,使用国产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受体阻断药替罗非班(tirofiban)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行介入治疗病人90例,分成替罗非班组及安慰剂组,替罗非班组剂量10μg/kg,在3min内静脉注入,然后以每分钟0.1μg/kg维持24~72h,随访30d,观察亚急性血栓形成、死亡、心肌梗死和紧急靶血管血运重建、出血等临床终点事件。结果两组临床、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替罗非班组及安慰剂组死亡、心肌梗死和紧急靶血管血运重建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和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主要、次要及轻微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罗非班可改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行介入治疗病人的近期疗效,安全性相似,病人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60岁<80岁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高危组)的13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6例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硝酸酯类及其他常规治疗,试验组72例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48 h持续静脉泵入.观察两组心绞痛症状缓解情况和心电图ST段变化,记录用药后48 h、1周、1个月心脏不良事件包括顽固性心绞痛、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及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心绞痛缓解有效率高,心电图压低ST明显改善(P<0.05),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轻微出血反应试验组略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PCI前应用替罗非班对中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ACS)患者临床效果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100例中高危NSTACS患者均择期接受PCI,分为术前组50例(PCI术前静脉滴注替罗非班)和术中组50例(PCI开始时静脉滴注替罗非班),观察2组病变血管血流灌注及院内、30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和术前术后24h血清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术前组术后病变血管TIMI心肌灌注分级<3级的比例显著低于术中组(P=0.037);术前组基线血清内皮素1水平显著高于术后[(70.1±32.8)μg/L vs(55.9±29.5)μg/L,P=0.028],基线血清NO水平显著低于术后[(47.8±23.9)μmol/L vs(70.6±20.6)μmol/L,P=0.035);术前组术后血清内皮素1水平显著低于术中组[(55.9±29.5)μg/L vs(63.7±47.7)μg/L,P=0.044],血清NO水平显著高于术中组[(70.6±20.6)μmol/L vs(53.2±40.2)μmol/L,P=0.038]。2组患者院内和30d心血管不良事件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能部分改善中高危NSTACS患者术后病变血管血流灌注,是通过内皮保护作用实现的,但是没有实现早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减少。  相似文献   

19.
邱炜炜 《山东医药》2010,50(41):71-72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5例AC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普通肝素、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5 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替罗非班静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30 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明显降低,5 d内进行介入治疗术的比例显著下降,轻度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普通肝素、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基础上,盐酸替罗非班可明显降低ACS患者MACE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预防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介入治疗后急性、亚急性支架血栓的疗效,以及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高州市人民医院住院的20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常规基础上予替罗非班负荷量,后维持量24 h;对照组100例,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常规基础上,术后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3 d。观察两组支架血栓及出血并发症。结果治疗组冠状动脉病变中B2、C型病变分别为63例、37例,对照组为70例、30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植入支架的数量及植入支架的总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1±1.3)枚vs.(2.9±1.2)枚,P>0.05;(32.4±13.8)mm vs.(33.2±12.7)mm,P>0.05]。治疗组急性支架血栓形成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了意义[2%(2/100)vs.7%(7/100),χ2=45.82,P<0.05]。两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12/100)vs.9%(9/100),χ2=5.18,P>0.05]。结论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PCI治疗后使用替罗非班是安全的,且降低了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