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引起一起传染病暴发的病原菌进行实验室检测和分析,为疫情的处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采集发热患者血标本547份,市政供水水样188份,学校自备水6份,食品33份,食品、供水从业人员及患者密切接触者粪便1 310份,按GB/T 4789.4-2008和W S/T 13-1996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547份血标本检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89株,阳性率16.27%(89/547);1 310份肛拭子检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6株,阳性率0.46%(6/1 310);188份市政供水水样和6份学校自备水样均未检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市政供水余氯含量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学校自备水均未检出余氯,但大肠菌群、菌落总数超过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33份食品未检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结论引起此次疫情暴发流行的病原菌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自备水源受到污染引发病例和与患者接触传播是引起此次甲型副伤寒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某农家乐婚宴引起的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经过及事故原因,为预防食物中毒提供策略。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食品卫生学与实验室检测方法。结果 603名共同聚餐者中,通过访谈、个案调查、实验室检查等共搜索到病例82人,罹患率13.60%(82/603),其中确诊病例7例、可能病例62例,疑似病例13例;临床特征主要以腹泻(96.34%,79/82)、腹痛(79.27%,65/82)、发热(59.76%,49/82)、恶心(71.95%,59/82)、呕吐(57.32%,47/82)为主;病例有共同就餐史;从5名患者肛拭子中检出肠炎沙门菌,检出率41.67%(5/12),从1例菜刀涂抹样、8份留样食品中检出肠炎沙门菌。结论本次突发事件为1起食品安全事故,肠炎沙门菌是此次事件的病原菌,经生熟交叉污染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可疑危险因素,为今后调查处理食物中毒事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流行病学曲线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查找可疑餐次,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搜索可疑食物,通过采集可疑食物、水和病例等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来确定致病因子。结果病例对照研究发现9月8日食用蓝某婚宴上的白切鸡和米饭的发病风险分别增加2.63倍(95%CI:1.04-6.66)和2.67倍(95%CI:1.00-7.11),同时食用这两种食物的人发病风险是两样均未食用者的5.29倍(95%CI:1.44-19.45)。1例患者肛拭子标本、米饭扣肉混合样品和藕粉炒木耳样品中检出兰道夫沙门菌(1,3,19:Z29)。结论本次中毒事件由沙门菌引起。污染的食品为米饭、白切鸡、扣肉、藕粉炒木耳。建议相关部门定期对辖区内特别是农村地区居民开展食品安全卫生教育,预防和减少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一起因沙门菌污染面包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为预防和监管提供依据。方法进行现场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采集样本进行实验室相关检测。结果患者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热、呕吐等。患者肛拭子培养、剩余面包残留物以及面包屋内的成品面包均检出沙门菌,其检出率分别为26.7%、83.3%和33.3%。根据临床症状,结合流行病学、现场卫生学调查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该事件是由食用了被沙门菌污染的食物而引起中毒。结论应加强预防食物中毒的宣传教育,落实预防性监督和日常性监督。同时,食品监管部门应加大处罚力度,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巍山县新合村客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探讨预防对策。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现场卫生学调查及患者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分析。结果 640人参加婚宴,发病138例,罹患率为21.56%。从食品和病人肛拭中检出沙门菌,并证实为同源性,确认本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是沙门菌污染所致,凉菜拼盘(灌肚、里脊肉片、炸排骨、萝卜丝)是致病食品,食品加工卫生环境差且制作过程不规范是导致本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该事件是由沙门菌污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15年10月21日哈尔滨市阿城区绿波西苑小区群体性腹泻发生的原因,为预防控制水污染事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调查分析,并依据GB/T 5750.12-2006(2.1)《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采集绿波西苑小区居民生活饮用水水样进行实验室检查;采集患者排泄物进行实验室检查。结果该小区共有2 615人,累计发病37例,住院2例,实验室检测显示末梢水水样中有3份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均严重超标,患者排泄物未检出致病菌。结论该腹泻事件水由于污水管网渗漏污染生活饮用水供水管网引起的细菌性感染性腹泻。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1起因食用快餐引起的食物中毒的发生原因,探讨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鉴定结果进行判断分析。结果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确认此事件是1起由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导致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毒原因为食用了被乙型副伤寒沙门菌污染的快餐。结论此次中毒事件提示有关部门今后应加强食品卫生质量监督与管理,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寻找本次学校自备井水污染的原因,为监督提供科学的处理措施,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场卫生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水污染原因。结果该校自备井选址不当,地势低洼,无专职供管人员,雨水季节水井倒灌未进行任何消毒处理,造成嗜水气单胞菌污染水源、管网而引发的水污染事件。结论应加强自备井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调查,查明事件发生的原因,为治疗和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这起事件的共同进餐者、就诊单位的医生及事件发生场所有关人员进行面对面的调查,了解事件发生的经过,利用流行病学、卫生学知识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和推断事件发生的原因。结果本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有46人共同暴露,其中有23人发病,罹患率为50.00%;潜伏期为8.5~26.5 h,平均潜伏期为18 h;该事件发生原因是患者进食了被肠炎沙门菌污染的食品引起的。结论此次事件由肠炎沙门菌污染食品引起。食品从业单位应加强防范,树立食品安全意识,监管单位应加强对此类送餐企业的监管,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饮用水卫生监测体系在某突发水污染应急处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已经建立起来的饮用水卫生监测体系,制定统一的应急监测和评估方案,在一个多月的应急处置过程中,开展饮用水卫生应急监测和风险评估,评价饮用水卫生监测体系在突发水污染应急处置中应用的有效性。结果共对污染波及范围内的4家市政供水单位、2家城市自备水厂、27所学校、202个农村分散式水井、97个备用水源(水井)、100个拟用于应急状态下贮存饮用水的贮水车辆等进行了应急监测,共采集监测各类水样4 131份。在分散式供水的井水中有3.96%的井水镉含量超标,其余监测点水中的镉含量均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较好的突显了其饮用水卫生监测体系的技术支撑地位,提升了应急处置能力,并形成有效的突发水污染事件卫生应急处理工作机制。结论广西饮用水卫生监测体系为政府部门有效处置水污染事件提供了科学依据,发挥了确保饮用水卫生安全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一起食用鹌鹑蛋致食物中毒的原因,提出防控措施。方法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对中毒原因进行综合判断。结果分析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72h进食的可能危险食物,结果进食卤制鹌鹑蛋患病的OR值是未进食者的16.33倍;从病人肛拭子、剩余食品卤制鹌鹑蛋中检出肠炎沙门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结论综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是一起食用肠炎沙门菌和奇异变形杆菌污染鹌鹑蛋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应加强食品安全宣教,严格遵守食品加工、储存和销售要求,以避免发生类似事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2015年江阴市某企业一起暴发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原因。方法按照《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参照GB4789-2012和WS/T13-1996方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对检出菌进行血清型鉴定。结果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病例主要症状、病例便样与剩余食品中均检出O9,12 Hg,m肠炎沙门菌。结论本次事件是因食用被O9,12 Hg,m肠炎沙门菌污染食品而引发的一起暴发食源性疾病。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加强个人卫生,防止食品受到致病菌污染,避免该类事件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准确分析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原因。方法 2013年7月16日襄阳市某公司职工食堂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资料来源于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襄阳市中医院、襄阳市铁路中心医院门诊部的就诊登记及个案调查登记病例,襄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的检测结果。流行病学调查(病例对照分析)、现场卫生学调查,调查资料用SPSS13.0统计分析。结果在采集的23份标本中有9份标本分离出沙门菌,通过沙门菌血清学鉴定检查出其为肠炎沙门菌,未检出其他肠道致病菌。结论该次事件为沙门菌食物中毒,应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防止沙门菌污染食品,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确定一起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原因。方法通过流行病学、卫生学调查,结合实验室检验,对该疫情进行分析。结果该事件有进食可疑食物史者410人,发病164人,发病率40.0%,均治愈;11份患者排泄物中6份检出乙型沙门菌。结论经流行病学、卫生学调查及实验室检验,确定为一起乙型副伤寒沙门菌污染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国其他感染性腹泻事件的发生规律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其他感染性腹泻事件的预警及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2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全国其他感染性腹泻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5-2012年全国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事件351起,累计报告病例24 444例,死亡20例。9-10月是其他感染性腹泻事件的高发期。已知病原种类的其他感染性腹泻事件中,细菌感染事件占50.5%,由病毒感染事件占49.5%。由诺如病毒、肠致泻性大肠杆菌、沙门菌、轮状病毒引起的事件占事件总数的51.6%。引起其他感染性腹泻事件的原因主要包括饮用水污染、食物污染、生活接触传播,其中饮用水污染占事件总数的45.6%。学校其他感染性腹泻事件数占事件总数的57.3%。结论加强饮水卫生和食品安全监测和管理工作,做好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学校等重点场所的监督管理,是有效控制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事件发生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一起沙门菌食物中毒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查明一起群体性食物中毒的原因及危害因素,提出预防建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展开此次疫情调查,比较病例与对照之间不同危险因素的暴露比例,并采集留样食品、病人的排泄物进行检测。结果经现场卫生调查、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证实这是一起由于生熟不分、加热不充分造成麻辣猪心和蚝油瓜条被沙门菌污染而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在2份留样食品(黄瓜伴麻辣猪心和蚝油瓜条)和2份病人的排泄物中均检出沙门菌。结论加强动物性食品的卫生管理是预防沙门菌食物中毒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7.
某医院内新生儿腹泻暴发病原学调查和防制措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靖虹 《职业与健康》2007,23(23):2183-2185
目的通过对1起医院内新生儿腹泻暴发调查,查明病因和传播方式,为完善管理、避免再次发生此类事件提供依据。方法查阅某医院发病区2004年全部病例资料、现场调查与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流行始于7月1日,终止于7月24日,流行持续24 d,累计发生28例,占同期总病例数的24.35%(28/115)。采集样品306份,其中腹泻病例粪便28份,病区环境132份,医护人员粪便及手涂抹样品146份;腹泻病例检出鼠伤寒沙门菌19株(67.9%,19/28),病区环境(床头柜)检出同型鼠伤寒沙门菌1份(0.76%,1/132);其余均未检出。结论该次暴发为鼠伤寒沙门菌引起的医源性感染性腹泻。不按病种分区隔离、交叉感染、隔离消毒措施执行不力、接诊程序及管理制度不健全、无菌操作意识不强等是导致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查明一起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发生原因,同时对致病菌药物敏感性和同源性进行分析。方法对此次事件的7株分离株进行血清学分离鉴定、抗生素敏感性实验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同源性分析研究。结果此次事件的患者样本和剩余食品共检出7株肠炎沙门菌,并具有同源性,条带图谱相似度为100%。7株肠炎沙门菌抗生素敏感结果完全一致,对萘啶酸为100%耐药,对环丙沙星为100%中介,其他药物为100%敏感。结论分离到的肠炎沙门菌进行PFGE分型结果一致,提示来自同一克隆群,均为萘啶酸耐药株,本次事件确认是由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事件,为食源性疾病的溯源和药物敏感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上海市黄浦区沙门氏菌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菌型分布和发病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 对3家区监测点医院开展腹泻病人监测,对符合沙门氏菌监测对象定义的病例留便进行血清型检测,并每月采集食品样本开展沙门氏菌血清分型检测.结果 2008 -2011年黄浦区腹泻病例中沙门菌检出率平均为3.30%(287/8695),略高于上海市平均水平(3.13%).检出病例以男性为主,主要检出时间为5~ 10月,血清分型以肠炎(32.06%)和鼠伤寒(14.98%)为优势菌种.食品监测提示动物肉类在夏季每月均有沙门菌检出,其中7月最高(22.50%),8月次之(18.75%),血清分型以伦敦、猪霍乱和德比沙门菌为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饮用生水、一周内可疑饮食史、前一周聚餐史为主要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一周内可疑饮食史为主要危险因素(P<0.001),65.02%的患者发病前一周有不洁饮食史.结论 黄浦区腹泻病人中的沙门菌平均检出率高于上海市平均水平,因此应加强预防控制,做好食品监测并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和安全管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甲肝暴发的流行病学相关情况。方法做病例对照研究,根据病例定义设计流行病学调查表,将调查结果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并用SPSS13.0进行分析,率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此次事件推断为点源暴露;使用1号井的RR值为2.94;停用井水后,经过一个最长潜伏期无病例发生。结论此次疫情发生是由于1号水井污染导致甲肝疫情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