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对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MSCT表现。结果15例胆管细胞癌中,多发11例;9例位于肝右叶,6例位于肝左叶;病灶大小为3.5~12.1 cm,平均6.8 cm。MSCT特征为:病灶以低密度为主的不规则肿块,内可见囊性更低密度区,病灶以边缘轻至中度强化为主,出现特征性的从周边到中心的向心性强化、延迟强化,呈慢进慢出表现,病灶周围肝内胆管轻度扩张,局部肝萎缩,肝包膜凹陷征。结论MSCT对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检出及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江顺州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1):70-70,151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以便于进一步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资料。结果3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经cT确诊,28例诊断正确,其余都诊为原发肝细胞癌,诊断符合率为93.3%(28/30)。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平扫表现为不规则低密度肿块13例,无假包膜2例,病灶无明显占位效应3例。病灶所在肝叶萎缩8例,肿瘤周围胆管扩张4例。动脉期可见其周边轻度薄层强化改变,门静脉期可见病灶内部强化较动脉期明显,延迟期可见病灶内部强化范围较门静脉期扩大,可见病灶内部呈不均匀分隔状强化。结论螺旋CT平扫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及手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动态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的CT表现,评价螺旋CT多期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HPCC病人20例,均行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CT平扫均为大片低密度灶,病灶内和/或病灶周围胆管扩张。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6例,轻度强化14例;延迟扫描均有不同程度延迟强化。结论 动态增强扫描是CT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病灶内和/或病灶周围胆管扩张及病灶延迟强化是肝内胆管细胞型肝癌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内胆管细胞癌病人的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11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病人的11个病灶平扫均为低密度,可见病变区胆管扩张,其中6例见肝包膜回缩征。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边缘环形增强8例,门静脉期5例中央网格样增强,延迟期8例呈向心性增强,密度略高于正常肝实质。结论 肝内胆管细胞癌CT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有利于肝内胆管细胞癌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三期表现及与其它肝内肿瘤的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结果15例患者中,周围型9例,中央型6例,其中引起肝局部凹陷变形3例,伴肝内胆管扩张9例,肝内胆管结石5例,伴产气菌胆管感染1例,门静脉或下腔静脉癌栓4例,侵犯胆囊1例,肝门区或腹膜后淋巴结转移6例,合并腹水3例。平扫肿瘤多数表现为肝内单发的低密度不规则肿块,增强扫描可见病灶于动脉期无强化或轻度强化,强化形式多样,不同程度出现环状或索条状强化等,静脉期进一步强化,延迟扫描期持续强化,并随着时间的推移病灶逐渐充填式强化,强化范围逐渐增大,最后病灶强化密度等于或略高于肝实质,三期增强表现为“慢进慢出”特点,所以三期增强表现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因其病理特点决定其三期增强CT表现具有特征性,大多能与肝内其它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周型肝内胆管细胞癌(IHPCC)的CT表现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IHPCC患者的CT表现。结果33例患者中29例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实质病灶,4例无明确肿块;肝内胆管扩张23例,扩张胆管合并肝内胆管结石15例。所在肝叶萎缩、肝包膜凹陷征25例。三期增强扫描:早期或动脉期明显强化1例,27例周边轻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周边向中心明显强化呈片状、条状、分隔状;1例三期均无强化。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7.
徐强 《中外医疗》2009,28(26):157-158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特征,加深对其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证实的17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结果17例ICC中9例位于肝左叶,7例位于肝右叶,左右叶同时受累1例;肿块边缘较清楚4例,较模糊13例。以低密度为主,7例中心为更低密度。邻近胆管扩张9例;6例并发肝内胆管结石,胆囊结石4例,肝硬化5例。局部肝叶萎缩,肝包膜内陷凹改变4例。均呈渐进性延迟强化,病灶表现为逐渐性的向心性强化,中央无强化区随时间延长而缩小。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出的特征性,对肝内其他常见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中山火炬开发区医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确诊的42例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影像表现。结果病灶位于肝右叶25例,占59.52%;表现为囊性或多囊性29例,占69.6%;边缘分叶征30例,占71.43%;病灶周围胆管扩张28例,占66.6%;病灶延迟强化35例,占83.33%;肝门区、腹腔淋巴结转移27例,占64.29%。结论①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但是,华支睾吸虫肝病感染者中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发生率较高。②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掌握这些特征,影像诊断不难。③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检查应常规进行增强并延时扫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1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CT表现,分析病变部位、病灶大小及影像学特征.结果:11例为单发,3例多发;病变位于肝左叶9例,肝右叶5例;病灶直径3.5~13.5 cm;14例平扫呈低密度肿块,11例增强动脉期病灶边缘呈环状强化,10例静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动态扫描诊断及临床表现特点。方法选取30例经手术证实的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螺旋CT平面及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并结合乙型肝炎全套检查,其中6例患者行肿瘤标志物检查,24例患者行甲胎蛋白检查。结果30例患者经螺旋CT检查后27例患者可见明显肿块,肿瘤病灶直径为3~14 cm,14例病灶位于肝左叶,肝右后叶8例,右前叶3例,1例位于肝门区,1例病灶多发;2例患者螺旋CT检查未见肿块病灶,征象可见肝内胆管轻度扩张。经增强扫描22例患者征象典型,8例征象不典型。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行螺旋CT动态扫描诊断具有一定特异性,可以辅助肿瘤标志物检查可进一步提高临床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