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与电子束CT诊断冠心病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SPECT显像与电子束CT(EBCT)冠状动脉钙化(CAC)定量积分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方法2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病人同时进行99mTcMIBI心肌SPECT显像(潘生丁介入试验)及EBCT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以决策矩阵法评价心肌SPECT及EBCT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心肌SPECT显像灵敏度为91%,特异性为80%,准确性为86%;EBCT以钙化积分≥100为阳性标准,则其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55%、100%及76%。结论心肌SPECT显像和EBCT冠状动脉CAC定量积分法均为非创伤性检查法,对冠心病的诊断各具优势及局限性,有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电子束CT(EBCT)检查冠状动脉钙化(CAC)及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评价冠心病(CHD)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本组50例均为临床疑诊或确诊为CHD患者。所有患者均行EBCT、MPI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40例患者共84支血管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明显的冠状动脉病变(CAD)(狭窄>50%),其中14例为单支病变,8例为双支病变,18例为三支病变,另有1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EBCT预测CAD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为83%、80%及82%,MPI预测CAD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5%、80%及84%,EBCT与MPI的结果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AC血管供血区出现心肌缺血者达65%。结论CAC是预测CAD的有价值指标。在有症状的人群中EBCT检出CAC预测CAD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与MPI相似。有症状人群中检出CAC患者多有心肌缺血或梗死,因此为早期诊断冠心病,应对无症状人群进行筛选。  相似文献   

3.
儿童良性部分性癫痫SPECT显像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儿童良性部分性癫痫(BPE)的SPECT显像特点。方法21例BPE患儿,在EEG监测下,分别在觉醒期(棘波发放间期)和睡眠期(棘波发放期)进行SPECT显像,减影处理后重建断层影像。用脑血流功能变化率(BFCR%)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EEG监测显示患儿觉醒期背景活动基本正常,睡眠期棘波发放频率明显增多。SPECT共见117个痫灶,平均每例56±16个。SPECT显像特点为:①多灶性镜像分布;②主要位于Rolandic区;③“环形征”;④觉醒期的多处放射性减低区,睡眠期放射性明显填充。SPECT与EEG的符合率为931%(109/117)。痫灶的BFCR%皆高于对应正常局部脑自然变化的范围(99%可信区间)。棘波发放频率和BFCR%之间无相关性(r=045,P>005)。结论BPE痫灶异常放电时,可致局部脑血流灌注和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4.
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不一致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回顾性分析了408例住院病人冠状动脉造影(CAG)和心肌灌注显像(MPI)的资料。所有MPI检查用Toshiba90B型SPECT仪和Siemens三探头SPECT仪完成。以CAG示冠状动脉狭窄≥50%为有临床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408例中CAG结果和MPI结果不符合者25例(61%)。25例病人平均年龄517±105岁,男22例,女3例。MPI显示心肌缺血和(或)心肌梗塞而CAG正常者15例,其中临床诊断为X综合征7例、陈旧性心肌梗塞3例、心绞痛(冠状动脉狭窄30%~40%)、高血压病、心肌肿瘤、扩张型心肌病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各1例;MPI显示正常而CAG有临床意义狭窄者共10例(狭窄50%~60%者5例次,累及右冠状动脉者5例次,分支狭窄者5例次,运动量不足1例次,伴良好侧支循环2例次)。因此,心肌断层显像不正常而CAG正常者,不能认为显像均为假阳性,其中有73%的MPI诊断与临床诊断符合;心肌显像阴性、CAG证实狭窄≥50%,大部分为冠状动脉远端分支狭窄和临界性冠状动脉狭窄及右冠状动脉狭窄或为运动量不足。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4小时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延迟显像在评估心肌活力方面的价值。方法对30例冠心病(CAD)病人(1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进行常规静息和4小时延迟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对其中10例经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治疗的病人术后356±192天进行心肌断层显像随访。将左室心肌划分为9个节段。采用四点计分法对各节段核素分布进行半定量评价(摄取正常=3,重度降低或缺损=0)。结果30例CAD病人常规静息显像示126个(467%)节段核素分布异常,延迟显像示105个(389%)节段核素分布异常。常规静息显像心肌计分≤1(“无活力”)的节段有93个;延迟显像时364%的0分节段和531%的1分节段计分改善≥1。延迟显像与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显像对比,判断存活心肌的阳性预测值为842%,阴性预测值为900%,预测准确率为872%,两者有良好的一致性(χ2=2159,P<001)。结论99mTcMIBI延迟心肌显像,通过一次给药可较有效地克服静息心肌显像低估心肌活力的不足,对判定缺血心肌活力状态方面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脑出血后失语症与局部脑血流变化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寻失语患者的脑血流动态变化特点及其与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对32例优势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语言功能测定,并行SPECT局部脑血流(rCBF)显像及CT检查,利用感兴趣区技术测定病灶及对侧相应部位的rCBF比值。结果①失语者19例,非失语者13例。②血肿量及出血部位与失语有一定关系。③CT仅发现出血病灶,SPECT则显示多部位大脑皮层的低灌注损害,失语组为著,额颞叶累及达100%。④失语组Broca区及Wernicke区的rCBF比值明显低于非失语组(t=431,552,P<0001)。不同型失语Wernicke区rCBF降低程度有差异,感觉性失语者rCBF降低更明显(t=253,P<005)。⑤10例失语者经病后1周、1个月及3个月临床病情和SPECT及CT随访,其中5例失语基本恢复,5例恢复较差。前者大脑皮层各时期rCBF比值顺时增大,以第1个月内最明显;后者则无显著改善。结论SPECTrCBF断层显像可为临床准确诊断失语提供客观依据,且有助于分型及预后评估,明显优于CT检查  相似文献   

7.
抑郁症的基础与认知激活脑SPECT显像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目的通过抑郁症患者基础和认知激活局部脑血流(rCBF)灌注显像的半定量分析,评估抑郁症患者的脑血流灌注异常。方法选择27例未经抗抑郁治疗、ICD10分类为中度抑郁发作伴躯体症状的患者,15例年龄匹配的健康人作正常对照。27例患者中21例、15例健康人中13例行双日法基础与认知激活脑rCBF显像;另6例患者及2例健康人仅行基础脑SPECT显像。认知激活采用Wisconsin卡片分类试验。半定量分析在横断面图像7~11帧上进行,将各ROI的平均计数与同侧小脑的最高计数相除,得到各ROI的rCBF比值。结果抑郁症左额叶和左颞叶的基础rCBF值均为0720,明显低于对照组(0764和0750,P<005);左额、左颞、左顶叶的认知激活rCBF值分别为0719、0690及0701,明显低于对照组(0782、0752和0766,P<001和P<005)。结论①抑郁症患者存在左额叶、左颞叶的局部血流低灌注。②额叶、颞叶皮层低灌注可能是引起抑郁症认知障碍、心境低落的原因。③Wisconsin卡片分类试验认知激活脑SPECT显像有助于提高抑郁症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99mTc-MIBI心肌显像在检出冠心病病变心肌节段和病变血管定位上的价值。方法:对照分析20例冠心病和5例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与99mTc-MIBI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SPECT)的结果。结果:潘生丁负荷SPECT检出冠心病、病变血管和病变心肌节段的敏感性分别为95.00%、63.64%和43.68%明显高于静息相的60.00%、42.42%和27.59%(P<0.01)。与静息相比较,潘生丁负荷SPECT多发现33.33%的病变血管和36.84%的病变心肌节段。对病变血管的敏感性,LAD高于RCA和LCX;对于病变心肌节段检测敏感性RCA支配节段高于LAD和LCX,特异性均较高。结论:潘生丁SPECT能显著提高冠心病的检出,有效估计病变心肌范围和病变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9.
^123I—IomazenilSPECT脑受体显像对癫痫灶定位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23IIomazenilSPECT脑受体显像对癫痫灶定位诊断的价值。方法对40例癫痫病人进行123IIomazenilSPECT脑受体显像,并与录像脑电图强化监测(Video/EEG)、99mTc六甲基丙二胺肟(HMPAO)SPECT脑血流显像和MRI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Video/EEG癫痫灶检出率95%(38/40)为参照标准,658%(25/38)癫痫病人脑受体显像异常,表现为局部放射性稀疏,与Video/EEG定位符合20例;脑血流显像和MRI癫痫灶检出率分别为553%(21/38)和474%(18/38),与Video/EEG定位符合分别为15例和16例。123IIomazenil脑受体显像联合MRI检查,癫痫灶检出率为842%(32/38)。4例MRI、脑血流和受体显像正常患者18F脱氧葡萄糖(FDG)PET显像全部异常,并均与Video/EEG定位符合。结论123IIomazenilSPECT脑受体显像是癫痫病灶定位的有效方法,与MRI配合,能提高病灶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对142例癫痫病人进行间歇期SPECT局部脑血流显像,并与脑CT、MRI、EEG、皮质脑电图(ECoG)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PECT阳性率最高(75.4%),CT和MRI分别为52.0%和56.7%.SPECT能准确定位癫痫灶,与埋藏式ECoG或术中ECoG标测结果(n=51)的符合率达92.0%。致痫灶的病理改变多为隐匿性脑血管畸形、胶质增生、局灶性神经元固缩、变性及排列紊乱等。研究表明SPECT局部脑血流显像是诊断癫痫病灶的有效方法,灵敏度优于CT和MRI,定位价值优于EEG,对于制订癫痫的手术治疗方案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1.
比较69例冠心病患者多巴酚丁胺负荷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断层显像与82例运动试验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的结果,以探讨它们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表明: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标准,多巴酚丁胺负荷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2%和800%,运动试验分别为894%和829%。多巴酚丁胺负荷检出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左前降支为781%和913%,回旋支为667%和982%,右冠状动脉为100%和837%;运动试验分别为783%和911%,600%和968%,909%和850%,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提示两者结果相近,对于不能进行运动试验的病人,多巴酚丁胺试验是一种有价值的诊断冠心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心肌灌注断层显像(MPI)和电子束CT(EBCT)诊断〉45岁与≤45岁(CAD)患者的价值。方法 将64例临床拟诊为CAD的患者按年龄分为A组和B组。均进行EBCT探查冠状动脉钙化,^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MPI和冠状动脉造影(CAG)。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门控心肌显像诊断冠心病(CAD)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2例CAD患者的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门控。非门控心肌断层显像和冠状动脉造影进行了比较,以及对40例CAD患者的门控与常规潘生丁─静息心肌断层显像也作了比较。结果:1.门控与非门控显像法诊断CAD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无差别,但前者对检测病变冠状动脉和诊断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性CAD的灵敏度高于后者,而特异性无差别。2.射血分数(EF)值显著影响非门控图像的病变显示。3.与非门控显像比较,门控显像能观察到更多的再分布节段和较少的无再分布节段。静息门控心肌显像除发现较多的灌注异常外,还观察到了许多单纯收缩功能受损节段。后者虽然可判断84%的灌注再分布节段,但特异性不高。结论:门控心肌断层显像对诊断CAD无优势,但对诊断EF值较高的或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性CAD、检测病变冠状动脉和心肌缺血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的rCBF显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局部脑血流(rCBF)断层显像对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简称突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例正常志愿者,19例传音性耳聋(简称传聋)及31例突聋患者治疗前行rCBF显像,并与同期CT对照;随访突聋病例6~12个月,并复查rCBF显像。结果①突聋的病灶(位于颞横回)与正常脑组织的放射性比值(T/NT)明显低于传聋和正常组;②rCBF显像诊断突聋的灵敏度(806%)和准确率(883%)明显高于CT(32%和50%);③突聋的T/NT值与耳聋程度有较高的相关性;④rCBF显像无异常的突聋患者预后较好;⑤rCBF显像与临床预后观察有较高的一致性(846%)。结论rCBF显像对突聋的诊断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15.
核素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三种非侵入性冠心病诊断方法的利弊。材料和方法:对57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运动负荷心肌断层显像(ECT),同时与动态心电图(DCG)、心电图运动试验(TET)进行对比。结果:运动负荷显像示52例(91.2%)呈一个或二个以上部位的心肌缺血改变;DCG示41例(71.9%)心肌缺血,其中28例伴有心律失常(49.1%);TET示31例(54.4%)心肌缺血。三种方法比较,对心肌缺血的检出以核素运动负荷心肌断层显像最高。结论:在病人难以接受冠脉造影时,ECT结合TET或DCG试验将提高诊断冠心病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脑SPECT灌注显像用于尼莫地平疗效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讨脑部疾病患者用尼莫地平前后脑SPECT灌注显像的临床价值,将53例患者分为3组:偏头痛(普通型发作间期)2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19例〔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1例,脑梗塞8例)〕,脑外伤8例。3组患者均在服尼莫地平前后进行脑SPECT灌注显像。使用正常/病灶镜像局部比值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SPECT显示各组在用药前皆见脑内有不同程度的局灶性放射性分布稀疏区或缺损区,用药后原放射性稀疏区或缺损区有不同程度放射性填充。偏头痛组显著填充病灶273%,填充病灶575%,总填充率848%;无变化病灶152%。TIA显著填充病灶643%,填充病灶285%,总填充率928%;无变化病灶72%。脑梗塞显著填充病灶20%,填充病灶60%,总填充率80%,无变化病灶20%。脑外伤组填充病灶1000%。结果示服用尼莫地平后,绝大多数患者脑内病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因此,脑SPECT灌注显像可用于观察和评价药物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静息SPECT显像评价年轻心肌死患者的心肌损伤。方法总结分析了4例年龄〈40岁的心肌梗死患者^99Tc^m-MIBI静息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并与冠状动脉造影和ECG进行比较,结果42例年轻心肌梗死患者,90%(38例)心肌灌注显像异常,10%(4例)未见明显异常,诊断灵敏度为90%。与ECG相比,心肌灌注显像对梗死灶定位更准确,特别是心尖和后壁梗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核素显像在扩张性心肌病(DCM)的缺血性心肌病(CAD-DM)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28例DCM和55例CAD-CM均行^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静息心肌灌注SPECT及^18F-脱氧葡萄糖(FDG)心肌代谢PET显像,其中73例行核素心室显像,68例做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心肌灌注显像23例(82%)DCM为不呈节段分布的、散在的稀疏,4例(14%)有灌注缺损  相似文献   

19.
为评价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平面门控心肌显像(EGP)在心肌梗塞患者存活心肌判断中的准确性,对21例心肌梗塞患者进行了静息EGP、静息和运动99mTc-MIBI心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显像及饥饿时静息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于发射计算机断层(PET)显像.在21例患者共105个心肌节段中,有15个节段运动SPECT半定量分析局部99mTc-MIBI放射性分布大于左室峰计数的80%(即正常节段),从本研究中排除.其余90个节段中有77个节段PET显像FDG摄取明显,13个节段无FDG摄取.以FDGPET为标准,EGP在存活心肌判断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6%和77%,而静息SPECT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分别为96%及69%.两种显像方法在存活心肌判断中差异无显著性,同时两者在心肌节段间计分比较中有良好的一致性(r=0.86).提示EGP在存活心肌判断中与MIBISPECT相似.  相似文献   

20.
国人冠状动脉钙化的电子束CT检测结果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了解电子束CT(EB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CAC)在国人中的状况;探讨其在临床冠心病诊断和预测中的价值和限度。材料与方法对经ImatronC-150型EBCT机检测CAC的718例受检者进行研究。分析CAC率和积分与年龄、性别及临床冠心病发病的关系,评价其对临床冠心病的诊断和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中男性组的CAC率为65.3%,显著高于女性组(45.5%,P<0.001);男、女组CAC率和积分均随年龄增加而显著增高(P<0.001);冠心病组CAC率与国外报道相仿,而CAC积分却明显低于西方人;非冠心病组的CAC率、积分均明显低于文献报道(30~39岁年龄段除外);各年龄段冠心病组的CAC率和积分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结论EBCT测定的国人CAC与文献报道的西方人有一定差别;无CAC或其积分较高对冠心病发病危险性预测的价值较大,有CAC,但其积分较低时,对冠心病的诊断和预测应结合临床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