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建立八宝惊风散的定性定量方法。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八宝惊风散中人工麝香进行定性鉴别,采用气相色谱测定制剂中丁香和冰片的含量。采用SUPELCO SUPELCOWAXTM-10石英毛细管色谱柱,梯度升温,进样口温度175℃;检测器温度240℃。结果: 在气相色谱中能检出人工麝香;含量测定中丁香酚在0.020 12~0.100 6 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3);龙脑在0.080 33~0.401 65 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1)。结论: 建立的分析方法简便可行,专属性强,可用于八宝惊风散的定性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2.
<正> 小儿惊风散由全蝎、僵蚕、硃砂、雄黄和甘草粉碎组成,有清热、解毒、熄风、镇静的功能,主治小儿惊风、四肢抽搐等症,为中医小儿科常用药。药典上分别有硃砂(Hgs)、雄黄(AS_2S_2)的含量测定方法,但尚无二者共存在一个中成药中的含量测定方法。通过实验,证明了共存的硃砂仍可按药典方法测定含量;雄黄可采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  相似文献   

3.
重视朱砂、雄黄对孕妇、小儿的毒副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砂。雄黄是两种有毒的中成药,我国传统中成药中,不少品种使用了朱砂、雄黄。1995年版药典一部收载了含朱砂、谁黄的中成药51种,其中小儿药20种约占39.00%,因此朱砂、难黄在孕妇、/J’)L的临床应用中,应重视毒副作用。朱砂、雄黄分别含有可溶性汞盐和砷盐,对人体危害性极大。朱砂对肝肾损害最严重,特别是肾脏,汞进入人体70%积集在肾脏,是其它组织的150倍,排泄极其缓慢,T人65—70d,血汞浓度过高,可透过血脑屏障,直接损害中枢神经,严重的可致痴呆症或死亡。据报道朱砂对孕免试验发现孕兔胎盘含汞最高,其次是肝、肾、…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规范含朱砂、雄黄中成药临床调剂技术,明确临床药师工作流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版),建立“含朱砂、雄黄中成药数据库”,向南京市中医院和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药学部多位药师开展调研,结合国内外期刊数据库和问卷调研结果,分析含朱砂、雄黄中成药在临床调剂与使用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问题,构建包括采购验收、贮存养护、处方审核、处方调配、处方复核、发药与用药交代、处方点评、用药监测和用药警戒在内的9项调剂关键技术体系。结果 根据我国现行的药品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73.53%的不良反应可能由含朱砂、雄黄的中成药导致,用药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长期、超量、超适应症用药;影响含朱砂、雄黄中成药调剂的重点环节包括采购验收、贮存养护、处方审核、处方调配、处方复核、发药与用药交代、处方点评、用药监测和用药警戒等。结论 规范含朱砂、雄黄中成药临床调剂技术对规范影响临床用药安全的调剂流程、促进中医临床药学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5.
朱砂、雄黄是两种矿物药 ,它们既有确切的疗效 ,又有较强的不良反应。笔者就朱砂、雄黄的不良反应 ,探讨含朱砂、雄黄中成药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1 朱砂的不良反应  朱砂系天然的辰砂、砂石 ,主要成分是硫化汞(Hg S含量约占 96 %) ,具有镇静安神作用 ,临床用于心悸易惊 ,失眠多梦 ,疮疡肿毒等病症。朱砂的毒性主要来源于朱砂中含有的游离汞 ,Hg2 + 与蛋白质的巯基有很强的亲合力[1] ,它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和血浆蛋白结合并随血液循环到达人体的各组织器官。有文献报道[2 ] ,朱砂对肝、肾的损伤最严重 ,特别是肾脏 ,汞进入机体后 70 %…  相似文献   

6.
小儿惊风散是小儿惊风的急救药之一。处方中有朱砂、雄黄且比重较大,因此除控制其含量外,对其所含的毒性成分应加以控制。本文用双硫腙比色法测定汞,古蔡氏法测定砷,结果尚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雄黄解毒散中雄黄成分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古蔡氏法对雄黄中毒性成分三氧化二砷进行半定量分析;采用硫酸钾、硫酸铵和硫酸对雄黄解毒散进行消化处理,采用滴定法对制剂中雄黄的主要成分二硫化二砷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每克雄黄解毒散中三氧化二砷含量不高于5 mg;每克雄黄解毒散中二硫化二砷平均含量为141.5 mg。结论本法简便可行,可有效地控制制剂质量。  相似文献   

8.
朱砂、雄黄的应用概况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超凡  林育华 《中医杂志》2009,50(3):261-264
如何对待传统中药,是中医药发展的重要问题.我们认为,传统中药历史悠久,颇为宝贵,在应用中即使存在一些问题,也应该认真分析,从中获益.因此,特以当今国际社会公认有害而严格限制入药的朱砂、雄黄为对象,从其历史概况和现代研究入手,探讨如何评价传统中药.  相似文献   

9.
朱砂、雄黄的毒副作用及合理用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砂、雄黄是两种在我国有悠久历史的矿物药。他们既有确切的疗效,又有较强的毒副作用。现在含有朱砂、雄黄的中成药普遍应用。在新的药品管理法已经颁布实施,药品实行分类管理的今天,笔者想再次介绍朱砂、雄黄的毒副作用,探讨含朱砂、雄黄中成药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及建议。1 朱砂、雄黄的毒副作用1.1 朱砂系天然的辰砂砂石,主要成分是硫化汞(HgS) ,含量约占96 % ,还含有镁、铋、铁、硅、钡、钙、锰、锑、砷等元素....  相似文献   

10.
科学评价含雄黄、朱砂中成药的安全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雄黄和朱砂与其他中药配伍应用于临床已有上千年历史,但由于雄黄含砷,朱砂含汞,其安全性近年来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加之现有对含雄黄和朱砂中药的金属含量仍以总砷和总汞为标准进行评价,所以含雄黄和朱砂的中成药因砷、汞超标引起了民众的广泛忧虑,不但治疗作用受质疑,毒性作用被夸大,而且使其出口受限制,声誉受影响.因此,含雄黄、朱砂中成药安全性评价就尤为重要,本文就含雄黄和朱砂中成药的毒理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按摩疗法治疗痫证、痉证、小儿惊风的临床探讨湖南省怀化中医院(418000)张玉芝主题词癫痫/按摩疗法,痉病/按摩疗法,急惊风/按摩疗法,涌泉穴痫证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又名“癫痫”或“羊痫风”。其特征为发作性精神恍惚,甚则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化学测定,证明雄黄与朱砂在100℃流通蒸汽灭菌后,没有生成有毒的三氧化二砷和汞,说明对雄黄和朱砂可采用此法进行灭菌,以提高中成药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惊风俗称抽风,临床上以意识不清,多伴有目睛上视,凝视或斜视,面肌和四肢强直、痉挛或不停地抽动为特征。发作时间可由数秒至数分钟,有时反复发作,甚至呈持续状态。由于小儿为“纯阳之体”,内因气血未盛,神气未充,脾虚肝旺,生长发育尚未健全的生理特点,外因感受时邪,内蕴痰热,大病久病之后每易发生本病。年龄愈小,发病率愈高。在任何季节,很多疾病中都可以发生。  相似文献   

14.
小儿类中成药疗效确切,相对安全,颇受儿科用药喜爱。然而,近年来,小儿类中成药安全问题越来越受世人关注。含雄黄/朱砂的中成药因其所含有砷、汞量大,远超世界各国对中草药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限量规定,其安全性备受质疑。本文综述了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收录的所有含朱砂、雄黄的小儿类中成药的使用现状,药效及安全性研究进展,并对这类中成药的使用进行展望,为科学认识和评价含有毒矿物药制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石榴皮中没食子酸定性定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王克英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5):1171-1172
目的:建立石榴皮中没食子酸定性定量的方法。方法:用薄层色谱法对石榴皮有效成分没食子酸进行定性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没食子酸含量。以DiamonsilC18柱为固定相,流动相0.2%甲醇乙腈0.1%磷酸和0.1%三乙胺水溶液(3∶97),检测波长216nm,柱温40℃,结果:没食子酸在0.085~0.768μg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的线性,r=0.9996;平均回收率96.7%;RSD0.8%。结论:通过20批不同产地石榴皮的鉴别和含量测定,证明方法灵敏准确可靠,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6.
朱砂、雄黄中各成分的溶解度对其药效、毒副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目的 :讨论朱砂、雄黄中各成分的溶解度对其在体内的吸收及药效、毒性的影响。结论 :朱砂的主要成分硫化汞 (HgS)由于不溶于水 ,难于被人体吸收发挥药效。可溶性成分如氯化汞、醋酸汞等能与处方或生物体内的生物配体结合而发挥药效。雄黄的主要成分为四硫化四砷 (As4S4) ,而非药典所述的二硫化二砷 (As2 S2 )。As4S4也不溶于水 ,基本不被人体吸收 ,也难于发挥药效。其可溶性部分能与蛋白质或生物小分子上的巯基结合而发挥药效。目前常用的检测处方中汞、砷含量的方法可能不全面。汞、砷络合物具有强烈的生理活性且毒性一般小于游离汞、砷。如果除去朱砂、雄黄中的HgS ,As4S4,研究其中的可溶性汞、砷特别是其络合物的性质和药理作用 ,有可能大大降低处方中的汞、砷含量并保持或提高其药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小儿退热合剂的定性定量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小儿退热合剂中的黄柏和钩藤进行定性鉴别,以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对照品为对照,测定制剂中5种成分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法鉴定专属性强,阴性无干扰。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10~35.29mg/mL(r=0.9999)、2.28~72.88mg/mL(r=0.9999)、1.01~32.42mg/mL(r=0.9999)、1.51~48.47mg/mL(r=0.9999)、0.34~10.93mg/mL(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31%(RSD=1.27%)、103.01%(RSD=1.28%)、102.46%(RSD=1.39%)、96.80%(RSD=0.56%)、97.56%(RSD=1.65%)。结论:方法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小儿退热合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化毒散鉴别方法。方法采用微量升华—TLC法对小儿化毒散中的冰片和大黄进行了定性鉴别实验。结果:用已鉴定的生药材作对照,薄层色谱图谱清晰,专属性强,可以应用于小儿化毒散中冰片与大黄的检测分析。结论方法简单易行、准确快速、重现性好,易于基层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叶下珠中没食子酸的定性定量方法。方法用薄层色谱法对叶下珠有效成分没食子酸进行定性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没食子酸的含量。以KromosilODSC18柱为固定相,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13∶87),检测波长272 nm,柱温为室温。结果没食子酸在0.10~0.67μg的范围内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97.43%;RSD1.31%。结论本方法灵敏、准确可靠,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20.
雄黄散外贴治疗小儿腮腺炎116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杜安民 《陕西中医》1995,16(12):545-545
<正> 我科从1990年12月以来,采用雄黄散外贴治疗小儿腮腺炎116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治疗组116例中男66例,女50例。单侧发病56例,双侧发病60例。116例中发热者76例,有压痛者116例。对照组共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单侧发病28例,双侧发病32例。60例中发热者40例,有压痛者56例(93%)。 治疗方法 雄黄散方:枯矾、黄柏、雄黄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