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途径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ICR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U0126干预组,采用非开颅血管内穿线法制备小鼠SAH模型,给予ERK抑制剂U0126,术后行颅底检查,分别在SAH后12、24、48h 3个时相点取右侧大脑动脉标本,在光镜下观察大脑中动脉病理变化,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p-ERK1/2、caspase-8蛋白表达,TUNEL法检测大脑中动脉内皮细胞凋亡。结果随损伤时间延长,模型组小鼠p-ERK1/2、caspase-8蛋白均有不同程度增强,凋亡细胞增多。与模型组比较,U0126干预组小鼠各时相点3项指标的表达均不同程度下调。结论 ERK信号途径参与小鼠SAH病理损伤过程,并在神经细胞凋亡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ERK5)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变化。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分为对照组、SAH后6h、12h、24h、48h、72h共6组(每组12只)。通过建立大鼠SAH模型,于SAH后不同时间点,应用免疫印迹技术和免疫组化检测SAH后脑组织中ERK5的分布和表达变化。结果大鼠SAH后6h脑组织中p-ERK5蛋白水平开始升高,24h达到高峰,其后逐渐下降,72h仍高于对照组。同时,对照组中p-ERK5主要定位于胞浆,SAH后p-ERK5胞核阳性增加,24h达到高峰,其后胞核胞浆阳性都下降。结论大鼠SAH后早期伴有ERK5信号通路的激活,提示ERK5信号通路可能参与SAH后早期脑损伤中的病理生理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后脑血管痉挛中的表达。方法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模,42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实验组。根据取材时间不同,实验组分为SAH后1 d、3 d、5 d、7 d及14 d 5个组。观察基底动脉病理改变,TUNEL法检测平滑肌细胞凋亡变化。结果实验组细胞凋亡阳性细胞数以第1d表达增高,第3d、5d仍持续高位表达,第7d后降低,第14 d时明显下降,实验组平滑肌细胞凋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14 d组除外)(均P﹤0.01)。结论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表达明显增高,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在脑血管痉挛发病机制中可能存在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方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据Longa's的5级标准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磷酸化ERK的表达,TUNEL染色检测神经元凋亡。结果在假手术组未检测到磷酸化的ERK表达,再灌注1h开始检测到阳性表达,再灌注4h达到峰值,12h下降;假手术组高倍镜视野仅见个别凋亡细胞,阴性对照片未检出阳性细胞,再灌注1h阳性细胞增加不明显,4h开始有明显的阳性细胞增加,24h细胞凋亡达到高峰,48h下降;磷酸化ERK阳性细胞计数与凋亡细胞数的相关分析显示相关系数(r)为-0.036,P=0.863,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磷酸化ERK表达增加,但其表达可能与神经元凋亡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酪氨酸激酶(Src)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中的作用和机制,以及应用Src抑制剂PP2对脑血管痉挛的治疗作用。方法 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作大鼠SAH模型,造模后第1天至第5天腹腔注射10mmol/L Src抑制剂PP20.1ml,对照组注射等体积DMSO。第5天处死动物,H-E染色观察大鼠基底动脉血管直径。Westernblot检测基底动脉Src、Ras、MAPK蛋白表达,Real-timePCR检测基底动脉IL-1β、IL-6mRNA表达。结果 枕大池二次注血法成功制作SAH模型,基底动脉发生了明显血管痉挛。SAH组基底动脉Src、Ras、MAPK表达显著增高,IL-1β、IL-6细胞因子mRNA表达增加。应用PP2后血管痉挛减轻,基底动脉Src、Ras、MAPK表达下降,IL-1β、IL-6mRNA表达减少。结论 Src与SAH后脑血管痉挛发生有关。Src抑制剂PP2能够缓解脑血管痉挛,其机制一部分通过MAPK信号通路起作用,另外可能通过减少IL-1β、ILl6等细胞因子表达,抑制炎症反应起作用,针对该信号通路可能对脑血管痉挛的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梗死灶周皮层区的动态时空变化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兔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检测ERK1在脑缺血2h再灌注不同时间灶周皮层的动态表达规律,同时应用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状态的动态变化。结果免疫组化分析显示,缺血2h再灌注灶周皮层区1hERK1表达开始增多,6h数目明显增多,3d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14d回落到基线水平,其阳性细胞数分别为0.22±0.02、0.25±0.02、0.42±0.04、0.14±0.02。其表达时程变化与灶周皮层凋亡的变化相一致。结论脑缺血损伤诱导ERK表达增强,ERK在介导神经细胞凋亡和缺血性损伤中起重要作用。这为脑缺血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束缚应激模型大鼠的行为及前额叶皮质中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表达的变化。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束缚应激组,每组8只。将束缚应激组大鼠放入特制的束缚器中限制其活动,6k/d,连续21d。比较应激前后大鼠旷场行为和Morris水迷宫行为学的改变,用蛋白免疫印迹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应激后大鼠前额叶皮质P—ERK1/2表达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1)行为学改变:应激后,束缚应激组大鼠的水平活动度[(4265±864)mm]少于正常对照组[(8562±502)mm],中央停留时间[(39.1±4.3)s]长于正常对照组[(24.6±1.6)s],均P〈0.01;束缚应激组大鼠在Morris水迷宫实验的目标象限活动时间[(57.2±1.7)s]和穿越站台次数[(2.0±0.8)次]均少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70.7±3.6)s和(6.2±1.0)次;均P〈0.01]。(2)p-ERK1/2蛋白水平:应激后束缚应激组吸光度(A)值[(0.767±0.006)]低于正常对照组[(0.813±0.015);P〈0.05]。(3)p-ERK1/2阳性细胞数:应激后束缚应激组[(76±5)个]少于正常对照组[(110±14)个;P〈0.05],且树突染色浅淡。结论 慢性心理应激明显影响动物的活动度和记忆能力;前额叶皮质中p-ERK1/2表达的减少,提示ERK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参与了应激发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近年来,Rbo/Rbo激酶通路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Rbo/Rho激酶通路通过多种机制影响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和发展。选择性Rbo激酶抑制剂对脑血管痉挛的有益作用也已在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中得到证实。文章综述了Rbo/Rho激酶通路的作用机制及其在脑血管痉挛治疗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海马区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1/2)激活与神经细胞自噬的关系。方法 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AH组、ERK1/2抑制剂U0126组、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rapamycin,Rap)组。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作SAH大鼠模型;U0126组和Rap组分别于造模前30min侧脑室注射U0126(5μg/μL)和Rap(10nmol/μL)。光镜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形态结构;免疫组化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海马区磷酸化ERK1/2(p-ERK1/2)、ERK1/2 mRNA和自噬标志蛋白(Beclin-1和Beclin-1mRNA、LC3-Ⅱ和LC3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SAH组神经细胞死亡率增加(14.9%±5.7%,28.3%±9.8%,44.2%±10.9%)(q值依次为27.56、35.65、44.81;均P0.05),ERK1/2 mRNA、Beclin-1 mRNA和LC3 mRNA水平增加(1.83±0.01,2.82±0.06,1.34±0.04;1.46±0.02,1.76±0.02,1.35±0.02;1.52±0.04,1.89±0.01,1.31±0.04)(q值依次为42.99、60.66、48.08,71.26、72.46、49.50,48.49、82.40、41.18;均P0.05),p-ERK1/2、Beclin-1和LC3–Ⅱ蛋白水平增加(均P0.05);与SAH组比较,U0126组神经细胞死亡率增加(19.6±6.5%,36.2±7.7%,58.2±12.7%)(q值依次为9.59、10.43、14.66;均P0.05),U0126组ERK1/2 mRNA、Beclin-1 mRNA和LC3 mRNA表达降低(1.23±0.02,1.40±0.02,1.12±0.02;1.22±0.04,1.48±0.06,1.24±0.03;1.34±0.04,1.33±0.02,1.14±0.04)(q值依次为75.66、65.35、31.11,37.18、26.70、15.56,16.79、51.85、22.58;P0.05),p-ERK1/2、Beclin-1和LC3–Ⅱ蛋白水平降低(P0.05);与SAH组比较,Rap组神经细胞死亡率降低(9.1%±4.6%,18.8%±8.6%,28.21%±9.2%)(q值依次为11.86、12.54、16.74;均P0.05),Rap组Beclin-1mRNA和LC3mRNA增加(1.78±0.02,2.27±0.05,1.86±0.04;1.97±0.06,2.31±0.08,1.85±0.00)(q值依次为49.57、48.63、72.12、41.96、38.88、71.73;P0.05),Beclin-1和LC3-Ⅱ蛋白增加(P0.05),ERK1/2 mRNA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值依次为2.63、2.65、2.83,P0.05),p-ERK1/2蛋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H后激活的ERK1/2激活,可促进Beclin-1和LC3-Ⅱ表达介导神经细胞丢失。  相似文献   

10.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kinase.ERK)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kinase,MAPK)的家族成员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哺乳动物细胞中研究最深入的MAPK成员。它在介导细胞增殖、分化及存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被神经递质、神经营养因子、生长因子等多种信号激活。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目前研究发现ERK可通过基因表达、蛋白合成等影响神经细胞增殖分化、突触可塑性、轴突生长等,并且参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ERK1)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不同脑区的动态时空变化,以及其在NGF/VEGF介导的神经保护作用中的调控表达机制。方法采用兔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所有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缺血/再灌注组(n=60)、因子干预组(n=40)。应用免疫组化检测ERK1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不同脑区的动态表达,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和电镜检测caspase-3表达、凋亡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免疫组化分析显示,再灌注损伤1hERK1首先在海马CA3和齿状回(DG)表达增加,6h后其它脑区也相继增加,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加剧,1~3d达高峰。再灌注1hcaspase-3活性表达在各脑区迅速增加,3d达高峰。应用神经保护剂(NGF/VEGF)后各脑区ERK1表达呈明显抑制,caspase-3表达同时被抑制。结论ERK信号通路可能通过调节死亡受体途径介导神经保护作用,抑制ERK信号途径可能是减轻脑缺血损伤过程中神经细胞死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川芎嗪(TMP)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SAH)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8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TMP低剂量组和TMP高剂量组(均n=20),构建SAH大鼠模型.模型建立后,TMP低剂量组(腹腔注射TMP 5 mg·kg-1,×14 d)和TMP高剂量组(腹腔注射TMP 1...  相似文献   

14.
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发病
机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及致残率高。尽管药物及外科手术
技术逐渐进步,但是并没有明显改善存活患者的功能预后。传统的观点认为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
出血死亡及致残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针对血管痉挛的治疗也有了巨大的进步,但是患者的预后仍然
很差。目前国外许多研究发现,早期脑损伤可能是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黏连蛋白相关蛋白(Caspr)敲除对小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EBI)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C57BL/6小鼠及Caspr敲除(Caspr+/-)小鼠,共分为4组:SAH模型组、假手术组、Caspr+/-+SAH模型组和Caspr+/-组,采用视交叉前池注血法建立SAH模型。SAH发生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水肿检测。采用Western Blot和ELISA法检测Caspr、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ax、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18的表达;采用TUNEL染色法观察SAH后神经元的凋亡。结果 Caspr敲除导致Bcl-2表达下降,Bax、Caspase-1、IL-1β和IL-18表达升高,促进神经元凋亡。结论 Caspr敲除通过激活神经细胞凋亡加重SAH后的EBI。  相似文献   

16.
蛛网膜下腔出血与皮质神经元调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对皮质神经元的损伤及其机制,为临床脑保护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4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5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C组、D组、E组(实验组)。脑池内血液注入法制作SAH模型。对A组动物脑枕大池内注入生理盐水,对B、C、D、E组动物注入自体鲜血。分别于术后1d(B组)、3d(C组)、5d(D组)及7d(E组)处死动物,取颞叶的大脑皮质行光镜观察及用凋亡细胞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对神经细胞进行检测。结果 实验组动物均可检测出凋亡细胞,B组神经细胞凋亡指数低于C组、D组、E组(P<0.05)。结论 SAH后出现迟发性神经元死亡(DND),凋亡在DND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内质网特异性因子Caspase - 12及海马区神经元细胞凋亡的表达,分析内质网应激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54只大鼠分为手术组、假手术组、空白对照组;手术组、假手术组又分为3h、12 h、24 h、48 h亚组.利用RT - PCR检测Caspase - 12的表达,TUNEL测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细胞凋亡,电镜及HE染色光镜下观察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 Caspase - 12在SAH后3h开始增高,24 h达到高峰,48 h开始降低,但48 h时较假手术组、空白对照组仍高(P<0.01),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凋亡阳性细胞在3h时开始出现,但与假手术组、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凋亡阳性细胞数在24h达高峰,48 h开始降低,但较假手术组、空白对照组仍高(P<0.01).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细胞在光镜下可见明显核固缩.各组间Caspase - 12的表达量与细胞凋亡阳性数量呈正相关(r=0.753,P<0.01).结论 内质网应激在SAH后早期脑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D)小鼠海马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p-ERK)的表达特征,探讨其在VD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反复缺血-再灌注法制备小鼠VD模型,设立假手术组作为对照。术后第29、30天,经跳台试验和水迷宫试验对各组小鼠进行行为学成绩测试,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各组小鼠海马CA1区ERK1及海马CA3区p-ERK的表达变化。结果:V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成绩较假手术组显著下降(P<0.05)。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ERK1的表达及海马CA3区p-ERK的表达较假手术组减少,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海马神经元内ERK的表达减少可能参与了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因此应用能促进ERK表达的药物可能成为治疗VD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基底动脉细胞色素C(Cyt-C)的表达规律,以探讨其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与脑血管痉挛(CVS)的关系.方法 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和SAH组(30只).SAH组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兔CVS模型,对照组行枕大池二次注入生理盐水.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基底动脉形态学变化,TUNEL法检测基底动脉上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检测基底动脉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Cyt-C表达.结果 对照组基底动脉结构正常,偶见凋亡细胞和Cyt-C表达.SAH组基底动脉出现相应病理学改变,管腔狭窄呈双相期改变;基底动脉上细胞凋亡和Cyt-C表达均在SAH后增多,于第7天达高峰,第10天逐渐下降.与对照组比较,SAH组内各时间点基底动脉直径和Cyt-C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兔CVS模型的基底动脉中存在细胞凋亡,Cyt-C是启动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在CVS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脑创伤后ERK1/2信号调控神经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 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抑制剂U0126高、低剂量组.Marmarou's法制作弥漫性脑创伤模型.光镜下观察伤后神经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伤后磷酸化ERK1/2水平和Bax表达;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海马区部分神经细胞出现变性坏死和凋亡改变,磷酸化ERK1/2、Bax表达增高,神经细胞凋亡数目增多(P<0.05);U0126治疗后,脑组织形态损伤程度、磷酸化ERK1/2和Bax表达、神经细胞凋亡数目回降,上述变化在U0126高剂量组中更为显著.结论 脑创伤后活化的ERK1/2信号通过调控Bax表达在神经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