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甲泡的CT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CT对鼻甲泡的评估价值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 所谓鼻甲泡是指中鼻甲的气化。37例鼻窦炎者与24例正常人CT检查资料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CT能清晰显示微小鼻甲泡,对鼻窦解剖结构及变异的显示满意。鼻窦炎组鼻甲泡的发生率为37.8%,对照组鼻甲泡的发生率为45.5%,两组间鼻甲泡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检出3例鼻甲泡内息肉,3例鼻甲泡炎,1例鼻甲泡粘液囊肿。2例巨鼻甲泡致OMC阻塞,合并额窦、筛窦和上颌窦炎症。结论 CT是检出鼻甲泡的金标准。鼻甲泡是引发鼻窦炎的潜在因素,关键在于它的大小和部位。  相似文献   

2.
对我院儿科2003.01-2005—01经副鼻窦CT、头颅X线华氏位摄片及脑核磁共振检查诊断为急性鼻窦炎患儿11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隐匿性骨折的CT、MRI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CT、MRI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63例急性外伤患者均行X线摄片检查,对X线摄片有怀疑、临床体征明显或随访仍有怀疑、或软组织肿胀明显的病例做CT和(或)MRI检查,共检出隐匿性骨折51例。结果所选病例外伤X线平片均未显示明显骨折线,隐匿性骨折阳性率达81.0%(51/63)。27例行CT检查,其中22例做CT三维重建,均清楚显示骨折线;20例行MRI检查,显示骨挫伤12例、骨折8例;4例骨折同时行CT和MRI检查。结论骨创伤性病变影像诊断中,CT、MRI对X线平片不易发现或临床体征、症状不能除外的骨折,是有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泡性中鼻甲CT扫描表现与临床分型治疗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5月至2005年5月CT诊断为泡性中鼻甲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泡性中鼻甲CT扫描的大小和累及部位,将泡性中鼻甲分为三型,其中Ⅰ型8例,Ⅱ型22例(其中Ⅱa13例,Ⅱb9例),Ⅲ型30例。Ⅰ型与Ⅱa型鼻内镜下行中鼻甲外侧切除、中鼻甲横切除及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术后随访6~12个月。治愈20例,好转1例。Ⅱb与Ⅲ型未予任何处理。结论:泡性中鼻甲是一种常见的解剖变异,其与鼻窦炎的发生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是否需要手术处理,关键取决于它的大小和部位以及其促使鼻道-窦口复合体狭窄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20岁,因"反复鼻塞、流脓涕3年"于2011年09月14日入院,既往有鼻内镜下右上颌窦开放手术史。查体见鼻中隔基本居中;左下鼻甲充血、肥大,1%麻黄碱收缩效果差;左下鼻道、总鼻道、嗅裂及右总鼻道有脓性分泌物,右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连续性黏连致使中鼻道无法窥及。鼻窦CT检查:(1)右上颌窦炎;(2)左下鼻甲肥厚。入院诊断:(1)慢性鼻窦炎(Ⅰ型2期);(2)慢性肥厚性鼻炎;(3)右中鼻道闭锁原因待查。术前准备完善后于局部麻醉(浸有肾上腺素的丁卡因棉片局部表面麻醉+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下行手术治疗(电视监视下经鼻内镜右中鼻道探查术、右上颌窦开放术、左下鼻甲部分切除及外移术)。  相似文献   

6.
探讨鼻息肉在鼻腔中的好发部位及其对慢性鼻窦炎的影响。方法,在行内镜鼻窦手术中观察了343例(575侧)鼻息肉的发生部位。结果:鼻息肉多发部位及其发生率为:中鼻甲65.0%,筛泡23.7%,上答颌窦口11.7%,鼻中隔5.4%,蝶筛隐窝2.6%。结论:鼻息肉大多发一于窦口鼻道复合体,影响了鼻窦正常的引流和通气,是造成慢性鼻窦炎的主要大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I在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诊断中的影像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近年来我院经病理证实为鼻腔及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其中12例行CT+MRI检查。比较患者恶性黑色素瘤的CT和MRI的影像表现,及对周围侵犯结构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12例肿瘤患者,CT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呈膨胀性生长,未见明显囊变和钙化,肿块短径在2.0cm-5.4cm,平均短径为2.9cm。肿瘤中心位于鼻中隔4例,下鼻甲3例,中鼻甲2例,上颌窦2例,蝶窦1例。邻近骨质均表现为溶骨性改变,残存骨质边缘整齐呈刀切样改变。13例肿瘤患者MRI表现为肿瘤形态不规则,膨胀性生长。肿瘤中心位于鼻中隔4例,下鼻甲3例,中鼻甲2例,上颌窦3例,蝶窦1例。13例患者中有11例典型黑色素瘤T1WI呈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表现,2例术后病理证实为无色素性黑色素瘤T1WI呈等、低信号,局部可见条状、斑片状高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不典型表现,此时特征为MRI信号混杂,轻度不均匀强化为其特征。结论 CT与MRI均能较好的显示恶性黑色素瘤病灶的位置,及与周围组织及邻近骨质破坏情况,但CT用于恶性黑色素瘤诊断缺乏特异性,MRI用于典型恶性黑色素瘤诊断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有助于为肿瘤临床分期提供重要的评估依据。  相似文献   

8.
下鼻甲黏骨膜下切除30例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下鼻甲黏骨膜下切除术失败原因。方法:对1996—2002年间30例下鼻甲黏骨膜下切除术失败的患者进行鼻内窥镜检查和鼻窦CT扫描,在鼻内窥镜下完成修正手术。结果:术后3~12个月28例鼻塞症状全部消失,2例鼻塞明显改善。结论:在行下鼻甲黏骨膜下切除术前应常规做鼻内窥镜检查,条件允许加做鼻窦CT扫描,对同时伴有鼻腔鼻窦病变者应予以处理,鼻内窥镜下行下鼻甲黏骨膜下切除术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中鼻甲在鼻腔生理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又是鼻窥镜术中重要解剖标志,所以强调术中保留中鼻甲,但中鼻甲异常却可导致鼻腔、鼻窦功能障碍,本文探讨在去除病变基础上,保留中鼻甲及其功能。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6年1月~1999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96例,其中男56例,女40例。术前接受CT检查,随诊时间3~24(平均10)个月。依据CT扫描,鼻内窥镜检查和手术结果,分析中鼻甲处理意义。手术采用直径4mm分别为0°、30°、70°,硬性鼻内窥镜。手术器材为杭州桐庐尖端医疗设备厂生产。手术均在局麻下进行。1.2 中鼻甲术…  相似文献   

10.
鼻内窥镜手术保留与切除中鼻甲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内窥镜鼻窦术中保留中鼻甲与部分切除中鼻甲的预后与转归。方法:收集Ⅰ型三期鼻窦炎患者98例与Ⅱ型三期鼻窦炎患者70例。其中双侧保留者共76例。一侧保留者共28例,双侧部分切除者共64例。统计保留侧与切除侧术腔粘连的发生率及术腔完全上皮化的时间。结果:中鼻甲保留侧与切除侧术腔粘连的发生率及术腔完全上皮化的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内窥镜鼻窦术中鼻甲保留与否,应以是否有利于中鼻道的通气引流为原则,过分强调保留或切除中鼻甲无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时的下鼻甲处理,仍然困扰着术者,影响疗效甚至可能引起鼻腔粘连等并发症。为了提高鼻窦手术后的鼻腔通气引流效果,我科自2000年1月~2005年12月,对1200例(1600侧)中的980例(1150侧)慢性鼻窦炎伴有下鼻甲肿大的患者施行了不同的下鼻甲处理,经临床疗效观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特征。材料与方法:搜集资料完整的经病理证实的软骨母细胞瘤10例,回顾性分析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10例均摄X线平片,7例行CT检查,7例行MRI检查,髂骨2例,胫骨骨骺3例,股骨远端骨骺1例,髌骨2例,肱骨大结节骨骺1例,股骨大转子骨骺1例,1例合并动脉动瘤样骨囊肿,X线平片显示3例有钙化,CT检查5例有钙化灶,7例行MRI检查均提示病灶内有软骨样基质T2WI较高的信号和肿瘤边缘有MRI的T,WI及T2WI上均为低信号的环形硬化边。结论:掌握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对软骨母细胞瘤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鼻甲气化的CT表现、诊断标准及分类,评价中鼻甲气化与慢性前组鼻窦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48侧中鼻甲气化的CT图像,观察冠状位图像中鼻甲气化表现特征,尝试界定中鼻甲垂直部气化标准及垂直部高位与低位气化的标准。分析中鼻甲气化与慢性前组鼻窦炎的关系。 结果 不同类型中鼻甲气化具有不同的CT表现。鼻窦炎与无鼻窦炎者的中鼻甲气化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中鼻甲气化类型之间慢性额窦炎的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前组筛窦炎及上颌窦炎的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鼻窦炎程度积分与中鼻甲垂直部低位气化的大小之间无相关性。 结论 鼻窦冠状位CT对于中鼻甲气化观察分析有重要价值。中鼻甲气化很可能是慢性前组鼻窦炎的潜在危险因素,而且不同气化类型引起鼻窦炎的危险性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4.
椎动脉螺旋CT血管造影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椎动脉螺旋CT血管造影 (SCTA)扫描和重建方法。方法  2 0 0例临床诊断为椎 基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行SCTA检查。采用多平面容积重建 (MPVR)和表面遮盖法重建 (SSD) ,及MPVR基础上的电影回放方式显示。 40例一周内行DSA检查。结果 扫描延迟时间为 2 5 .6~ 2 9.5s ,MPVR 电影回放判断椎动脉正常 2 86根 (76.9% ) ,Ⅱ Ⅲ度扭曲 88根 (2 3 .7% ) ,发育不良 17根 (4 .6% ) ,局限性狭窄 2 8根 (7.4% ) ,局限性钙化 15根 (4 .0 % ) ,与DSA基本相符。结论 MPVR 电影回放为椎动脉SCTA的最佳显示方法。  相似文献   

15.
翟普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5):1061-1062
对58例非真菌侵袭性鼻炎、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表现、鼻内镜及CT检查表现、治疗及预后等。结果 58例患者以鼻塞、流脓涕、鼻腔有异味为典型表现;鼻内镜检查可见鼻甲、中鼻甲肥大,部分伴有鼻息肉;CT检查显示鼻腔及鼻窦内有高密度的不规则的软组织阴影;58例均实施鼻内镜手术,Wigand术式27例,Messerklinger术式31例;58例患者均治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2年,5例复发(8.62%)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炎、鼻窦炎临床表现典型,鼻内镜、CT检查可有效诊断,确诊后应尽快实施鼻内镜手术治疗,积极预防复发,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以眼部为首发症状的副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供临床诊断率,减少误诊率.方法 隔日1次行鼻窦置换疗法,选用革兰阳性菌及厌氧菌敏感的药物静脉滴注治疗1周.同时鼻腔用布地奈德鼻喷剂喷鼻1周.加用氨溴索片60 mg,3次/d或氨溴索缓释胶囊75 mg 1次/d.结果 经规范治疗3周后,随访3~6个月,复查副鼻窦CT,显示146例无复发,18例复发,4例显示双侧上颌窦黏膜稍增厚.结论 以眼部为首发症状的副鼻窦炎可采用CT检查及X线摄片早期诊断,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显著,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主动脉夹层磁共振诊断与超声等诊断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评价和比较MRI、综合超声、CT、X线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夹层中的价值 ,探讨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综合诊断及其优选应用。方法  62例主动脉夹层均进行MRI的自旋回波 (SE)序列、电影 (Cine MRI)和经胸超声 (TTE)检查 ,其中 3 2例行二维磁共振造影 (2D MRA)检查 ,2 0例行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造影 (3D DCEMRA )检查 ,2 3例行速度编码电影血流速度测定 (VEC)检查 ,15例行经食道超声 (TEE)检查。 3 3例行螺旋CT检查 ,2 9例行DSA检查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MRI和TTE对主动脉夹层诊断的灵敏度分别是 97%、85 % ,特异度分别为 10 0 %、90 %。TEE诊断主动脉夹层的灵敏度为 10 0 % ,CT灵敏度为 90 .1% ,DSA灵敏度为 89.6%。结论 MRI和综合超声及CT、DSA均为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优良方法 ,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加以选择 ,而MRI应为首选  相似文献   

18.
1病例资料 患者女,23岁。因左侧持续性鼻塞2个月,于2013年01月16日入我院耳鼻喉科。入院查体:外鼻无畸形,鼻中隔居中,双下鼻甲略大,左侧鼻腔总鼻道可见粉红色肿物,表面有脓性分泌物,双侧鼻腔黏膜充血,各副鼻窦区无压痛。辅助检查:鼻窦CT:左侧鼻腔内软组织密度影,双侧上颌窦、左侧筛窦、额窦炎症。脑部CT,颈部CT,胸部CT,腹部彩超及全身骨显像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初步诊断:鼻腔肿物。2013年01月19日于全麻鼻内镜下行左侧鼻腔肿物切除术,左侧上颌窦开放,左侧中鼻甲部分切除术、下鼻甲切除术、右下甲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和多平面重建(MPR)显示肺隔离症异常血管的价值,分析肺隔离症的临床病理特征并通过复习文献提高对肺隔离症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主动脉造影证实的15例肺隔离症患者,均摄胸部正侧位片,13例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5例行螺旋动态增强CT扫描),6例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3例行血管造影。结果:胸部平片表现为肺内结节、团块状影9例及囊性病变6例。CT示含气体或液体的囊肿或软组织肿块13例,病变为肺气肿所包裹5例。螺旋CT对异常供血血管显示率93%,高于普通CT检查60%。MRI中4例为软组织结节或肿块,2例为含气囊肿,3例显示出异常的主动脉供血血管。结论:胸部X线平片对肺隔离症的发现及定位有价值,CT(尤其是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及MRI取代血管造影立体地显示主动脉异常供血血管,且对肺部病变的评价具有优越性,是肺隔离症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0.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评价影像学检查对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BC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21例摄平片,6例CT检查,2例MRI检查,1例DSA检查。结果:21例ABC发生于长管状骨16例,脊柱2例,骨盆2例,跖骨1例。平片和CT多表现为偏心膨胀性骨破坏,CT常可显示骨性分隔及液-液平面,MRI检查多表现为多囊长T1、长T2信号特点,CT和MRI检查8例中有3例出现液-液平面。DSA表现实质期可见中等量肿瘤染色。结论:CT特别是MRI对ABC较平片有优势,综合影像学检查能提高ABC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