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0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合并冠心病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与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一站式手术的可行性及远期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了5例从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在我中心完成PCI+TAVR一站式手术的患者,收集患者基线信息、术前超声心动图、主动脉CTA及术后超声心动图资料,出院后1年对患者情况进行随访。结果本研究纳入的5例患者中位年龄77岁,1例患者为女性,中位胸外科医师学会(STS)风险评分为8.25%。术前中位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54mmHg,中位主动脉瓣峰值流速4.7m/s,中位左室舒张末期内径52mm,中位射血分数60%。术中所有患者均先行PCI后再经股动脉全麻下行TAVR。其中4例处理了前降支靶病变,1例处理了回旋支靶病变。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中位主动脉平均跨瓣压差10mmHg,中位主动脉瓣峰值流速2.2m/s,中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9mm,中位左室射血分数60%,均无严重主动脉反流及瓣周漏。术后随访1年显示1例患者因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起搏器置入,无死亡、卒中、心梗、再住院等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对于重度AS合并冠心病患者,PCI+TAVR一站式手术的远期效果和安全性良好,具备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合并冠状动脉重度钙化及狭窄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行经导管冠状动脉旋磨及支架置入+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一站式”手术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19年4到10月于阜外医院接受冠状动脉旋磨及支架置入+TAVR“一站式”手术治疗的患者3例。收集患者的术前临床、影像学(包括超声心动图及主动脉根部及全主动脉CT)评估资料,及冠状动脉介入、TAVR手术资料和手术效果、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例患者,其中2例为女性,年龄范围66~80岁,平均胸外科医师学会(STS)风险评分为7.8%,术前平均主动脉瓣最大流速为4.4 m/s,平均跨瓣压差为52.3 mmHg(1 mmHg=0.133 kPa),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为48.6%。2例患者需旋磨靶病变位于前降支中段,1例位于左主干到前降支,3例均合并非旋磨靶病变,平均SYNTAX积分为20分。术中均采用股动脉入路,先进行主动脉瓣跨瓣留置猪尾导管,然后行冠状动脉靶病变旋磨并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同期进行非旋磨靶病变的支架置入,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予以主动脉瓣球囊扩张及自膨胀瓣膜置入,1例因瓣膜位置偏高予以“瓣中瓣”置入。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即刻效果满意,术中均无并发症。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平均主动脉瓣最大流速为2.1 m/s,平均跨瓣压差为9.3 mmHg,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为59%。随访6个月内无死亡,无冠状动脉再次血运重建。结论对于合并冠状动脉重度钙化及狭窄且外科风险较高的AS患者,行冠状动脉旋磨及支架置入+TAVR“一站式”手术治疗初步结果满意,该技术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经验。方法 回顾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冠心病中心和结构性心脏病一病房在2020年10月1日至2023年3月5日TAVR术后再次行PCI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PCI相关数据。结果 共纳入8例TAVR术后接受PCI的患者,年龄66~84岁,其中男3例(3/8),7例(7/8)患者置入自膨胀瓣膜,1例(1/8)患者置入球囊扩张瓣膜。2例(2/8)患者在TAVR术前即发现冠状动脉严重病变,先行TAVR纠正心力衰竭后择期再行PCI;其余6例(6/8)在TAVR时冠状动脉均为临界病变,在TAVR术后7~55个月因冠状动脉病变明显加重行PCI。5例(5/8)患者临床表现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例(3/8)表现为心绞痛。PCI靶血管均为左侧冠状动脉,以左前降支为主;6例(6/8)PCI路径为右桡动脉,2例(2/8)为股动脉。6例(6/8)患者选用Judikins left指引导管,2例(2/8)选用EBU指引导管。患者均成功完成PCI,原位病变置入支架,支架内再狭窄病变应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其中3例患者使用Gu...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二尖瓣反流面积(MRA)分级对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MR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1年7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河南省胸科医院应用自膨式瓣膜行TAVR的重度AS合并MR患者156例。查阅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1、6、12个月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记录其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情况。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有无MACCE患者性别、年龄、BMI、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合并症发生情况、既往手术史及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重度AS合并MR患者TAVR后发生MACCE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Cox回归分析;绘制ROC曲线以评估术后MRA分级对重度AS合并MR患者TAVR后发生MACCE的预测价值。结果 156例患者均经股动脉路径TAVR,其中6例患者术中或术后24 h内死亡,最终纳入150例患者。术后患者升主动脉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房内径(LAD)、MRA小于术前,左心...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的初步临床经验。方法:纳入2018年10月-2019年10月于我院接受TAVR治疗的重度AS患者21例,分析其临床资料、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平均年龄(73.71±8.91)岁,男9例,女12例。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即刻主动脉瓣跨瓣压差较术前明显下降[(7.71±5.32) mmHg∶(100.19±30.13) mmHg,1 mmHg=0.133 kPa,P0.01]。术中联合ECMO支持1例,联合经导管二尖瓣球囊扩张1例,联合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1例,瓣中瓣植入2例。术后消化道出血1例,永久性起搏器植入2例,发热2例,急性脑梗死1例,轻度瓣周漏11例,股动脉穿刺点处假性动脉瘤1例,临时起搏器置入处皮下血肿1例,死亡1例。术后30 d患者症状及心脏超声指标均改善。结论:TAVR治疗外科手术禁忌或高危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相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患者常合并冠状动脉疾病(CAD),此外,TAVR术中可能存在冠状动脉闭塞的风险。随着TAVR适应证的扩展,对于TAVR患者CAD管理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对TAVR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流行病学及预后、处理原则及策略,TAVR术中冠状动脉风险的评估及应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All in One”技术在“一站式”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初步经验。方法 连续收集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在“一站式”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联合PCI中应用“All in One”技术的患者2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手术操作、住院和出院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27例患者平均年龄(74.1±7.8)岁;男15例,女12例;平均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评分(6.02±3.25)%;主动脉瓣重度狭窄22例,单纯主动脉瓣重度反流5例;三叶式主动脉瓣20例,二叶式主动脉瓣7例。术前平均跨主动脉瓣血流速度(4.2±1.2)m/s,跨主动脉瓣平均压差(52.1±13.3)mmHg。所有患者均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其中左主干病变4例,多支血管病变11例,平均置入支架数量(1.8±0.9)枚,应用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1例。所有患者在PCI术后均置入自膨胀瓣膜,术中无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急诊转外科手术、血管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行瓣中瓣手术,无中重度瓣周反流。住院期间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发生中度以上瓣周漏(PVL)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 本单中心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8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TAVR治疗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并根据瓣膜置入后即刻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测得的主动脉瓣反流束长度与瓣环周长之比,将患者分为PVL<3/4组和PVL≥3/4组(中度以上PVL),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超声心动图及主动脉根部CT扫描分析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术后PVL≥3/4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筛选,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危险因素对PVL≥3/4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纳入107例患者,平均年龄(71.7±7.0)岁,其中男63例(58.9%)。PVL<3/4组70例,PVL≥3/4组3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对室壁厚度的倒数(RWTd,OR2.697,95CI 1.168~6.229,P=0.020)以及钙化体积(OR1.001,95%CI1.100~1.002,P=0.026)是行TAVR置入Venus-A瓣膜术后发生中度以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使用自膨胀式瓣膜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在单纯主动脉瓣反流(PAR)患者中的疗效,总结这一术式的初步经验。方法 纳入2022年4月至2023年5月武汉亚心总医院和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使用TaurusElite经导管主动脉瓣系统实施TAVR的PAR患者共20例,收集并分析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超声心动图资料及术后住院期间和出院后30 d随访资料。结果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3.5±5.5)岁,平均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STS)评分(8.7±3.6)%,术前重度主动脉瓣反流16例(16/20)。经TAVR治疗后,手术成功20例(20/20),单一瓣膜器械成功19例(19/20,瓣中瓣1例)。术后30 d随访结果显示,20例患者未出现死亡、致残性脑卒中、心肌梗死及转外科事件,术后主动脉瓣残余反流程度均为无或者微量,手术效果理想。结论 经过严格的病例筛选及规范的手术标准化操作,使用自膨胀式瓣膜行TAVR治疗PAR患者的可行性高,早期临床结果良好,可进一步推广应用;对于所归纳总结的术式经验,可做进一步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10.
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AS)已成为最为常见的心脏瓣膜病变之一。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为无法进行外科手术或外科手术高危的重度/中-重度AS患者提供了一种创伤更小的治疗方法,是近年来国内外发展的热点。由于TAVR手术自身特点,二尖瓣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MR)的评价和改变对其尤为重要。目前针对TAVR手术的MR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术后MR的变化及其影响,但TAVR术中可能出现明显的MR程度的变化,其变化趋势、影响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应受到更多重视。超声心动图是评价和监测MR的重要手段,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MR变化趋势,对其对预后的影响进行判断,探讨术中MR变化的可能机制。随着超声心动图技术的发展,需要引进更为灵敏客观的指标预测及监测TAVR术中MR的变化趋势,进一步寻找术中MR可能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新发传导阻滞(NOCD)的相关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对传导阻滞发生风险进行评估。方法 纳入2016年1月至2022年3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行TAVR的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或重度主动脉瓣反流的184例患者,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和影像数据库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病史、检查结果、影像图像等临床数据,测量人工瓣膜置入深度等传导阻滞相关数据,由专科医师对心电图、超声心动图、CT血管造影(CTA)、手术资料等进行数据的提取和分析。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构建NOCD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结果 以TAVR术后NOCD作为结局事件,184例患者分为NOCD组(57例)和非NOCD组(127例)。TAVR术后NOCD发生率为31.0%,单纯重度主动脉瓣反流患者TAVR术后NOCD发生率为63.6%(7/11)。NOCD组较非NOCD组的主动脉角度更大[(57.7±10.3)°比(52.0±9.0)°,P<0.001]、锚定区尺寸比更大[(129±28)%比(120±21)%,P=0.018]、人工瓣膜置入位置更深[(7.2±5.1)m...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AVR)同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SAVR)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治疗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早期临床疗效及预后,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023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接受治疗的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29例,其中行TAVR+PCI 11例,行SAVR+CABG 1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相关临床数据。结果:TAVR+PCI组较SAVR+CABG组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54.55%vs 5.56%,P<0.05)、术前胸腔积液(27.27%vs 0%,P<0.05)患者占比更高。TAVR+PCI组均只进行了1支冠脉血管的血运重建,SAVR+C...  相似文献   

13.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已成为国内外指南推荐治疗老年主动脉瓣狭窄(AS)的一线治疗方案,也适用于AS合并不同严重程度主动脉瓣反流的患者,但在单纯主动脉瓣反流(PAR)中却不做常规推荐,传统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仍然是治疗PAR的金标准。外科手术禁忌或高危PAR患者,常放弃外科手术治疗,选择保守治疗,而后者的死亡率更高。经股动脉TAVR(TF-TAVR)为其提供了一种替代治疗方案,尽管仍面临手术技术要求高、缺乏针对PAR的瓣膜系统和术后长期随访数据等挑战,但随着TAVR技术经验积累、新一代瓣膜系统的发展及长期随访数据的反馈,TF-TAVR治疗PAR逐渐被证实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外科手术替代治疗方式,本文对TF-TAVR治疗PAR实施要点、临床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主动脉瓣四叶瓣畸形对主动脉瓣功能的影响及其外科治疗.方法 200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和术中病理诊断主动脉瓣四叶瓣畸形13例.其中4例主动脉瓣的功能基本正常,9例合并主动脉瓣病变:重度关闭不全7例,重度关闭不全伴狭窄2例,合并二尖瓣中度关闭不全2例,三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1例.结果 13例患者中4例主动脉瓣功能正常者,继续随访中.9例合并主动脉瓣病变者,均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2例、三尖瓣成形术1例.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及早期死亡,均康复出院.术后平均随访(6.34±5.17)年,心彩超提示主动脉瓣功能良好,无远期死亡.结论 主动脉瓣四叶瓣畸形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畸形,超声心动图有助于早期诊断.主动脉瓣功能正常时,可以随访;当合并主动脉瓣功能障碍时,应及时行主动脉瓣置换或修复,手术后可获得良好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心肺运动试验评价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术在无症状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住院行TAVR手术并完成3个月随访的无症状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28例。所有患者均完善术前检查,观察手术的安全性指标:瓣膜置入即刻成功率、瓣膜移位、死亡、心脏传导阻滞、瓣周漏、冠状动脉阻塞、脑卒中、入径血管破裂、心脏压塞、主动脉夹层、大出血;有效性指标:术前及术后1 d、7 d、3个月的脑钠肽(BNP)、心脏彩超情况;运动耐量指标: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心肺运动试验情况。通过上述指标评价TAVR疗效。结果:(1)TAVR手术安全性指标:瓣膜植入即刻成功率100%,发生瓣膜移位0例;新发束支阻滞1例(3.5%),无症状;瓣周漏1例(3.5%),且<2 mm。无脑卒中、入径血管破裂、大出血、死亡、冠状动脉阻塞、心脏压塞、主动脉夹层病例。(2)TAVR手术有效性指标:BNP、主动脉瓣最大跨瓣流速、主动脉瓣收缩期跨瓣压差、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均较术前明显好转。(3)TAVR手术运动耐量指标:Weber心功能、峰值摄氧量、无氧阈、二氧化碳当量斜率、收缩压下...  相似文献   

16.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已经彻底改变了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治疗方式。然而,单纯自体主动脉瓣返流(native aortic valve regurgitation,NAVR)一度被认为是TAVR的禁忌证,这是由于大部分患者主动脉瓣无钙化以及随之造成的锚定人工瓣膜困难。与主动脉瓣狭窄相比,TAVR的第一代瓣膜治疗NAVR,器械成功率较低,这是因为需要“瓣中瓣”比率以及术后中重度主动脉瓣返流复发几率较高。然而,随着新一代可回收、有裙边且有特殊固定机制瓣膜的研发与应用,此类患者的手术预后得到改善。本文对TAVR在单纯NAVR患者中的应用及两代瓣膜的临床预后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一站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一站式" PCI+TAVR的合并冠状动脉狭窄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或反流患者35例,记录术中、术后不良事件及6个月随访结果。结果:35例患者平均年龄(77.0±6.6)岁,平均心胸外科协会风险评分(6.8±2.1)%。术前平均主动脉瓣最大流速(4.6±0.8)m/s,跨瓣压差(53.4±23.0)mm Hg(1 mm Hg=0.133 k Pa)。35例患者均进行了PCI,其中处理冠状动脉靶病变≥2处共5例,左主干病变8例,重度钙化病变予以旋磨3例,所有患者PCI过程无并发症。PCI后立即应用国产自膨胀瓣膜行TAVR,1例术中死亡,2例急诊转外科,2例置入第二个TAVR瓣膜,无术后即刻中度及以上瓣周反流,无急性冠状动脉闭塞。住院期间永久起搏器植入5例,无大出血及脑卒中发生,6个月随访全因死亡2例,无新发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及脑卒中。二叶瓣比三叶瓣瓣叶钙化程度更为严重[(529.5±277.8)mm~3vs.(301.8±316.2)mm~3,P=0.041],二叶瓣患者术中死亡、急诊转外科及瓣中瓣比例相对三叶瓣患者更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二、三叶瓣比较30 d全因死亡率、早期安全率以及6个月全因死亡率、脑卒中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具备成熟PCI和TAVR经验的中心行"一站式"PCI+TAVR安全、有效,在二、三叶瓣患者均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的临床疗效和术前评估要点。 方法 纳入阜外医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完成的TAVR患者54例。分析主动脉根部形态学特点、手术有效性及安全性。 结果 三组瓣膜选择的oversize(测量瓣环直径/选择瓣环直径?1)为: ?0.22 ± 8.62 %vs. 0.53 ± 8.37 % vs. 8.02 ± 6.71 %。三叶瓣组与功能二叶瓣组及解剖二瓣化组相比,3mensio测量的瓣环的平均直径、流出道平均直径、窦管交界平均直径和升主动脉平均直径数值均较小,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左右冠的开口高度及右窦的大小数值均较小(P<0.05)。中转外科手术、术中再次置入瓣膜、术中使用体外循环辅助、术中左室破裂、术后使用ECMO辅助、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术后致残性脑卒中、死亡、术后起搏器植入和术后冠脉栓塞三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结论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对于二叶瓣的主动脉瓣狭窄的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术前CT的评估有着重要的意义。二叶瓣的瓣膜的选择建议downsize,解剖二叶瓣建议较大程度的downsize。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经股动脉主动脉瓣膜置换术(TAVR)后预后的性别差异。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16年01月至2020年07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行TAVR治疗的患者共111例,入选86例患者进行分析,按照性别分为两组,其中男性组54例,女性组32例,比较两组间基线资料、术前超声心动图特征、手术过程资料和临床预后,主要终点为术后30 d和1年随访期内全因死亡率,次要终点为院内和术后30d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女性组有着更小的体表面积、股动脉动脉鞘和置入瓣膜直径,更高的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男性组则有着更高的近期吸烟(<1年)、冠心病和球囊后扩张的比例。两组间院内和术后30 d的次要终点,包括血管并发症、出血事件、卒中、置入永久起搏器、中度及以上瓣周漏、急性肾损伤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均未发生心肌梗死。两组间术后30 d死亡患者共3例,其中男性组心力衰竭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心源性休克1例,女性组心脏原因死亡1例(具体不详);术后1年新增死亡患者4例,其中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呼吸衰竭1例,死亡原因不详2例,均在男性组。术后30 d和1年的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曲线显示,两组1年的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重度AS患者经股动脉TAVR治疗在不同性别之间预后相似。  相似文献   

20.
<正>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技术已十分成熟[1-3]。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主动脉瓣介入器械层出不穷[4],国产瓣膜的优势在于其设计理念深度结合了中国患者主动脉瓣病变特点[5-6]。鉴于国际TAVR低危患者应用趋势[6-8],指南适应证的变迁[1,9-10]以及TAVR患者合并冠心病比例较高的现状[11],TAVR后期冠状动脉再次介入问题值得思考。目前已上市国产瓣膜均为自膨胀瓣膜,瓣架的花冠部分位于升主动脉,导管受瓣膜架体的干扰难以到位冠状动脉开口,因此TAVR后再次冠状动脉干预难度增大[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