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医疗质量网络自动质控点设置及流程在医疗质量监控中的作用。方法以我院HIS、PACS及LIS系统为基础,成立医疗质量监管联合办公室,将医疗核心制度的重要质控点及质控流程固定到电子病历系统,构建良好的自动质控模式。结果通过联合办公室质控平台的事前提醒、实时监控督导和考核,变事后质控为动态全程质控。结论电子病历自动质控点及流程的设置从根本上达到了质控目的,提高了质控效率,进一步规范了医疗行为。  相似文献   

2.
江鑫富  吴超  于强 《医疗装备》2022,(23):58-61
医疗设备采购是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其过程复杂、环节众多,极易出现影响采购效率和质量的各种问题。该研究对医疗设备采购活动中的环节进行梳理和优化,形成一套合法合规的医疗设备采购管理流程,并通过信息化平台构建医疗设备采购管理系统。该系统实现了采购各个环节的时间节点记录和过程文件保存,并可以进行时效统计分析、时间节点提醒、执行方案智能推荐;解决了传统管理模式下医疗设备采购各个环节档案分布零散的问题,确保了医疗设备采购流程的规范性和有序性,提高了医疗设备采购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医院精细化质控管理水平.方法 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精细化质控管理平台,重点监控医疗质量与安全的关键风险环节点,对医院的医疗信息数据进行集成与监管.对照管理前后发生的变化,分析精细化质控管理对医院带来的影响.结果 AI系统质控较人工质控发现缺陷项目个数更多、更全面精准;对比管理前后临床数据中心部分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适用于医疗大数据交互平台的规范化质控管理方案。方法 以质量管理PDCA循环为理论基础,建立统一的交互规则,设计医疗大数据交互平台的质控管理方案。结果 形成包括数据质量管理体系、组织与制度、规范与技术,三位一体的大数据质控体系,确保数据的规范性、完整性和准确性。结论 基于PDCA循环、融合医疗数据统一化交互处理的质控管理方案能够提高大数据交互平台的管理效率,为实现数据的及时共享提供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5.
急诊患者流监测是缓解急诊拥挤的有效途径。通过集成急诊各终端松散的电子医疗服务数据,构建患者流实时监测平台,实现急诊预检、急诊患者流监测、抢救留观、输液、患者去向汇总、质检等功能。运行后,改善了急诊就诊秩序和拥堵情况。患者满意度从92.3%升至96.5%,质控耗时从人工统计的平均4.2小时/项减少至电子统计的平均5分钟/项,急诊患者平均留观天数从5.9天减少至2.4天。该平台的应用,能够提高医护配合度和应变能力,提高急诊诊疗效率,进而提升急诊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6.
我院加强医疗环节质量管理的做法   总被引:23,自引:13,他引:10  
医疗环节质量管理贯穿于医疗服务的全过程。通过对重点医疗环节的确定,如三级查房制度、围手术期管理、急诊急救、医疗文书书写、医疗安全管理和危重病人管理等,加强重点医疗环节的管理和质控,增强了全院职工的医疗质量意识,带动了整体医疗质量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医院如何利用HIMSS标准构建医疗质量质控体系,详细介绍了医疗质控体系中病历质控、电子用药管理系统、预警管理、授权管理、抗菌药物管理、医嘱闭环管理、临床路径管理、医院决策管理平台等的具体内容,并对体系的应用过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现代医院》2017,(1):58-61
从医疗质量管理的角度出发,以实现PDCA质量闭环管理为目标,探索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对麻醉临床质控的各个节点变量数据进行全程、客观地采集、计算、分析和评估,将CDSS工具嵌入日常的麻醉信息系统中,实现麻醉医疗行为追踪和合理的固化,最终有效提高医疗质量,提升医疗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病区护理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方法:采用Brower/Server体系结构,ASP.NET2.0以及SQL Server 2005数据库技术,通过与医院电子病历平台共享数据库的方式,开发了医院病区护理质控管理系统并加以应用。结果:系统通过对护理危险因素各个环节的控制,提高了病区护理质控效率,确保护理工作在具体质控过程中的准确性。结论:病区护理质控管理系统的成功实施,对提高医护质量、预防医疗失误、提高护理效率和管理水平,起到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信息化手段,解决传统质控小组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实现质控小组的信息化全流程闭环管理,促进医疗质量全面持续改进。方法: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医院质量管理工作的现况及存在问题,采用文献研究等方式设计并构建质控信息平台,并对平台实施后的成效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医院质量管理效率显著提高,质控台账内涵质量及完成情况均得到有效改善。结论:质控信息平台的建立与应用有助于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提高监管效能,但仍有进一步开发与完善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为做好三级医院评审的迎评工作,医院狠抓医疗质量管理,构建和完善质控体系。运用PDCA、品管圈、根因分析法、追踪方法学等管理工具,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活动。通过迎评工作,医院加强了制度建设,规范了医疗授权,充实了急诊工作,严格了手术安全管理,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血,推进了多学科联合诊疗和医疗不良事件的处置;践行“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医院医疗质量、保障了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对提升中医医院急诊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基于中医医院数字化建设的业务需求,通过预检分诊系统实现患者有序分诊,转运交接管理系统实现诊疗环节闭环管理,信息共享平台解决数据碎片化问题,利用中医急诊知识库和专科质控管理系统推动中医急诊医疗质量提升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住院患者急诊标本运送合格率,保证医疗质量。方法利用标本运送综合管理系统,对住院患者急诊标本运送节点进行质量改进。结果住院患者急诊标本运送合格率由20.63%提高到79.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标本运送信息化管理,有助于提高急诊标本运送的监管效率,改善急诊标本运送质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检验工作各环节流程、质控情况的分析,制定了新的检验业务管理及质量控制流程,并利用数字化技术对流程各环节进行系统实现.检验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及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有效提高了检验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安全,进一步促进了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基于脑血管病不同级别、不同专业医院诊治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运用课题研究型品管圈活动手法,干预神经内科11项关键医疗质量指标,从调配人员、统一技术及流程、构建脑血管病质量控制方案、制定脑血管病质量指标控制方案等4方面进行改进,构建了邯郸市脑血管病医疗质控体系,对脑血管病质量管理水平提升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接院内数据平台展现患者移动360视图,以此为基础,按核心医疗数据的分级查询、质控消息的自动抓取与定向推送、核心医疗业务在线审批构建了3大模块,并加强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建立了高效的移动医疗质控平台。该平台的应用实现了管理者对核心质控数据的分级实时查询,使临床质控消息及时定向推送,构建了服务于医疗核心流程的移动审批体系,提升了医疗质控工作的自动化程度和管理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构建“三尺”质控模型,促进医疗质量全面内涵管理。方法 构建由“标尺、量尺、戒尺”组成的“三尺”质控模型,具体包括:以各项质量指标的标准化保障质量的基础管理,形成“标尺”;以“标尺”为准绳,落实全面质控和监督机制,保障质量的环节管理,形成“量尺”;运用绩效奖惩等措施落实质量的终末管理,形成“戒尺”。结果 “三尺”质控模型的构建形成了全方位医疗质量监督管理机制,强化了医疗质量全面内涵管理,夯实医院高质量发展根基。结论 “三尺”质控模型的构建与推广,有助于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和医疗服务能力有效提升,为我国各级医院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当前医疗质量管理的难点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永恒主题。但现代医院医疗质量管理遇到不少难题,主要是,缺乏编制,人员不能定位;专科技术多,难于全面控制;质控标准不统一,不易检查落实;质量管理成本高,医院难以接受;质控结果与奖惩挂钩对质控人员的影响等。主要对策是落实编制,人员定位;统一标准。简繁适中;教育为本,贯穿始终;统计要真实,质控要讲效率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一套与基层医疗机构发展导向相适应、科学合理且能有效应用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系。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及政策文件分析筛选初始指标,借鉴平衡计分卡理论并运用德尔菲法构建质控指标体系及指标权重。结果:通过两轮专家咨询构建了基层医疗机构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并得出了指标权重,包括4个一级指标、39个二级指标,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程度和意见协调程度均较好。结论:该指标体系对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如果辅以智慧医疗信息化平台的支撑,将能开展常态化推广运用,形成同质化质控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医院胸痛中心建设管理持续改进机制对胸痛患者救治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某三甲综合医院胸痛中心建设管理中持续改进的具体作法,选取急诊PCI的STEMI患者,观察持续质量改进前后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结果:胸痛中心管理持续改进后,急诊PCI的STEMI患者的首份心电图时间、首份心电图至其确诊时间、肌钙蛋白获得时间、D-to-B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平均住院日都明显缩短,院内死亡率降低,远程传输心电比例提升。结论:医院胸痛中心建设管理中,通过不断持续质量改进,强化了各类管理制度执行,提高了时间管理和质量意识,提升了胸痛患者救治效率,保证医疗质量与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