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床位统一调配功能软件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成立床位调配中心、实行床位统一调配的措施,并从业务流程、软件功能设计、操作界面及系统实施的重点和难点做了较详细的介绍,并总结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
目的 优化患者退费业务流程,解决医院患者退费难、退费烦、退费慢的问题,为医院患者自助退费一站式解决方案的构建提供参考。方法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协同多部门合作,建立一站式患者退费系统,按照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方法,使退费申请信息在收费处、检查、检验、药房等部门线上流转起来。结果 建立一站式患者退费系统,自上线起,收费处实现退费申请线上全覆盖,退费人员同比效率提升50%,患者平均现场办理时间同比锐减97.02%。结论 一站式退费方案通过优化现有退费流程、优化院内资源配置,可极大地缩减患者退费时间,有效地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床位调配统一管理,建立各病区各专科之间的床位共享,提高床位运行效率。方法:对2018年1-12月和2019年1-12月两个时期的平均住院日、床位使用率、床位周转次数、住院患者平均满意度、人均住院费用、每职工住院床日、每职工平均医疗收入等医院床位运行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019年与2018年同期相比,平均住院日降低了0.6天,床位使用率增加了7.6%,床位周转次数增加了2.23次。2019年住院患者平均满意度比2018年提高了3.9%,人均住院费用降低了577.98元,每职工住院床日提高了13.78,每职工平均医疗收入增加了56 700.87元。结论:住院床位统一调配管理最大化地利用了公共医疗资源,提升了患者住院就医体验,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4.
医院床位利用模型的设计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床位利用模型评价是评价医疗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阐述了床位利用模型设计的指导思想、理论依据,指出床位利用模型设计,应与医疗质量、医疗经费联系起来进行分析研究。床位利用模型所示床位利用水平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为最佳质量和经济效益区,其过高或过低均非具有良好的效益。床位利用模型的控制包括指标选择、控制标准和标准化计算。床位利用模型评价分为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实践证明床位利用模型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  相似文献   

5.
当前公立医院床位管理模式主要有:全院床位统筹管理模式、公用床位调剂模式和全院调配模式。江苏省L医院借助SWOT研究工具,对三种床位管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探索出适宜的床位管理模式——公用床位调剂模式,为医院优化床位管理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医院临床科室床位运行效率与产出效益,综合评价各科床位使用情况,为医院精细化床位运营管理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以南京市某大型三甲医院2021年运营数据为基础,以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日O/E值以及床位周转次数绘制床位运行效率模型BCG-1矩阵图;以床均净收入及其增长率结合床位数绘制床位产出效益模型BCG-2矩阵图,以床均业务量及其增长率结合床位数绘制床位产出效益模型BCG-3矩阵图。运用床位运行效率指标模型和床位产出效益指标模型,综合评价科室床位利用情况,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并利用床位工作效率指标通过SPSS 25.0与Excel统计软件计算出各科床位合理配置范围。结果:全院35个临床科室中,7个Ⅰ级科室中4个科室和6个Ⅱ级科室中3个科室的床位数需上调;10个Ⅲ级科室中3个和5个Ⅳ级科室中4个科室以及7个Ⅴ级科室中5个科室床位数需下调;其余科室床位数均在合理配置区间。结论:利用多指标模型对医院床位利用效率进行综合评价,结合科室实际发展潜力,能够客观全面地平衡好科室床位需求,实现医院床位精细化运营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医改形势下综合医院床位统一管理方法。方法:借助信息化手段对传统入院流程进行再造,前移入院服务关口,成立入院服务中心,构建“一站式”入院服务管理新模式;采用预约住院、预出院、预处置、跨病区收治等措施,规范各科收治规则,使床位有效利用、患者有序入院。结果:2016年,床位使用率101.03%、床位周转次数42.7次、平均住院日8.62天,较之2015年进一步改善;出院患者危重比例增加3.01%,手术率增加1.18%,其中三、四级手术率增加0.97%,与医院提出的转型发展、调整收治患者结构方向一致。结论:集中入院服务工作的推进,打破了多年的住院服务模式,改变了住院医疗、护理工作的习惯,使床位及其他医疗资源在医院层面上高效利用成为现实,对新医改、实行分级诊疗也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某院床位合理使用情况和床位工作效率进行综合评价,进而指导医院的床位分配。方法根据2014年年度医疗统计数据,绘制2014年某院各科室床位利用模型静态评价分析图;采用床位工作效率指标测算出各科室开放床位数的合理区间。结果 17个科室为床位效率型科室,7个科室为床位周转型科室,1个科室为床位闲置型科室,没有科室为压床型科室。全院需要增加床位的科室有7个,需要减少床位的科室有9个,不需要调整的科室有9个。全院总计需要减少床位16张。结论科学进行床位的综合评价,合理分配床位,可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为强化临床医师权限管理的有效性、及时性,改变原有职能部门独立分管、线下流转的权限管理模式,建立了临床医师一站式权限管理体系。以院内办公系统为入口,与人事数据和业务系统相关联,梳理了人员与权限类别,明确了权限申请流程,实现了高效、精细、可操作的临床权限管理,有效地改善了临床权限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0.
通过梳理现有医疗检查流程,清理流程中的冗余和不合理环节,探索对医疗检查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基于医院信息系统搭建医院的智能医疗检查预约平台,实现医疗检查预约资源的整合以及统筹管理,缩短预约检查流程中的无效等候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三长一短"的问题在三级医院的门急诊都有不同程度存在,尤其是位于大中城市中心居住区域的三级医院.通过多渠道的综合预约和一站式付费平台,医院可以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预约服务,培养患者的预约习惯,有效地减少非就诊时间和环节,全面提高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和医院的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12.
在单医院开展基于"预先储值、就医扣费"为特征的"一站式付费"模式基础上,提出了在同一所合作银行内实现跨医院门诊"一站式付费"模式。给出了跨医院门诊"一站式付费"的交易流程、对账流程和资金清算流程。跨医院门诊"一站式付费"将进一步推动"一站式付费"模式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在入院流程优化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观察、询问、问卷、情景模拟等方式进行调研,对入院流程进行优化设计.结果 从硬件设施、医生、护士、患者及其他相关科室5个环节寻找可能出现的问题.结论 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改进流程及各环节,有效缩短了无效等待时间,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设计军队疗养院床位预订管理系统,加强疗养院保障与对外有偿服务中的床位统筹协调.方法:通过对床位预订管理的工作流程分析,使用C#语言和MySQL数据库设计开发基于C/S模式的军队疗养院床位预订管理系统.结果:改进了接待中心的服务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床位冲突引起的工作差错,并为机关职能部门对床位管理的决策提供了依据.结论:该系统的应用明显增强了军队疗养院床位管理的质量效益,提升了军队疗养院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为下一步疗养院各类信息管理系统的开放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医院管理》2017,(1):20-22
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为例,介绍了该院近年来开展预约诊疗服务的做法,并针对预约诊疗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新号源配置管理模式等改进办法。医院在探索预约诊疗服务方面特色鲜明,例如较早开展多种预约诊疗服务、手机APP支持当日挂号和手机支付等多个特色之处,并取得手机挂号利用率较高、医院整体预约率稳步提升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针对全院床位统一管理模式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住院床位管理系统的优化改造,并探究其对医院效益及患者体验的影响。方法 分别选取2020年8—12月、2021年8—12月住院运行数据作为改造前和改造后的样本数据,进行系统改造的成效分析。结果 系统改造后,患者平均入院等候时间由5.8天降至4.7天(缩短19%),办理住院手续平均等候时间由30分钟降低至10分钟(缩短71%),北京市市属医院住/出院满意度调查医院排名由第13名提升至第6名,床位使用率由76%提升至80%。结论 床位管理系统能助力全院床位统一管理模式高效、高质实施,促进全院床位统一管理模式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临床科室床位利用指数分布图的使用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床位利用指数是衡量医院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它综合反映了医院床位的使用与周转情况,是体现临床科室管理好坏的主要指标。现将我院2004年各科室床位利用指数绘制成四象坐标图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报告如下。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我院2004年统计资料,各科室2004年床位利用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18.
医院床位配置及其工作效率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某院1998~2002年的床位配置与利用情况分析,旨在为医院管理层与决策层优化资源配置方案,充分利用卫生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阳雅雯  江涛  杨翠 《现代预防医学》2021,(22):4219-4224
目的 运用疾病诊断相关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 DRG指标作为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评价指标,结合病床运行效率综合评价单位病床利用效能,为医院床位合理配置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以某三级甲等医院2019年运行数据及DRG数据为基础,以病床周转次数及病床占用率绘制科室病床运行效率散点图;以单床年DRG权重为产出指标,结合科室病例组合指数(case mix index)CMI值绘制病床产出效能散点图; 结合运行效率及产出效率综合评价科室病床利用效能并将其分为A、B、C、D、E五类。分别利用病床工作效率指标及病床产出效率指标95%CI计算各科室病床数的合理区间。结果 39个临床科室中,病床利用效能综合评价为A类有5个科室、B类科室14个、C类科室3个、D类科室10个、E类科室7 个。 有6个科室实际开放床位较为合理,病床工作效率与病床产出效率判定结果均为合适,14个科室的判定结果均为偏多,5个科室的判定结果均为偏少,余14个科室的床位配置判定结果发生了变化。 结论 结合DRG指标与传统运行效率指标对医院科室床位利用效能进行综合评价兼顾了效率和质量,其结果更为全面、客观;可为医院调整内部结构,优化床位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助力医院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一站式付费”服务概念的介绍,系统阐述了“一站式付费”三种服务方式各自的优缺点,并着重就普遍被病人接受的银医合作“一站式付费”模式给财务工作带来的挑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