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4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发生室间隔穿孔(ventricular septal rupture,VSR)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入选2010年12月至2018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明确诊断为AMI的患者4 221例,其中发生VSR的患者50例(VSR组),按照1∶10匹配原则,随机选取未发生室间隔穿孔(且未发生左心室游离壁破裂)的患者500例作为非VSR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1)AMI患者中出现VSR的风险为1.18%。(2)与非VSR组相比,VSR组女性患者较多,前壁心肌梗死较多,心功能更差,院内病死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1例(82.0%)患者VSR发生在AMI起病1周之内,其中12例(24%)24 h内发生VSR;7例(14%)发生于1~2周之间。(4)Logistic回归发现:女性(HR=8.451,95%CI:3.433~20.807,P<0.001)、累及前壁心肌梗死(HR=3.069,95%CI:1.051~8.962,P=0.040)、ST段抬高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发生室间隔穿孔(ventricular septal rupture, VSR)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情况.方法 对2000年11月至2013年4月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23例确诊为AMI合并VSR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此期间共收治AMI患者5 300例,其中合并VSR 23例,发生率为0.43%.其中男性15例(65.2%),年龄(71±10)岁.合并原发性高血压14例,前壁心肌梗死15例,左心室射血分数34.2%±20.1%.诊断VSR的平均时间为3.6 d.5例患者择期手术治疗.COX回归模型发现女性(P=0.009)、心率(P=0.002)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主要因素.结论 AMI合并VSR在临床中并不多见,内科保守治疗效果较差,内科保守治疗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后行手术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正>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并发心脏破裂(cardiac rupture,CR)死亡病人约占心肌梗死全因死亡病人的4%~20%[1],根据心脏破裂发生部位的不同,分为游离壁破裂(free wall rupture,FRW)、室间隔穿孔(ventricular septal rupture,VSR)和乳头肌断裂。其中FRW、VSR较为常见,二者在病理生理机制上所导致的血流动力学截然不同。至今尚未发现针对CR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本文对1例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同时并发2处CR病人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期提高临床工作者对CR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正> 1 临床资料室间隔穿孔(ventricular septal rupture,VSR)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较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在AMI患者中占1%~2%,往往伴有循环功能急剧衰竭,治疗棘手且病死率高,预后极差,有报道显示,如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心梗)(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并发室间隔穿孔(ventricular septal rupture,VSR)是一少见而凶险的并发症,常发生在AMI后的1周内[1]。由于突发的心室水平左向右分流,往往迅速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内科保守治疗病死率极高、预后差。近年来在治疗方法的选择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文对此进行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6.
正心肌梗死后并发室间隔穿孔(ventricular septum rupture,VSR)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少见而严重的机械并发症之一。AMI后及时的再灌注治疗,主要包括静脉溶栓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将VSR发生率由再灌注之前的1%~2%降低至目前的0.2%~0.34%~([1,2])。VSR可发生于AMI后几小时至2周,通常发生在第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并发室间隔穿孔(ventricular septal rupture,VSR)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为该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证据。方法对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发VSR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合并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3例合并糖尿病;前壁心肌梗死5例,下壁心肌梗死1例;心源性休克4例。超声心动图提示VSR直径范围6~20 mm,多数位于心尖部,6例均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4例行直接球囊扩张术(PTCA),1例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例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3例行室间隔修补术,其中2例存活,其余4例死亡,病死率66.7%。结论 AMI并发VSR并不多见,大多发生在前壁AMI患者中,这些患者会迅速发展为心源性休克,内科治疗病死率高;若能尽早开通犯罪血管,并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及血管活性药物的支持治疗下,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至4~8周,行室间隔修补术,可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朱鲜阳 《心脏杂志》2021,33(4):353-357
急性心肌梗死后(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发生室间隔破裂(ventricular septal rupture,VSR)是一种少见的急危重症。本文通过VSR的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冠脉和左心室造影诊断,采取药物、机械辅助循环、外科手术和经皮介入治疗,分别比较各种治疗方法的早晚期存活率和病死率,以及远期疗效。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是决定选择治疗时机和方式的重要依据,急诊手术可挽救部分患者生命,在药物和辅助循环下患者病情趋于稳定可以延缓关闭VSR的时间,其病死率、成功率和远期预后均好于发生VSR早期的手术效果。AMI后尽早的血运重建有重要意义,可使VSR发生率降低,心功能改善,病死率降低。  相似文献   

9.
心肌梗死后并发室间隔穿孔(ventricular septum rupture,VSR)是急性心肌梗死少见而严重的机械并发症之一。急性心肌梗死后及时的再灌注治疗,主要包括静脉溶栓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将VSR发生率由再灌注时代前的1~2%降低至目前的0.2~0.34 %[1,2,3]。VSR可发生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几小时至2周,通常发生在第2~4天[4、5]。急性心肌梗死并发VSR,会产生急性左心室向右心室分流,临床上会引起严重肺淤血和/或血流动力学恶化,此类患者若采取保守治疗,1周内死亡率67~82%[2],1年存活率仅7%[6]。外科手术治疗是VSR首选治疗方式,一旦确诊,应行急诊外科手术修补,同时进行冠脉搭桥术,以期改善预后[7],但外科手术30d内死亡率30~60%[8,9]。鉴于外科手术围术期极高的死亡率,微创的经皮导管介入封堵术正逐步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VSR的患者。本文通过复习近期刊出的文献资料,阐述经皮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VSR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0.
<正>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间隔穿孔(VSR)占AMI的1%~2%,是罕见、严重的并发症,VSR患者病情危重,自然预后极差,占AMI后早期死亡的5%。Ledakowicz-Polak等[1]研究发现,AMI成功PCI后,0.71%并发VSR,AMI并发VSR往往合并血流动力学障碍,治疗困难,且死亡率极  相似文献   

11.
经导管闭合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一例两年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间隔穿孔(ventricular septal rupture,VSR)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一种少见但却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往往合并血流动力学障碍,治疗困难且死亡率极高。我们用Am-platzer房间隔伞成功封堵1例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VSR患者。术后患者出现严重溶血性贫血,通过保守治疗成功。随访2年患者情况良好。现报告如下:患者女,56岁,因心前区疼痛16h加重3h于2004年7月25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7年。入院诊断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胸痛有所缓解,但ST段下降小于50%。7月26日晚患者再次出现剧烈胸痛,ST段再度抬高。查体胸骨左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初步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间隔穿孔(VSR)的临床特点、高危因素及近期预后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01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AMI后VSR的患者73例,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近期(1月内)死亡率.结果 73例AMI后VSR患者,前壁心肌梗死明显多于下壁、后壁,穿孔部位亦以室间隔心尖部常见.在梗死后1个月内有34例(46.6%)患者存活,39例(53.4%)死亡.与近期存活组相比,近期死亡组的女性比例、VSR直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是否置入IA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室射血分数低及未使用IABP辅助与近期死亡相关.结论 AMI合并VSR近期死亡率高.左室射血分数低、VSR直径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大、女性、未置入IABP辅助为近期死亡的高危因素,左室射血分数低及未使用IABP辅助为独立危险因素.对于AMI后VSR有近期死亡高危因素的患者,在积极药物治疗及使用循环辅助装置基础上尽早外科手术治疗可能改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脏破裂(CR)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174例AMI后CR [包括游离壁破裂(FWR)和室间隔穿孔(VSR)]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死亡组(108例)和存活组(66例),比较2组基线资料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同时比较不同破裂部位手术及死亡情况。结果:死亡组前壁心肌梗死及手术患者比例低于存活组(P=0.041或P<0.001),SOFA评分高于存活组(P<0.001)。VSR组的前壁心肌梗死、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手术比例及存活率高于FWR组;呼吸机辅助、回旋支低于FWR组(P均<0.05)。死亡组白细胞计数、心肌肌钙蛋白I(cTnI)、乳酸水平高于存活组,采用呼吸机辅助、CRRT及静脉-动脉体外膜肺(VA-ECMO)治疗的患者数多于存活组,而IABP支持时间低于存活组(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白细胞计数升高及高SOFA评分是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42、1.572,95%CI:1.058~1.234、1.204~2.052,P均=0.001),而手术是院内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OR=0.008,95%CI:0.001~0.091,P<0.001)。VSR接受手术的比例高于FWR组(P<0.001),且存活率更高(P=0.001)。结论:白细胞计数及SOFA评分可能与患者院内死亡相关,手术治疗可改善VSR患者预后,VSR存活率高于FWR。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8年6月至2012年12月间223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住院患者,记录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两组:死亡组和存活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AMI合并CS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223例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107例死亡,116例存活.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中年龄≥70岁、糖尿病、陈旧性心梗史、慢性肾功能不全、前壁心肌梗死、未置入IABP、室间隔穿孔、消化道出血比例及入院时心率、左室射血分数、肾小球滤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年龄≥70岁、糖尿病、前壁心肌梗死、心率快、左室射血分数低、室间隔穿孔、消化道出血为AMI合并CS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年龄≥70岁、糖尿病、前壁心肌梗死、心率快、左室射血分数低、室间隔穿孔、消化道出血为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间隔穿孔(VSR)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为早期识别高危患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入选1995年1月至2010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收治的AMI患者2544例,将并发VSR的患者作为VSR组(n=40);同时采用单纯随机抽取的方法,在同期住院的其余AMI患者中选出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n=120)。回顾性地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特征。结果 VSR组患者中女性所占比例(62.5% vs 36.4%,P<0.01)和年龄[(66.85±10.92) vs (60.79±12.65)岁,P<0.01]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VSR组的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血肌酐(SCr)、肌钙蛋白T(Tn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和红细胞计数(RB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性,高龄,CRP、D?二聚体、SCr、TnT升高,Hb、Hct、RBC降低,可作为AMI并发VSR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救治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并发室间隔穿孔(VSR)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AMI合并VSR的30例患者经IABP辅助治疗后临床结局资料。比较患者经IABP治疗前、后一般基线资料、血液动力学、心功能改善情况和院内死亡率。结果:IABP能显著改善患者血液动力学和心功能,室间隔穿孔直径1.5 cm是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在IABP辅助下,室间隔穿孔直径1.5 cm患者存活17例(56.7%),放弃1例,死亡4例;室间隔穿孔直径1.5 cm患者存活2例(6.7%),放弃1例,死亡5例。结论:IABP救治AMI后并发VSR能显著改善血液动力学和心功能,降低死亡率和不良预后,但对室间隔穿孔直径1.5cm的患者机械支持效果有限,如何提高此类患者生存率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室间隔穿孔(VSR)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其30 d内生存状况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9年1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外科收治的29例AMI合并VSR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中共有24例(82.8%)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修补VSR,其中18例(75%)患者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AMI-VSR)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2年1月—2021年8月收治的AMI-VSR患者65例,描述其基线资料特征、穿孔性质和治疗情况;进行电话随访,收集其预后情况。并对以上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65例AMI-VSR患者,继发于前壁心肌梗死患者55例(84.6%),其AMI-VSR时间为0.25~15.00d[(3.9±3.4)d];其中院内死亡40例(61.5%),出院后1年内死亡11例(16.9%),好转出院并且存活至今11例(16.9%),失访3例(4.6%)。其中手术治疗6例,院内死亡0例,出院后1年内死亡0例,全部6例患者存活至今。接受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患者院内死亡率以及出院后1年内死亡率显著低于保守治疗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AMI患者的TIMI评分≥7分是AMI-VSR患者院内以及出院后1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30.034,95%CI1.65~546.70,P<0.05)。结论 VSR是AMI严重的并发症;AMI的TIMI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室间隔穿孔(VSR)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1999年1月至2018年10月共收治AMI 16038例,其中合并VSR患者44例,对这44例AMI合并VSR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4例AMI合并VSR患者中男性24例(54.5%),女性20例(45.5%),平均年龄(71.0±6.5)岁;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包括累及前壁的心肌梗死)35例(79.5%),非前壁心肌梗死9例(20.5%)。手术治疗9例,其中7例为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2例外科手术(1例为室间隔修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室壁瘤切除术,1例为室间隔修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瓣膜修补术)。术后心功能改善情况均较显著,除2例封堵术患者院内死亡外,其余手术患者生存期均大于1年。结论VSR是AMI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手术治疗的近期预后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介入封堵治疗在改善症状及预后等方面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室间隔穿孔(VSR)患者的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09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24例AMI合并VSR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联合治疗组(10例)和单纯药物治疗组(14例).单纯药物治疗组仅给予单纯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