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ADC)与肿块型浸润性乳腺癌5种分子亚型及其生物学预后因子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64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患者(69个肿块型病灶)的磁共振影像学资料,比较不同分子亚型间平均ADC值及其与乳腺癌生物学预后因子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Ki-67的表达的关系.结果浸润性乳腺癌5种分子亚型间ADC值无显著差异(P>0.05);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阴性组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ER2阳性组平均ADC值高于阴性组;Ki-67阳性、阴性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阴性组ADC值明显高于阳性组,ADC值与Ki-67的表达呈负相关(r=-0.249).结论 ADC不能鉴别肿块型浸润性乳腺癌5种分子亚型,但与浸润性乳腺癌预后因子Ki-67的表达存在相关性,对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Ki-67表达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42例,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肿瘤组织中Ki-67表达,分析不同Ki-67表达强度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参数的关系。结果: 不同Ki-67表达的乳腺癌组织最大截面积、体积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均存在显著差异(F=9.332, P<0.01;F= 20.509, P<0.01;F=5.634, 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Ki-67表达与肿块最大截面积和体积无明显相关性(r=0.335,P>0.05;r=0.817,P>0.05),而与病灶ADC值呈负相关(r=-0.589,P<0.01)。结论: 磁共振弥散序列ADC值能够反映乳腺癌组织中的细胞增殖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直肠腺癌扩散峰度成像(DKI)定量参数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广东省中医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术前未接受新辅助化疗行高分辨率MRI、扩散加权成像(DWI, b=0、1 000 s/mm2)及DKI(b=0、600、1 000、2 000 s/mm2)检查的43例直肠腺癌患者, 测量病灶相应的平均扩散峰度(MK)、平均扩散系数(MD)及表观扩散系数(ADC), 按Ki-67表达将其分为低表达组(Ki-67指数≤25%)和高表达组(Ki-67指数>25%), 比较2组间MK、MD及ADC有无差异, 用Spearman相关法评价各定量参数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 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来确定各参数鉴别诊断直肠腺癌Ki-67低表达与高表达的效能。  结果  直肠腺癌Ki-67低表达组与高表达组的MK、ADC分别为[0.88(0.81, 0.94) vs. 1.22(1.06, 1.34);1.20(1.12, 1.30)×10-3 mm2/s vs. 1.10(0.94, 1.15)×10-3 mm2/s],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2组间MD[1.20(1.12, 1.30)×10-3 mm2/s vs.1.20(1.10, 1.30)×10-3 mm2/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K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r=0.523, P<0.001), ADC与Ki-67表达呈负相关(r=-0.467, P<0.01)。MK的曲线下面积(AUC=0.906)较ADC、MD的更大, 以MK=0.96为诊断阈值时, 敏感性为96.77%, 特异性为75.00%。  结论  MK、ADC与Ki-67表达相关, 均可间接评估直肠腺癌肿瘤细胞的增殖情况, 但MK在诊断效能方面优于ADC, 能更好地反映直肠腺癌的侵袭性和分子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MRI动态增强曲线( TIC)类型、弥散表观系数( ADC)值与免疫组化标志物Ki-67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搜集乳腺病例43例,全部行MRI动态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 DWI),测其TIC类型及其ADC值,且所有病例做病理和肿瘤指标Ki-67的免疫组化,并统计分析TICⅡ、Ⅲ型曲线类型及ADC值与Ki-67的表达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乳腺癌ADC值越低,其Ki-67表达越高; TIC曲线类型Ⅲ型者Ki-67表达较Ⅱ型者阳性率高。结论 TIC类型及ADC值与Ki-67的表达存在一定相关性,可为临床评估乳腺癌预后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瘤周最大表观扩散系数(ADC)联合T2WI影像征象对淋巴结阴性浸润性乳腺癌脉管侵犯(LVI)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150例淋巴结阴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按术后LVI状态分为LVI+组25例,LVI-组125例,获得两组临床资料及MRI影像表现。采用X2/t检验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两组有统计学差异变量绘制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利用二元Logsitic回归选择与LVI相关变量建立模型,绘制ROC曲线评价此模型诊断效能。结果 两组绝经史、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Ki-67、雄激素受体(AR)、表皮生长因子(EGFR)、钙黏蛋白E(E-Cad)表达、分子亚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形状、边缘、内部强化特征、TIC、肿瘤最大径、早期强化率、峰值强化率、肿瘤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瘤周水肿、瘤周最大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周水肿、瘤周最大ADC值对LVI的AUC为0.672、0.762,二者联合的AUC为0.787...  相似文献   

6.
探讨乳腺癌病灶的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的标准化摄取值(SUV)与Ki-67表达之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PET-CT检查的35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均经病理证实)的资料,并计算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及最大肿瘤本底比值(TBRmax);所有病例均进行Ki-67检测。结果 35例乳腺癌患者中,Ki-67高表达率达74.3%(26/35)。Ki-67阳性组与阴性组间病灶SUVmax、TBR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与病灶SUVmax及TBRmax呈弱正相关(r=0.410,P=0.014;r=0.571,P=0.000)。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判断发现,SUVmax、TBRmax对Ki-67高表达诊断效能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5(P=0.002)、0.906(P=0.000);乳腺癌病灶SUVmax及TBRmax最佳临界值分别为9.042、13.485(敏感性分别为0.615、0.692,特异性均为1.000)。结论乳腺癌病灶TBRmax较SUVmax能更好地间接反映Ki-67表达情况,在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预测脑胶质瘤预后的价值,进一步探讨其与肿瘤细胞Ki-67表达及IDH1基因突变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58例胶质瘤患者,其中21例低级别胶质瘤患者、37例高级别胶质瘤患者;对高、低级别胶质瘤组不同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进行生存分析,并找出胶质瘤的独立预后因素;进一步比较表观扩散系数(ADC)与肿瘤增殖生物标志物Ki-67表达及IDH1基因突变状态的相关性。结果 ADC值<1.020的患者比ADC值≥1.020的患者生存期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ADC值、Ki-67表达、IDH1基因突变状态是胶质瘤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ADC值与肿瘤增殖生物标志物Ki-67表达呈负相关(r=-5.00,P<0.01)。结论 DWI参数ADC值可作为胶质瘤患者的独立预后指标,有效评估胶质瘤患者预后;ADC值也有助于预测胶质瘤患者Ki-67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结合病理结果探讨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结合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回顾性分析53例乳腺癌患者及34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的3.0 T磁共振成像图像。评估两组病灶的形态学征象、动态增强表现、及扩散加权成像表现,并作统计学分析。形态学征象包括:病灶的形状和边缘、病灶周围组织水肿、皮肤增厚、乳头受累、及腋窝淋巴结肿大等;动态增强包括病灶强化特征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表现;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包括良恶性病灶的ADC值,对侧正常组织的ADC值,及相对ADC(relative ADC,r ADC)值。结果:乳腺癌患者组与乳腺良性疾病患者组形状及边缘等征象存在统计学差异,病灶周围水肿、皮肤增厚、乳头受累、腋窝淋巴结肿大等征象无统计学差异。乳腺癌患者组与乳腺良性疾病患者组的强化方式及TIC分型存在统计学差异。乳腺癌患者组与乳腺良性疾病患者组DWI信号表现无统计学差异。乳腺癌患者组病灶侧ADC值为[(1.042±0.019)×10-3mm2/s],对侧正常组织的ADC值为[(1.812±0.017)×10-3mm2/s],病灶与对侧正常组织的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乳腺良性疾病患者组病灶侧ADC值为[(1.558±0.022)×10-3mm2/s],对侧正常组织的ADC值为[(1.806±0.018)×10-3mm2/s],病灶与对侧正常组织的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良恶性组病灶侧ADC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良恶性组对侧正常组织间的ADC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良恶性组相对ADC(r ADC)值分别为(0.865±0.014)、(0.580±0.01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良恶性肿瘤的MRI的形态学征象有一定重叠,动态增强扫描及扩散加权成像的定量参数有助于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常规超声特征构建Ki-67 表达水平预测模型,探讨模型对乳腺癌Ki-67 高表达的早期无创诊断效能。 方法 回顾1999年5月至2022年5月浙江省人民医院行常规超声检查且手术病理行Ki-67检测的337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影像 学和临床病理资料。按照 1∶4 随机抽样分为训练集 269 例和验证集 68 例,并以 20%作为 Ki-67 高表达状态的阈值分为高表达组 (训练集169 例,验证集43 例)和低表达组(训练集100 例,验证集25 例)。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常规超声特征与 Ki-67 表达水平的关系,构建基于常规超声特征的乳腺癌 Ki-67 高表达早期预测模型,并验证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和效能。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边缘、血供、腋窝淋巴结异常在 Ki-67 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OR=1.043,P<0.05)、边缘(OR=3.044,P<0.05)、腋窝淋巴结异常(OR= 2.935,P<0.01)是乳腺癌 Ki-67 高表达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上述特征构建乳腺癌 Ki-67 表达水平早期预测模型:方程 Logit(p)=-1.891+1.077×腋窝淋巴结(正常=0,异常=1)+0.042×肿瘤最大径(mm)+1.113×边缘(光整=0,不光整=1),AUC为 0.735(95%CI:0.672~0.798),灵敏度为 0.746,特异度为 0.660。验证集验证预测模型的 AUC 为 0.794(95%CI:0.684~0.904),灵 敏度为0.651,特异度为0.840。 结论 肿瘤最大径、边缘、腋窝淋巴结异常是乳腺癌Ki-67高表达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常规超声 特征构建的Ki-67高表达预测模型可以对乳腺癌Ki-67表达情况进行早期快速无创评估。  相似文献   

10.
吴丽萍  张南  刘文霞 《河北医学》2022,(10):1684-1689
目的:探究磁共振(MRI) T2WI信号特征、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乳腺癌患者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21年4月收治乳腺癌患者117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影像检查、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记录MRI影像检查所得T2WI信号特征、ADC值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erbB-2、Ki-67阳性情况,分析其相关性。结果:结果显示cerbB-2表达阳性、阴性时ADC值分别为(0.81±0.11)、(0.90±0.15),cerbB-2阳性表达T2WI多为高信号,ADC值明显升高(P <0.05)。Ki-67表达阳性、阴性时T2WI信号及ADC值存在明显差异,阳性表达T2WI多为高信号,ADC值明显降低(P<0.05)。T2WI高信号、ADC值升高为cerbB-2阳性影响因素,且两者与其呈正相关性(r=0.372、r=0.310,P<0.001、P=0.001); T2WI高信号、ADC值降低为Ki-67阳性影响因素,T2WI信号与Ki-67正相关,ADC值与其呈负相关(r=0....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扫描MR(DCE-MRI)及弥散加权MRI(DW-MRI)在乳腺癌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乳腺癌保乳术患者的MRI、临床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行DCE-MRI及DW-MRI扫描,将MRI结果与病理资料行对照研究,比较分析乳腺癌术后瘢痕与肿瘤复发的DCE-MRI及DW-MRI影像特点,获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测量早期强化率(ECR);DW-MRI b值取0、1 000 s/mm2,测量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绘制ROC曲线评价以上参数的诊断价值.结果 TIC类型、ECR及ADC值在乳腺癌术后瘢痕与肿瘤复发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组织的早期强化率均值小于复发病灶,ADC值均值大于复发病灶;复发病灶TIC类型多为Ⅲ型,瘢痕组织TIC类型多为Ⅰ型.绘制ROC曲线,ECR及ADC值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8及0.81.以ADC值=1.14×(10-3mm2/s)为临界值,其鉴别诊断保乳术后瘢痕组织及复发病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5.6%、60.1%、75.1%.结论 ECR、TIC类型及ADC值均有助于乳腺保乳术后瘢痕组织及复发病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可作为乳腺癌保乳术患者随访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imaging,DKI)定量参数与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Ki-67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我院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54例经病理活检证实为NPC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Ki-67高表达、低表达组间DKI各参数是否存在差异。两组病灶的鉴别诊断效能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NPC病灶DKI各参数值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两位测量者测得的DKI各参数值相关系数ICC≥0.75,一致性良好。Ki-67高表达组中MD、Da、Dr值小于低表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Ka值大于低表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FA、FAK、MK、K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Da、Dr值与Ki-67表达呈负相关,Ka值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FA、FAK、MK、Kr值与Ki-67表达无相关性。DKI参数MD、Da、Dr、Ka值评估Ki-67表达AUC分别为0.806、0.8...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1.5TMRI动态增强扫描及DWI与免疫组化指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 B-2)、增值细胞核抗原(Ki-67)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及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02例,102例乳腺癌患者术前行乳腺MRI动态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序列检查,获得病变的形态学特征、血流动力学参数及ADC值,在患者术后检测病理标本,包括组织学分级、淋巴结情况与免疫组化指标(ER、PR、Ki-67、Cerb B-2)等,分析MRI动态增强扫描形态学和动力学参数、ADC值与乳腺癌免疫组化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1)102例乳腺癌患者中,80例患者为浸润性导管癌,以不规则形患者多见,动态增强扫描肿瘤不均匀强化者51例,Ⅲ型TIC者69例。患者平均SER值为(123.54±43.52)%,平均最大增强斜率值(0.95±0.46);(2)边缘状态、最大增强斜率、TIC在各项指标中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形态和肿瘤大小(P0.001)呈正相关性;ER、PR(P=0.012,P=0.045)与肿瘤形态呈负相关性;组织学分级(P=0.011)、ER(P=0.014)、PR(P=0.009)与内部强化特点呈现负相关性;信号增强率与肿瘤大小(P=0.016)、淋巴结状态(P0.001)呈现负相关性。结论 MRI动态增强及DWI扫描的形态学和动力学参数与乳腺癌患者免疫组化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可根据肿瘤形态、内部强化特点及信号增强率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的动态增强表现与ADC值的相关性.方法 对比20例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与55例非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的磁共振检查,分析其影像特点(病灶是否为肿块型,病灶大小、形态、边缘、内部强化情况、时间信号强度曲线,ADC值)的相关性.结果 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与非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在形态、边缘、强化特征、ADC值存在差异,在是否为肿块型、病灶大小、TIC曲线形态方面不存在差异性.结论 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的ADC值相对较高,形态不规则、边缘不规则,强化不均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动态增强曲线(TIC)类型和弥散表观系数(ADC)值在乳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4年5月间经病理证实的107例乳腺疾病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病灶进行TIC类型分析及其ADC值的测量,并与对侧乳腺的相应正常区域做对照,探讨TIC类型与ADC值在乳腺癌病理分级中的诊断价值。结果108个乳腺病灶经病理证实良性病变49例,恶性病变59例,其中36例具有病理分级。良性病变曲线分布Ⅰ型33例、Ⅱ型8例、Ⅲ型8例,恶性病变曲线分布Ⅰ型12例、Ⅱ型14例、Ⅲ型33例,乳腺癌Ⅰ级8例、Ⅱ级21例、Ⅲ级7例,TIC类型分布在乳腺良恶性病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乳腺癌病理分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乳腺与不同病理分级乳腺癌ADC值多组间两两比较,正常乳腺组织ADC值为(1.89±0.061)×10-3 mm2/s,乳腺癌病理组织Ⅰ级为(1.09±0.122)×10-3 mm2/s,乳腺癌病理组织Ⅱ级为(0.579±0.067)×10-3 mm2/s,乳腺癌病理组织Ⅲ级为(0.203±0.648)×10-3 mm2/s,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癌病理组织学分级与其呈负相关(r=-0.969,P=0.000)。结论 TIC类型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乳腺癌的ADC值可以预测乳腺癌的恶性程度,但MR动态增强曲线类型对乳腺癌病理分级的预测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多模态MR成像技术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上的鉴别价值,并对多模态MR成像技术的参数和乳腺癌预后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某院2021年3月-2021年11月收治的患有乳腺病变的59例(67个病灶)患者,所有入组患者术前均进行多模态MR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之间的MR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及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之间的统计学差异进行分析;并分析ADC值和乳腺癌患者预后因子(肿瘤直径、肿块病理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经病理检测后,67个病灶中共确诊35个恶性肿瘤、32个良性肿瘤。在本研究中恶性病变患者的ADC值显著小于良性病变,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DC临界值是0.983×10-3mm2/s,即当ADC值<该值时乳腺病灶是恶性病变。在本研究中恶性病变的主要TIC类型是Ⅱ型与Ⅲ型,良性病变的主要TIC类型的Ⅰ型,且具有显著差异(P<0.05)。DWI-ADC和DCE-TIC联合应用时则其诊断准确率最高,其诊断效能较为显著(P<0.05)。IDC肿块在DWI(b=8...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疗效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3月至2013年12月太和县人民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5医院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28例PCNSL,测肿瘤最小表观扩散系数值(ADCmin)、最大ADC值(ADCmax)及平均ADC值(ADCmean),分析不同ADC值间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差异.放疗后即刻评估疗效,将患者分为初始疗效完全缓解组(CRi)和部分缓解组(PRi),比较组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 CRi者(P=0.031)、低Ki-67表达(P=0.008)、高KPS(P=0.031)、高ADCmin(P=0.031)或者ADCmean(P=0.003)有较好PFS,年龄、强化灶数目、性别不影响PFS.CRi与PRi患者的PFS、KPS、ADCmin、ADCmea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可预测PCNSL放疗反应性和PF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子宫颈癌患者不同分化程度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ADC值及rADC值的变化及其与宫颈癌细胞增殖活性PCNA、Ki-67的相关性。 方法 经病理确诊为宫颈癌的患者4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磁共振检查并进行扩散加权成像;术中病理均进行PCNA以及Ki-67免疫组化染色。应用方差分析分析不同分化程度宫颈癌患者PCNA以及Ki-67表达情况,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PCNA以及Ki-67、ADC与rADC值的相关性。运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低分化组ADC值以及rADC值低于高分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8,P<0.05)。低分化组与中分化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分化程度降低,PCNA以及Ki-67表达程度逐渐升高。随着PCNA以及Ki-67表达程度的升高,ADC值与rADC值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检验后发现,ADC值与Ki-67和PCNA表达程度呈负相关(P<0.05)。 结论 宫颈癌DWI成像ADC、rADC值的测量有助于评价并鉴别宫颈癌不同病理级别并有潜力作为评价肿瘤增殖程度的无创性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D对肾盂癌的诊断价值及其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与病理分期分级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肾盂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磁共振扫描及DWI检查(b值=0和b值=800 s/mm2),将磁共振DWI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计算DWI诊断肾盂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析并记录病灶的DWI信号特点,对每个病灶选择3个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D:小ROI、大ROI及最小ADC值.比较不同性别间、不同部位肾盂癌间、肾盂癌与正常肾实质间、3组ROI间、不同病理分级和不同临床分期间的ADC值的差异.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Ki-67在肾盂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Ki-67表达与ADC值的关系.结果 当b值=800 s/mm2时,利用DWI诊断肾盂癌的敏感性为90.9%、特异性91.4%、准确率91.2%、阳性预测值90.9%、阴性预测值91.4%.ADC值在不同性别、不同部位肾盂癌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肾盂癌与正常肾实质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组ROI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级别(G1~G2级)肾盂癌的ADC值较高级别(G3级)高,局限于肾盂(Ta~T2期)的ADC值较有局部侵犯(L期)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Ki-67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分期有关,ADC值与Ki-67的表达量呈负相关(r=-0.88,P<0.01).结论 ROI的大小对于尿路上皮癌的鉴别意义可能不大;在不使用造影剂的情况下,DWI有利于术前评估肾盂癌的组织学分级及分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青年女性乳腺癌的MRI影像特点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征。方法 搜集经病理证实186例女性乳腺癌患者资料,其中青年组84例≤40岁,中老年组102例>40岁。186例患者均行乳腺动态增强MRI(DCE-MRI),其中123例并行DWI检查。对比分析青年组与中老年组MRI影像特征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的差异。结果 青年组84例患者97个病灶,中老年组102例患者109个病灶,两组在病灶单发、多发无统计学意义。青年组与中老年组在病理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及ER、HER2免疫组化检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14、P=0.038、P=0.010),而病理类型、PR、KI-67及分子分型无统计学意义;与中老年组相比,青年组病理组织学分级较高、淋巴结易转移、ER阴性率高、HER-2阳性率高。磁共振结果显示青年组、中老年组均以肿块样强化为主,两组的ADC值无统计学意义。对于肿块样强化病灶两组在MRI最大径、肿块形态、增强信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P=0.048、P=0.000);而对于肿块边缘、TIC曲线无统计学意义。青年组病灶较大,同时形态规则、边缘强化的病灶青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