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癌(PTC)患者双能CT定量参数变化及其与颈部淋巴结转移、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拟行手术治疗的60例PTC患者作为PTC组,另选择同期60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作为良性组,回顾性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及双能CT成像检查结果,评估双能CT定量参数变化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PTC组动脉期及静脉期病灶碘浓度(IC病灶)值、病灶碘浓度与同侧颈动脉内碘浓度比值(NIC)值及能谱曲线斜率(λH U)值均低于良性组(P<0.05),两组动脉期及静脉期同侧颈动脉内碘浓度(IC颈动脉)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最终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PTC组60例患者共纳入23 7枚肿大淋巴结研究,其中,转移淋巴结152枚(64.14%),非转移淋巴结85枚(35.86%),转移组动脉期及静脉期IC病灶值、NIC值及λHU值均高于非转移组(P<0.05),两组动静脉期IC颈动脉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动脉期NIC诊断PTC淋巴结转移的约登指数(0.655)最大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能谱CT定量分析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河南省中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20例NSCLC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能谱CT定量参数[平扫能谱曲线40~65keV斜率(K_(40~65keV))、有效原子序数(EffZ)、钙(水)浓度及动脉期K_(40~65keV)、碘(水)浓度、水(碘)浓度]与病理参数的关系,分析能谱CT定量参数对NSCLC评估价值。结果腺癌患者平扫能谱曲线K_(40~65keV)、EffZ、钙(水)浓度及动脉期能谱曲线K_(40~65keV)、碘(水)浓度高于鳞癌,水(碘)浓度低于鳞癌(P0.05);低分化者平扫能谱曲线K_(40~65keV)、EffZ及动脉期能谱曲线K_(40~65keV)、碘(水)浓度低于中高分化者,而动脉期水(碘)浓度高于中高分化者(P0.05);TNM分期Ⅱ~Ⅲ期患者平扫能谱曲线K_(40~65keV)、EffZ及动脉期能谱曲线K_(40~65keV)、碘(水)浓度低于Ⅰ期患者(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平扫能谱曲线K_(40~65keV)、EffZ及动脉期能谱曲线K_(40~65keV)、碘(水)浓度较无淋巴结转移者低(P0.05);能谱CT定量参数中平扫K_(40~65keV)的AUC最高(0.897)。结论 NSCLC患者术前进行能谱CT检查有利于判断其病理类型、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尤其是平扫K_(40~65keV)、EffZ、碘(水)浓度诊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能谱CT成像在定性评估不同分化食管癌转移淋巴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内镜病理证实的食管鳞癌病人,术前均接受能谱CT胸部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测量纵隔内淋巴结短径、动脉期70 keV下的CT值(CT70 keV)、动脉期及静脉期碘浓度,计算标准化碘浓度,并且与手术后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48例食管鳞癌病人中,食管癌手术及病理证实伴淋巴结转移32例,无淋巴结转移16例。经术后病理结果确认转移淋巴结79枚,其中高、中、低分化鳞癌转移淋巴结分别为14枚、27枚和38枚;非转移性淋巴结32枚,能谱CT成像诊断淋巴结转移与手术后病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分化食管鳞癌转移性淋巴结短径、动脉期CT70 keV、动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均高于非转移性淋巴结(P < 0.05~P < 0.01)。低分化食管鳞癌转移性淋巴结短径、动脉期CT70 keV、动静脉期NIC均高于非转移性淋巴结(P < 0.05~P < 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动脉期CT70 keV、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及能谱曲线斜率联合诊断食管癌转移淋巴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1%和87.5%。结论CT能谱成像在定性评估不同分化食管癌淋巴结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为食管癌的N分期、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双源CT对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鉴别价值。方法:收集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46例(47个病灶)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为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双源CT影像资料,选出转移性与非转移性淋巴结并比较两者形态学及能谱参数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淋巴结形态和影像学参数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模型,绘制ROC曲线评价其预测效能。所有病例根据术后病理分为脉管/神经侵犯组与未侵犯组,比较脉管侵犯与淋巴结转移的差异性。结果:转移性淋巴结与非转移性淋巴结长径及短径的差异、动静脉期的碘值、Overlay值、标准化碘浓度和能谱曲线斜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静脉期Overlay值和标准化碘浓度的诊断效能较高,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0和0.794;淋巴结形态和影像学参数预测淋巴结转移模型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为0.910。脉管/神经侵犯与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结论:双源CT对鉴别转移性淋巴结与非转移性淋巴结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华医学杂志》2022,(23):1741-1746
目的探讨能谱CT多参数成像在术前评估胃癌脉管侵犯(LVI)及神经侵犯(PNI)状态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经病理证实并行能谱CT扫描的62例胃癌患者资料, 男46例, 女16例, 年龄36~71(57.5±9.1)岁。根据术后病理结果是否存在LVI/PNI分为阳性组(42例)和阴性组(20例)。测量能谱CT上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40、70 keV单能量图像中病灶的CT值(CT40 keV值、CT70 keV值)、碘浓度(IC)、归一化碘浓度(NIC), 并计算40~70 keV的能谱曲线斜率(K(40-70)), 后期计算动脉期联合参数(AP~all)、静脉期联合参数(VP~all)及延迟期联合参数(DP~all)。比较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各能谱参数的差异, 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及最佳阈值以衡量每个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 LVI/PNI阳性组在能谱CT上动脉期和静脉期的CT40 keV、CT70 keV、K(40-70)、IC、NIC及延迟期的CT70 keV、NIC均大于阴性组[其中代...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能谱CT成像定量分析在富血供肝脏转移瘤(HVHM)与肝细胞肝癌(HCC)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分析行能谱CT扫描的肝脏恶性肿瘤患者47例,分为HVHM组(n=20)和HCC组(n=27),获取动脉期、门静脉期单能量图像,以及碘基图、水基图,测量病灶边缘明显强化区域、正常肝组织和腹主动脉的能谱参数,并计算标准化碘浓度(NIC)、病灶与正常肝组织碘浓度比值(LNR)、病灶动静脉期碘浓度差(ICD)及能谱曲线斜率,对上述参数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ROC曲线分析。 结果 动脉期HVHM组和HCC组的NIC、LNR、能谱曲线斜率无明显差异(P>0.05)。门静脉期HVHM组和HCC组NIC、LNR及能谱曲线斜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门静脉期NIC分别为0.59±0.08、0.45±0.10;LNR分别为1.17±0.22、0.92±0.16;能谱曲线斜率分别为1.85±0.49、1.18±0.34。HVHM组和HCC组ICD参数分别为(0.54±0.39)g/L、(0.45±0.39)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碘)浓度在动脉期、门静脉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期能谱曲线斜率对HVHM组和HCC组的鉴别诊断效能最高。 结论 HVHM和HCC在门静脉期的能谱CT特征性物质含量及能谱曲线具有明显差异,CT能谱成像为HVHM和HCC鉴别诊断提供了一种多参数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能谱CT定量参数对肝细胞肝癌微血管侵犯的评估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经病理确诊且临床、影像资料完整的肝细胞癌患者29例,所有入组病例术前均行上腹部(自膈顶至耻骨联合上缘)常规平扫和三期能谱CT增强扫描;分别测量主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同层面病灶碘基值(IC)、水基值(WC)、有效原子序数(Effective-Z)及能谱曲线斜率。术后所有标本经病理分析将病变分为微血管侵犯组和无微血管侵犯组,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运用ROC曲线判断各定量参数诊断效能。结果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组的主动脉期与门静脉期碘基值浓度、能谱曲线斜率、有效原子序数均大于无微血管侵犯组,以上能谱CT定量参数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微血管侵犯组动脉期、静脉期水基值与无微血管侵犯组同期水基值差距不大,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碘基值浓度诊断效能最大,当动脉期碘基值浓度7.165g/L,AUC=0.932,敏感度为92.4%,特异度为89.4%;根据AUC和约登指数可以得出,动脉期碘基值的检验效能动脉期能谱曲线斜率的检验效能动脉期有效原子序数的检验效能静脉期有效原子序数校验效能静脉期能谱曲线斜率静脉期碘基值。结论能谱CT定量参数成像分析有助于评估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尤其是动脉期碘基值浓度对于判断是否有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胃癌周围侵犯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病理确诊为胃癌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双源CT腹部常规平扫和能谱增强扫描,根据病理结果将淋巴结及脂肪组织分为转移组与无转移组,并分别测量并比较其双期标准化碘浓度(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NIC)差异。结果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动脉期的NIC值分别是(0.545±0.087)、(0.143±0.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期的转移性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NIC值分别是(0.478±0.014)、(0.306±0.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0.223时的诊断转移淋巴结灵敏度为69.8%,特异度为91.2%;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0.392的诊断灵敏度为78.3%,特异度为85.6%。受侵脂肪组织与未受侵脂肪组织动脉期的NIC值分别是(0.651±0.351)、(0.001±0.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期NIC值分别是(1.081±0.429)、(0.170±0.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0.150时,诊断受侵断脂肪组织灵敏度为97.8%,特异度为86.7%;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0.620的诊断灵敏度为86.8%,特异度为98.8%。结论能量成像NIC值测定对胃癌周围侵犯的诊断有较大的帮助,可作为胃癌预后评估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能谱CT结合中期因子(MK)、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甲状腺球蛋白(Tg)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 收集2019年7月-2021年10月我院收治并经病理证实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患者63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组),另选取同时期内病理证实的甲状腺腺瘤患者51例(甲状腺腺瘤组),选择47例于我院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能谱CT检查,比较碘浓度、能谱曲线斜率。检测并观察三组血清MK、IGF-1、Tg水平的变化情况。采用Person相关分析能谱CT数据与血清MK、IGF-1、Tg水平的相关性。采取接收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能谱CT碘浓度和能谱曲线斜率结合血清MK、IGF-1、Tg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分化型甲状腺癌组在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碘浓度均比甲状腺腺瘤组和对照组更低,甲状腺腺瘤组比对照组更低(P<0.05)。分化型甲状腺癌组能谱曲线呈‘低平型’,斜率为较小负值,对照组能谱曲线为下降型,斜率为负值;在静脉期、动脉期、平扫,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甲状腺腺瘤组和对照组的能谱曲线斜率逐渐变小(P<0.05)。分化型甲状腺癌组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宝石能谱CT成像(GSI)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及血供情况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我院乳甲外科收治的63例经病理确诊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中均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根据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转移组(42枚)和非转移组(98枚)。入选患者均采用GSI扫描,采用ADW4.6工作站及GSI-view软件进行处理,观察软件自动生成的KeVCT值曲线,记录淋巴结碘基值、CT值以及同层面的主动脉碘基值、CT值等,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结果 40-70KeV区间,转移组KeV-CT值斜率平均值(3.65±0.52),非转移组KeV-CT值斜率平均值(4.98±1.28),转移组淋巴结的KeV-CT值斜率明显低于非转移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70KeV以上区间斜率逐渐趋于水平。转移组淋巴结KeV斜率、碘基值、标准化碘基值均显著低于非转移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不同KeV下转移组和非转移组淋巴结标准化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eV-CT值斜率ROC曲线下AUC=0.801,碘基值AUC=0.779,标准化碘基值AUC=0.884,标准化碘基值诊断率最高。病灶血供显示较清晰。结论宝石能谱CT成像可作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无创检查手段,对淋巴结转移及血供情况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CT能谱成像应用于甲状腺结节检出及在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拟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40例为观察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的不同分为良性组24例与恶性组16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CT能谱成像检查,对比两组不同时期碘浓度情况,不同时期能谱衰减曲线斜率情况,结节CT特征情况。同时,比较CT能谱成像诊断甲状腺结节的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结果:良性组与恶性组患者在平扫期、动脉期、静脉期碘浓度方面对比,前者更高(均P<0.05)。良性组与恶性组患者在平扫期、动脉期、静脉期能谱衰减曲线斜率方面对比,前者更低(均P<0.05)。良性组与恶性组患者在包膜、钙化、边界规则等方面对比均不明显(均P>0.05)。CT能谱成像诊断甲状腺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与病理诊断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甲状腺CT能谱成像碘浓度、能谱衰减曲线斜率在不同时期均存在明显差异,临床可通过CT能谱成像有效检出甲状腺结节,并在鉴别结节良恶性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能谱CT (dual energy CT, DECT) 诊断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胸部DECT检查且经术后病理诊断证实的NSCLC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收集到病例57 例,两名放射科医师共同分析患者术前CT图像,将轴位图像上所有短径 (short-axis diameter, S)≥5 mm的纵隔淋巴结纳入本研究。测量淋巴结形态学参数长径(long-axis diameter, L)、S、短径与长径比值(ratio of short-axis diameter to long-axis diameter, S/L)以及能谱参数动脉期及静脉期碘浓度 (iodine concentration, IC)、标准化碘浓度 (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 NIC)、能谱曲线斜率及有效原子序数。比较转移与非转移淋巴结形态学指标及其能谱参数的差异,将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筛选出有诊断价值的参数,并生成诊断淋巴结转移的联合变量,对淋巴结S、静脉期NIC及联合变量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结果: 57例患者中,术后病理诊断证实转移淋巴结49 枚,非转移淋巴结938 枚。CT轴位上共检出S≥5 mm纵隔淋巴结163 枚 (转移淋巴结49 枚,非转移淋巴结114 枚)。转移淋巴结的S、L及S/L均显著大于非转移淋巴结 (P<0.05), 转移淋巴结的能谱参数均显著低于非转移性淋巴结 (P<0.05)。S是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最佳单一形态学指标,ROC曲线下面积 (area under curve, AUC) 为0.752,阈值8.5 mm,灵敏度67.4%,特异度73.7%,准确率71.8%。静脉期NIC为最佳单一能谱参数,AUC为0.861,阈值0.53,灵敏度95.9%,特异度70.2%,准确率77.9%。多因素分析显示S、静脉期NIC是转移淋巴结的独立预测因子。联合S、静脉期NIC诊断淋巴结转移的AUC为0.895,灵敏度 79.6%,特异度 87.7%,准确率85.3%,明显高于S (P<0.001)、静脉期NIC (P=0.037)。结论: DECT定量参数鉴别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优于形态学参数,联合S和静脉期NIC可提高术前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能谱CT (dual energy CT, DECT) 诊断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胸部DECT检查且经术后病理诊断证实的NSCLC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收集到病例57 例,两名放射科医师共同分析患者术前CT图像,将轴位图像上所有短径 (short-axis diameter, S)≥5 mm的纵隔淋巴结纳入本研究。测量淋巴结形态学参数长径(long-axis diameter, L)、S、短径与长径比值(ratio of short-axis diameter to long-axis diameter, S/L)以及能谱参数动脉期及静脉期碘浓度 (iodine concentration, IC)、标准化碘浓度 (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 NIC)、能谱曲线斜率及有效原子序数。比较转移与非转移淋巴结形态学指标及其能谱参数的差异,将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筛选出有诊断价值的参数,并生成诊断淋巴结转移的联合变量,对淋巴结S、静脉期NIC及联合变量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结果: 57例患者中,术后病理诊断证实转移淋巴结49 枚,非转移淋巴结938 枚。CT轴位上共检出S≥5 mm纵隔淋巴结163 枚 (转移淋巴结49 枚,非转移淋巴结114 枚)。转移淋巴结的S、L及S/L均显著大于非转移淋巴结 (P<0.05), 转移淋巴结的能谱参数均显著低于非转移性淋巴结 (P<0.05)。S是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最佳单一形态学指标,ROC曲线下面积 (area under curve, AUC) 为0.752,阈值8.5 mm,灵敏度67.4%,特异度73.7%,准确率71.8%。静脉期NIC为最佳单一能谱参数,AUC为0.861,阈值0.53,灵敏度95.9%,特异度70.2%,准确率77.9%。多因素分析显示S、静脉期NIC是转移淋巴结的独立预测因子。联合S、静脉期NIC诊断淋巴结转移的AUC为0.895,灵敏度 79.6%,特异度 87.7%,准确率85.3%,明显高于S (P<0.001)、静脉期NIC (P=0.037)。结论: DECT定量参数鉴别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优于形态学参数,联合S和静脉期NIC可提高术前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能谱CT成像技术在肺部良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能谱CT双期扫描且经病理证实的肺部占位患者40例,其中恶性20例(鳞癌10例,腺癌7例,其他3例),良性20例,通过能谱分析软件,获取动脉期、静脉期占位灶感兴趣区的碘浓度、水浓度及40~140 keV(以10 keV为间隔)各能量水平CT值(HU),并计算动脉期、静脉期其不同能量水平下的能谱曲线斜率。结果动脉期及静脉期良恶性肿瘤之间在不同keV(40、60、80、100、120、140 keV)对应的CT值及碘浓度能谱曲线斜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动脉期及静脉期良恶性肿瘤之间的水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79、1.808,P>0.05)。动脉期鳞癌与腺癌在不同keV下对应的CT值差异及碘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期肺鳞癌与腺癌不同keV下对应的CT值差异及碘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及静脉期鳞癌与腺癌的水浓度及能谱曲线斜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能谱成像联合多参数定量分析,在肺部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讨能谱CT的能谱成像和分析功能对肺部良恶性占位病变的诊断和鉴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0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其中肺鳞状细胞癌13例,肺腺癌9例,肺类癌1例,结核球6例,炎性假瘤1例,肺动静脉瘘1例(具有典型的CT表现),均采用宝石能谱CT的能谱成像模式扫描,获得动脉期、静脉期的70keV单能量图像和碘基图像,利用单能量图像的能谱分析功能,观察不同肺部占位性病变在单能量图像获得的能谱衰减曲线异同以及不同物质的含量,并比较不同占位性病灶间碘基值、水基值及病灶在不同keV下的CT值及斜率的差异,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应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分别对比良恶性肺占位病变组间不同单能量下CT值、能谱曲线斜率、碘含量与水含量的差异。在动脉期、静脉期两期中良性肺占位病变与恶性肺占位病变组间不同单能量下CT值比较显示,单能量越低时CT值差别越大,在40keV时,其CT值差别最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动脉期和静脉期两期碘基图像上良性肺占位病变组的碘浓度均低于恶性肺占位病变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水基值差异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动脉期及静脉期中良性肺占位能谱曲线斜率明显低于恶性肺占位的斜率,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肺鳞癌组与肺腺癌组CT能谱曲线斜率比较,动脉期及静脉期肺鳞癌组能谱曲线的斜率均高于肺腺癌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通过CT能谱成像的单能量图像、碘基图像和碘物质定量分析,可以反映肺部占位性病变的血供特点及增强幅度,有助于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能谱曲线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患者为鉴别对象,其中,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36例,恶性甲状腺结节36例,分别设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基础物质,标准化碘浓度比率,不同时期有效原子序数、能谱曲线斜率。结果:两组不同时期基础物质状况比较,碘—水浓度差异明显且实验组更优(P<0.05),而水—碘浓度差异不明显(P>0.05);比较两组动脉期和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比率,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时期两组能谱曲线斜率比较,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CT能谱曲线方式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患者进行鉴别诊断,获取相应数据,利于鉴别两组患者甲状腺结节病理性质,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宝石能谱CT(gemstone spectral CT,GSCT)对胃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52例胃镜下组织学活检证实为胃癌并行GSCT(GSCT 组,24 例)或双源CT(dual source CT,DSCT)(DSCT 组,28 例)的患者,两组除常规CT增强检查外,GSCT在动脉期应用能谱成像GSI(gemstone spectral imaging)软件,获得区域转移淋巴结与胃癌病变的能谱衰减曲线,对比分析两组CT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符合率及GSCT 对转移淋巴结评估的准确性。结果 通过计算淋巴结大小、CT 值差值及短长径比值的方法,GSCT 组评估淋巴结转移与病理符合率高于DSCT 组(P<0.05);胃癌及转移淋巴结能谱分析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GSCT 检查胃癌区域淋巴结转移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高于DSCT;GSCT可对胃癌术前转移淋巴结进行详细判断,并对术前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并比较能谱CT定量参数及碘基图影像组学特征对肺炎性及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炎性组38例,恶性组85例)行动脉期能谱CT增强扫描的肺结节或肿块患者;比较病灶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在70 keV及40 keV单能量图像下的CT值、能谱曲线斜率(λ)、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能谱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成像定量分析对肺结节、肿块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29例肺结节/肿块的患者,进行宝石能谱成像模式三期增强扫描,利用其后处理功能,分别测量动脉期(30 s)、静脉期(60 s)及延迟期(90 s)病灶的标准化碘浓度(NIC)、(40 keV)CT值以及能谱曲线斜率,比较各参数间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5例患者经手术或纤维支气管镜病理证实,4例炎性病变患者由随访证实;共分为3组,肺癌99例(肺癌组),炎性病变19例(炎性组),肺结核11例(结核组).动脉期、 静脉期及延迟期3组病变NIC值、(40 keV)CT值以及能谱曲线斜率(40~80 keV)基本为炎性组最高,均为结核组最低.结核组与其他两组比较,病灶在三期扫描中NIC值、(40 keV)CT值及能谱曲线斜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组与肺癌组比较,仅在延迟期NIC值及(40 keV)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能谱CT成像定量分析对肺结节、肿块的鉴别诊断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晚期肺癌患者术前采用能谱CT多参数成像检查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3年1—6月在医院经手术病理检查诊断为晚期肺癌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能谱CT多参数成像检查,以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能谱CT多参数成像参数预测晚期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 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60例晚期肺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患者19例,非淋巴结转移患者41例;淋巴结转移患者淋巴结能谱曲线斜率(λHU)、淋巴结λHU/原发病灶λHU、淋巴结标准化碘密度(NIC)、淋巴结NIC/原发病灶NIC、淋巴结Neff-Z/原发病灶Neff-Z参数低于非淋巴结转移患者,原发病灶λHU、原发病灶NIC参数高于非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淋巴结λHU/原发病灶λHU、淋巴结NIC/原发病灶NIC、淋巴结Neff-Z/原发病灶Neff-Z参数评估晚期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