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评价肋骨隐匿性骨折CT征象诊断肋骨骨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例21处多排螺旋CT随访证实的隐匿性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由3位高年资放射医师依据隐匿性骨折征象盲法诊断隐匿性骨折,CT征象包括线样增亮征、皮质凹陷征、皮质翘起征与细小裂纹征,经协商达成一致诊断意见,以CT随访显示肋骨骨折部位为金标准,统计盲法诊断的真阳性、真阴性、假阳性、假阴性隐匿性骨折部位数,计算4种征象诊断隐匿性肋骨骨折的敏感性、特异性、正确性、阳性预期值与阴性预期值。结果 20例21处隐匿性骨折盲法诊断真阳性15处(71.43%),真阴性459肋,假阳性5处,假阴性6处;4种CT征象诊断隐匿性肋骨骨折的敏感性为71.43%,特异性98.92%,正确性98.75%,阳性预期值75.0%,阴性预期值98.71%。结论线样增亮征、皮质凹陷征、皮质翘起征与细小裂纹征4种CT征象可有效检出隐匿性肋骨骨折,熟悉这些CT征象有助于减少胸部外伤病人隐匿性肋骨骨折的漏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人工智能软件(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ystem,AI)辅助放射科医师在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新鲜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效能。方法:收集行胸部CT检查的新鲜肋骨骨折病例共508例。6名影像医师分为低年资组(≤5年)和高年资组(> 5年),使用PACS系统对CT图像进行独立阅片;在间隔为期4周的洗脱期后,影像医师在结合AI辅助诊断结果的前提下对胸部CT图像进行第2轮阅片;记录骨折类型、部位及诊断时间。采用配对卡方检验比较AI辅助前后诊断骨折的灵敏度、特异度有无统计学差异。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应用Medcalc软件对AUC进行显著性检验。采用Cohen’s kappa系数分析低年资医师和高年资医师诊断肋骨骨折的一致性。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人工智能辅助前后医师的诊断时间是否具有差异。结果:508例胸部CT共包含骨折2 883处,AI辅助后低年资医师和高年资医师的诊断灵敏度由77.95%、83.96%提升至88.52%、90.98%(P < 0.001);平均AUC从0.902增加到0.948(P < 0.001);独立阅片和AI辅助诊断后低年资医师与高年资医师之间的Cohen’s kappa系数由0.832提升至0.900;诊断每个肋骨骨折病例的时间平均减少了28.43 s(P < 0.001)。结论:AI辅助医师诊断新鲜肋骨骨折能够提高检出效能,并减少诊断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16排螺旋CT在肋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试验研究对象来自于2014年7月至2016年9月间来我院就诊的疑似肋骨隐匿性骨折患者,本次研究共选取705例患者,所有患者采用16排螺旋CT对其肋骨骨折情况进行检查诊断,观察分析患者的CT诊断结果。结果所有患者通常临床综合检查显示,705例患者共确诊有814个骨折处;患者经螺旋CT检查,共检测出有782个骨折处,其检出率为96.07%;有32个骨折处未检测出,漏诊率为3.93%。结论肋骨隐匿性骨折患者应用16排螺旋CT进行诊断,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能够准确地将骨折病变显示出来,为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隐匿性骨折患者应用DR与多层螺旋CT诊断的效果.方法:2017年3月-2018年7月在我院进行隐匿性骨折诊治的患者中随机抽取5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扫描以及DR检查,比较CT、DR 2种检查方式诊断准确率.结果:CT隐匿性骨折诊断准确率为100%,DR诊断准确率为79.31%,腕舟骨骨折、胸骨骨折、胫骨平台骨折、颈椎骨折、腰椎骨折、肋骨骨折等各项目CT检出率均明显高于DR,2种检查方式诊断准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隐匿性骨折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DR,有利于降低漏诊以及误诊率,可为临床医生制定针对性以及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隐匿性微小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隐匿性骨折病人181例,入院后均进行X线片、计算机X线成像(CR)、常规CT以及MSCT检查。比较4种方法的隐匿性骨折检出率。结果:181例病人中四肢骨折46例,肋骨骨折52例,盆骨骨折30例,颈面部骨折25例,股骨骨折28例。4种检查方法的各类型骨折检出率和总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各类型骨折检出率和总检出率均以MSCT最高,其后依次为常规CT、CR、X线片(P<0.05)。MSCT不同三维重建技术的各类型骨折检出率和总检出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多平面重建的总检出率最高(100.00%),其后依次为表面遮盖成像技术(83.98%)、容积再现(66.30%)、最大密度投影(31.49%)(P<0.05)。结论: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隐匿性微小骨折的诊断方面明显优于X线片、CR诊断和常规CT,其中多平面重建技术效果最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多排螺旋CT容积扫描不同重建算法对肋骨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4例肋骨隐匿性骨折患者的首次胸部CT图像,所有病例均采用8种重建算法(软组织、标准、胸部、肺、精细、骨、骨+、边缘),图像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及曲面重组(curved planer reconstruction,CPR)。结果194例胸部外伤中,隐匿性骨折521处,8种重建算法分别检出隐匿性骨折处为(362、378、401、419、467、507、495、472),其中骨及骨+两种重建算法检出率最高,分别为97.3%、95.0%,两种重建算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工作中选用骨或骨+重建算法有利于提高肋骨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多层螺旋CT(MSCT)轴位扫描结合冠状面多平面重组(MPR)与矢状面MPR图像在诊断胸部骨折患者中应用。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经病理学诊断证实为胸部骨折的35例患者的常规轴位CT图像、冠状面MPR及矢状面MPR图像,以病理检查结果为准,观察胸骨骨折类型及检出率,胸骨骨折患者胸部创伤的检查。结果 35胸骨骨折患者中,斜形骨折7例、横断骨折27例、粉碎性骨折3例、错位性骨折11例、无错位性骨折23例、错位性横断骨折10例、无错位性横断骨折20例。常规轴位CT检出胸骨骨折25例,检出率为71.43%;斜形骨折、横断骨折、无错位性骨折、无错位性横断骨折均有漏诊,结合冠状面MPR图像,可避免斜形骨折的漏诊;矢状面MPR可清楚的检查出各种骨折类型,检出率均为100%。常规轴位CT发现患者并发椎体骨折6例、多发肋骨骨折19例、锁骨骨折4例,胸腔积液20例,胸骨后纵隔血肿9例,胸骨后纵隔气肿3例,肺挫伤18例。结合冠状面MPR及矢状面MPR图像后,另发现胸骨后纵隔血肿7例(常规轴位CT漏诊)。结论 MSCT轴位扫描结合冠状面MPR与矢状面MPR图像可有效提高多种骨折类型的检出率,尤其是矢状面MPR可避免横断骨折、无错位性骨折、无错位性横断骨折的漏诊,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肋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CT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108例可疑肋骨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扫描,观察CT检查对肋骨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结果108例患者确诊骨折124处,CT检查骨折检出率达到95.16%(118/124),仅6处骨折未检出,漏诊率4.84%(6/124)。结论 CT检查应用于肋骨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中可较好地发现微小病变,检出率较高,可为临床诊治提供良好的依据,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CNN)模型在胸部CT图像上对肋骨骨折自动定位和诊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纳入2 300例因胸外伤于门急诊初诊、行胸部CT检查的患者图像,其中300例为测试集。应用分割网络、关键点检测网络和骨折检测网络建立DCNN模型,对肋骨骨折定位和诊断进行训练和验证。以高年资医师诊断为金标准,应用?字2分割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低年资医师、DCNN模型和在DCNN模型辅助下的低年资医师诊断肋骨骨折的精确率、召回率、F1-score和诊断用时。统计DCNN模型诊断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病例数量。结果:在300例测试集胸部CT图像中,共发现797处肋骨骨折,DCNN模型有22例假阳性病例和62例假阴性病例。低年资医师、DCNN模型和在DCNN模型辅助下的低年资医师诊断肋骨骨折的精确率(χ2=8.85,P=0.012)和召回率(χ2=43.2,P<0.001)有明显差别。低年资医师诊断肋骨骨折的精确率(94.2%)低于DCNN模型(97.1%),在DCNN模型辅助下,低年资医师诊断的精确率有所增加(96.4%),DCNN模型和在DCNN模型辅助下低年资医师诊断的精确率无明显差别(96.4%)。低年资医师诊断肋骨骨折的召回率(84.8%)低于DCNN模型(92.2%),在DCNN模型辅助下医师诊断的召回率明显升高(94.0%)。低年资医师的诊断用时平均为(155.0±31.9)s,而DCNN模型诊断肋骨骨折仅需(4.8±1.4)s,在DCNN模型辅助下医师诊断用时可缩短至(40.6±7.0)s,三者有明显差别(F=328.1,P<0.001)。结论:DCNN模型在胸部CT图像上可准确定位、诊断肋骨骨折,显著缩短诊断用时,减少漏诊、误诊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X线平片检查未发现明确肋骨骨折,而临床高度可疑的56例胸部创伤患者,均行胸部螺旋CT扫描,后进行三维重建技术成像处理,观察肋骨骨折情况.结果 胸部螺旋CT扫描56例胸创伤患者中有49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肋骨骨折,共71处,其中8处肋软骨骨折,63处肋骨骨折.结论 胸部螺旋CT扫描能够发现平片难以发现的肋骨隐匿性骨折,三维重建图像能较直观地显示骨折部位及对位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DR胸片和16层螺旋CT在胸部肋骨骨折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80例胸部创伤患者均进行DR胸片和16层螺旋CT检查,分别统计肋骨骨折检出率和骨折类型。结果 DR胸片检出肋骨骨折19例(25处肋骨骨折),16层螺旋CT扫描检出28例(41处肋骨骨折)。结论胸部16层螺旋CT肋骨骨折的检出率高于DR胸片,可减少肋骨骨折的漏诊。  相似文献   

12.
殷赵华 《实用医技杂志》2013,(11):1183-1184
<正>胸部创伤中,肋骨骨折较为常见。临床上诊断肋骨骨折多依赖于常规胸部摄片检查,错位骨折一般都能明确诊断,但对于隐匿骨折,由于一些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导致其首次漏诊率较高。笔者对该院2011年9月至2013年5月漏诊的37例肋骨骨折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影像技术要点,找出漏诊原因,归纳防范对策,以提高肋骨骨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谭运浩 《求医问药》2014,(15):60-62
目的:探讨用X线平片和CT检查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50例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对这50例患者均进行了胸部X线平片检查、胸部轴位CT检查及肋骨水平位CT检查,对比分析这三种方法对肋骨骨折的诊断率及检出率。结果:经过检查,这50例患者共有86处肋骨骨折。其中,位于隔上的肋骨骨折明确诊断有44处。经胸部X线平片检查确诊的肋骨骨折有35处(35/44),肋骨骨折的检出率为79.5%,未确诊的肋骨骨折有5处(5/44),错误诊断的有4处(4/44),误诊率为20.5%;经胸部轴位CT检查确诊的肋骨骨折有42处(42/44),肋骨骨折的检出率为95.4%,未确诊的骨折肋骨有2处(2/44),误诊率为4.5%;经肋骨水平位CT检查确诊的肋骨骨折有44处(44/44),肋骨骨折的检出率为100%。位于隔下的肋骨骨折明确诊断的有42处(42/86)。经胸部X线平片检查确诊的肋骨骨折有28处(28/42),肋骨骨折的检出率为66.7%,未确诊的肋骨骨折有8处(8/42),错误诊断的有6处(6/42),误诊率为33.3%。经胸部轴位CT检查确诊的肋骨骨折有40处(40/42),肋骨骨折的检出率为95.2%,错误诊断的有2处(2/42),误诊率为4.76%。经肋骨水平位CT检查确诊的骨折有42处(42/42),肋骨骨折的检出率为100%。结论:与用胸部X线平片检查和胸部轴位CT检查相比,肋骨水平位CT检查可以克服投射角度的问题,有效地提高患者骨折的检出率,且其诊断的准确性优于其他两种检查,为骨折患者最理想的检测手段。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轴面与平面重组(MPR)表现在诊断胸骨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 3年3月26例胸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诊断证实。26例患者均行16层螺旋CT胸部扫描,比较轴位图像与MPR图像上胸骨粉碎性骨折的检出率及合并其他胸部创伤的种类。结果MPR图像对胸骨粉碎性骨折检出率100%高于常规轴位CT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现患者并发胸腔积液18例,胸骨后纵隔血肿10例,胸骨后纵隔气肿7例,肺挫伤15例,多发肋骨骨折16例。其中常规轴位CT检查出胸骨后纵隔血肿6例,漏诊4例;其余并发胸部创伤均检查出。MPR图像对胸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胸部创伤的检出率均为100%。结论多层螺旋CT的MPR图像对胸骨粉碎性骨折的检出率较高,还可准确判断患者合并的胸部创伤,对患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16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三维重建与直接数字平板X线成像系统(DR)平片对外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肋骨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先采用胸部正片和受伤胸部疼痛部位肋骨部位的DR摄片检查,之后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扫描。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性。结果通过临床诊断与影像学证实,60例患者中总共发生123处骨折,其中多发性骨折患者有33例(55.00%),肋骨段为第4~10段患者最多(71.54%),水平节段中腋段发生率最高(54.48%);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的诊断准确率为97.56%,DR平片诊断准确率为79.67%,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发现患者合并锁骨骨折8处,肩胛骨骨折13处,颈椎骨和胸椎骨骨折8处;肺挫伤12例,胸腔积液8例。结论 16层螺旋CT诊断肋骨骨折有着显著的诊断作用,能够极大程度提升诊断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并且在隐匿性骨折方面其诊断准确性显著高于DR平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与数字X线成像(DR)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濮阳市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98例隐匿性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MSCT、DR检查,统计对比MSCT、DR阳性检出率。结果 DR最终诊断出胸骨骨折13例,肋骨骨折11例,胫骨平台骨折11例,腕舟骨骨折16例,颈椎骨折10例,腰椎骨折9例;MSCT最终诊断出胸骨骨折19例,肋骨骨折16例,胫骨平台骨折15例,腕舟骨骨折21例,颈椎骨折14例,腰椎骨折13例。MSCT隐匿性骨折阳性检出率为100%(98/98),高于DR阳性检出率71.43%(7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DR相比,MSCT可提高隐匿性骨折患者阳性检出率,有利于临床制定有针对性救治方案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降低隐匿性骨折漏诊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8月我院及外院X线、CT常规轴位平扫检查阴性,临床高度怀疑骨折的隐匿性骨折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后行MSCT扫描,将扫描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MPR)、三维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法(VRT)、表面遮盖显示(SSD)等后处理,分析MSCT诊断隐匿性骨折的阳性率、漏诊率、误诊率,对比各重建技术的确诊率及影像特点。结果 50例患者经MSCT扫描及后处理47例显示骨折,其中脊柱骨折12例,胫骨平台骨折10例,髋关节骨折7例,眼眶骨折7例,肋骨骨折6例,跟骨骨折5例,排除骨折3例,阳性率达94.00%;以病理结果为准,MSCT对隐匿性骨折的漏诊率为6.00%,误诊率为2.00%;MPR、MIP、VRT、SSD、CPR对隐匿性骨折的确诊率依次为94.00%、52.08%、84.78%、81.63%、100.00%,以CPR确诊率最高;MSCT可清晰显示X线未显示的骨折,局部塌陷、骨折线、隐匿性病变及软组织损伤,其中MIP层次感强,VRT立体感好,CPR图像整体感强。结论 MS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可有效降低隐匿性骨折漏诊率,尤其是三维重建中CPR、VRT、SSD层次及立体感强,对可疑隐匿性骨折作出准确诊断,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陈敬锋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7):100-101
目的探讨运用多种影像检查防止无明显移位肋骨骨折及肋软骨骨折的漏诊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9~2011年43例漏诊的无明显移位肋骨骨折及肋软骨骨折的X线片,结合临床及影像检查过程,对比单一胸片检查与多影像检查在隐匿肋骨骨折中准确性的区别。结果常规胸部正斜位片对43例无明显移位肋骨骨折及肋软骨骨折漏诊比例大,通过动态透视点片、延期复查、CT检查及超声多种影像检查方法提高了准确性。结论通过运用多种影像检查方法及多体位检查可防止无明显移位肋骨骨折及肋软骨骨折之类隐匿骨折的漏诊,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旨在探讨DR胸部正斜位摄片与MSCT重建技术对肋骨骨折的急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到2018年6月经急诊收治的肋骨骨折患者59例,患者入院均经急诊进行了DR及MSCT检查,对比DR及MSCT对肋骨骨折的检出率。结果 59例患者共94处肋骨骨折,第1~3肋13处(13.82%),第4~5肋10处(10.63%),第6~7肋26处(27.65%),第8~9肋16处(17.02%),第10~12肋29处占比最高,为30.85%。DR对肋骨骨折诊断检出率、漏诊分别为71.27%、28.72%,MSCT重建技术对肋骨骨折的诊断检出率、漏诊率分别为98.93%、1.06%,MSCT重建技术对肋骨骨折的检出率、漏诊率均高于DR检查(χ2=28.268,P0.001);21例患者DR胸部正位片、斜位图像肋骨重叠无法判断是否发生骨折;CT平扫可见肋骨多发骨折,部分肋骨断端错位明显,重建图像中清晰可见患者肋骨多发肋骨骨折部位、数量、形态和移位方向。结论 MSCT重建技术能有效检出肋骨骨折数目,立体显示骨折位置、移位、形态及移位状态等,可为临床提供更多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急诊胸部创伤DR与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胸部外伤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胸部外伤患者分别进行常规胸部DR摄影、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对照分析骨折检出率。结果:平片显示骨折85处,可疑骨折7处。CT三维重建显示骨折126处。结论:16层螺旋CT及其三维重建对胸部外伤骨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DR平片,是胸部外伤中肋骨骨折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