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内期恶性疟原虫对氧化作用十分敏感,参与代谢反应的多种酶均需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异柠檬酸脱氢酶(ICDH)可催化异柠檬酸氧化脱羧,产生2-酮戊二酸、二氧化碳和NADPH。因此,ICDH是催化其代谢反应的关键酶。Chan等克隆了恶性疟原虫ICDH(pflCDH)基因,  相似文献   

2.
红内期恶性疟原虫对氧化作用十分敏感 ,参与代谢反应的多种酶均需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 (NADPH)。异柠檬酸脱氢酶 (ICDH )可催化异柠檬酸氧化脱羧 ,产生 2 酮戊二酸、二氧化碳和NADPH。因此 ,ICDH是催化其代谢反应的关键酶。Chan等克隆了恶性疟原虫ICDH (pfICDH)基因 ,并对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重组蛋白酶活性进行了研究。根据PlasmoDB数据库中恶性疟原虫基因组信息预测的ICDH开放阅读框设计出一对引物 ,以提取的恶性疟原虫Tan株基因组DNA为模板 ,PCR扩增出ICDH基因。经测序证明 ,其核苷酸序列与PlasmoD…  相似文献   

3.
Roth等报道了鸭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中有谷氨酸脱氢酶,而且感染恶性疟原虫的红细胞的α-酮戊二酸含量要比未感染的约高4倍。红细胞中CO_2固定的其他途径也可能是α-酮戊二酸量增加。倘若能肯定由~(14)C标记的谷氨酸形成的~(14)C α-酮戊二酸代谢到~(14)CO_2,则表示有α-酮戊二酸脱氢酶存在于恶性疟原虫中,它至少是柠檬酸循环的一个功能性步骤。Homewood和Neame报道鸭疟原虫、伯氏疟原虫和诺氏疟原虫可固定CO_2,但是还未确证究竟CO_2是由虫本身固定的还是由宿主细胞固定。如能确定寄生于人体的恶性疟原虫能否固定相当量的CO_2则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主要采用[1-~(14)C]谷  相似文献   

4.
有的抗血吸虫药物具有致癌和致突变作用,如吡喹酮和吡噻硫酮(oltipraz)能调节色氨酸代谢,使膀胱中致癌性色氨酸代谢物蓄积。由于肝脏是血吸虫感染严重影响的主要靶器官,以肝脏中的β-葡糖苷酸酶、核糖核酸酶、醋酸-α-萘酯酯酶三种溶酶体酶的活性,作为致癌性指数观察了曼氏血吸虫感染和抗血吸虫药吡喹酮和吡噻硫酮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肺癌患者血清中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的浓度水平,探讨IDH1在肺癌辅助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肺癌患者、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正常健康人血清中IDH1的浓度水平,并分析其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结果肺癌患者血清中IDH1的浓度水平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健康人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 001);血清IDH1在腺癌和鳞癌中的浓度水平显著高于小细胞肺癌,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 001);血清IDH1在肺癌中检测的敏感性为45. 2%、特异性为88. 7%;血清IDH1在I期和II期肺癌中检测的敏感性为49. 0%,在Ⅲ期和Ⅳ期肺癌中检测的敏感性为54. 3%。结论肺癌患者血清中IDH1的检测在肺癌的辅助诊断和早期诊断中具有非常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进程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γ具有调控脂代谢、脂肪酸代谢和抗肝纤维化等生物学功能,并与调控脂肪代谢的相关酶类关系密切。长链酰基辅酶A合成酶1(ACSL1)作为脂肪代谢的关键酶之一,在肝脏中参与脂质的合成与分解代谢,可引起肝脏内脂质沉积、炎症反应,并在肝脏中直接或间接促进肝纤维化进程。回顾了PPARα、γ和ACSL1各自的生物学功能与作用;简述了PPARα、γ对ACSL1的转录调控机制;从肝脏脂代谢和肝星状细胞活化等两个方面分析了PPARα、γ对ACSL1的调控作用,进而影响肝纤维化进程。从而指出在肝脏中PPARα、γ通过调控ACSL1直接或间接参与肝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进程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γ具有调控脂代谢、脂肪酸代谢和抗肝纤维化等生物学功能,并与调控脂肪代谢的相关酶类关系密切。长链酰基辅酶A合成酶1(ACSL1)作为脂肪代谢的关键酶之一,在肝脏中参与脂质的合成与分解代谢,可引起肝脏内脂质沉积、炎症反应,并在肝脏中直接或间接促进肝纤维化进程。回顾了PPARα、γ和ACSL1各自的生物学功能与作用;简述了PPARα、γ对ACSL1的转录调控机制;从肝脏脂代谢和肝星状细胞活化等两个方面分析了PPARα、γ对ACSL1的调控作用,进而影响肝纤维化进程。从而指出在肝脏中PPARα、γ通过调控ACSL1直接或间接参与肝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激活受体(PPAR)是调节目标基因表达的核内受体转录因子超家族成员根据结构的不同,PPAR可分为α、β(或δ)和γ三种类型.PPAR-α在调节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基因转录活性和肝脏过氧化物酶增生中起重要作用,主要参与激活体内脂肪酸的代谢,糖原、氨基酸和酮体的合成,此外在减轻炎症反应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近年来许多研表明PPAR-α在肝癌、子宫内膜癌等肿瘤组织中呈上调表达.PPAR-α与肿瘤的关系受到重视,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Beclin1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中与线粒体功能的关系。方法将40只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每组20只。感染组小鼠采用腹部贴片法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20条/鼠。感染后10周,取两组小鼠新鲜肝组织,苏木精-伊红(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变情况。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肝组织中Beclin1、p-Beclin1及电压依赖型阴离子孔道蛋白1 (VDAC1)的相对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中胶原蛋白Col 1a1、Co1 3a1,以及肝组织中参与线粒体柠檬酸循环反应的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和苹果酸脱氢酶mRNA的相对转录水平。取两组小鼠肝组织制备切片,电镜下观察线粒体形态。提取肝组织线粒体,利用细胞能量代谢仪依次检测加入复合物V底物二磷酸腺苷(ADP)、复合物V抑制剂寡霉素、解偶联剂FCCP、复合物Ⅱ和Ⅲ的抑制剂抗霉素A后5 min线粒体的耗氧率。结果HE和Masson染色结果显示,感染组小鼠肝脏形成肉芽肿,肉芽肿区域发生明显纤维化。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肝组织中VDAC1表达水平未发生改变;Beclin1和p-Beclin1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65±0.05、0.78±0.03,均较健康对照组下降(P<0.05)。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感染组小鼠肝组织中Col 1a1、Col 3a1mRNA的相对转录水平分别为4.05±0.23、2.71±0.14,均较健康对照组上升(P<0.01);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及苹果酸脱氢酶mRNA的相对转录水平分别为0.61±0.03、0.65±0.01、0.41±0.03、0.55±0.01,均较健康对照组下降(P<0.01)。电镜观察可见,感染组肝组织线粒体结构受损,嵴断裂。线粒体功能检测显示,加入复合物V底物ADP后,健康对照组和感染组耗氧率分别为(335±29)、(78±23)pmo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加入复合物V抑制剂寡霉素后,健康对照组和感染组耗氧率分别为(80±2)、(31±6) pmol/min,两组耗氧率差异减小但仍有统计学意义(P <0.05);加入解偶联剂FCCP后,健康对照组和感染组耗氧率分别为(159±4)、(42±5) pmo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加入复合物Ⅱ和Ⅲ的抑制剂抗霉素A后,两组耗氧率均降为0。结论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过程中,Beclin1表达量下降,柠檬酸循环受到抑制,线粒体耗氧率进一步下降。线粒体复合物V是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过程中线粒体活性调节的关键复合物。  相似文献   

10.
<正>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到目前为止,发现2类,一类是单胺氧化酶,如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LSD)1〔1〕;另一类是需要铁离子和α-酮戊二酸参与反应的Jmj C结构域,如UTX和JMJD3,其标准名称分别为KDM6A和KDM6B,能特异性靶向组蛋白H3赖氨酸27位点二、三甲基化(H3K27me2/3),使组蛋白去甲基化,参与介  相似文献   

11.
柴胡疏肝散对肝气郁结证大鼠尿液代谢组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对肝气郁结证模型大鼠尿液代谢组学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10只(A组)、模型组10只(B组)和给药组10只(C组)。采用夹尾法建立肝气郁结证大鼠模型,收集实验前后的大鼠尿液,通过核磁共振波谱仪检测,观察与分析各组大鼠尿液代谢组学的差异性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尿液马尿酸、α-酮戊二酸、柠檬酸、异柠檬酸和乌头酸的含量降低,肌酸酐、丙酮、乙酸、肌酸、烟酸和5-羟基吲哚-3-乙酸的含量显著升高。给予柴胡疏肝散灌胃干预后,给药组大鼠尿液肌酸、丙酮、肌酸酐等含量明显下降,N-氧化三甲胺、氧化三甲胺(TMAO)、牛磺酸等含量明显增高,其尿液代谢表型有向正常范围回归的趋势,呈现代谢网络修复的结果。结论:肝气郁结证大鼠的尿液代谢组学出现变化,柴胡疏肝散能够部分调控平抑肝气郁结证中发生异常的代谢产物,促使代谢表型向正常范围回归,对肝气郁结证大鼠代谢紊乱有一定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隶属于核受体家族,在机体生长发育、新陈代谢以及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PPARα的靶基因多参与组织中脂质和糖的代谢,尤其在肝脏、肌肉、心脏等高耗氧的组织中,因此,PPARα常作为治疗肝脏代谢性疾病药物的作用靶点。但是近几年的研究发现,PPARα与胆汁淤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 FLD)、糖尿病等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同时参与介导和调控外源化学物  相似文献   

13.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代谢器官,参与脂类、糖类和蛋白质等物质的合成与分解代谢。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_2S)是一种气体信号分子,参与调控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内源性H_2S主要由胱硫醚β-合成酶(cystathionineβ-synthase,CBS)、胱硫醚γ-裂解酶(cystathionineγ-lyase,CTH)和3-巯基丙酮酸硫基转移酶(3-mercaptopyruvate sulfurtransferase,MST)催化合成,上述3种酶均存在于肝细胞中,通过催化产生的H_2S参与调控肝脏功能。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肝脏中H_2S的代谢影响脂蛋白合成,肝脏中H_2S代谢紊乱与脂肪肝和肝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主要对H_2S在肝脏脂代谢的生物学功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协同刺激因子-1α(PGC-1α)是一种介导细胞能量代谢过程的核受体辅助激活因子.在肝脏,PGC-1α基因转录水平、转录后修饰及PGC-1α与相关转录因子的结合能力,可以影响肝脏糖脂代谢关键酶的表达,并和肝脏胰岛素抵抗有密切关系.近年的研究认为,机体各组织PGC-1α的表达差异对胰岛素抵抗可以产生不同的影响,协调各组织的PGC-1α表达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PARγ)的配体罗格列酮对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30只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均分3组对照组,吡喹酮治疗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对照组不作任何治疗.吡喹酮治疗组用吡喹酮500 mg/(kg·d)灌胃治疗2 d,罗格列酮治疗组在吡喹酮治疗2 d后再用罗格列酮4 mg/(Kg·d)灌胃治疗6周.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法及多媒体病理图文定量分析,观察罗格列酮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脏的病理改变及TGF-β1和α-SMA表达的变化.结果 罗格列酮能显著抑制血吸虫病小鼠肝脏纤维组织的增生,降低肝脏TGF-β1及α-SMA的表达.结论 PPARγ配体罗格列酮有明显的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作用,其抗纤维化机制与其抑制肝星状细胞(HSC)活化、抑制其表达α-SMA及分泌TGF-β1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α-硫辛酸是一个在少数细胞内合成的二硫化合物,它的天然功能是作为丙酮酸脱氢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线粒体酶复合体中的辅酶.药理剂量下,α-硫辛酸是一个多功能的抗氧化剂,在德国已经用于糖尿病神经病变超过30年.最近的研究报道,2型糖尿病病人静脉输注α-硫辛酸可以增加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所以,α-硫辛酸可以作为一个安全有效的胰岛素增敏辅助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的结核分枝杆菌重组异柠檬酸裂解酶蛋白。方法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基因组为模板,扩增该菌株的异柠檬酸裂解酶基因ic l,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 a(+)中,通过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获得以镍离子螯合型琼脂糖凝胶亲和层析柱纯化的重组蛋白,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纯化出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重组结核分枝杆菌异柠檬酸裂解酶。酶学性质测定分析表明,重组异柠檬酸裂解酶ICL的比活力为7.657×102μmol.mg-1.m in-1,反应最适pH值约为7.4。重组蛋白经高效液相色谱及质谱鉴定,测得相对分子质量为50 603.347。在5 mmol/L Tris-C l缓冲液、pH值7.8、25℃条件下,重组ICL的二级结构中相对有43.8%的α螺旋、31.9%的β折叠、3.4%β转角、20.9%无规则卷曲。结论本研究成功克隆表达结核分枝杆菌H37Rv异柠檬酸裂解酶基因,酶学性质鉴定获得了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重组蛋白,为该酶免疫学研究及新型抗结核药物的筛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肝脏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免疫耐受及逃避机制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的进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HCC有着复杂的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研究TME中引起HCC细胞逃避机体免疫监视、产生治疗抗性的机制对HCC的临床治疗是很有必要的.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是一种转录因子,包含受缺氧调控的α亚基,在缺氧环境中,肿瘤细胞高表达HIF-1α,参与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微血管生成、免疫逃逸以及治疗耐受等过程,最终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在本文中,我们将阐述缺氧TME中, HCC细胞激活HIF-1α的表达以促进癌细胞低氧适应,调控免疫逃逸和治疗耐受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分子标志物诊断血栓前状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state)或血栓前期(prethromboticphase)是指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小板和白细胞被激活、凝血因子被活化、抗凝和纤溶系统功能减低以及血液粘度增高等一系列的病理状态。在这种病理状态下,血液可以发生、但又不一定发生血栓形成或血栓栓塞性疾病。目前,诊断血栓前状态较有价值的指标是分于标志物检测。现就其进展作一简述。内皮细胞损伤的检测一、去甲基-6-酮-PGF1α(DM-6-酮-PGF1α)测定:DM-6-酮-PGF1α是由血管壁合成的6-酮-PGF1α经肝氧化酶代谢的一种主要产物,由尿中排出。测定血浆和尿中DM-6-…  相似文献   

20.
正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发病机制复杂,病情进展迅速~([1]),特别是进展到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阶段,体内大量炎性介质失控释放,会诱发多个胰外器官的损伤~([2]),肝脏是人体代谢最旺盛的器官之一,参与多种细胞因子的灭活与产生,是多种细胞因子的靶器官,因此,肝脏也是急性胰腺炎患者较早发生损伤的胰外器官~([3])。异甘草酸镁是以天然植物甘草中的甘草酸为底物合成的18α-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