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双能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良恶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肺结节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将其分为良性结节组(58例)与恶性结节组(42例).两组均采用双能量CT扫描,计算双能量CT在良恶性肺结节中的诊断效能,并比较两组患者标准化碘浓度(NIC)、水物质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能谱CT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良性和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14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51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51例患者入院后两周内都行宝石能谱CT平扫加增强双期扫描,并经手术、纤维支气管活检或者穿刺活检进行确诊。结果 51例患者中良性结节组24例和恶性结节组27例;良性肺结节组中的两期标准化浓度(NIC)和标准化碘浓度差都较恶性肺结节组要低,两组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差别,P0.05;双期扫描在动脉期的标准化浓度确诊良性和恶性的结节中准确率是最高的;静脉期标准化浓度临界值选取0.412时特异度为100%,标准化碘浓度临界值选取0.265时,特异度也同样在100%;动脉标准化浓度中当临界值选取0.161时确诊率最高达85.35%。结论能谱CT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良性和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低剂量能谱CT结合ASIR重建对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价值。方法 通过低剂量能谱CT双期扫描100例肺结节患者,所有纳入病例均经过病理确认。基于双期基物质密度图像,利用能谱分析工作站分别测定病灶和同层面主动脉的水基值和碘基值,统计相对于主动脉,两期病灶的标准化水浓度、标准化碘浓度值及两期标准化碘含量差值及标准化水含量插值;获得双期能谱曲线斜率。借助独立样本t检验,对比分析良、恶性肺结节的两期碘基值、标准化碘水浓度、水基值及能谱曲线斜率的变化。结果 不同病变结节的图像结果分析发现,恶性标准化碘浓度(NIC)、肺结节的碘基值和标准化碘浓度差明显高于良性肺结节,P均<0.05。良恶性结节在双期水基值、标准化水含量(NWC)和标准水含量只差(WCD)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另外,恶性肺结节的能量衰减曲线斜率显著高于良性结节,P<0.05。结论 低剂量能谱CT结合ASIR重建碘基值、动静脉期能谱斜率可以对良恶性肺结节提供有效的鉴别诊断信息,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病灶CT-能谱成像(CT-GSI)得出的各项参数进行对比、统计分析,探讨能谱CT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方面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甲状腺外科诊疗的60例患者,形成2组对照性独立样本,恶性组与良性组均各30例,术前均有行CT-GSI扫描,术后均有完整病理,测量并计算结节病灶平扫期、动脉期、静脉期的碘浓度(ICnod)及标准化碘浓度比率(NICnod)、能谱曲线斜率及有效原子序数Z,各数据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碘基物质测量显示良性结节组碘含量高于恶性结节组,碘浓度比率(NICno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能谱曲线:良性组的能量谱曲线类型为快速下降型,而恶性组的能量谱曲线为缓慢下降;良性结节组斜率均为较大负值,恶性结节组斜率为较小负值,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效原子序数Z:平扫期良性结节组大于恶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脉期、静脉期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T-GSI技术对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方面具有很大的鉴别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灌注参数变化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7例肺内良、恶性孤立性结节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灌注扫描,测定肺内病灶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等参数。结果:CT灌注结果分析:BF、BV和PS在三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恶性和炎性组的BF、BV、PS值明显高于良性组(P〈0.01),且恶性组PS值高于炎性组(P〈0.01),恶性组BF、BV值与炎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M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灌注成像能定量测量肺结节血流模式,并且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对于良恶性肺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人工智能"的CT定量分析对肺部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0例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肺部结节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Siemens双源CT对患者进行平行扫描及增强扫描,根据CT影像数据观察分析患者肺部结节病灶检出情况(敏感度、特异度)、结节影像学特征、病灶强化情况及肺部结节谱曲线斜率(K)、病灶钙含量(Ca)、标准化碘浓度(NIC)、有效原子序数(Eff-Z)值变化。结果CT扫描技术诊断肺部结节良、恶性敏感度为96.88%,特异度为97.37%,准确率97.13%;恶性结节和良性结节肺部结节圆形及类圆形、形态不规则、磨玻璃结节、血管集束征、空泡征、分叶征及胸膜凹陷征数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央可见空腔和细胞坏死,肺细胞癌影像图边界清晰,伴分叶征,腺癌影像图表现为分叶状或圆形的孤立结节,且边缘呈毛刺状;结节病灶矢状位CT平扫图显示,右肺上尖叶存在小块清晰均匀阴影,增强扫描结果显示肺部病灶轻、中度强化;恶性结节组K、NIC值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结节组Ca、Eff-Z值明显低于良性结节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基于"人工智能"的CT定量分析对肺部结节良、恶性诊断准确率较高,且可进一步鉴别肺内小病灶,对肺部结节患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刘力榛  黎川  梁勇  王新  陈家飞 《西部医学》2024,36(5):766-770
目的 探讨双源CT增强多参数成像在肺结节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0月—2021年12月间接受双源CT增强多参数成像检查患者51例,根据病理活检结果分为良性组(良性肺结节21例)和恶性组(恶性肺结节30例)。将双源CT增强多参数成像图像传入Siemens双源CT专用Dual-Energy软件,通过勾画感兴趣区记录结节不同keV时单能量CT值。比较两组患者双源CT增强多参数数据,同时绘制ROC曲线计算各参数鉴别诊断良恶性肺结节的阈值。结果 良性组患者的NIC、K绝对值、碘基值及常规增强CT值均明显高于恶性组(P<0.01);良性组患者静脉期40、70、100、120及140keV下的CT值均明显高于恶性组(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NIC的AUC面积明显高于K绝对值和碘基值(P<0.05),NIC+K绝对值+碘基值联合诊断的AUC面积均明显高于单独诊断(P<0.05)。结论 双源CT增强多参数成像可作为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有效影像学手段,具有多参数、可量化等优势,对肺结节早期诊断和治疗指导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癌(PTC)患者双能CT定量参数变化及其与颈部淋巴结转移、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拟行手术治疗的60例PTC患者作为PTC组,另选择同期60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作为良性组,回顾性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及双能CT成像检查结果,评估双能CT定量参数变化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PTC组动脉期及静脉期病灶碘浓度(IC病灶)值、病灶碘浓度与同侧颈动脉内碘浓度比值(NIC)值及能谱曲线斜率(λH U)值均低于良性组(P<0.05),两组动脉期及静脉期同侧颈动脉内碘浓度(IC颈动脉)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最终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PTC组60例患者共纳入23 7枚肿大淋巴结研究,其中,转移淋巴结152枚(64.14%),非转移淋巴结85枚(35.86%),转移组动脉期及静脉期IC病灶值、NIC值及λHU值均高于非转移组(P<0.05),两组动静脉期IC颈动脉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动脉期NIC诊断PTC淋巴结转移的约登指数(0.655)最大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20排CT首过灌注成像鉴别良恶性肺结节的临床实用性。方法灌注成功并明确诊断的肺结节51例,包括12例肺炎性结节,5例肺良性结节,34例肺恶性结节,所有病例均进行320排CT肺部动态容积扫描,利用灌注软件获取肺结节兴趣区的灌注参数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肺结节灌注参数伪彩图获取病灶实质部分的肺动脉灌注量(PAP)、支气管动脉灌注量(BAP)、肺动脉灌注指数(PAPI)等参数值,肺炎性结节、肺良性结节、肺恶性结节三组的各项灌注参数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320排CT首过灌注成像对良恶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有优势,具有临床实用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张建伟 《当代医学》2011,17(25):108-111
目的利用CT灌注成像评价孤立性肺结节,探讨CT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在良恶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SPN患者行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建立时间-密度曲线(TAC),统计分析CT灌注参数和强化指标,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渗透系数(PS)、平均通过时间(MTT),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小肺癌、炎性结节、结核瘤具有不同的时间-密度曲线(TAC);小肺癌与炎性结节的BV、PS值均明显高于结核瘤组P〈0.001,小肺癌组和炎性组之间的BF、BV、MTT值无明显差别P〉0.05。但小肺癌组的PS明显高于炎性组。结论 CT灌注成像对良恶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螺旋CT灌注成像与常规动态增强扫描结合有利于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苏刚  王鹏飞  李刚  单惠萍  陆忠烈 《浙江医学》2018,40(8):886-887,894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肺炎性病变与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95例肺部病变患者均行双源CT双能量检查,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诊断证实,肺癌75例(恶性组),肺炎性病变20例(炎症组)。比较两组患者病变内动脉期、静脉期的碘增加值(Overlay)、碘浓度(IC)、标准化的碘浓度(NIC)。结果恶性组中,腺癌59例,鳞癌13例,小细胞肺癌、癌肉瘤、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各1例。恶性组与炎症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变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恶性组与炎症组Overlay动脉期、NIC静脉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C动脉期、NIC动脉期、Overlay静脉期、IC静脉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Overlay动脉期与Overlay静脉期、IC动脉期与IC静脉期、NIC动脉期与NIC静脉期比较,恶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炎症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恶性组腺癌与鳞癌患者双源CT双能量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双源CT双能量技术可弥补常规CT单一参数成像的不足,能量参数Overlay动脉期、NIC静脉期在鉴别肺内炎症性病变与肺癌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比较64层CT灌注成像对于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对于我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50例未经治疗的直径≤3cm的肺孤立结节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结节组和良性结节组,分别进行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计算结节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通透性值(PS)。同时绘制同层面结节的时间-密度曲线(TDC),判断结节良恶性,和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计算各灌注参数对于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经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发现恶性结节34例,良性结节16例。两组结节的各灌注参数差异显著,P0.01;同层面结节的TDC曲线良恶性差异显著,有助于提示结节性质,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血流量(BF)和通透性值(PS)对于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88.24%,87.50%;90%,94.12%,81.25%;94.00%,91.12%,100.00%;86.00%,94.12%,68.75%。结论64层CT灌注成像技术有助于早期诊断孤立性肺结节性质,为进一步治疗方案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CT三维技术下孤立性肺结节(SPN)患者特征及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45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分别采用VR、MPR、MIP方法重建图像,比较不同成像方法对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45例SPN患者,其中良性结节组16例,均为结核结节;恶性结节组29例,肺腺癌12例,肺鳞癌9例,细支气管肺泡癌5例,小细胞癌1例,转移癌2例。VR成像在显示病灶边界、内部结构和胸膜凹陷征图像明显优于轴位成像(P<0.05),MIP在显像病灶边界和周边血管方面明显优于轴位成像(P<0.05)。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轴位成像对SPN患者诊断符合率为80.0%,三维重建技术成像对SPN患者诊断的符合率为97.78%,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三维重建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检查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8月该院收治的72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患者均行MSCT灌注成像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良性与恶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MSCT灌注成像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渗透系数(PS)、平均通过时间(MTT)]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SCT灌注成像参数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病理结果显示,72例孤立性结节患者中,恶性结节43例,良性结节29例。恶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BF、BV、PS水平均高于于良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与恶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M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MSCT灌注成像BF、BV、PS单项参数或联合参数诊断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7,且联合参数的AUC最高。结论:MSCT灌注成像检查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中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双能CT影像学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效果判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40例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的HCC患者影像学资料,术后4周以双能CT扫描检查方式获得常规CT图像和CT双能碘图。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CT检查方式对肝癌术后残留病灶的诊断效能;测量患者术后残留病灶与正常肝组织的CT双能碘图的碘浓度值(IC)、标准碘浓度值(NIC),判断其残留病灶活性。结果: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双能CT检测HCC术后残留病灶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高于常规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双能CT诊断HCC术后残留病灶的AUC为0.861,大于常规CT的0.658。HCC术后残留活性病灶的IC、NIC值高于正常肝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双能CT影像学用于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残留病灶检测的临床价值显著,其IC值与NIC值在判断病灶活性程度上有一定潜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探讨能谱CT的能谱成像和分析功能对肺部良恶性占位病变的诊断和鉴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0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其中肺鳞状细胞癌13例,肺腺癌9例,肺类癌1例,结核球6例,炎性假瘤1例,肺动静脉瘘1例(具有典型的CT表现),均采用宝石能谱CT的能谱成像模式扫描,获得动脉期、静脉期的70keV单能量图像和碘基图像,利用单能量图像的能谱分析功能,观察不同肺部占位性病变在单能量图像获得的能谱衰减曲线异同以及不同物质的含量,并比较不同占位性病灶间碘基值、水基值及病灶在不同keV下的CT值及斜率的差异,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应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分别对比良恶性肺占位病变组间不同单能量下CT值、能谱曲线斜率、碘含量与水含量的差异。在动脉期、静脉期两期中良性肺占位病变与恶性肺占位病变组间不同单能量下CT值比较显示,单能量越低时CT值差别越大,在40keV时,其CT值差别最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动脉期和静脉期两期碘基图像上良性肺占位病变组的碘浓度均低于恶性肺占位病变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水基值差异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动脉期及静脉期中良性肺占位能谱曲线斜率明显低于恶性肺占位的斜率,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肺鳞癌组与肺腺癌组CT能谱曲线斜率比较,动脉期及静脉期肺鳞癌组能谱曲线的斜率均高于肺腺癌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通过CT能谱成像的单能量图像、碘基图像和碘物质定量分析,可以反映肺部占位性病变的血供特点及增强幅度,有助于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进行灌注扫描,测定病灶血容积(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的数值和时间-密度曲线(TDC),并测量孤立性肺结节增强前的CT值、强化值、结节-动脉强化值比。结果:肺恶性结节的灌注参数、强化值和结节动脉强化值比均高于肺良性结节,有显著性差异。炎性结节的强化值及结节-动脉强化值比(S/A)与恶性结节无显著性差异。恶性结节、炎性结节、良性结节的TDC形态不同。结论:结节动态对比增强CT可用于无创性的诊断和评价孤立性肺结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CT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效能进行研究。方法对64例患者进行CT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检查,对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对良、恶性结节各项灌注参数进行比较,对良、恶性结节特征参数值进行分析。结果良性肺结节患者的BV、PS值均低于恶性肺结节患者(P<0.05),良恶性肺结节患者的BF、MTT值,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结节值、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分别为11.13±5.02、0.04±0.02,恶性结节强化值、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分别为30.18±17.13、0.19±0.02,恶性结节强化值明显高于良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对SPN的诊断有着一定的优越性,更能有效地区分良、恶性结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江敏  饶静 《中外医疗》2008,34(34):134-135
探讨肺内孤立性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CT表现. 回顾我院2005年7月至2007年12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肺内孤立性结节病灶病例46例,所有病例术前行普通螺旋CT及高分辨CT(HRCT),40例行增强扫描,统计其CT诊断及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46例病例中,恶性结节31例,良性结节15例,普通螺旋CT扫描良、恶性诊断符合率为73%,普通螺旋CT加HRCT和(或)增强扫描的诊断符合率为91%. 对于孤立性结节的鉴别诊断,多种检查手段的综合运用,并结合临床,可以作出正确率较高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多参数联合评估孤立性肺结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u J  Song W  Jin ZY  Xu Y  Wang Y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7,29(6):750-754,I0006
目的使用动态增强CT评估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血流模式和灌注特征的差异,探讨多参数联合评分诊断孤立肺结节的应用价值。方法52例经病理或临床随诊证实的孤立性肺结节,行同层动态增强CT扫描。使用bodyperfusion软件对图像进行分析,测定表面渗透性(P)、血流、血容积、patlak血容量、patlakR方程(PRS)、patlak残余指数、峰值等灌注参数,绘制灌注曲线及伪彩图。对良、恶性肺结节的灌注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选择有显著性差异的观察指标构成多参数联合评分,运用多参数联合评分鉴别良、恶性结节。结果良、恶性肺结节在注射造影剂开始20、22、24、25、26、28、30、34s时的强化值差异具有显著性。34s时斑片状全强化和边缘型不全强化在良、恶性肺结节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RS、Ⅰ型和Ⅱ型灌注曲线、均匀低型或外高内低型P伪彩图及均匀低型PRS伪彩图等参数在良、恶性肺结节间差异具有显著性。以多参数联合评分>0.5分作为诊断恶性的界值,其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4.3%、41.2%。结论多参数联合评分有助于鉴别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