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在颅内动脉瘤及其并发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9例经临床证实为动脉瘤患者的资料,观察其CT特征。29例均行常规CT平扫,25例做了CT增强扫描(CTA)。结果常规平扫只有6例考虑为动脉瘤,其余23例均由CTA作出正确诊断。结论常规CT检查和CTA并用可清晰显示动脉瘤瘤体及其破裂后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2.
朱秀益  陈新龙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9):84-84,90,F000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多维成像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及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对本院2006年4月-2010年4月心内科住院的20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分别作16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检查,并对其中7例主动脉弓夹层动脉瘤的横断图像和其多维重建成像进行分析。结果CT平扫显示20例均见病变部位主动脉扩张或各段管腔大小不成比例(100%)。增强CT显示病变区真假两腔内均有造影剂,呈典型“双腔影”6例,1例为阴性,经多维重建显示主动脉弓夹层动脉瘤阳性率为100%。结论MSCT多维重建能更清晰地显示主动脉弓夹层的直接、间接征象,了解主动脉弓血管受累情况,对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信息,并可作为主动脉弓夹层动脉瘤的首选的诊断及随访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外伤性降主动脉破裂微创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外伤性降主动脉破裂假性动脉瘤形成者微创介入治疗方法及适应证。方法2004年4月至2008年2月共收治外伤性降主动脉破裂假性动脉瘤形成者5例,其中车祸伤3例,高处跌伤2例。早期1例通过DSA造影明确诊断,余4例通过胸部增强CT、主动脉三维成像明确诊断。4例通过介入方法,经股动脉置入覆膜支架至主动脉弓降部进行腔内修复破口;1例因介入腔内修复失败转开胸手术。结果5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截瘫等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急诊胸部增强CT扫描主动脉三维成像检查是主动脉破裂最有效的诊断方法。微创的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是外伤性降主动脉破裂假性动脉瘤形成者首选的手术方法,手术创伤小,近期疗效确切;但腔内修复失败者仍需进行传统开胸人工血管替换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双肺微小结节用胸部DR摄片、CT平扫的影像学检查方式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双肺微小结节患者50例为分析对象,选取时间为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所有患者同时接受胸部DR摄片、CT平扫等影像学诊断,对所有患者影像学检查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病理结果对比,归纳上述两种影像学的临床诊断意义。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检测,病理检查后提示46例为良性,4例为恶性。胸部DR摄片检查后提示良性与恶性患者分别为41例、9例;CT平扫检查后提示良性与恶性患者分别为39例、11例。结论对双肺存在的微小细节用影像学方式如胸部DR摄片和CT平扫手段检查,均能够有较好的检出准确率,相对而言CT平扫的应用价值更为突出,合理应用诊断方式可精确定位微小结节,值得广泛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5.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兰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7):78-78,143,F0003
目的探讨X线、CT检查等影像学诊断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影像学诊断资料。结果 20例胸片中,主动脉有改变的:升主动脉增宽的6例,主动脉弓膨隆的4例,降主动脉增宽的3例,升降主动脉同时扩张的7例。经CT检查平扫的12例,增强扫描的6例。结论 CT检查可在短时间内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因此CT检查对早期诊断主动脉夹层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平扫CT未见异常的肺癌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胸部平扫CT检查无明显异常发现的肺癌的早期诊断,以期引起临床医师对此类病人的重视。方法 通过对3例初诊时胸部平扫CT检查未见异常,最终通过纤支镜检查、PET/CT检查诊断为中央型肺癌的患者进行分析,并比较肺癌的各种早期诊断方法。结果 3例患者均为有长期吸烟史的男性,以咳嗽,痰血就诊,初诊时胸部平扫CT均未发现明显异常,经治疗后咳嗽痰血症状无明显好转。随后的PET/CT和纤支镜检查提示肺癌,最终通过病理学和痰细胞学确诊为中央型肺癌。2例获得手术完全切除,1例肺功能极差无法手术。结论 早期中央型肺癌的患者,平扫CT检查阳性率较低,易导致部分病人无法得到早期诊断。因此,对于反复痰血的患者,即使初诊时平扫CT未发现肺癌,仍不能放松警惕。行纤支镜检查和PET/CT检查可发现此类中央型肺癌。因此,纤支镜检查和PET/CT在胸部平扫CT未发现明显异常的早期中央型肺癌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钙化积分对高血压病患者颅内微出血灶(CMBs)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20年8月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临床确诊高血压病患者,均行头颅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查和胸部CT平扫检查,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SWI记录CMBs数目,胸部CT平扫计算主动脉弓钙化积分,按照CMBs数目分为CMBs≤5个组和CMBs>5个组。采用简单线性回归分析CMBs数目与主动脉弓钙化积分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估主动脉弓钙化积分对CMBs的预测价值。结果CMBs≤5个组20例,CMBs>5个组43例。CMBs>5个组患者患高血压病病程长于CMBs≤5个组,并且血压控制情况不如CMBs≤5个组,既往有脑梗死史患者多于CMBs≤5个组(均P<0.05);CMBs>5个组主动脉弓钙化积分明显高于CMBs≤5个组(P<0.05)。CMBs数目与主动脉弓钙化积分呈正相关(R2=0.38,P=0.02)。主动脉弓钙化积分预测CMBs>5个的AUC为0.876,最佳截断值为337.47,灵敏度0.767,特异度0.900。结论主动脉弓钙化积分对高血压病患者CMBs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急诊行超选择性动脉血管造影及载瘤动脉栓塞术对外伤性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诊治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创伤性肢体假性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急诊行超选择性动脉造影,明确假性动脉瘤的大小、部位、载瘤动脉直径及破口大小;用弹簧钢圈或弹簧钢圈+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载瘤动脉,术后观察临床症状,随诊1至6月,通过CT或B超检查是否残存假性动脉瘤。结果 43例假性动脉瘤全部明确诊断,42例一次性栓塞成功,1例通过二次栓塞术后成功;临床症状于术后7~15d改善,随诊术后3~6月无1例复发。结论超选择性动脉造影术+载瘤动脉栓塞治疗肢体假性动脉瘤安全、快捷,可以作为假性动脉瘤急诊诊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脑后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影像特点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方法及安全性。方法对8例大脑后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行影像学检查和介入检查。结果8例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表现动脉瘤破损和对比剂外溢进入瘤腔,并显示假性动脉瘤大小形态;4例行MRI检查表现为囊性结构,T1与T2加权相上是混杂信号,可见流空现象。2例行动脉瘤瘤内完全致密填塞术,1例死亡,1例预后良好;6例行载瘤动脉闭塞术,其中1例出现暂时性视野偏盲,经治疗后恢复,余患者愈后良好。结论DSA检查对大脑后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定性、定位最准确,介入治疗对假性动脉瘤的效果较好,但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及后处理重建对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1例经临床和影像学证实的创伤性假性动脉瘤患者的CT资料,全部病例均行16排容积CT扫描,包括平扫及增强扫描,通过后处理重建显示瘤体的影像征象,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技术。结果:11例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均为单发,位于股动脉4例(4/11),胫后动脉3例(3/11),腋动脉2例(2/11),胸主动脉1例(1/11),肾动脉1例(1/11)。瘤体长轴3-12cm,平均5.8±0.9cm。CT表现为突出受损动脉腔外的椭圆形或分叶状异常强化团块影,密度均匀。轴位扫描及后处理重建可清楚显示假性动脉瘤的解剖细节及毗邻关系。9例经导管介入治疗成功,2例行手术治疗。结论:16排CT及后处理重建可显示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特征性征象,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9例,术前经胸部X线及CT平扫4例,另5例术前经胸部薄层增强CT,磁共振(MRI)检查,进行手术前诊断,术前异常血管发现及术中血管损伤对比。结果:术前经胸部x线,胸部CT平扫检查4例,术前诊断1例,发现异常血管1例,术中血管损伤2例,术前经胸部薄层增强CT,MRI检查5例,术前诊断4例,发现异常血管4例,术中均无血管损伤。结论:术前经胸部薄层增强CT,MRI检查对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诊断,异常血管发现及手术治疗提供解剖信息方面均优于术前仅经胸部X线及CT平扫检查.术前怀疑肺隔离症病人,除X线检查及常规CT平扫检查外,还应该采取其他影像学方法,特别是可以采用胸部薄层CT增强,MRI检查。  相似文献   

12.
支气管动脉瘤(bronchial artery aneurysm,BAA)在外周血管动脉瘤中较为罕见,目前国内外尚无多中心流行病学统计数据,大多为个案报道,发病于主动脉弓下的高位BAA目前尚无报道。本研究报道1例绍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反复咳嗽、咳痰、咯血的患者,入院后支气管动脉CT血管成像提示:主动脉弓下缘见长径约7mm动脉瘤。后完善相关检查后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术程顺利,术后患者咯血停止。出院1年余随访,咯血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部平片、肺部超声、CT平扫在诊断儿童肺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儿童肺炎患者61例,均进行胸部平片、肺部超声、CT平扫检查,收集患者各项影像学资料,对比三种检查对儿童肺炎的诊断效能。结果胸部平片、肺部超声、CT平扫对儿童肺炎的诊断符合率及误诊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CT平扫对儿童肺炎的诊断符合率最高,为100%,其次为胸部平片,为91.80%,肺部超声为86.89%,肺部超声对儿童肺炎的诊断误诊率为13.11%;肺炎胸部平片多呈现片状致密影,密度不均匀,边缘分界模糊。57例患者肺部超声出现多重或融合B线,外观形态为彗星尾征或火箭征,支气管壁出现增厚,局限性弱回声区,分界不清,内部短线样的强回声;CT平扫可见肺部纹理增多、增粗,出现磨玻璃影、网状影,伴支气管血管束增厚,13例患者出现纵膈淋巴肿大。结论胸部平片、肺部超声、CT平扫检查均能有效显示儿童肺炎典型图像特征,CT平扫对儿童肺炎诊断符合率最高,临床可根据患者个人情况选择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的CT、MR、DSA的影像诊断价值与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介入栓塞治疗效果.方法 对20例脑动脉瘤患者均行CT平扫和脑血管造影(DSA)检查,5例行CT强化检查,6例行MR检查,2例脑动脉瘤病人行GDC栓塞治疗.结论 CT敏感性较差,但快速安全无创,可通过间接征像提示动脉瘤,MR优于CT,DS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最佳检查方法,GDC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安全可靠,是治疗脑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疗效及远期效果。方法:1990—2002年间,60例患者接受了主动脉假性动脉瘤修复术,升主动脉占70%,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15%,降主动脉10%,单纯主动脉弓5%。患者的年龄为53±15岁,70%为男性。这些患者中,50例(83%)曾接受过心脏外科手术,包括22例(37%)联合瓣膜置换手术。首选的插管位置是股动脉-股动脉(27例,45%),62%行深低温停循环,33%行逆行性脑灌注。然而最近,腋动脉插管已成为首选。结果:升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中的主要病因是移植物感染,而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则是创伤。15例患者(25%)表现为胸…  相似文献   

16.
覃岭  赵微  何峰  吴维宇  汪洋 《西部医学》2021,33(7):1005-1009+1015
【摘要】目的 评估介入栓塞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伴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4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1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伴假性动脉瘤患者,其中脾动脉瘤10例( 5例瘤体位于脾动脉中段,3例位于脾动脉近段,2例位于脾门),胃网膜右动脉1例和胃左动脉1例。患者均经腹部增强CT及CTA确诊。其中8例采用经弹簧圈分次栓塞假性动脉瘤载瘤动脉远端、近端和瘤腔,余4例栓塞动脉瘤供应动脉远端和近端。术后随访24个月,通过腹部增强CT/CTA检查及术后临床表现评估栓塞疗效。结果 12例脾动脉瘤栓塞获得成功,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3例患者术后出现脾梗死和胸腔积液,2例患者术后出现瘤体侧支血管再通出血转外科手术。10例栓塞成功患者,术后随访24月瘤腔及脾动脉未再通,栓塞良好。结论 经股动脉弹簧圈栓塞瘤腔、载瘤动脉远、近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伴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对81例胸部创伤的CT胸部平扫同常规X线胸部平片比较。结果CT胸部平扫较X线胸部平片阳性检出率提高了25.9%,其中肺挫伤检出率提高了30%。表明CT胸部平扫检查明显优于X线胸部平片,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炫速双源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动脉瘤介入术后再出血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SAH动脉瘤介入术后再出血病例,均于术后予以炫速双源CT检查,按照扫描时间差异,分为术后1h组、术后6h组、术后12h组及术后24h组,分析血管增强图像,并比较四组患者手术前后病灶感兴趣区(ROI)CT值、术后虚拟平扫(VNCT)CT值。结果术后蛛网膜下腔之中血液以及碘高密度混合物平均密度为(110.73±11.85)HU,与原数据图像测量结果一致;四组患者中,术后病灶ROI双源CT值明显高于术前CT平扫和术后VNCT(P<0.05),但术前CT平扫与术后VNCT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炫速双源CT能够评估蛛网膜下腔内部实际出血量,适用于检查SAH动脉瘤介入术后再出血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假性成分为主的"葫芦状"动脉瘤的影像学特点、诊断与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颅内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复合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例CT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伴有脑实质内血肿。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igital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或者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提示颅内动脉瘤,5例前交通动脉瘤,1例左侧大脑中动脉瘤;3D-DSA重建提示动脉瘤由大、小两部分构成,均为小母囊上发出较大的子囊。本组5例前交通动脉瘤均行弹簧圈栓塞术,2例术后出现严重脑组织肿胀,1例急诊行去骨瓣减压及动脉瘤夹闭术后逐渐恢复,1例死亡;大脑中动脉瘤行开颅夹闭术。2例开颅手术患者术后病理均提示假性动脉瘤成分。5例出院患者预后良好,均随访3个月,临床症状稳定。结论葫芦状动脉瘤是一种以假性动脉瘤成分为主的特殊形态的动脉瘤复合体,有其独特的病理生理过程和影像学特点,治疗上强调根据个体情况及动脉瘤形态学特点选择最佳治疗方法尽早修复动脉瘤。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低剂量CT胸部平扫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500例,全部人群均给予低剂量CT胸部平扫和普通胸片检查;结果在异常检出率方面,低剂量CT胸部平扫显著高于普通胸片检查(P0.05)。结论在健康体检中,应用低剂量CT胸部平扫能让异常检出率有效提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