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直方图分析对桥小脑角区实性前庭神经鞘瘤和脑膜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区实性前庭神经鞘瘤(14例)和脑膜瘤(29例)的弥散加权图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DWI)。逐层勾画肿瘤整体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获得ADC直方图分析相关参数,包括ADC第10百分位数(ADC10)、ADC平均值(ADCmean)、ADC第90百分位数(ADC90)、峰度值和偏度值。采用t检验分析各定量参数在实性前庭神经鞘瘤和脑膜瘤组之间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有意义的直方图分析相关参数在两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实性前庭神经鞘瘤ADC10、ADCmean和ADC90值高于脑膜瘤,但两组间峰度和偏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ADC90=1.126×10-3mm2/s作为诊断阈值,可获得更优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0.975;敏感性,100%;特异性,89.66%)。结论直方图分析可进一步提高ADC对桥小脑角区实性前庭神经鞘瘤和脑膜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参数磁共振成像(Bp-MRI)灰度直方图在鉴别移行带前列腺癌(PCa)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移行带PCa患者43例与BPH患者52例。T2WI和ADC图像上,利用MaZda软件手动勾画感兴趣区(ROI),进行灰度直方图分析,提取均值、方差、偏度、峰度、百分位数9个直方图纹理特征,对纹理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获得有意义的纹理特征参数,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评价其鉴别移行带PCa与BPH的价值。结果:BPH组ADC均值、偏度、各百分位数均高于PC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155~5.022,均P<0.05),方差、峰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PH组T2WI均值、方差、第10百分位数、第50百分位数、第90百分位数、第99百分位数均高于PC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618~-2.181,均P<0.05),偏度、峰度、第1百分位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DC均值、偏度、第1百分位数、第10百分位数、第50百分位数、第90百分位数、第99百分位数曲线下面积(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2WI均值、方差、第10百分位数、第50百分位数、第90百分位数、第99百分位数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ADC均值的AUC最大,为0.963,以149.29为阈值时,敏感度为90.7%,特异度为92.3%。结论:Bp-MRI灰度直方图分析可以作为鉴别PCa与BPH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基于直方图分析的子宫内膜样腺癌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抑癌基因P53及增殖抗原Ki67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分析68例术前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且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MRI及病理资料.对其免疫组化行半定量评分.利用相关软件在每个层面ADC图上勾画全肿瘤的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不包括囊变、坏死、出血区域,并进行直方图分析得到ADC直方图参数,包括平均值、众数、峰度、偏度、最小值、最大值,以及第5、25、50、75、95百分位数.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ADC直方图参数和免疫组化表达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DC直方图参数中平均值、众数及第5、25、50、75、95百分位数与Ki67表达成负相关(相关系数及P值分别为r=-0.394,P=0.001;r=-0.373,P=0.002;r=-0.294,P=0.015;r=-0.359,P=0.003;r=-0.409,P=0.001;r=-0.371,P=0.002;r=-0.396,P=0.001);众数及第5、25、50百分位数与P53表达成负相关(相关系数及 P值分别为r=-0.307,P=0.011;r=-0.242,P=0.047;r=-0.252,P=0.038;r=-0.254,P=0.036),偏度与P53表达成正相关(r=0.345,P=0.004);各直方图参数与ER、PR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ADC直方图参数与子宫内膜样腺癌P53、Ki67的表达有一定相关性,与子宫内膜样腺癌ER、PR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术前的ADC值可以一定程度上间接反映临床病理特征,为临床个性化治疗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鼻咽癌局部复发和非复发患者治疗前后的MRI特征,探讨采用DWI预测局部复发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行根治性IMRT的鼻咽癌患者临床和影像资料,放疗后3个月评估完全缓解,随访后分为鼻咽复发组和非复发组。探讨治疗前后临床和影像特征预测复发的能力。结果 (1)两组T分期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2.261,P=0.001<0.05)。(2)两组放疗后3个月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7±0.11 vs.1.16±0.12×10-3mm2/s,F=0.00,3,P=0.002<0.05)。T3+T4期患者,两组放疗后3个月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6±0.10vs.1.1 7±0.14×10-3mm2/s,F=0.503,P=0.008<0.05)。(3)放疗后3个月ADC值T分期预测复发ROC曲线下面积为0.698、0.701。T3+T4期患者,放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卵巢常见性索间质肿瘤(OSCST)实性和囊性成分的影像特征。方法 收集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OSCST 36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 颗粒细胞瘤9例(25%),9例(100%)有实性成分,5例(55.6%)有囊性成分;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组肿瘤27例(75%),25例92.6%)有实性成分,11例(40.7%)有囊性成分。前者的实性成分呈等/稍低密度,MRI呈等T1稍长T2信号,增强明显强化。后者的实性成分呈等/稍低密度,MRI呈等/长T1信号短/长T2信号,增强轻度延迟强化。二者囊性成分均呈低密度,MRI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未见强化;动脉期囊变间分隔内见多发细小血管影。OSCST易合并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增厚、盆腔积液(血)等。结论 OSCST实性成分呈等/稍低密度,MRI呈等/长T1信号及短/长T2信号,囊变间分隔内见多发细小血管影,结合伴随影像征象,能够对其作出初步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在直肠癌术前TN分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该院收治的68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HR-MRI检查并接受手术治疗。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HR-MRI在直肠癌术前TN分期诊断中的价值,比较不同TN分期患者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分析ADC值与T、N分期的相关性。结果:术后病理检查诊断T分期结果为T1期2例,T2期9例,T3期22例,T4期35例;HR-MRI诊断T分期结果为T1期3例,T2期9例,T3期21例,T4期32例。HR-MRI诊断T分期结果与金标准一致性较好(Kappa值=0.905,P=0.000)。术后病理检查诊断N分期结果为N0期36例,N1期14例,N2期18例;HR-MRI诊断N分期结果为N0期36例,N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腮腺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中应用基于多序列MRI的影像组学模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1日—2022年5月30日于台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腮腺肿瘤患者共97例,其中良性肿瘤64例,恶性肿瘤33例,提取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图像。通过ITK-SNAP软件分割感兴趣区域(ROI),使用3D-slicer软件的PyRadiomics插件在T1加权对比增强成像序列(T1Wce)、T2加权序列(T2WI)及基于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构建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像中提取120个影像特征,使用Lasso回归进行特征降维,最后使用筛选的影像特征构建支持向量机(SVM)模型。然后绘制ROC曲线,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于患者T1Wce、T2WI和ADC序列以及3个序列联合构建4个影像组学模型用于腮腺肿瘤良恶性诊断,AUC分别为T1Wce模型0.752,T2WI...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3.0 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对于乳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保定市第二医院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使用Siemens 3.0 T磁共振检出的总共188例患有210个乳腺肿瘤(136个恶性和74个良性)的患者,根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级以及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描述指标,在磁共振动态增强(dynamic contrast-enhanced,DCE)扫描和T2加权成像上标记肿块(n=182)和非肿块(n=28),同时使用BI-RADS描述指标中DCE、T2加权成像和表观扩散(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的特点,以ADC≤1.255×10-3 mm2/s作为标准区分良性和恶性病变的标准,与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结果进行对照,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得出结果。结果 在模型1中,ADCmean(P<0.003)、DCE肿块边缘(P=0.002)和DCE平台型或流出型增强(P=0.001)与乳腺癌的诊断显著且独立相关。模型2确定ADCmean(P=0.001)、DCE肿块边缘(P=0.001)、早期快速强化(P=0.042)和DCE平台型或流出型增强(P=0.001)与乳腺癌诊断显著独立相关。 T2加权成像变量未包含在最终模型中。结论 使用3.0 T磁共振采用多通道乳腺专用线圈检查,其DCE和DWI定量和定性描述指标的模型可实现准确的乳腺癌诊断,联合应用可以显著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且发现T2加权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没有显著贡献。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太极按摩用于脑性瘫痪高危儿的效果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广西梧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50例脑性瘫痪高危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25,行太极按摩+常规康复)和对照组(n=25,行常规康复)。比较两组疗效、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lberta Infant Motor Scale, AIMS)评分和发展商数(Developmental Quotient, DQ)水平。结果 两组患儿T2、T3时俯卧位、仰卧位、坐位、站立位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2和T3时显著高于T1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和T3时两组DQ评分较T1时均显著升高,观察组T2和T3时DQ评分(58.75±13.56)分、(66.84±15.2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2.24±11.08...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模式MRI联合血清糖类抗原CA125、CA153、CA199预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486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术后复发转移情况分为复发转移组(65例)和未复发转移组(421例),比较两组多模式MRI检查相关参数[转移常数(Ktranns)、速率常数(Kep)、表观弥散系数(ADC)]以及血清CA125、CA153、CA199水平差异,ROC曲线分析多模式MRI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对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未复发转移组比较,复发转移组绝经情况、肿瘤大小、肿瘤分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转移组Ktrans、Kep均高于未复发转移组(P<0.05),ADC值低于未复发转移组(P<0.05);复发转移组血清CA125、CA153、CA199水平均高于未复发转移组(P<0.05);ROC结果显示,Ktrans、Kep、ADC值、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基于肿瘤全域的表观扩散系数(ADC)信号灰度直方图鉴别弥漫性较低级别胶质瘤分子亚型的价值。方法 回顾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WHO Ⅱ、Ⅲ级胶质瘤,术前接受过头颅磁共振成像平扫、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检查的55例患者的病理及影像学资料。先将其分为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IDH mut)组和IDH野生(IDH wt)组,再将IDH mut组分为IDH突变伴1p19q联合缺失(IDH mut1p19q del)组和IDH突变不伴1p19q联合缺失(IDH mut1p19q int)组。其中IDH wt组14例、IDH mut1p19q int组19例、IDH mut1p19q del组22例。记录不同分子亚型组的ADC直方图参数,包括平均值、最小值、 ADC5%、ADC10%、 ADC25%、 ADC50%、 ADC75%、 ADC90%、ADC95%、最大值、众数、峰度、偏度、标准差、不均一性、极差、熵值,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正态分布)或Mann-Whitney U检验(偏态分布)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ADC直方图参数鉴别诊断WHO Ⅱ、Ⅲ级胶质瘤不同分子亚型的效能。结果 IDH mut组的 ADC75%(P=0.021)、 ADC90%(P=0.015)、ADC95%(P=0.014)、最大值(P=0.035)、标准差(P=0.001)、不均一性(P=0.001)和极差(P=0.009)均低于IDH wt组,而最小值(P=0.031)和峰度(P=0.020)则高于IDH w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DH mut1p19q del组的平均值(P=0.010)、ADC5%(P=0.016)、ADC10%(P=0.012)、 ADC25%(P=0.007)、 ADC50%(P=0.005)、ADC75%(P=0.015)及众数(P=0.002)均低于IDH mut1p19q int组。不均一性鉴别IDH wt组和IDH mut组的效能优于其他参数,ROC曲线下面积为0.811,以0.229为截断值鉴别二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7%和73.2%;众数鉴别IDH mut1p19q del组和IDH mut1p19q int组的效能高于其他参数,ROC曲线下面积为0.744,以1448.75×10 -6mm 2/s为截断值鉴别二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7.9%和90.9%。结论 基于肿瘤全域感兴趣区的ADC信号强度直方图可以为弥漫性较低级别胶质瘤分子亚型的鉴别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围术期优化麻醉策略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的影响。方法 选择拟全身麻醉下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优化麻醉组(P组)和常规全麻组(R组),每组30例。P组患者进行优化麻醉管理,R组则采用传统的经验式麻醉管理。记录术中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及术后48h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测量术前(T0)、术后1h、24h、48h(T1-3)时静脉血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及干扰素-γ(interferon-γ,INF-γ)浓度;计算T0-3时SII,随访术后1年内乳腺癌复发情况。结果 与R组比较,P组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减少及镇痛泵按压次数减少,P组在T1、T2、T3时点INF-γ及INF-γ/IL-4比值升高,SII下降(P<0.05);与T0比较,R组及P组在T1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MRI术前评估直肠癌不同T分期的价值。方法 以行直肠癌扩大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评估直肠癌的T分期,并行病理学检查确定其病理分期。通过诊断试验与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分析MRI术前评估直肠癌不同分期的价值。结果 MRI术前评估直肠癌患者T分期的总体正确率为58.51%。其评估直肠癌T3分期的价值可达中等,高于其评估T1、T2和T4期的价值,而其评估T1、T2和T4的价值均较低。MRI评估T3分期的灵敏度较高,特异度和正确率尚可,假阴性率较低,阴性预测价值较高,但其假阳性率较高,阳性预测价值较低。结论 应用MRI评估直肠癌T分期时,应考虑到MRI术前评估直肠癌不同T分期的价值,以便做出更准确的分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应用了新辅助化疗后的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方法 普外科90例乳腺癌患者,术前均行新辅助化疗,术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n=45),其中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同时给予中医药治疗。于术前(T1)、术后24 h(T2)、术后1周(T3)、术后4周(T4)、术后9周(T5)采血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T淋巴亚群CD4+、CD8+和NK细胞水平,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含量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炎症因子IL-6、IL-10、TNF-α水平。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处理数据。 结果 与T1比较,2组T2~3时点CD8+,T3~5时点IgG及IgM水平升高;对照组T2~3时点CD4+,NK细胞以及T2~5的CD4+/CD8+下降;观察组T2时点CD4+,NK细胞以及T2~3的CD4+/CD8+下降;对照组T3~5时点和观察组T2~3时点IL-6及TNF-α水平升高,IL-10水平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3~5时点CD4+、CD4+/CD8+、NK细胞、IgG及IgM上升,CD8+下降;T4~5时点IL-6及TNF-α水平下降,IL-10水平升高(P<0.05)。 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提高新辅助化疗后的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免疫力,减少炎症反应,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直方图分析磁敏感信号强度鉴别腮腺良恶性肿瘤的的临床价值。方法 前瞻性的收集分析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41例腮腺肿瘤病例,患者均行头颈部SWI、常规MRI扫描,测量直方图磁敏感信号强度相关参数(平均数、中位数、偏斜度、峰度、最小值、最大值、第10、20、30、40、50、60、70、80、90百分位数)。良恶性肿瘤间磁敏感信号强度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恶性肿瘤之间磁敏感信号强度比较采用One-Way-ANOVA分析,组内比较使用Tukey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参数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组内比较采用Steel-Dwass检验。腮腺肿瘤形态学特征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采用ROC评估全瘤磁敏感信号强度参数及形态学征象鉴别腮腺良恶性肿瘤的能力。结果 腮腺良恶性肿瘤之间比较显示平均数、中位数、偏斜度、最小值、第10、20、30、40、50、60、70、80百分位数及肿瘤边缘、是否侵犯周围结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One-Way-ANOVA显示平均数、中位数、最小值、第10、20、30、40、50百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艾司氯胺酮联合瑞芬太尼对老年乳腺癌手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老年乳腺癌手术患者10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3)、对照组(n=53)。在常规全身麻醉的基础上,对照组术毕前予以瑞芬太尼镇痛,观察组术毕前予以艾司氯胺酮联合瑞芬太尼镇痛。比较2组术前1 h(T0)、拔管后5 min(T1)、拔管后30 min(T2)、拔管后1 h(T3)心血管反应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T0、术后12 h(T4)、术后24 h(T5)、术后72 h(T6)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4+/CD8+),T3、T4、T5...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星形细胞瘤及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本院收治星形细胞瘤患者45例,脑转移瘤38例,分析患者磁共振DWI检查,计算MRI对星形细胞瘤及脑转移瘤的诊断准确率。对比不同肿瘤MRI征象、瘤体与周围水肿带DWI参数值(ADC、rADC)。结果 MRI对星形细胞瘤及脑转移瘤诊断准确率与病理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脑转移瘤瘤体周围水肿带ADC值、r ADC值高于星形细胞瘤(P<0.05);星形细胞瘤征象:瘤体为T1、T2稍长信号节影或肿块影,增强扫描可见为结节状,部分表现为不规则环形强化,水肿带为T1、T2长信号。DWI上表现为不均匀混杂信号,周围水肿带为等信号。脑转移瘤征象:瘤体为分叶状稍长T2信号,周围可见大片水肿,增强瘤体为明显强化,DWI上瘤体为高信号,周围水肿等信号。结论 磁共振DWI检测可反应星形细胞瘤与脑转移瘤瘤体及周围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乳腺黏液癌病理特点、Gli1蛋白表达及与核磁共振表现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90例乳腺黏液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乳腺活检、Gli1蛋白检测及核磁共振表现检查,根据乳腺活检、Gli1蛋白检测结果对患者进行病理分型和表达水平分组,分析不同病理分型和Gli1蛋白表达水平患者的核磁共振表现。结果:单纯型和混合型的肿瘤形态、肿瘤边缘、T2WI抑脂信号、内部增强、TIC曲线、ADC值、钙化等核磁共振表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li1蛋白阳性和Gli1蛋白阴性的肿瘤边缘、T2WI抑脂信号、内部增强、TIC曲线、ADC值、钙化等核磁共振表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核磁共振诊断乳腺黏液癌可通过对比肿瘤形态、肿瘤边缘、T2WI抑脂信号、内部增强、TIC曲线、ADC值、钙化等核磁共振表现对病理分型进行鉴别诊断,并可通过分析对比肿瘤边缘、T2WI抑脂信号、内部增强、TIC曲线、ADC值、钙化等核磁共振表现对预测Gli1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分析多模态1.5T磁共振成像(MRI)对不同节段直肠癌T分期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经肠镜下活检确诊的16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多模态1.5T MRI检查,并接受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及术后病理分析,以病理结果 为金指标,分析1.5T MRI对直肠癌T分期的评估价值;依据肠镜测量的肿瘤距肛门距离将全部患者分为低位直肠癌、中位直肠癌、高位直肠癌,分析多模态1.5T MRI检查对不同节段直肠癌T分期的评估价值及效能分析。结果 1.5T MRI分期的评估准确率为89.38%;MRI T1分期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75%、94.74%、100.00%、100.00%、98.39%;T2分期的各项评估结果 分别为91.25%、86.49%、92.68%、78.05%、95.8 0%;T3分期的各项评估结果 分别为90.63%、75.61%、95.80%、86.11%、91.94%;T4分期的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总结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应用手术联合 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口腔颌面部腺样囊性癌的疗效,并分析相关预后因素。方法:75例原发性口腔颌面部腺样囊性癌患者,行原发灶扩大切除或部分切除,经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制定放射性粒子植入计划,于术中或术后植入放射性粒子,处方剂量60~120 Gy。患者定期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肿瘤控制及生存情况,并应用Cox回归分析对其相关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75例患者3年、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0.0%、78.8%,T1~T2患者分别为92.2%、82.0%,T3~T4患者均为82.6%。无瘤生存率为3年74.9%、5年54.3%。总生存率3年、5年分别为86.0%、79.6%,其中T1~T2患者均为91.3%,T3~T4患者分别为73.9%、59.7%。3年、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4.4%、76.7%,其中T1~T2患者分别为83.4%、79.6%,T3~T4患者分别为86.0%、67.8%。通过COX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年龄是影响患者局部控制的预后因素,肿瘤分期及肿瘤部位为影响患者生存率的预后因素。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作为口腔颌面部腺样囊性癌术后辅助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高龄者易出现局部复发,肿瘤分期高及肿瘤位于鼻腔、鼻窦者生存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