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希望在重度抑郁症患者中发现与额叶和海马体相关的脑白质微结构异常。方法利用弥散张量成像数据和基于通道的空间统计,研究了30名重度抑郁症成年人与31名健康对照者脑白质纤维束的微观结构差异,并计算了与MDD相关的微观结构变化和病程之间的关系。结果 研究发现,重度抑郁症患者的胼胝体膝部和体部、右侧放射冠和部分丘脑辐射的分数各向异性降低,提示这些区域的纤维髓鞘化水平降低,这些区域各向异性分数的降低与较长的病程有关。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MDD可能与关键纤维束的显微结构损伤有关,这为理解和治疗MDD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弥散张量成像量化分析多发性硬化患者颅脑常规磁共振看似正常的脑灰、白质是否存在隐匿性损伤。方法:本院36例随访确诊多发性硬化患者及20例性别、年龄与之匹配的健康对照组,行常规磁共振及弥散张量成像,对不同解剖部位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各项异性(FA)值进行对比分析,包括常规T2WI像看似正常脑皮层(NACGM)、深部灰质核团(NADGM)及看似正常脑白质区(NAWM),并分析这些指标与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MS患者NACGM区的ADC值增加,FA值下降,NADGM区中丘脑ADC、FA值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AWM区呈现弥漫性ADC值增加,FA值下降。枕叶白质FA值与EDSS评分呈负相关,丘脑FA值与病程负相关。结论:常规MRI袁现正常的脑灰、白盾区域存在微结构破坏.DTI可以作为反映MS微观病理改变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卒中偏瘫患者脑白质结构的损伤程度,并探讨脑白质损伤与运动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对17例卒中偏瘫患者和21例健康对照进行大脑DTI数据扫描,应用TBSS方法对两组被试的部分各项异性(FA)、轴向弥散系数(λ1)、径向弥散系数(λ23)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约翰霍普金斯白质分区图谱提取卒中患者组的感兴趣区域,并与上肢肢体运动功能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卒中患者在患侧皮质脊髓束、额枕下束、钩束、丘脑前辐射、上纵束、胼胝体额部和双侧胼胝体枕部的FA值显著降低(P<0.005);患侧皮质脊髓束的λ1值也显著降低(P<0.05),患侧皮质脊髓束、额枕下束、钩束、丘脑前辐射、胼胝体额部以及双侧上纵束、胼胝体枕部的λ23值显著升高(P<0.01).患侧皮质脊髓束的λ1值与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卒中患者脑白质纤维束的结构完整性有明显损伤,患侧皮质脊髓束的λ1值可以反映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海洛因成瘾者脑白质的损害情况.方法: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检测15位海洛因成瘾者的脑白质情况,并与16位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与正常对照者相比,海洛因成瘾者在多处脑区的脑白质出现各向异性分数(FA)的明显下降(P<0.001),主要包括额叶、顶叶、岛叶和胼胝体.结论:海洛因成瘾者存在脑白质微结构的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供一种新的aMCI辅助诊断方法。方法应用3.0T 磁共振对aMCI 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进行DTI扫描,使用PANDA软件来处理DTI数据,提取出全脑白质分数各向异性( fractional anisotropy , FA),然后采用SVM分类器对aMCI和正常对照组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该方法的分类准确率为75.00%,敏感性为70.31%,特异性为79.69%,白质改变特征性的区域包括双侧扣带回、顶上小叶、颞顶叶,左侧胼胝体体部、海马,右侧胼胝体膝部、压部,右侧内囊前肢、放射冠前部、丘脑后辐射、颞叶、枕叶、额上回、内囊的晶状体后部分。结论本研究运用磁共振DTI技术,通过SVM分类方法构建分类器对aMCI患者具有较好的识别能力,为aMCI的早期辅助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判断胶质瘤良恶性和侵袭性的价值及胶质瘤与脑白质结构间关系,观察纤维束受损情况,为制定胶质瘤手术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31例不同级别胶质瘤(低级别胶质瘤15例,高级别胶质瘤16例)患者均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和DTI检查,分别绘制FA图、DEC图并重建弥散张量纤维素成橡(DTT)图。选择肿瘤实质、瘤周水肿及水肿边缘作为感兴趣区,分别比较不同级别胶质瘤相应感兴趣区内的rFA值,并观察肿瘤周围白质纤维束的改变。结果:低级别胶质瘤与高级别胶质瘤的平均rFA值均表现出实质部分(低级别组0.428±0.078,高级别组0.366±0.055)、瘤周水肿(低级别组0.578±0.120,高级别组0.458±0.158)、水肿边缘(低级别组0.834±0.074,高级别组0.676±0.138)的顺序递增的趋势。高级别胶质瘤组实质部分、瘤周水肿和水肿边缘的rFA值均较低级别胶质瘤组明显降低(P<0.05)。在FA图中各级别胶质瘤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低信号。DEC图中病变区颜色黯淡混杂、纤维束整体形态异常。在DTT图中低级别胶质瘤多数表现为纤维束部分中断(12/15),少数表现为受压、偏移(3/15);高级别胶质瘤中,纤维束多呈现明显的变形移位,多数表现为纤维束明显中断、稀疏(13/16);少数表现为纤维束全部或大部分中断(2/16);1例主要表现为受压移位。结论: DTI能够在术前评价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及瘤细胞侵袭性并能较全面地观察纤维束改变,可为胶质瘤手术方案的制定、判断手术效果及观察预后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磁共振DTI及DTT技术在评估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在新郑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35例HICH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CT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和DTI扫描,根据CST损伤程度将135例HICH患者分为A(Ⅰ级)、B(Ⅱ级)、C(Ⅲ)3个亚组,对比不同亚组间FA值、NIHSS评分和PG评分的差异性,统计CST损伤与患者术后4周时FA值、NIHSS评分和PG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不同CST损伤患者术前和术后4周时的FA值、NIHSS评分和PG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A组FA值最高,NIHSS评分和PG评最低;C组FA值最低,NIHSS评分和PG评最高。Spearman分析显示,CST分级与FA值呈负相关,与NIHSS评分和PG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磁共振DTI及DTT技术可有效反映HICH患者锥体束损伤情况,在评估患者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损伤状况及术后恢复情况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评价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可行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应用DTI序列,结合常规MRI及DWI序列,比较50例具有不同程度(轻度、中度、重度)脑损伤的足月新生儿颅内6个感兴趣区(ROI)的异性分数(FA)值变化情况,并分析FA值与临床新生儿行为神经测查方法(NBN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3个不同程度脑损伤组间脑内不同区域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重比较发现中度与重度脑损伤组间左侧颞叶白质的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余脑损伤组间不同部位脑组织的F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脑损伤越严重,FA值降低越明显。各ROI相应的FA值与NBNA评分均呈正相关。结论 DTI可应用于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评估,FA值能精确地反映分子的弥散程度。  相似文献   

10.
和一帆 《医学综述》2011,17(23):3630-3633
目前脊髓磁共振成像常规检查是诊断脊髓型颈椎病(CSM)的最佳手段,能清楚地显示受压颈髓形态及信号改变,以此明确疾病。但是CSM在磁共振成像常规检查中出现信号改变时往往提示脊髓损伤严重,并非病变的早期,使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期。而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对CSM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均具有价值。现就DTI成像原理、扫描技术、正常人脊髓及CSM患者的脊髓DTI表现等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陕西医学杂志》2014,(8):1021-1023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3.0TMRI对121例单侧脑梗死患者进行DTI扫描,观察患侧皮质脊髓束(CST)走行区FA指数(rFA)值及MD指数(rMD)值变化特点,分析rFA值、rMD值与CST损伤程度、患肢运动功能缺损及恢复程度的关系。结果:患侧CST rFA值与发病时间及CST受损分级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rs=-0.989,P<0.001;rs=-0.894,P<0.001),与发病时及治疗后3个月患肢肌力间均存在明显正相关(rs=0.935,P<0.001;rs=0.901,P<0.001);CST受损分级与发病时及治疗后3个月患肢肌力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rs=-0.851,P<0.001;rs=-0.872,P<0.001);rMD值与发病时间、CST受损分级及患肢肌力间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DTI可通过观测CST的rFA值变化预测脑梗死后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程度,rFA值越小,下降出现越早,预后越差。从而为脑梗死患者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及患肢运动功能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行CT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于发病24 h内和治疗4周后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和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DTT)检查,同时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及瘫痪情况,根据入院时DTT图像评估皮质脊髓束(CST)损伤级别,分析CST损伤级别与术后神经功能和瘫痪情况的相关性。结果: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CST损伤分级Ⅰ级13例,Ⅱ级38例,Ⅲ级35例。CST损伤级别越高,患者FA值越低,NIHSS评分和PG分数越高,不同CST损伤级别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患者各项指标均较入院时有所改善,但不同CST损伤级别间FA值、NIHSS评分及PG分数的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ST损伤级别与FA值呈负相关,与NIHSS分数、PG分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HICH患者发病后24 h内行磁共振检查获取的DTI、DTT,对预测术后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有一定价值,CST损伤程度越高,患者术后恢复越差。  相似文献   

13.
脑干华勒氏变性的DTI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丽娟  孟志华  程英 《山西医学院学报》2014,(3):213-216,248-250
目的 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观察非脑干脑梗死后脑干华勒氏变性(Wallerian degeneration,WD)的特点,从而为临床早期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准确的影像学信息.方法 收集54例非脑干梗死患者,其中非脑干梗死组中初发脑梗死按照病程分为三期,即急性期(n=16)、亚急性期(n=16)、慢性期(n=16);非脑干梗死组按照病灶范围分为腔隙性梗死组(病灶直径<1.5 cm,n=27)和梗死面积较大组(病灶直径>1.5 cm,n =27).另外选择脑实质未见异常的对照组40例.所有受试者应用美国GE1.5T磁共振进行脑部常规MRI及DTI成像.所有数据应用AW4.5 Functool软件分析处理,根据白质纤维示踪图观察脑干皮质脊髓束形态变化,分别测量ADC值和FA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非脑干梗死组ADC值和FA值均降低(均P<0.01);而非脑干梗死组在不同病程和病灶范围大小不同的ADC值和FA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FA值从急性期、亚急性期到慢性期呈逐步降低的趋势,ADC值在急性期及亚急性期降低,慢性期升高;与腔隙性梗死组对比,梗死面积较大组ADC值和FA值均降低(均P<0.05).结论 应用弥散张量成像可以判断非脑干梗死时脑干华勒氏变性皮质脊髓束形态变化,定量测定脑于FA值和ADC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在评价足月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中的价值。方法搜集临床确诊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的患儿15例,有窒息史但临床未诊断为HIE的患儿15例及正常组新生儿15例,应用1.5T磁共振仪对所有患儿及正常新生儿出生后行颅脑常规序列和DTI序列扫描。测量HIE组、窒息非HIE组及对照组新生儿颅脑各感兴趣区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 FA)值并比较各组间FA值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HIE组患儿额叶白质、内囊后肢、胼胝体压部、大脑脚及半卵圆中心FA值较对照组患儿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非HIE组患儿额叶白质、内囊后肢、胼胝体压部及半卵圆中心FA值较对照组新生儿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IE组患儿较窒息非HIE组患儿内囊后肢FA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可以早期发现窒息患儿脑损伤并指导临床进行早期干预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16.
探讨3T磁共振DTI成像技术及其参数在颈髓中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3特斯拉(3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作为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在正常颈髓中的应用,分析正常颈髓的DTI参数和纤维束成像。方法:将21例健康成年志愿者平均分为3个年龄组行轴位DTI成像,对颈椎2、4、6水平段脊髓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分数各向异性(FA)、λ1、λ2、λ3值及不同年龄组的ADC、FA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所有志愿者行颈髓及其神经根神经纤维束成像。结果:ADC、FA图、颈髓及其神经根纤维束成像均显示良好。颈髓3个水平段的ADC值(F=0.04, P>0.957)、FA值(F=0.56, P>0.576)、λ1值(F=1.02, P>0.368)、λ2值(F=0.77, P>0.468)及λ3值(F=0.15, P>0.859) 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间的ADC值(F=2.23, P=0.117)、FA值(F=0.11, P=0.899)无统计学意义。颈髓平均ADC值为(0.784±0.083)×10-3mm2/s、平均FA值为0.721±0.027、平均λ1、λ2、λ3值分别为(1.509±0.145)×10-3、(0.416±0.094)×10-3、(0.411±0.102)×10-3mm2/s。颈髓λ1值明显大于λ2、λ3值(P<0.05),λ2与λ3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水平段正常成人颈髓呈上下方向的圆柱状弥散,ADC值和FA值是评价颈髓的敏感指标,神经纤维束成像能清晰显示颈髓及其神经根纤维束结构。  相似文献   

17.
精神分裂症脑白质不对称性及完整性MR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MR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纤维不对称性及结构完整性进行研究。方法:31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0名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行MR弥散张量成像检查。对22个不同解剖部位的白质区域进行FA值测量。通过弥散示踪技术对8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名正常对照者的胼胝体、下纵束、扣带和钩束进行三维重建.重建纤维束数目被计算出来用于统计分析。结果:FA值统计学分析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颞部白质失去了存在于正常对照者中的左大于右不对称性。与正常对照者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双侧额叶、颞叶、枕叶白质、双侧扣带前部、扣带中间部及胼胝体体部的FA值明显减低。而在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双侧顶叶白质、双侧半卵圆中心、双侧内囊后肢及扣带后部的FA值在两组间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通过各纤维束的重建纤维束数目统计分析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失去正常左大于右的不对称性。同时各白质纤维束的重建纤维束数目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不对称性及结构完整性存在广泛的改变。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是在体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改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利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研究颅内肿瘤与邻近白质纤维束的关系.方法 对60例颅内肿瘤(脑膜瘤20例、胶质瘤20例、转移瘤20例)进行常规MR检查及DTI检查,使用纤维束跟踪软件重建得到病灶周围纤维束,判断肿瘤引起的白质纤维束的改变.结果 白质纤维束与肿瘤的空间关系分为:脑膜瘤周边白质纤维束移位12例,水肿5例,水肿移位3例;胶质瘤周边白质纤维束移位8例,水肿3例,水肿移位1例,破坏浸润8例;转移瘤周边白质纤维束移位7例,水肿9例,水肿移位4例.结论 肿瘤对周围白质纤维束的影响分为4种基本类型:破坏、浸润、水肿、移位.其中破坏浸润多见于高级别胶质瘤,水肿见于各种肿瘤的瘤周水肿区,移位多见于脑膜瘤、转移瘤和低级别胶质瘤.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与脑梗死患者住院前后临床评分的关系,评价DTI在判断脑梗死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对23例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间为2-7天)在住院治疗前后进行两次DTI扫描,经后处理获得各向异性分数(Farctional anisotropy,FA值)并计算出相对FA值(rFA值),rFA值为病灶侧FA值与对侧正常区FA值的比值;通过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重建双侧皮质脊髓束。根据病灶与皮质脊髓束的关系,将23例患者分为A、B两组,并在两次行DTI检查前施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motor assessment,FMA)。然后将治疗前后rFA值的变化与NIHSS评分及FM评分的变化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23例患者治疗前梗死灶FA值均低于对侧镜像区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rFA值均低于治疗前r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住院治疗前后患者rFA值下降的差值与NIHSS评分减少的差值及FM评分增加的差值之间均呈负相关(r=-0.685,P<0.01)、(r=-0.50,P=0.015)。根据病变与皮质脊髓束的关系,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皮质脊髓束分级为2级,12例;B组:皮质脊髓束分级为3级,11例。对本研究住院期间A组和B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增加的差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对病灶侧与对侧正常侧rFA值的测量及相关研究,可以判断脊髓纤维束的变性程度,并可判断疗效及评估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观察妊娠对女性盆底肌损伤的可行性。方法:筛选35名初产妇和35名无孕育史无盆底疾病的年轻志愿者,分别对其盆底肌进行常规MRI扫描和DTI扫描,测量肛提肌和肛门括约肌复合体的部分各向异性分数值(FA),计算其平均值。并使用计算机软件描绘肛提肌和肛门括约肌复合体的三维纤维示踪图。结果:35名初产妇肛提肌FA值均值是0.31±0.02,35名志愿者肛提肌FA值均值是0.41±0.02,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产妇肛门括约肌复合体FA值均值是0.67±0.03,志愿者肛门括约肌复合体FA值均值是0.70±0.03,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可以对女性盆底肌进行量化分析和三维形态学观察,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早期预防和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影像学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