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分析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69例临床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是否接受手术治疗与肿瘤直径(P=0.019)相关。患者5年生存率与年龄(P=0.014)、组织学分级(P<0.001)、肿瘤直径(P<0.001)、是否复发(P<0.001)、是否手术(P<0.001)相关。Cox回归模型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患者年龄(P=0.032)、组织学分级(P=0.002)、是否手术(P=0.009)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有效措施,患者预后与年龄、组织学分级、肿瘤直径、是否复发、是否接受手术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分析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 pNEN)增强CT纹理特征,预测其分化程度。方法 将102例pNEN患者的CT资料导入ITK-SNAP软件绘制感兴趣区并提取动静脉期纹理特征。运用R软件行最优化处理,采用Pearson及Mann-Wh itney U检验去除冗余特征,再利用向后逐步回归法建立最佳模型。绘制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计算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curve,AUC)、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 筛选出动脉期有效特征2个,静脉期有效特征1个,联合动静脉期资料共同分析,筛选出有效特征9个。单独动脉期有效特征建立模型1,曲线下面积为0.776(准确度0.737,灵敏度0.814,特异度0.625);单独静脉期有效特征建立模型2,曲线下面积为0.753(准确度0.710,灵敏度0.683,特异度0.750);联合动静脉期纹理特征共同分析建立模型3,曲线下面积为0.825(准确性0.768,灵敏度0.847,特异度0.6...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胰腺内分泌肿瘤的CT表现.方法对患者进行CT检查并进行诊断.结论对于胰岛细胞肿瘤来说,血供丰富是最主要的病理学特征,因此薄层增强CT扫描技术是必不可少的首选方法.由于相对于周围正常胰腺组织而言,瘤体的多血供CT表现是一过性的,因此快速扫描、实现在瘤体出现峰值强化时采集数据是影响CT检测率的关键所在.团注法薄层动态CT扫描可以达到这个要求,而作者更推崇采用螺旋C T双期扫描法,特别是在肝动脉期用5m m薄层扫描,用3m m层厚进行图像重叠重建,如此既可在肿瘤与胰腺正常组织出现最大密度差时采集数据,又可通过图像重叠重建来发现小病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胰腺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 23例PETs分别作HE、PAS、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观察.结果 23例PETs患者平均年龄42.4岁,术后有2例复发.部分肿瘤有包膜,肿块多为实性,局部可成囊状.组织学上,瘤细胞为一致的小圆形细胞,胞质少.细胞核内染色质呈细颗粒状.细胞排成小梁状、腺泡状或实性.免疫组:23例PETs中Syn13例、NSE和CgA10例CK7例及Ins6例为阳性.结论 胰腺内分泌肿瘤好发于成年人,具有独特的临床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  相似文献   

5.
胰腺内分泌肿瘤是胰岛细胞发生的肿瘤,临床上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成年人多见,尤其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1990-07/1999-04笔共诊治青年人胰腺内分泌肿瘤19例,现就其临床病理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9年6月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的pNEN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采用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影响预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5个月,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86.8%、77.8%。173例患者中,分化好的胰腺神经内分泌瘤167例,分化差的胰腺神经内分泌癌6例。无功能性pNEN占87.9%(152/173),功能性pNEN占12.1%(21/173)。临床分期Ⅰ、Ⅱ、Ⅲ及Ⅳ期分别为22、29、14、106例,不详2例。肿瘤临床分期及手术与否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HR分别4.604、3.045)。结论:pNEN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5个月,3年及5年生存率为86.8%、77.8%。肿瘤临床分期及手术与否是影响pNEN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腺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11例PETs分别作HE、PAS、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观察。结果11例PETs患者平均年龄43.2岁,术后有2例复发。部分肿瘤有包膜,肿块多为实性,局部可成囊状。组织学上,瘤细胞为一致的小圆形细胞,胞质少。细胞核内染色质呈细颗粒状。细胞排列成小梁状、腺泡状或实性。免疫组化:11例PETs中Syn11例、NSE和CgA10例、CK7例及Ins6例为阳性。结论胰腺内分泌肿瘤好发于成年人,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  相似文献   

8.
袁亚娜  杨虹  徐文祥 《当代医学》2021,27(31):155-157
目的 分析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CT表现及病理特征,以提高患者及家属对该疾病的认知水平.方法 以回顾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经病理诊断为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18例为研究对象,整理概括其病理、临床特征,同时依据国际胸腺肿瘤标准术语、癌症联合会及胸腺上皮肿瘤TNM分期体系,对18例患者CT资料进行全方位分析,实施分期.结果 18例患者中未见并发内分泌表现者.病理结果:肿瘤均位于前纵膈,肿瘤直径4.5~14.0 cm,平均直径8.8 cm;病灶主要包括分叶状14例,类圆形4例,囊变坏死13例,钙化4例;切面灰白色或暗红色:对其中14例采取增强扫描,结果发现轻度强化3例、中高度强化11例,伴瘤内血管10例;纵膈结构波及数量达17例,肿瘤累及毗邻肺组织10例;胸内外转移数目之比10:8;分期:Ⅰ期2例(占比11.11%)、ⅢA期5例(占比为27.78%)、ⅣB期11例(占比为61.11%);组织病理亚型:包括不典型类癌14例,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2例,小细胞癌2例;6例术后随访,仅有1例转移.结论 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类癌和不典型类癌可无症状或局部症状,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及小细胞癌有局部症状,易侵犯邻近器官及转移,CT特征主要有纵膈区存有较大肿块,钙化不多见,常有坏死囊表现,极易累及周边,与其病理、临床特征相对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MRI对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胰腺囊性病变患者的CT、MRI资料,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胰腺不同性质囊性病变的影像征象分析。结果胰腺真性囊肿2例。假性囊肿9例,其中8例位于胰体尾,5例有胰腺炎或外伤病史。浆液性囊腺瘤4例均为微囊型,其中3例位于胰头,囊壁菲薄,囊内分隔放射状排列,1例中央见钙化。黏液性囊性肿瘤7例,胰头2例为多房分叶状肿块,体尾部5例为单囊肿块,囊壁及分隔较厚。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4例均位于胰头,3例为老年男性;MRCP示2例分支胰管型呈与扩张主胰管相通的"葡萄串状"囊性肿块。实性假乳头状瘤4例均为年轻女性;胰头3例,体尾1例;肿瘤包膜完整,实性成分渐进性强化。胰腺癌囊变2例术前诊断困难。结论胰腺囊性病变的CT、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可对部分患者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NEN)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调查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5年9月至2018年4月确诊为NEN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发病部位、转移情况及病理特点。结果 30例患者年龄(49.5±12.7)岁,男女比例为1:1。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腹痛(12/30,40%)、黄疸(4/30,13.3%)、腹泻(3/30,10%),其他症状(7/30,23.3%)及无症状(6/30,20%)。NEN最常见的部位依次为胰腺(9/30,30%)、直肠(7/30,23.3%)、十二指肠(3/30,10%)。30例NEN发生转移7例,其中2例发生多处转移;转移部位以淋巴结(4/7,57.1%)最多见。NEN患者G1、G2、G3期分别为(7/30,23.3%)、(22/30,73.3%)、(1/30,3.3%)。Cg A、Syn、CD56阳性率分别为(13/30,43.3%)、(22/30,73.3%)、(24/30,76.7%)。结论 (1) NEN发病年龄主要为40~6... 更多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的CT表现与病理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在我院经手术切除和病理确诊的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术前cT表现和病理资料。结朵肿瘤平均直径(3.5±1.8)cm。经卡方检验,Takada病理分型与CT分型的对应关系较好(P=O.012),轻度或无不典型增生的IPMN患者11例;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及浸润型生长的IPMN患者分别为2例、4例及1例。卡方检验显示IPMN病灶内无壁结节时,其病理表现为良性的概率明显大于病灶内有壁结节的相应表现为良性的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IPMN患者病灶内是否有分隔出现与该肿瘤的良恶性无显著相关性(P=0.73);良性组囊性病灶最大直径明显小于恶性组相应病灶的最大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所有患者的主胰管管径明显大于其胆.善管管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IPMN的cT表现与病理结果之间对应关系较好,术前cT对胰腺IPMN的诊断和,临床病理分型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分析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 方法 收集本院病理诊断为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例15例,按照2010年第4版《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标准进行病理复核,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及病理特点。 结果 15例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中,中位发病年龄为56岁。发病部位多见于食管,其次为胰腺,CgA阳性率为73%,Syn阳性率为87%,分期为IV期及病理分级为3级的患者预后差。 结论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很高的异质性,临床分期及分级是主要的预后因素,早期诊断及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腺内分泌肿瘤(PE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与腺泡细胞癌的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PET进行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合文献讨论其与胰腺腺泡细胞癌的鉴别。结果:PET组织学上肿瘤细胞呈实性片状、小梁状、腺泡状排列,结构上与腺泡细胞癌相似,但细胞无明显异型,间质中血管丰富。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嗜铬素A、突触素、胰岛素内分泌标志。结论:PET大多数为良性肿瘤,而胰腺腺泡细胞癌属于高度侵袭性肿瘤,二者形态上相似,但生物学行为却明显不同,因此区分两类肿瘤有明显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MSCT)与MRI对于胰腺囊性肿瘤(PCN)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8例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PCN患者的MSCT与MRI直接、间接征象,并选取同期胰腺MSCT与MRI检查结果显示正常的48例患者作为对照,比较MSCT与MRI对PCN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结果MRI检测PCN直接征象的灵敏度、准确性均高于CT(均P<0.05);MSCT与MRI检测PCN直接征象的特异度均为100.0%。MSCT与MRI检测PCN间接征象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MSCT与MRI诊断PCN的特异度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相较于MSCT,MRI对PCN诊断的灵敏度高,但特异度、准确性方面并未表现出优势。  相似文献   

16.
随着CT、MRI的发展 ,特别是成像速度的加快 ,胰腺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在不断提高。CT是目前胰腺疾病诊断最重要的影像检查方法。MRI成像在胰腺疾病诊断上的价值进一步提高 ,尤其MRCP成像对胰胆管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已被临床广泛认可。1 胰腺CT的应用进展螺旋CT扫描 螺旋CT扫描速度快 ,动态增强扫描使胰腺和肝脏达到理想的强化 ,有利于胰腺肿瘤及其肝转移的显示。胰腺小肿瘤应采用螺旋CT双期增强 (动脉期和胰腺实质期 )薄层扫描。胰腺癌于正常胰腺比较为血供较少 ,胰腺有丰富的动脉供血 ,故在动脉期扫描 ,肿瘤与正常胰腺实质的密度差…  相似文献   

17.
王辉  罗辉 《中外医疗》2010,29(33):171-171
目的提高CT对胰腺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endocrine tumor,PET)表现的认识,避免误诊,漏诊。方法回顾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ET影像学定位结果,探讨PET的CT表现和特点并分析误诊、漏诊原因。结果术前CT定位准确性80%(16/20),大多数肿瘤(n=17)在至少一个期相上相对于正常胰腺实质呈高密度,1例肿瘤在各个期相上均呈低密度,2例肿瘤呈等密度。结论 CT对PET的检出准确度高,肿瘤邻近血管及非高密度灶是造成误诊和漏诊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T)的CT影像特征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22例经病理诊断为GEP-NET的患者纳入研究,回顾性分析GEP-NET的CT影像特征(肿瘤大小、形态、生长方式、边界、坏死囊变、周围侵犯、强化方式、强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与GEP-NET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肿瘤大小、...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胰腺内分泌肿瘤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胰腺素瘤7例,3例行肿瘤摘除术,2例行胰尾及脾切除术,2例随访期内饮食治疗,胰高血糖素瘤1例,术中发现肝转移,行姑息性切除术;胰多肽瘤4例,均行肿瘤切除术,1例术后病理报告为恶性,但术中未发现转移,仅局部略粘连,所有手术患均手术并发症。结论:胰腺内分泌肿瘤界清晰,多有包膜,手术成功率大,即便是姑息性切除也可以明显缓解症状,在定性诊断的前提下,胰岛素瘤首次手术患者可以直接采取探查术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