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对儿童肾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特点。结果:21例肾母细胞瘤位于单侧肾脏,位于上极14例,下极7例,表现为强化不明显的实质性肿块,瘤内常见坏死,出血与囊性病变,极少钙化,典型表现为残存肾实质呈“新月形”强化。结论:CT检查可清晰显示原发肿瘤及其侵犯,主时发现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对肾原发肿瘤与腹膜后肾外肿瘤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何柳  高玉颖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2):102-103,F0003
目的分析CT对于儿童肾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31例均为单侧发病,肿瘤较大,20例均为实性(64.5%),囊实混合性11例(35.5%),8例可见钙化,除1例未见明显强化外,其余均可见不均匀强化。残存受压的肾实质在增强CT扫描上呈新月形改变。肿瘤可侵犯肾包膜,腹膜后、膈脚后淋巴结转移常见。结论CT检查能发现肿瘤的部位、浸润范围、分期、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及血管受侵等情况,有助于手术方案的选择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T在儿童肾母细胞瘤临床分期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审阅3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母细胞瘤的CT影像资料,记录肿瘤最大径,辨别包膜完整性、坏死囊变、出血、钙化、中等度强化、残肾征及蟹足征等CT征象,比较临床分期中早期组与中晚期组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评价CT分期与临床分期的一致性。结果 1.39例患儿肾区可见较大、不均质软组织肿块,肿瘤边界清楚,肿块可见包膜,增强扫描肿瘤表现为中等度强化(28/39),残余肾明显强化,形成“残肾”征和“抱球”征(38/39),内部囊变坏死区不强化(35/39)。2.在早期组与中晚期组中仅肿瘤包膜的完整性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3),对于CT分期有一定意义。3.CT分期与临床分期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值=0.676)。结论 肾母细胞瘤具有较为特征性的CT表现,CT分期与肾母细胞瘤的临床分期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我们应注重观察假包膜的完整性,邻近脏器有无侵犯,腹膜后淋巴结、肝肺等远处转移,以便肾母细胞瘤的准确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提高其诊断率。方法总结15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并与组织病理学对照研究。结果右肾6例,左肾7例,双肾2例,共发现原发病灶20个。20个病灶中上皮型6例,胚芽型4例,间质型6例,混合型5例,间变型1例。CT表现为球形或大分叶状,轮廓多较光滑,瘤内密度不均,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轻到中度强化。结论掌握儿童肾母细胞瘤的CT特征性表现有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同时可以清晰显示肿瘤内部结构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助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肾母细胞瘤的 CT 表现,提高其诊断率.方法 总结15 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肾母细胞瘤的 CT 表现,并 与组织病理学对照研究.结果 右肾6例,左肾7例,双肾2例,共发现原发病灶 20 个.20 个病灶中上皮型 6例,胚芽型 4 例,间质型 6例,混合型3例,间问变型 1例.CT 表现为球形或大分叶状,轮廓多较光滑,瘤内密度不均,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轻到中度强化.结论 掌握儿童肾母细胞瘤的 CT 特征性表现有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同时可以清晰显示肿瘤内部结构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助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对儿童肾母细胞瘤诊断及分期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全部病例均进行了平扫与增强检查。肿瘤大部分源于一侧肾脏,也可双侧,上极多于下极。不均匀强化的实质性肿块伴坏死、出血、囊变,少数有钙化;肿瘤侵犯、压迫后残存肾呈新月形强化为典型CT表现。结果:本组术前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6.8%。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最多见。结论:CT检查可准确显示肾母细胞瘤侵犯的范围,及时发现转移瘤,对肿瘤分期、制订治疗方案、估计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85例小儿肾母细胞瘤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小儿肾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以便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分析8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肾母细胞瘤单侧多见,双侧少见。多发于肾脏上极,也可全部,常表现为强化不明显的实性肿块,瘤内常有坏死、囊变、出血,少数有钙化,典型CT表现为残存肾实质呈新月形强化。本组术前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3%。结论螺旋CT检查能准确显示肾母细胞瘤的大小、形态、密度、侵犯的范围及转移情况,很好地评价对侧肾脏的情况,对肿瘤分期、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小儿肾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便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分析8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肾母细胞瘤单侧多见,双侧少见,多发于肾脏上极,也可全部,常表现为强化不明显的实性肿块,瘤内常有坏死、囊变、出血,少数有钙化,典型CT表现为残存肾实质呈新月形强化。本组术前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3%。结论:螺旋CT检查能准确显示肾母细胞瘤的大小、形态、密度、侵犯的范围及转移情况,很好地评价对侧肾脏的情况,对肿瘤分期、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儿童肾母细胞瘤的CT诊断价值探讨(附6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主要探讨CT对儿童肾母细胞瘤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66例儿童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并与手术和病理进行观察.结果:66例均起自于肾皮质,呈膨胀性生长.肾上极43例,肾体部14例,下极9例.实质性45例(68%),囊实性16例(24%),囊性5例(8%).58例呈球形或椭圆形,其中56例包膜完整,边界清楚,2例不同程度的包膜破坏,8例形态不规则.均有不同程度突破肾包膜,肿瘤边界不清.结论:CT是目前诊断肾母细胞瘤的首选检查方法,它对肿瘤的定位、定性均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分析儿童肾透明细胞肉瘤(clear cell sarcoma of the kidney,CCSK)与良好组织分化型(favorable histology,FH)Wilms’瘤(Wilms’ tumor,WT)患儿的主要CT征象,以期发现可资鉴别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3月至2018年6月病理确诊的22例CCSK患儿的临床、影像和病理资料,以同一时期44例WT(FH)连续病例作为对照,提炼并分析2组疾病的8个CT主要影像特征。数据由统计软件SPSS 17.0使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并对P值进行Bonferroni校正。复习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影像特征的患儿病理切片。结果:对2组患儿的8个CT影像征象的数据分析显示,仅“肿块边缘小囊征”的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字2=7.857,P=0.040,Bonferroni校正后),CCSK和WT的95%可信区间分别为0.32~0.77和0.08~0.33,提示该征象可能对CCSK和WT的鉴别诊断有临床意义。病理研究显示,小囊状结构为水样囊腔,囊壁由单层上皮或复层上皮构成,符合集合小管或肾盏的解剖特点。结论:CCSK与WT(FH)有许多共同的CT影像特点,术前鉴别诊断困难。“肿块边缘小囊征”可能是诊断CCSK有潜在诊断意义的CT征象。  相似文献   

11.
敖锋  邹文远  石思李 《西部医学》2012,24(5):972-973,976
目的探讨MSCT增强扫描在儿童肾母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肾母细胞瘤的MSCT表现。所有病例均采用GE公司Lightspeed 16排MSCT机行常规平扫与增强扫描。结果发生于左肾25例,右肾18例,双肾1例。MSCT平扫多表现为肾实质内混杂密度肿块,增强后常表现为强化不均匀的肿块,瘤内常有坏死、囊变,少数有出血、钙化,典型表现为残存肾实质呈"新月形"强化。结论 MSCT增强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儿童肾母细胞瘤的大小、形态、密度、侵犯的范围及转移情况,并对肿瘤的诊断、制定临床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有重要的意义,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 所有病例均有部分或全部玻璃体密度增高。钙化20例;视神经受累7例;眼球增大7例:异位者2例。结论 CT对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可做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3.
CT诊断肝母细胞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 ,1 3岁 ,因反复右季肋部疼痛 8d入院。一般情况好 ,无其他伴随症状。体检肝脏下缘在右锁骨中线肋缘下 5cm ,剑突下 8cm ,质软无触痛。实验室检查AFP >1 0 0 0 μg/L ,CEA 5 .96 μg/ml。B超示右肝 1 3.3cm× 1 3.2cm的巨大实质不均质肿块 ,边界尚清 ,内部回声不均质 ,似有多个团块融合。CDFI示其血流较丰富 ,内部有动脉血流频谱。CT表现为肝右叶 1 3cm× 1 4cm大小的肿块 ,边界不清 ,密度不均匀 ,其外后份见不规则的更低密度区 ,肿块内可见散在的小点状、斑点状钙化灶 ,见图 1。CT诊断为“肝母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纵膈神经母细胞瘤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儿童纵膈神经母细胞瘤17例CT表现,观察肿瘤的生长方式、大小、密度、强化程度、侵犯周围组织及转移等特点,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7例中位于右后上纵膈2例,右后中上纵膈3例,右后中下纵膈3例,右后下纵膈1例,左后中纵膈3例,左后中下纵膈3例,左后下纵膈1例,双侧后中下纵膈1例。肿块平均大小6.3cnm×4.3cm(2.3cm×2.0cm~12.6cm×4.0cm),CT平扫显示肿块边界清楚8例,边界不清楚9例;肿块密度不均匀13例,密度均匀4例,肿块内见砂粒状或条片状钙化8例;邻近胸膜增厚10例,合并胸腔积液5例;邻近气管及主支气管受压6例,心脏受压4例,肺动脉受压7例,降主动脉受压1例;肿瘤越过中线6例,肿瘤向椎间孔生长5例,包绕主动脉3例,肋骨侵袭破坏3例,肋骨受压变形2例,胸椎受侵破坏2例,沿脊柱旁突入上腹部1例;纵膈淋巴结肿大10例,骨转移10例,颈部淋巴结肿大4例,肝转移1例,脑转移1例。CT增强扫描14例,不均匀强化11例,均匀强化3例;轻度强化3例,平均CT值36(20—56)HU;中度强化8例,平均CT值53(36~74)HU;明显强化3例,平均CT值70(56—88)HU。肿块内见点状血管影7例,肿块内见多囊状改变6例。结论儿童纵膈神经母细胞瘤具有一定特征,CT表现结合临床可作出较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儿童肾母细胞瘤的CT诊断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儿童肾脏的恶性肿瘤 90 %以上为肾母细胞瘤 (又名肾胚胎瘤 ,Wilms瘤 ) [1] 。作者回顾性分析 5 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 ,结合文献探讨CT对肾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 2例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母细胞瘤。年龄 1~ 4岁 ,平均 2 .8岁。临床表现为腹部肿块、发热、血尿。病变发生于左肾 2 3例 ,右肾 2 4例 ,双侧肾脏 5例。初诊时发现有脑转移 1例 ,胸膜转移 1例 ,肺转移 1例。1.2 方法 使用PickerSeleSp螺旋CT扫描仪 ,扫描范围从膈面至髂嵴水平 ,层厚 11.1mm ,层间距 10 .0mm ,扫描前 30…  相似文献   

16.
儿童胼胝体发育不全及并颅内其他畸形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胼胝体发育及并颅内其他畸形的CT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2例儿童胼胝体发育不全的临床及CT表现,并从组织胚胎学角度解释。其中12例伴各种其他颅内畸形。结果:32例胼胝体发育不全CT表现如下:(1)半球间裂紧贴第三脑室前部25例。(2)第三脑室扩大、上移23例。(3)侧脑室两产角平直或呈例“八”字型分离19例。(4)侧脑室体部扩大,明显分离,平行,甚至内陷22例。(5)枕角扩大11例。(6)合并各种畸形12例。结论:扫描能正确诊断胼胝体发育不全及伴发畸形,是该病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胸膜肺母细胞瘤(PPB)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PPB的CT表现,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左肺病变3例,右肺病变2例,Ⅰ型3例,Ⅱ型和Ⅲ型各1例。Ⅰ型患儿表现为多发充气囊腔;Ⅱ型患儿表现为巨大囊实性肿块,伴胸腔积液;Ⅲ型患儿表现为较大实性肿块。镜检:肿瘤主要由原始胚胎性的圆形或卵圆形细胞组成。结论 PPB是儿童期少见的肺部胚胎性肿瘤,CT表现随病理分型的不同而各有特点,结合病灶部位、形态及临床特征,影像检查可为临床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
CT双期增强扫描对小儿肾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小儿肾母细胞瘤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本组全为单侧发病,多发生于肾脏的一极,也可全部,常表现为强化不均匀的实性肿块,瘤内常有坏死、囊变,少数有出血、钙化,典型表现为残存肾实质变薄,呈新月形或肾的正常结构消失。本组术前诊断准确率94%(34/36)。结论CT检查能准确显示肾母细胞瘤的大小、形态、密度、侵犯的范围及转移情况,对肿瘤分期、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有极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CT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诊断和随访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CT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诊断和随访中的价值。方法 总结32例经病理证实、临床影像资料完整的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CT表现。结果 32例患儿中检出34个原发肿瘤,其中神经母细胞瘤33个,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1个。肿瘤原发于’肾上腺23例,腹部、盆腔交感神经链8例,纵隔1例;31个肿瘤可见钙化,腹膜后肿瘤跨越中线19例,肿瘤包埋血管12例,侵犯肾脏4例,腰大肌或髂腰肌受侵2例,侵入椎管2例,胰腺、膀胱受侵各1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20例,纵隔淋巴结转移3例,骨转移8例,肝转移5例,肺转移1例:31例术前作出正确诊断,术前CT诊断正确率为96.9%;24例行1~4次随访复查。结论 CT对神经母细胞瘤诊断及随访有重要价值,可作为神经母细胞瘤诊断和随访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回顾性分析儿童颈部淋巴管瘤的CT表现和CT诊断价值.方法 9例淋巴管瘤中6例为囊性淋巴管瘤,3例为海绵状淋巴管瘤.螺旋CT平扫9例,平扫同时增强扫描3例.结果 淋巴管瘤在CT表现为颈部边界清晰的囊性肿物,位于颈动脉间隙或颈外侧间隙,有明显占位效应,沿邻近疏松组织间隙蔓延生长.囊性淋巴管瘤表现为水样密度,密度均匀,有分隔,囊性区无强化,囊壁及分隔轻度强化.海绵状淋巴管瘤密度不均,可见低密度背景下等密度或略高密度的点片状和条状.结构,CT增强扫描特征为低密度区无强化,囊壁及分隔呈点状、条状、网格状强化.结论 CT检查可清晰显示淋巴管瘤的位置、形态、大小和蔓延范围,依据其部位、内部结构和CT特点可作出准确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