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乳腺癌在锥光束乳腺CT(Cone Beam Breast CT,CBBCT)的主要影像学表现,探索这一新的成像技术对于诊断的辅助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CBBCT检查且病理结果为乳腺癌的30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于病变影像特征进行分析,包括肿块或非肿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锥光束乳腺CT(Cone-Beam Breast Computed Tomography,CBBCT)平扫及数字乳腺X线摄影(Digital mammography,DM)对乳腺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并在术前行CBBCT检查与DM检查的乳腺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96例患者,114个病灶,由同一位高年资医生分别评估CBBCT平扫图像及DM图像,记录腺体分型,影像特征、BI-RADS分类等。结果 CBBCT与DM对乳腺腺体分型具有一致性,Kappa值为0.642,P<0.01;CBBCT及DM对于病灶的总体检出率(89.5%vs. 70.2%,P<0.01)及良性病变的检出率有显著差异(86.2%vs. 60.3%,P<0.01),但对恶性病变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92.9%vs. 80.4%,P=0.096)。CBBCT与DM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无明显差异,但CBBCT平扫AUC值大于DM(0.875 vs. 0.809)。结论 CBBCT平扫有助于提高病灶的检出率,诊断效能优于DM。  相似文献   

4.
杨芸晓  于湛  许歌 《中国医疗设备》2022,(10):139-141+161
目的 探讨锥光束乳腺CT(Cone-Beam Breast Computed Tomography,CBBCT)平扫对数字乳腺X线摄影(Digital Mammography,DM)漏诊病灶的检出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2月同时接受CBBCT平扫和DM检查的患者,经纳入标准筛选后,入组20例患者,累计25个病灶。结果 将25个病灶乳腺的CBBCT平扫诊断结果与其病理结果比较,Kappa=0.76,具有较高一致性;AUC值为0.92(95%CI:0.865~0.976),诊断效能较高。以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类4a类为截断点,CBBCT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分别为84.62%、91.67%、0.763。结论 CBBCT平扫在c型及d型乳腺中评估DM不能检出的病灶方面具有优势,在临床发现乳腺病变而DM未见检出时,更宜选用CBBCT进行平扫检查。  相似文献   

5.
郑仲涛  康巍  赵欣  蒙丽宇  刘宇  李强  苏丹柯 《广西医学》2020,(21):2837-2840
目的对比两种穿刺方法在不同乳腺体模中行锥光束乳腺CT(CBBCT)引导下核芯针穿刺活检的效果。方法取硅胶乳房、圆形茄子及煮熟土豆作为乳腺体模,在CBBCT引导下分别采用单路径多方向穿刺法(SCMDB)及多路径多方向穿刺法(MCMDB)对随机放置在体模中的模拟肿物进行定位活检。比较两种穿刺方法在不同乳腺体模中的有效组织获取率,以及同一穿刺方法在3种体模中的有效组织获取率。结果在硅胶乳房、圆形茄子及煮熟土豆中,MCMDB的有效标本获取率(分别为90.0%、81.7%、78.3%)均高于SCMDB(分别为56.3%、47.9%、54.2%)(均P<0.05)。同一穿刺方法在3种体模中有效标本获取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3种乳腺体模中,使用CBBCT引导下MCMDB获取有效组织的准确性均高于SCMDB;不同体模在使用同一穿刺方法获取有效组织的准确性无差异,植物体模可作为硅胶乳房体模的替代品进行穿刺体模实验。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上升的趋势,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及诊断对乳腺癌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乳腺X线摄影、乳腺超声、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手段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锥光束乳腺CT(Cone-Beam Breast Computer Tomography, CBBCT)以其全方位、多角度的乳腺三维立体影像成像优势可对乳腺进行360°扫描,为临床诊断乳腺疾病提供依据,已成为一种新兴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本文旨在通过对CBBCT相关文献进行研究,探讨CBBCT在乳腺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锥光束乳腺CT与彩超、钼靶、核磁共振单独或联合检查的诊断效能。方法 收集89例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间临床首诊为乳房肿块的女性患者,全部进行了锥光束乳腺CT、彩超、钼靶、核磁共振检查。按照个体检查和联合检查,共分为15个组别。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根据美国放射学学会第5版BI-RADS分类,最后将BI-RADS结果分为阴性(≤3)和阳性(≥4),并采用统计学软件Medcalc 19和SPSS 24对各组的诊断效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收集到98个病变,其中14个为良性病变,84个为恶性病变。包括锥光束乳腺CT、彩超、钼靶、核磁共振个体和合并的检查共15组,其中锥光束乳腺CT的AUC绝对数为0.78,在所有分组中为最高。联合检查组中e(锥光束乳腺CT+彩超)、g(锥光束乳腺CT+核磁共振)及l(锥光束乳腺CT+彩超+核磁共振)的AUC为0.82,绝对数最高,锥光束乳腺CT分别与各组检查的AUC值比较,P值>0.05,无显著差异。15组检查的Kappa系数,P值均<0.05,差异显著,其中锥光束乳腺CT为0.657。结论 1.锥光束乳腺...  相似文献   

8.
目的 定量分析螺旋断层放疗系统3种兆伏CT扫描模式获取的2套模体图像质量,探索和验证螺旋断层放疗系统兆伏CT图像的半自动质控方法。方法 分别使用螺旋断层放疗系统上螺距为4 mm、8 mm、12 mm/圈的Fine、Normal和Coarse模式,获取CatPhan504和Cheese模体的兆伏CT图像。基于Pylinac、Matlab和Eclipse软件自动分析对比3种模式下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图像噪声和低对比度分辨率。结果 对CatPhan504空间分辨率模块的分析显示,Coarse模式的前3个线对(间距分别为0.500 cm、0.250 cm和0.167 cm)清晰但从线对4(间距为0.125 cm)开始发生了明显混叠,而Normal和Fine的前4个线对均可清晰观测。Coarse、Normal和Fine模式下Cheese模体的总体不均匀度分别为0.157 7、0.136 8和0.122 9。3种成像模式所得Cheese图像的低对比度分辨率相近,且随着构造材料与局部背景CT平均差值的增大,插件的可观测性呈近乎线性增长。结论 3种成像模式在3个图像质量评估指标上并未呈现一致优劣性。临床上螺旋断层放疗系统成像模式的选择可基于图像观测的需求,参考本研究的评估结果,从而做出决策,相关图像质量评估工作也可参考本研究的方法,定期进行相关质控测试。  相似文献   

9.
CT机临床诊断以其准确、快速、清楚、无创伤、无痛苦、无危险等特点,迅速在全国普及,现已成为各大小医院里常规检查疾病的重要手段.CT之所以能及时迅速地为临床提供常规X射线图像诊断中无法作出的定位、定性诊断,优质的CT图像质量是评价CT产品的重要指标之一,得到优质的CT图像也是所有生产企业多年追求的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CT设备质量控制的主要指标及检测方法。通过对比日常质控、周期性质控和保养前后质控的检测数据,从中发现影响CT图像质量的因素,从而对CT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由于CT的广泛应用.外伤性颅内血肿的诊断水平不断提高,定位诊断率几乎达100%,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可靠依据。我们自1989年12月~1992年6月.采用CT定位锥颅抽吸的方法选择性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35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CT图像质量各项指标及质量控制检测方式。方法:分析各种参数对CT图像质量的影响,测试图像的各项指标客观地评价图像。结果:影响CT图像质量因素较多而且复杂,各参数相互有密切的关系并相互制约。结论:反映CT图像质量的各项指标及测试方法和控制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是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双源CT双能模式扫描后颅窝的图像质量。方法收集79例双源CT双能模式头部平扫的数据资料,后处理得到配对的非线性融合图(模拟传统CT扫描)及单能量70keV图(最佳单能量参数),采用客观评价(图像质量分析)及主观评价(图像伪影分析),研究双能扫描法对比传统CT、对后颅窝图像质量的改变。结果双能CT扫描图三个感兴趣区的客观噪声水平(SD)均低于传统CT(P〈0.05),而主观伪影分析双能CT图的评分与传统CT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双能CT扫描能明显提高后颅窝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 1 995年 1月至 2 0 0 0年 1 0月 ,对3 8例高血压脑出血CT定位锥颅碎手术治疗 ,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共 3 8例 ,男 2 9例 ,女 9例 ,年龄 40~ 73岁 ,高血压病史 2~ 2 3年 ,入院时神清 8例 ,昏迷 3 0例 ,合并脑疝 3例 ,3 8例均有一侧肢体不同程度偏瘫。出血部位 :基底节区2 5例 ,丘脑 6例 ,颞叶 3例 ,顶叶 2例 ,枕叶 2例 ,其中破入脑室 1 6例。血肿量 :血肿 3 6~50ml 2 0例 ,51~ 70ml 1 0例 ,71~ 1 0 0ml 8例。出血至手术时间 :<6h 1 0例 ,6~ 2 4h 2 0例 ,1~ 3天 8例2 手术方法手术均在局麻下进行 ,术前根据头颅…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内科保守治疗死亡率达26%~50%,致残率亦较高。锥颅穿刺抽吸术是在CT定位的基础上,用脑穿针经颅骨锥孔穿刺抽吸出脑内积血,从而达到降低颅内压,减轻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及促进脑功能恢复的新技术。自1990年6月始,我科采...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美国GE公司最新的一款带16排CT的SPECT/CT为例,从SPECT图像质量控制、CT图像质量控制、图像融合测试三方面介绍SPECT/CT的图像质量控制目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钟盛武 《医学文选》1999,18(3):422-423
脑出血已往多采用内科保守及开颅手术治疗,死亡率及致残率均较高。近年,经CT导引下的颅内血肿穿刺抽吸术为治疗脑出血开辟了新途径。我院于1996~1997年采用CT定位锥孔血肿抽吸尿激酶溶解治疗脑出血15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15例中男7例,女8例。年龄35~80岁,平均63岁,<60岁5例,>60岁10例。8例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时血压146~32/93~186kPa。从发病到第一次穿刺抽血时间6小时以内7例,6~12小时7例,1例超过24小时。…  相似文献   

18.
19.
张永伟 《吉林医学》2014,(6):1257-1257
目的:分析在CT定位引导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选择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30例,将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行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15例患者中,2例痊愈,2例死亡,病死率为13.33%。对照组1例痊愈,4例死亡,病死率为26.67%。两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T定位的引导下行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的特点,值得广泛地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CT架下定位锥颅钻孔引流术治疗脑出血与既往锥颅钻孔引流术进行对照研究.方法:将60例脑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并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经统计学处理,观察组、对照组两种治疗方法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3,P<0.05),观察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CT架下定位锥颅钻孔引流术治疗脑出血临床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