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9-2018年天津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近20年天津市居民期望寿命变化规律以及对期望寿命增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简略寿命表、期望寿命差异的年龄和死因分解法对天津市户籍居民1999-2018年死因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不同年龄、不同疾病死亡率对期望寿命增量的贡献值和百分比。结果:20年间天津市户籍居民期望寿命增加了4.97岁,男性、女性期望寿命分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湘西自治州2007年居民的死亡原因及其分布情况,初步分析当地居民的预期寿命和评价其的健康状况,为疾病防治提供流行病学研究依据。方法按ICD-10死因分类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卫生部《死因医学登记系统》进行死因分析。结果湘西自治州2007年居民的平均粗死亡率为2.54‰,前五位死因顺位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5~44岁以损伤和中毒为第一位死因;45~65岁以上循环系统疾病为第一位死因。湘西自治州2007年居民平均预期寿命73.27岁,其中女性(75.48岁)显高于男性(69.81岁)。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导致湘西自治州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应引起重视和加强控制工作;损伤和中毒的预防亦应引起关注。湘西自治州居民平均预期寿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明显差距。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天津市户籍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及去死因期望寿命情况。方法 收集2015年天津市户籍居民全死因登记资料,按照全球疾病负担中恶性肿瘤分类标准进行分类,计算各类恶性肿瘤死亡率及去除之后对期望寿命的影响。结果 2015年天津市户籍居民因恶性肿瘤死亡17 641例,粗死亡率为171.79/10万,标化率为86.32/10万。其中男性死亡10 165例,粗死亡率为197.39/10万,标化率为95.41/10万,女性死亡7 476例,粗死亡率为146.04/10万,标化率为76.65/10万。男性恶性肿瘤死亡排前5位的是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肛门癌和胰腺癌;女性恶性肿瘤死亡排前5位的是肺癌、乳腺癌、肝癌、结直肠肛门癌和胃癌。去除恶性肿瘤后男性和女性期望寿命分别增长3.53岁和2.88岁,其中去除肺癌之后分别增长1.25岁和0.97岁,远超过其他恶性肿瘤。结论 肺癌是造成天津市户籍居民死亡及期望寿命减少的主要疾病,亟需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加以遏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00-2010年北京市户籍居民期望寿命变化规律以及主要疾病死亡率变化对期望寿命增量的影响.方法 应用简略寿命表、期望寿命差异的年龄和死因分解法对北京市户籍居民2000-2010年死因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各主要疾病死亡率变化对期望寿命增量的贡献值和百分比.结果 10年间北京市户籍居民期望寿命增加了3.35岁.≥80岁组和65~岁组居民死亡率下降对期望寿命的增加贡献较大,贡献率分别为44.27%(1.48岁)和26.76%(0.90岁).脑血管病和心脏病是对期望寿命增加贡献最大的两类疾病,贡献率分别为41.21%(1.38岁)和21.39%(0.72岁),而恶性肿瘤是阻碍期望寿命增加的最主要疾病,其贡献率为-26.00%(-0.87岁).结论 2000-2010年北京市户籍居民期望寿命增长主要归因于老年人以及心脑血管病死亡率的下降,而恶性肿瘤死亡率的上升则阻碍其增加.  相似文献   

5.
陈旭鹏  洪忻  王志勇  戚圣香  杨华凤  除斐 《中国校医》2012,26(6):433-434,436
目的分析2011年南京市居民死因构成特征,提供反映居民健康水平的卫生指标和数据。方法数据包括南京市全部13个区县的户籍人口死亡资料。使用根本死因编码进行死因构成和顺位分析。结果南京市户籍居民的首位死因是循环系统疾病,占总死亡数的42.16%。其次是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分别占总死亡数的32.70%和9.7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占全死因的比重已经上升到90%以上。结论目前对慢性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控制和降低慢性病的发生,延缓慢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减少因慢性病引起的早死是改善健康水平和提高期望寿命的最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北京市大兴区户籍居民的主要死因及对期望寿命的影响,为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8年北京市大兴区户籍居民死亡监测资料,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顺位、期望寿命和去死因期望寿命等相关指标。结果 2018年北京市大兴区户籍居民粗死亡率为612.49/10万,标化死亡率为415.31/10万,男性死亡率(697.89/10万)高于女性(361.77/10万)。居民死因顺位前5位分别是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占全部死因的比例达82.14%;其中恶性肿瘤及心脏病分列男女性的首位死因,分别占男女性全部死因的25.52%和25.36%。居民人均期望寿命为81.07 岁,男性78.59岁,女性83.62岁;造成寿命损失的死因依次为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去除后寿命分别增加2.98、2.82、2.54、0.87和0.81岁。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影响大兴区居民健康和期望寿命的主要因素,应加强慢性病的综合防治工作。此外,应重视交通事故、跌落和自杀等伤害的监测与干预,提高居民期望寿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我国2010年-2015年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变化对预期寿命影响的年龄、地区差异。   方法   本文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2010年-2015年人口普查结果, 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 应用简略寿命表、Arriaga分解法计算不同年龄组和不同地区的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变化对预期寿命增量的贡献值和百分比。   结果   2010年-2015年, 我国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有所下降。2010和2015年因呼吸系统疾病减少的寿命分别为2.0岁和1.6岁, 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降低对预期寿命增量的贡献分别为, 东部地区15.4%, 中部12.5%, 西部55.6%。从年龄维度分析, 0~5岁、70岁以上年龄组死亡率的下降对提升预期寿命贡献最大。   结论   2010年-2015年全国因呼吸系统疾病减少的寿命降幅为20.0%, 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 从疾病别维度分析, 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对预期寿命的影响最大, 但对预期寿命的增加贡献较小; 肺炎对预期寿命的增加有贡献, 其中0~10岁人群肺炎的改善促进预期寿命增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05—2015年广东省户籍居民交通伤害疾病负担情况,为制定交通伤害相关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5—2015年广东省户籍居民交通伤害死因监测数据,计算交通伤害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所致寿命损失年(YLL)、伤残所致健康寿命损失年(YLD)、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期望寿命和去死因期望寿命等指标,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描述上述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广东省户籍居民交通伤害死亡率从2005年的20.20/10万下降至2015年的11.89/10万(APC=-5.45%,P<0.01);各年男性交通伤害死亡率均比女性高(均P<0.05);交通伤害YLL率、DALY率均呈下降趋势(APC=-6.95%、-5.92%,均P<0.01),YLD率呈上升趋势(APC=2.43%,P<0.01);2005年20岁以上人群交通伤害DALY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2015年交通伤害DALY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5~60岁人群交通伤害DALY率与2005年相比均有下降,下降幅度最大的为25~29岁组人群(67.94%),50~70岁人群的负担较高,维持在较高水平;去除交通伤害后寿命增加值从2005年的0.52岁下降到2015年的0.32岁(P>0.05)。结论交通伤害已成为广东省户籍居民意外伤害的主要死因,应把男性及50岁以上人群作为交通伤害干预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2020—2022年四川天府新区户籍居民的死亡水平和死因分布特征,分析不同疾病对期望寿命的影响和潜在寿命损失,为该地区制定疾病防控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20—2022年四川天府新区户籍居民死因监测资料,采用Excel 2019和SPSS 26.0软件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顺位、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潜在减寿年数(PYLL)、减寿率(PYLLR)、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 2020—2022年四川天府新区户籍居民粗死亡率450.57/10万,标化死亡率379.95/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死因顺位前5位分别为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心脏病和损伤中毒,占全部死因的85.58%。居民人均期望寿命为82.79岁,男性80.29岁,女性85.52岁;去除死因顺位前5位死因后,期望寿命分别增加3.45、3.32、2.20、1.46和1.08岁;对男女性期望寿命影响最大的疾病分别是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天府新区居民全死因导致的PYLL为46 496人年,AYLL为4.42年...  相似文献   

10.
沈阳市大东区2003年居民病伤死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沈阳市大东区2003年居民病伤死因情况作以分析,为掌握该区居民人口死因构成及变化趋势,了解各种疾病对居民的危害程度,给疾病防治研究提供信息.方法死因分类以<国际疾病ICD-10>为标准,采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进行标化,用生命统计管理系统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显著性检验用u检验.结果 2003年该区总死亡率为744.1 5/10万,男性死亡率 (846.11/10万)高于女性(640.95/10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年龄分布近似U型分布,婴幼儿期形成第1个高峰,5~14岁为最低点,以后又逐渐上升,从55岁开始明显递增.0~4岁组主要死因为新生儿疾病;5~39岁组居民主要死于损伤、中毒与循环系统疾病;40~59岁组主要死因是循环系统疾病,其次是恶性肿瘤;60岁以上组死因第1位是循环系统疾病,第2位是恶性肿瘤.死因顺位前5位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意外损伤和中毒、内分泌及营养代谢疾病.2003年该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72.90岁.结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开展慢性病控制是居民寿命延长,生活质量提高最直接的动因.今后预防工作的重点应在巩固传染病防治的基础上,转移到慢性病的预防和研究上来,以提高居民整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1990-1999年中山市居民神经系统疾病死亡率,死亡规律及其对中山市居民期望寿命的影响。方法 研究分析了1990-1999年中山市居民神经系统各病种死亡率,死亡趋势,期望寿命,构成比等指标。结果 (1)中山市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死亡人数在同期总死亡人数中占很大比例。仅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一项已居全死因顺位第3、4位;(2)脑血管疾病,颅内损伤是期间该市神经系统疾病主要死因;(3)1990-1999年期间中山市居民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等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4)不同神经系统疾病死亡高发年龄不同;(5)去除神经系统疾病死因后,中山市居民期望寿命明显提高。结论 1990-1999年期间神经系统疾病对中山市居民生命与健康造成较大威胁,提示必须进一步重视与加强中山市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工作,且其重点应放在脑血管疾病,颅内损伤等疾病上。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居民死亡谱及威胁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居民死因监测数据和人口学资料,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减寿年数和平均预期寿命。结果 2011年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居民粗死亡率为658.93/10万,标化死亡率为659.21/10万;其中男性居民粗死亡率为849.39/10万,标化死亡率为755/10万;女性居民粗死亡率为465.83/10万,标化死亡率为537.05/10万。婴儿死亡率为14.25‰。2011年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居民平均预期寿命为74.2岁,男性居民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1.1岁,女性居民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7.2岁。循环系统疾病的死亡率居全部死因的首位,标化死亡率远远高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恶性肿瘤居第二位,标化死亡率接近全国城市平均水平。减寿年数以循环系统疾病为首位。结论循环系统疾病对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居民健康影响很大,应针对该区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及其他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干预,减少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病和死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兵团)居民死因状况及主要死因造成的寿命损失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兵团2008-2012年8个师部死因监测系统上报的数据和公安部门提供的人口资料,采用ICD-10进行死因分类,使用Excel 2010和SAS 9.2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计算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和减寿率等指标.结果 兵团2008-2012年居民粗死亡率为508.67/10万,男性624.01/10万,女性383.14/10万,男性粗死亡率高于女性;0~岁组和15~岁组的5年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45~岁组和≥65岁组的标化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损伤与中毒占0~岁组和15~岁组死亡人数的构成比为24.19%和30.48%,循环系统疾病占45~岁组和≥65岁组死亡人数的构成比为36.68%和47.20%;按标化潜在寿命损失年(standard 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SPYLL)排序前5位死因依次是损伤与中毒、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结论 损伤与中毒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兵团居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应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措施,降低损伤与中毒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居民健康的威胁.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部分疾病死亡水平变化对平均寿命变化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定量分析上海市部分疾病死亡水平变化对平均寿命变化的贡献。方法将影响人群健康的问题分为感染类疾病、肿瘤、脑血管疾病、伤害以及其他疾病5类。应用去死因寿命方法分析1953—1999年上海市居民死亡登记资料,定量估计疾病别实际死亡水平变化对平均寿命的影响,并用趋势卡方作标化死亡率趋势分析,用Pearson相关分析描述社会经济因素与寿命变化的关系。结果1953—1999年间,上海市居民感染类疾病的粗死亡率、地区别、性别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市区居民伤害粗死亡率上升,其分性别标化率上升趋势显著,郊县居民则变化方向相反,其分性别标化率未见显著趋势变化;上海市居民肿瘤、脑血管疾病粗死亡率上升显著,其地区别、性别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或未见趋势变化。1979年后感染性疾病死亡率变化对上海市区人群平均寿命上升的贡献率在33%左右,高于其他3类非传染性疾病。而郊县男性伤害和感染类疾病的死亡率变化对平均寿命上升的贡献率分别达40.26%和25.18%。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变化对郊县男性平均寿命上升的影响是负向的。郊县女性的伤害和感染类疾病的死亡率变化对郊县女性平均寿命上升的贡献率最高,达21.60%和12.55%。1996年肿瘤死亡率对人群平均寿命的潜在影响最显著,其次为脑血管疾病,伤害居第3位,感染类疾病居末位。上海市医疗资源水平与居民平均寿命上升相关性较好。结论上海市控制感染类疾病成效显著,潜在疾病控制策略应以肿瘤、脑血管疾病及伤害为重点。基于死亡风险竞争分析的去死因寿命分析有助于建立疾病控制规划的平均寿命目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1990-2016年金山区伤害死因及其所致寿命损失,为制订伤害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1990-2016年金山居民伤害死亡监测资料分析伤害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潜在寿命损失率、标化减寿率等指标。结果 1990-2016年,金山居民伤害死亡率为51.39/10万,占总死亡7.36%,位居死因顺位第4位。伤害所致潜在寿命损失率为13.24‰,按寿命损失率排名,位居全死因第2位。27年间,伤害标化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率和标化减寿率均呈下降趋势,前4位死因为交通事故、意外跌落、自杀和溺水。0~岁组首位死因为溺水(死亡率为11.24/10万),15~岁组为交通事故(死亡率为21.21/10万),65岁及以上组则是意外跌落(死亡率为59.78/10万)。按寿命损失率排序,前4位死因为交通事故、自杀、溺水与意外跌落,寿命损失率在1.12‰~6.36‰之间。结论 伤害已成为威胁金山居民生命安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宜采取有针对性措施予以防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湘潭市城区居民1988-2008年死亡原因。方法利用1988、1998和2008年湘潭市城区居民死亡原因监测资料,用死亡率、死因顺位、居民期望寿命等指标评价该市城区居民健康状况。结果自1988年来,湘潭市城区居民死亡率为4.7‰~5.3‰,婴儿死亡率由1988年的25.24‰下降至2008年的1.6‰;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病、损伤与中毒始终占前5位死因,占总死亡数的比例分别为78.15%、80.66%和86.40%;传染病由第7位下降至第9位,占总死亡数的比例分别为3.30%、2.10%和1.51%,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由第9位上升至第6位,占总死亡之数的比例分别为1.22%、1.51%和3.47%;居民期望寿命上升到79.30岁。结论传染病危害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损伤与中毒已成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双流县居民死亡率、死因分布特点及主要单病伤死因对期望寿命的影响.方法 利用2011年双流县死因监测资料和双流县公安局公布的同期户籍人口数,编制寿命表和去死因寿命表,分析居民死亡原因、死亡水平及其对期望寿命的影响.结果 2011年双流县平均期望寿命为77.58岁,男性为74.94岁,女性为80.75岁.粗死亡率为5.86‰,标化死亡率为4.43‰.家中死亡占77.24%,死亡人数以冬春季为多.分系统前4位死因为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单病伤死因排在前4位的依次是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脑血管病、肺癌和心脏病.死亡平均年龄73岁,15 ~39岁组死亡率最低,65岁以上组死亡率最高.单病伤首位死因0~14岁组为起源于围生期的疾病,15 ~ 39岁组为交通事故,40~64岁组为脑血管病,65岁以上组为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去单病伤死因增加期望寿命最多的前4位是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脑血管病、肺癌和心脏病.结论 2011年双流县居民的主要单病伤死因是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脑血管病、肺癌和心脏病,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应对不同的主要疾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防治结合,提高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1999—2015年天津市胃癌死亡率及早死寿命损失年(YLL)变化趋势。方法 通过天津市居民全死因监测系统,收集1999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天津市户籍胃癌死亡病例,纳入1999—2002年《国际疾病分类》第九版编码为151和2003—2015年《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编码为C16的病例资料。计算胃癌的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采用Segi′s世界标准人口标化),参照WHO 2000—2015年疾病负担的标准方法计算YLL;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胃癌死亡率和YLL的变化趋势,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 1999—2015年天津市胃癌死亡共20 000例,0~44、45~64、≥65岁年龄组胃癌死亡病例分别占4.9%、30.4%和64.8%;男性占67.1%(13 421例);城区占67.5%(13 504)。1999—2015年胃癌死亡率为12.10/10万~12.58/10万,标化死亡率为11.04/10万~7.24/10万;平均每年因胃癌死亡导致的YLL为29 625.83人年,平均每千人损失3.09人年。1999—2015年天津市胃癌死亡率和Y...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桂林市城区居民期望寿命的现状,并探讨影响居民期望寿命的主要原因。方法 利用SPSS 20.0软件及桂林市2008-2014年的死亡数据绘制各年份寿命表,计算其期望寿命;同时分析影响期望寿命的前5位死因,并计算去死因后的期望寿命。结果 桂林市城区居民在2008-2014年里,期望寿命逐年下降,且以2011年为转折点,2011年为下降的最低点,之后呈现小幅度的上升。2008年为85.51岁,之后稍有上升,2014年为81.38岁,7年间共下降了4.13岁。男性期望寿命低于女性。去除循环系统疾病后可增加期望寿命3.97~6.49岁;去除呼吸系统疾病可增加期望寿命3.38~6.22岁;去除其他异常所见类可增加期望寿命1.07~2.06岁;去除肿瘤可增加期望寿命0.52~1.05岁;去除损伤与中毒可增加期望寿命0.27~0.40岁。结论 桂林市城区居民期望寿命呈现逐年下降趋势;针对不同性别,居民的疾病防控重点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上海市松江区2019—2021年方松社区户籍居民死亡情况,分析居民死因结构,为有针对性地制定疾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19—2021年该社区户籍人口居民死因监测资料,分析人口死亡情况。结果 2019—2021年方松社区户籍居民粗死亡率为327.3/10万。从性别看,男性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从时间看,无论性别其死亡率2020年均较2019年显著升高,2021年小幅回落。从年龄看,各年份间方松社区死亡居民均随年龄增长呈阶段式上升,≥65岁组较≤14岁死亡率升高20倍以上;从时间上看,2019—2021年≤14岁的死亡率呈下降趋势,15~64岁与≥65岁组的死亡率呈先升高后略下降趋势。方松社区户籍居民总体死因前四位依次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2019年死因居第五位的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在2020—2021年跌至第六位。恶性肿瘤死亡专率前五位依次为肺癌、胃癌、结直肠和肛门癌、胰腺癌、肝癌,男性高于女性,肺癌均为最高;胃癌死亡专率顺位在男性中居第二位,在女性中为第五位。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方松社区户籍居民前四席,社区卫生机构要落实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