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增强MRI检查在肝脏结节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疑似为肝脏结节性病变的50例患者,所有患者依次行MRI平扫、钆塞酸二钠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肝细胞特异期扫描。结果 50例患者共发现局灶性结节73枚。病理或临床诊断肝细胞肝癌(HCC)25例、肝脏转移瘤7例,再生结节(RN)5例,退变结节(DN)6例,肝血管瘤6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2例,肝腺瘤1例。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共诊断HCC 24例,肝脏转移瘤7例,RN 5例,DN 6例,肝血管瘤6例,FNH 2例,肝腺瘤1例,总体符合率98.1%。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动脉期、门脉期和平衡期所有病灶符合应用常规含钆(Gd)剂时的强化表现和特征,延迟20 min肝细胞特异期扫描时,大部分恶性结节呈现低信号,仅1例肝细胞肝癌呈稍高信号,大部分良性结节呈高信号,但肝血管瘤呈低信号。结论采用钆塞酸二钠行MRI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脏结节性病变的诊断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尤其是钆塞酸二钠动态增强扫描与肝细胞特异期扫描联合应用,可以提供病变形态、血供、细胞来源及功能等更多相关信息,从而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和多排螺旋CT(MDCT)在≤2cm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经术后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36例≤2cm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Gd-EOB-DTPADCEMRI和MD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差异,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结果 DCE-MRI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77.79%显著高于MDCT55.56%(P<0.05),且MDCT检出的病灶,DCE-MRI均全部检出,而DCE-MRI检出的<1cm病灶,MDCT多未能检出;经ROC曲线分析,对1~2cm肝脏局灶性病变及<1cm的肝脏局灶性病变,DCE-MRI检查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明显高于MDCT,对病灶的检出优势也更明显。结论联合Gd-EOB-DTPADCE-MRI检查可尽早发现、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尤其是对于<1cm的病灶检出率更高,对指导患者的临床治疗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刘安龙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7):2242-2243
目的探讨分析增强核磁共振成像(MR/)在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0例经B超或者CT检查发现肝内有局限性病灶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MR/平扫以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根据患者的临床检查、穿刺活检、手术病理以及随访情况,总共检出90个病灶,增强MRI的总检出率为88.9%(80/90),与平扫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性的准确率为86.7%(78/90),与平扫相比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中,动态增强MR.I具有检出率高、安全性高、准确性好以及毒副作用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MSCT)与钆塞酸二钠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Gd-EOB-DTPA DCE-MRI)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记录68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经手术病理检出的病灶情况,并比较MSCT与Gd-EOB-DTPA DCE-MRI对肝脏局灶性病变性质诊断价值差异。结果68例患者经手术病理共检出病灶228枚,其中恶性病灶182枚(79.82%),良性病灶46枚(20.18%)。MSCT对恶性病灶诊断准确170枚(93.41%),对良性病灶诊断准确36枚(78.26%),共诊断准确206枚(90.35%);Gd-EOB-DTPA DCE-MRI对恶性病灶诊断准确180枚(98.90%),对良性病灶诊断准确40枚(86.96%),共诊断准确220枚(96.49%)。2种检查方法对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良恶性病灶诊断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SCT诊断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均低于Gd-EOB-DTPA DCE-MRI(P<0.05)。结论MSCT和Gd-EOB-DTPA DCE-MRI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Gd-EOB-DTPA DCE-MRI诊断病灶性质的准确率更高,于临床诊治有利。  相似文献   

5.
孙伟 《当代医学》2014,(21):61-62
目的:研究肝局灶性病变诊断过程中MSCT增强扫描动脉早期(EAP)成像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收治的130例肝局灶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MSCT检查,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CT检查,对不同病变部位患者的强化特点以及影像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研究的所有患者中,出现EAP强化的患者占到了82.3%,其中HCC占到了92.5%,肝血管瘤占到了100%,肝转移瘤占到了83.3%,胆管细胞癌占到了25%,肝脓肿占到了100%。病灶内异常血管及不均匀强化对HCC(hepatocellular carcinoma肝细胞癌)、环状强化对转移瘤、边缘结节状强化对血管瘤的特异性以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1%~100%、79%~100%。2组患者的诊断特异性以及阳性预测值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肝局灶病变进行检测时,MSCT增强扫描动脉早期成像在定性方面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超声造影(CEUS)与磁共振成像(CEMRI)在肝内局灶性病变(FLL)中的价值,并分析导致2种方法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共220个病灶的超声造影及增强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图像,比较2种方法诊断肝内局灶性病变的准确性。结果超声造影诊断肝内局灶性病变的准确率为89.5%,增强MRI诊断准确率为93.2%,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US在诊断常见FLL有重要的价值,与增强MRI价值相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融合成像技术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发现肝脏部位存在局灶性病变的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超声及CT检查,进并进行图像融合。比较单纯增强CT与融合成像技术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病灶数目与类型的诊断准确率。结果63例患者共96例病灶,增强CT病灶检出率为95.8%(92/96),融合成像技术为97.9%(94/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CT的定性诊断符合率为60.4%(58/96),融合成像技术为89.6%(8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融合成像技术同时具备超声的实时性及CT的高空间分辨率,且安全无创、简便、快速,利于提高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正确率,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增强CT联合钆塞酸二钠MRI评估BCLC分期肝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9年5月收治的101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增强CT检查和钆塞酸二钠MRI检查,并评估患者BCLC分期,以病理学活检为金标准,分析增强CT联合钆塞酸二钠MRI评估BCLC分期肝癌患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彭凯月 《基层医学论坛》2016,(17):2383-2384
目的:探讨增强CT以及增强MRI诊断鉴别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接收的50例疑诊为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进行增强CT与增强MRI诊断的情况。结果50例患者通过手术病理证实以及病理活检证实,发现病灶共102个,大部分是1.0 cm~3.0 cm;其中增强CT病灶检出率为93.14%,定性准确率为92.16%;增强MRI病灶检出率为94.11%,定性准确率为93.14%;两者比较,增强MRI高于增强CT,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CT与增强MRI对肝脏良恶性病灶诊断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增强CT与增强MRI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均定性准确率较高、毒副作用少、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钆塞酸二钠多期动态增强MRI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分期的定量评估价值.方法 纳入行3.0 T MR检查并证实为肝纤维化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86例,其中S1期25例、S2期18例、S3期23例、S4期20例.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及钆塞酸二钠增强扫描,测量平扫、动脉期、门脉期、移行期及20 min肝胆期肝实质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5 T磁共振(MR)增强扫描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36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263个病灶)为研究对象,均接受1.5 T MR增强扫描及DWI序列扫描。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增强扫描、DWI序列扫描诊断肝脏占位病变价值。结果:263个病灶经病理诊断确诊为恶性占位性病变150个,转移瘤35个,原发性肝癌115个;良性病变113个,其中血管瘤78个,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13个,肝脓肿22个;原发性肝癌b=500 s/mm2时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低于肝脓肿、血管瘤,b=1000、1500 s/mm2时ADC值低于肝脓肿、血管瘤、转移瘤;而转移瘤b=500、1000、1500 s/mm2时ADC值低于血管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b=500、1000、1500 s/mm2时ADC值低于肝脓肿、血管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扫描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高于单一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5 T MR增强扫描及DWI序列扫描联合诊断可有效区分肝脏占位性病变类型,提高疾病检出率,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CT增强扫描技术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经临床随访及手术,穿刺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66例,肝转移瘤48例,肝血管瘤36例,肝脓肿18例,肝囊肿42例,均行CT平扫和以3-4ml/s速率注入碘造影剂80-120ml后增强扫描,其中51例作了动态及延时扫描。结果 (1)不同的肝脏占位性病变CT增强扫描其典型的表现特征各不相同。(2)CT平扫对肝脏占位性病变为敏感性91.1%,准确性为69.0%,而CT增强扫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敏感性为97.8%,准确性为95.2%。结论 CT增强扫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报讯 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巳批准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的磁共派成像(MRI)造影剂钆塞酸二钠(普美显)用于检测肝脏局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在慢性肝病合并肝脏结节患者恶性转化风险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6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慢性肝病合并肝脏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病理检查证实,并均接受钆塞酸二钠增强MRI扫描。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慢性肝病合并肝脏良性结节组及恶性结节组。比较钆塞酸二钠增强MRI扫描不同时间节点肝脏的对比增强率(CER),探析不同时间节点CER在慢性肝病合并肝脏结节患者恶性转化风险判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94例慢性肝病合并肝脏结节患者中,50例为良性结节,其中19例脂肪瘤,31例血管瘤;44例为恶性结节,其中34例肝细胞癌,10例胆管细胞癌。慢性肝病合并肝脏恶性结节组在钆塞酸二钠增强MRI扫描延迟5 min、10 min、20 min的CER均低于良性结节组(P0.05)。由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可知,钆塞酸二钠增强MRI扫描延迟5 min、10 min、20 min CER预测肝脏结节恶性风险的AUC分别为0.785、0.816、0.851。结论慢性肝病合并肝脏恶性结节患者的CER较低,使用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可预测慢性肝病合并肝脏结节患者恶性风险,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人工注射法在肝脏局灶性病变MRI动态增强扫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人工注射法在肝脏局灶性病变MR I动态增强扫描的应用。方法:对经B超或/和CT检查发现肝脏有局灶性病变需进一步检查的63例患者进行人工注射法动态增强扫描,分析病变增强特点,对病变定性诊断。结果:63例患者中,原发性肝癌22例,肝脏转移瘤18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14例,肝脓肿6例,局灶性结节增生3例。结论:肝脏病变经人工注射法动态增强扫描,可获得可靠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6.
邓娟 《医学综述》2014,(13):2473-2474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快速容积采集(LAVA)序列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3年9月简阳市人民医院放射科收治的56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DWI和LAVA动态增强扫描的特点以及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结果原发性肝细胞癌、肝脏转移瘤以及肝血管瘤的表观弥散系数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病变的最大上升斜率、峰值、最大下降斜率及正性增强积分之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病变曲线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联合LAVA动态增强扫描的符合率均高于单项检查,且与单项检查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局灶性病变的DWI和LAVA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不同,DWI联合LAVA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对提高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SCT肝脏增强扫描动脉早期(EAP)成像在肝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0例肝局灶性病变患者行MSCT扫描(平扫、增强EAP、门脉期),分别由两位资深影像医师独立进行阅片,分析各病变EAP的显示情况及强化特点。结果 130例患者中82.3%的病灶EAP有强化,分别为HCC(92.5%,37/40),肝血管瘤(100%,34/34),肝转移瘤(83.3%,25/30),肝脓肿(100%,10/10),胆管细胞癌(25%,1/4)。其中病灶内异常血管及不均匀强化对HCC、边缘结节状强化对血管瘤、环状强化对转移瘤的阳性预测值及特异性分别为79%-100%和91%-100%。结论 MSCT增强扫描EAP在肝局灶性病变的检测、定性方面均有重要价值,为其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更多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18.
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病变超声造影(CEUS)的超声特征。方法对52例肝局灶性病变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下观察肝局灶性病变的灌注过程及回声变化,并与增强CT(CECT)或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肝脏局灶性病变CEUS的定性诊断准确率与CECT对照,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EUS能显示肝局灶性病变血流灌注情况,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行动态增强MRI检查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动态增强MRI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结果:动态增强MRI检出恶性肿瘤86例,与病理结果符合率为83.5%(86/103);检出良性肿瘤76例,与病理结果符合率为78.4%(76/91);检出恶性病灶118枚,与病理结果符合率为90.8%(118/130);检出良性病灶85枚,与病理结果符合率为84.2%(85/101)。动态增强MRI检出恶性肿瘤86例,与病理结果符合率为83.5%(86/103);检出良性肿瘤76例,与病理结果符合率为78.4%(76/91);检出恶性病灶118枚,与病理结果符合率为90.8%(118/130);检出良性病灶85枚,与病理结果符合率为84.2%(85/101)。动态增强MRI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恶性肿瘤患者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0.4%(86/107)、81.7%(76/93),诊断恶性病灶的敏感性、特异性、假阴性率分别为88.1%(118/134)、87.6%(85/97)。结论:动态增强MRI能提高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检出率,有助于肝脏局灶性病变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基于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磁共振肝胆期成像的直方图分析诊断肝纤维化(Liver fibrosis,LF)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肝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83例LF患者的肝胆期磁共振图像,采用MaZda软件勾画全肝最大层面感兴趣区进行直方图分析,获取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偏度、峰度、方差及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