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对AU-600自动分析仪(AU-600)性能进行评价.方法选用AST、TP、BUN、GLU等项目从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交叉污染率对AU-600析进行评价.结果 AU-600的精密度好,CV值AST为2.5%、TP为1.3%、BUN为2.0%、GLU为1.4%;准确度高,回收率AST为103.5%、TP为101.4%、BUN为101.3%、GLU为96.0%,有良好的线性范围;交叉污染率低<1%.结论 AU-600全自动化操作、标本用量少、速度快捷、精密度好、准确度高、线性范围宽、交叉污染率低,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AU—600自动生化分析仪性能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AU-600自动分析仪(AU-600)性能进行评价.方法选用AST、TP、BUN、GLU等项目从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交叉污染率对AU-600析进行评价.结果AU-600的精密度好,CV值AST为2.5%、TP为1.3%、BUN为2.0%、GLU为1.4%;准确度高,回收率AST为103.5%、TP为101.4%、BUN为101.3%、GLU为96.0%,有良好的线性范围;交叉污染率低<1%.结论AU-600全自动化操作、标本用量少、速度快捷、精密度好、准确度高、线性范围宽、交叉污染率低,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4.
朱素云 《医学信息》2008,21(6):792-793
检验是医学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而生化检验在所有检验项目中是占主要的,而且绝大多数生化检验项目都是计算机控制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工作而完成的.本文对计算机管理技术在自动生化分析仪中的应用进行了浅谈.  相似文献   

5.
6.
屈跃军  陈颖  岳彩霞 《医学信息》2006,19(11):2052-2053
我院检验科拥有OLYMPUS AU—400和OLYMPUS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它采用光一数码转换技术,具有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以随时添加急诊样本等优点,根据需要复查的样本结果选择自动稀释或者浓缩的复查功能。经过数年的摸索,我们把在使用两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过程中遇到的常见故障信息以及处理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朱守民  邱军  许文智 《医学信息》2009,22(10):2189-2190
BT2000PLUS是由意大利生产的批量任选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英文菜单式操作,性能稳定,重复性好,准确度高,耗水量小,具备自动报警,信息提供等功能。我院于2004年底引进,在多年的使用过程,我们对该仪器口现的报警和部分故障认真加以分析,找到了解决的方法,在BT2000PLUS使用上积累了一些经验,从而保证了生化检验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可靠性。现总结如下,供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8.
自动生化分檄仪自动识别免疫比浊分的中的构状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全自动生化分伯仪上识别钩状效应的方法。方法 以IgG为检测对象,在HITACHI-7170A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抗原抗体反应10分钟,利用定时监测-时间反应进程曲线,分析其变化特征,选择钩状效应的识别参数。结果 以反应时间(读点)20点的反应完成率(ABS20/ABS34)〉0.90为限额参数,可自动识别钩状效应。结论 免疫比浊测定分析中的钩状效应,可通过正确的参数设置自动识别。时间反应进程曲线是识别钩状效应的基础,反应率是识别钩状效应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介绍一种发现生化分析仪交叉污染及消除/减少交叉污染的方法.方法 使用Hitachi 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所有生化检测项目(36项)进行交叉污染筛查,之后进行交叉污染的确认实验,并在确认的基础上利用增加水洗、碱洗、酸洗、调整检测顺序等办法消除或减少交叉污染.结果 发现具有交叉污染的项目39对,在采取增加水洗、碱洗和酸洗措施后改善了26对,66.7%有交叉污染的项目对被改善,剩下的13对改善效果不明显.之后在检测顺序上调整,调整后交叉污染现象均改善.结论 交叉污染所产生的结果干扰,是生化检验中非常重要且易被忽略的问题,单纯依靠经验性观察和重复检查发现问题容易造成疏漏,建议使用开放试剂的生化实验室,在仪器启用或更换试剂时,进行交叉污染筛查和确认,并采取措施,以更好地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为临床服务.  相似文献   

10.
BECKMANCOULTERAU680(贝克曼AU6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是一台精密度高的仪器,结果重复性好,每小时可以测试800个项目,广泛应用在二、三级医院检验科。在使用中加强重视生化分析仪的维护与保养可以降低故障发生率,同时简单故障按操作提示都可以解决。现将工作中的一些故障维修技巧和维护保养经验介绍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某国产酶法肌酐试剂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的分析性能。方法对该试剂进行相关性能验证,并与迈瑞配套肌酐试剂进行比对。结果批内精密度(CV)为0.93%、0.47%,实验室内不精密度(CV)为2.18%、0.78%;正确度验证相对偏倚小于6%;线性范围为13.16~8206.5μmol/L(R2=0.999≥0.95),最大稀释倍数为16;临床可报告范围为13.16~131304.00μmol/L;与迈瑞BS-800M比对肌酐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该国产酶法肌酐试剂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的分析性能良好,可满足临床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验证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定量检测系统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CKMB mass)的分析性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方法参照CLSI系列相关文件、国家相关卫生行业标准、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定量检测系统的精密度、正确度、线性范围、临床可报告范围、生物参考区间等分析性能进行验证、评价,将实验室验证结果与质量允许范围进行比较;并对CKMB/CK活性升高或倒置现象进行验证。结果贝克曼AU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CKMB mass浓度在14.185、36.467 ng/mL时,实验室批内不精密度(CVr)分别为2.778%、2.172%,总不精密度(CVl)分别为4.507%、2.255%;与罗氏E602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CKMB mass进行患者样本比对,回归方程Y=1.0277 X-0.5778,R2=0.9846,相关性良好,5、10、15、90 ng/mL浓度水平处的预期偏倚分别为-8.8%、-3.0%、-1.1%、2.1%,可接受;线性范围为1.865~186.34 ng/mL;临床可报告范围为1.865~1490.72 ng/mL;生物参考区间0~5 ng/mL适用于本实验室;能够很好的纠正实验室CKMB/CK活性假性升高或倒置的现象。结论贝克曼AU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CKMB mass的精密度、正确度、线性范围、临床可报告范围、参考区间等性能良好,能够规范检测、确保检测质量,满足临床需求。  相似文献   

13.
刘立宁 《医学信息》2018,(7):155-156
目的 通过京都GT-1640便携式血糖仪与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结果的比对,评价京都GT-1640便携式血糖仪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献县中医医院门诊及住院糖尿病患者100例,同一患者同时采集末梢血和静脉血,分别利用京都GT-1640便携式血糖仪和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结果 京都GT-1640便携式血糖仪与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准确系数>0.981,准确性较好。结论 京都GT-1640便携式血糖仪性能较稳定、重复性较好、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对血清总胆汁酸(total bileacid,TBA)和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对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ide,TG)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先单独检测20次混合血清标本TBA及TG的含量;之后检测免疫球蛋白E(IgE)、糖化血清蛋白(GSP)、肌酸激酶(CK)、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试剂对TBA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其持续时间;再检测肌酐(CR)、总胆红素(TBIL)、同型半胱氨酸(Hcy)、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试剂对TG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其持续时间。结论RBP试剂对TBA检测,Hcy试剂对TG检测均有明显的交叉污染。结论合理安排检测顺序和把存在干扰的项目放在不同检测单元能有效地消除RBP试剂对TBA及Hcy试剂对TG检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面向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电解质测试需求,结合流动注射分析法(FIA)与离子选择电极法(ISE),在理论上对动态的电解质分析方法进行分析讨论,为电解质模块的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利用嵌入式技术实现模块的研制,并进行电解质测量实验,对模块的准确度、精密度、线性、稳定性、交叉污染率等5个方面进行评价,实验结果显示,K+、Na+、Cl-相对偏差和交叉污染率均在1%之下,变异性系数分别为0.40%、0.22%、0.66%,线性误差分别为-1.10%、-0.68%、-0.46%,稳定性分别为1.11%、0.76%、1.39%.临床实验结果表明,该电解质模块可以满足临床应用的要求.与传统电解质分析仪相比,该电解质模块可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联用,测试速度高达150样品/h,在高速电解质分析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近2年国内研制成功的多功能生化纤维已通过国家科委和纺织部的鉴定,并取得了中国专利。目前已制成系列保健用品。为探讨该生化纤维制品对微循环的影响,我们使用该生化纤维制成的内衣进行临床微循环测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一种新型易于各级医院普及的25-羟基维生素D(25-OHVD)全自动检测方法,并对其检测性能进行验证及评估以确定其是否满足临床需求.方法 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用商品化试剂盒测定血清中的25-OHVD,并依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的推荐方法(EP)对该方法进行系统的方法学评估,包含准确度、灵敏度、精密度、线性、抗干扰性能及相关性评价.结果 该方法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的回收率为108%,在±10%的可接受范围内;其空白限为3.5 ng/mL,定量检出限为7.6 ng/mL,优于市面上同类自动化平台的相关指标;在正常值范围的标本,其批内、日间及总不精密度小于10%,对于病理异常低值样本,其批内、日间及总不精密度小于15%;其检测线性上限可达148ng/mL;与索林全自动化化学发光法检测系统的相关性系数r=0.9941,Deming线性回归方程为:y(索林)=1.030X(本方法)-0.55,两种方法在医学决定水平处偏倚<10%.结论 本文建立并验证了全自动生化分析法检测血液中的25-OHVD,该方法分析性能良好,操作简便,适合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骨基质和骨细胞的代谢(合成与分解)产物,构成了骨转换(骨吸收和骨形成)生化标志物。这些标志物在体液(血液和尿液)中水平的改变,代表了全身骨组织的动态变化。检测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在血尿中的水平,对于科学评价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及其他代谢性骨病)的临床诊断、疗效反应、骨折危险性的预测以及个体骨转换状态等能提供重要信息。本文仅对骨转换标志物的一般生化、测定及应用予以梗概介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生物学变异的质量规范在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016年VITR0350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11个检测项目的室内质量控制的不精密度和全年室间质量评价的偏倚,并根据TE=l.96s+| Bias |计算出各项目总误差,然后分别与生物学变异推导出的质量规范的3个层次要求进行比较和分析,并计算出相应的σ值和QGI值,从而评估干式生化分析仪的检测性能,进而进行质量改进.结果 按照生物学变异的最佳、适当和最低的3个层次的质量规范要求,仪器11个检测项目的不精密度、偏倚和总误差的符合率分别为60%/36.4%/81.8%;90.9%/81.8%/90.9%:100%/100%/100%;按照3个层次要求σ值的优秀以上和良好以上符合率分别为18.2%/36.4%;63.6%/81.8%;90.9%/90.9%,而刨除ALB外,按照3个层次要求,σ值的良好以上符合率则为36.4%/90%/100%.BUN、TBIL、AST、CK、URIC不需要改进质量,其他检测项目的QGI均<0.8,都需要改进精密度.结论 除了ALB依然按照CLIA'88质量规范要求外,其它10个检测项目均可以按照生物学变异的适当层次的质量规范要求,是更高标准的质量要求,VITR0350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非常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Increasing concern about caffeine as a drug with potential for abuse has resul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procedures for effecting reductions in caffeine consumption among heavy users. However, the reliability of reported findings may be questioned, since previous studies have relied on subject self-report as the principal measure of caffeine use. The present study employed bioanalytic methods for assessing the reliability of self-reported caffeine intake during a caffeine-fading regime. Twelve subjects, each with a history of heavy caffeine use, provided baseline, treatment, and follow-up blood samples which were assayed for caffeine and its major metabolites. General support was provided for the reliability of self-report as a measure of caffeine consumption. The general efficacy of caffeine fading was also supported, although there were indications that maintenance effects may have been over-estimated in previous stud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