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黄白痤疮膏体外对痤疮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为黄白痤疮膏治疗痤疮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连续稀释法体外检测黄白痤疮膏水煎液对痤疮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黄白痤疮膏水煎液对痤疮丙酸杆菌的MIC为125 mg/m 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500 mg/m L;对表皮葡萄球菌的MIC为125 mg/m L。结论:黄白痤疮膏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痤疮丙酸杆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提示黄白痤疮膏具有应用于痤疮临床治疗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2.
通过归纳、总结近年来关于从湿热体质论治痤疮方面的理论及临床研究,了解和掌握目前从湿热体质论治痤疮的研究现状。分别从痤疮的体质流行病学调查、现代医家从湿热体质论治痤疮的理论探讨、痤疮治疗的临床研究及方药的使用方面进行总结。从而得出,从湿热体质论治痤疮具有重要理论基础和临床优势。这为痤疮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从体质角度根治痤疮提供理论和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3.
痤疮是一种主要发生于青少年毛囊皮脂腺的自限性疾病,其皮损有多种表现,包括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炎症严重的痤疮患者容易留有后遗症,如形成痤疮瘢痕及痤疮后色素沉着斑,黄色人种中痤疮后瘢痕及色素沉着等后遗症的发生率约为52.6%[1]。本文主要对上述两种痤疮后遗症的治疗进展进行整理,并作如下综述。1痤疮瘢痕1.1外科手术痤疮瘢痕可表现为萎缩性瘢痕、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  相似文献   

4.
基于痤疮中、西医临床病症的特点,对现有的痤疮动物模型进行分析探讨,为建立合理的痤疮动物模型提供参考。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就痤疮的中、西医诊断标准及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对现有的痤疮动物模型进行分析和探讨。现有痤疮动物模型是病理性模型,主要体现西医临床指标,动物模型的评价也以西医标准为主,中医标准为参考。该文提出更为完善的基于临床研究的痤疮动物模型的思路和方法,为痤疮动物模型确立合理的量化标准,进而形成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为促进痤疮的深入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方法。应根据痤疮的发病机制选择合理的痤疮动物模型,提高动物模型与临床病症特点的吻合度,为痤疮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综合判定针灸治疗寻常痤疮(ACNE)的疗效。方法 :运用循症医学的方法获得临床证据评价针灸治疗寻常痤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通过模糊综合评判技术对全国针灸专家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处理,评价针灸治疗寻常痤疮的效能等级。结果:2项A级证据支持针灸治疗寻常痤疮的有效性。6项研究结果显示针灸治疗寻常痤疮的复发率低于阳性药物。专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针灸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趋势为:Ⅰ度为临床治愈;Ⅱ度、Ⅲ度为整体好转;Ⅳ度为部分缓解。结论:现阶段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寻常痤疮有效,且安全性高、复发率低:Ⅰ度寻常痤疮疗效等级为效能针灸Ⅰ级病谱,Ⅱ度、Ⅲ度寻常痤疮疗效等级为效能针灸Ⅱ级病谱,Ⅳ度寻常痤疮疗效等级为Ⅲ级病谱。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痤疮合剂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并从中药体外抑菌角度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痤疮合剂治疗肺胃湿热型痤疮34例,与当归苦参丸治疗28例作对照,观察4周后疗效;用痤疮合剂对痤疮丙酸杆菌、糠秕马拉色菌进行体外抑菌实验研究。结果:治疗组34例,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28例,总有效率为89.29%。治疗后两组皮损积分、综合疗效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皮损消退率、综合证候疗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痤疮合剂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为11.41g/L;对糠秕马拉色菌有抑菌环生长(直径≥10mm)的最低药物浓度为30%。结论:痤疮合剂对痤疮丙酸杆菌和糠秕马拉色菌有抑制作用,治疗肺胃湿热型寻常痤疮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痤疮净配合中药面膜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痤疮患者,辨证分为肺经风热、湿热蕴结、痰湿凝结3型,以痤疮净加减内服配合中药面膜倒模术。结果:肺经风热型疗效最好,湿热蕴结型次之,痰湿凝结型最差,有效率为92%。结论:痤疮净合中药面膜治疗痤疮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面部,且以脓疱、囊肿、结节、丘疹等皮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研究发现,随着社会节奏及饮食结构的变化,青春期女性已成为痤疮的多发人群,严重影响其生理及心理健康,因此痤疮的治疗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现代医学对于痤疮的发生机制尚未明确,故而国内外目前尚未有完善的治疗体系,抗生素治疗易破坏皮肤微生态且易致痤疮反复发作。中医学认为痤疮的产生以气血拂郁为直接原因,痤疮的记载最早可追溯至《黄帝内经》,其诊疗理论经过历代医家发展日臻完善。文章基于“伏阳”理论这一新视角解读痤疮,提出因郁而化生的“伏阳”为痤疮的关键病机,认为“伏阳”为少阳之病,病位在膜原,因郁而结,以畅达为散;其根本在乎肝脾两脏,或因肝木郁结,或因脾虚湿盛而生。中医治疗痤疮需抓住虚实、寒热之纲领,综合诊察,以正确判断患者虚实、寒热的轻重,以和解为要,做到驱邪不伤正、扶正不恋邪。文章结合病案分享以“和解”法治疗青春期女性痤疮的成功经验,以期为临床诊疗开拓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痤疮是青少年多发性皮肤病,由于环境、气候、生活习惯、种族等的不同,各地区的发病情况也略有不同.绝大多数患者为轻中度痤疮,好发部位为额部和两颊,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痤疮的治疗方法多样,但目前所有针对痤疮的治疗方法仅仅是抑制其发病过程,而不是治愈痤疮[1].  相似文献   

10.
探讨痤疮的病因病机特点,阐明了治血在痤疮治疗中的作用,并将凉血、活血、化瘀法贯穿于痤疮治疗的各种证型中,为临床治疗痤疮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青春期痤疮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探讨青春期痤疮发病的影响因素,为痤疮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运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和自制的《青春期痤疮影响因素调查表》对株洲地区部分高校752例青春期痤疮患者和191例健康志愿者实施问卷调查,并对两组的体质类型、皮肤类型、饮食习惯、心理因素、睡眠情况、接触电脑时间、使用面部清洁物、排便情况等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两组人群的体质类型构成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痤疮组湿热质、痰湿质的构成比高于对照组。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偏嗜辛辣油腻甜食、每天长时间接触电脑、晚睡为痤疮发病的危险因素,常用面部清洁物为降低痤疮发病的保护性因素。结论:痤疮的发病与体质相关,湿热质、痰湿质是青春期痤疮患者的好发体质;痤疮发病受饮食习惯、长时间接触电脑、晚睡、是否常用面部清洁物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吴慧金  刘靖 《新中医》2009,(9):82-82
目的:观察痤疮消炎片治疗寻常性痤疮的疗效。方法:对120例痤疮患者予自拟痤疮消炎片口服。结果:痊愈72例,好转36例,未愈12例,总有效率为90.0%。结论:痤疮消炎片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通过近20年文献痤疮证型调研,从杨柳教授<痤疮中医辨证分型指南(初稿)>4种痤疮证型展开痤疮的病因病机探讨,对目前存在有痤疮分型极不统一的现状进行理论上的梳理,统一病因病机上的认识,从而规范痤疮证型标准.认为痤疮可以用肺经风热、湿热蕴结、冲任不调和痰瘀凝结进行病因病机的阐述,为痤疮证型的统一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痤疮丙酸杆菌对中药痤疮饮敏感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制中药痤疮饮对痤疮丙酸杆菌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自制中药痤疮饮、红霉素、米诺环素、克林霉素对痤疮丙酸杆菌敏感性。结果:痤疮饮MIC为8.32~33.28?/ml,红霉素、米诺环素、克林霉素MIC分别为≤0.5μg/ml、2μg/ml、4μg/ml,痤疮饮与3种抗菌素最终浓度相近。结论:中药痤疮饮与红霉素、米诺环素、克林霉素作用相同,均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5.
粉刺汤治疗青年痤疮7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中医称为“粉刺”。赵纯修主任医师从医30余年,应用粉刺汤治疗青年痤疮78例,收到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均来自山东中医药大学附院皮肤科门诊的患者。治疗组78例,男16例,女62例。对照组32例,男7例,女25例。患者年龄最小为17岁,最大为40岁。病史最短为20d,最长为20年。治疗组中,丘疹性痤疮42例,脓疮性痤疮26例,结节性痤疮8例,聚合性痤疮2例;对照组中,丘疹性痤疮20例,脓疱性痤疮9例,结节性痤疮3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综合针灸疗法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思路进行探索,为今后痤疮的治疗提供更好的临床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3年11月经本院门诊诊治的痤疮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患者采用综合针灸疗法,同时外用痤疮膏、口服痤疮合剂及西药(如四环素、甲硝唑片等),而对照组采用单纯毫针刺疗法,外用痤疮膏、口服痤疮合剂及西药(如四环素、甲硝唑片等)。结果:3个疗程之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综合针灸疗法的效果优于单纯毫针刺疗法,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针灸疗法对寻常痤疮治疗效果显著,简单安全,对于生活质量的改善及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孙艳  于叶  徐刚  唐叶 《广西中医药》2017,40(1):30-31
目的:观察痤疮方加减联合美容外治法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确诊为寻常型痤疮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予痤疮方(蒲公英30 g、野菊花10 g、白花蛇舌草30 g、桑白皮15 g、夏枯草20 g、黄连6 g、海浮石30 g、牡丹皮10 g、紫草10 g、丹参10 g、全瓜蒌10 g、皂角刺10 g)加减联合美容外治法治疗,对照组100例采用口服丹参酮胶囊联合美容外治法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愈显率为82%,对照组愈显率为5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痤疮方加减联合美容外治法治疗寻常型痤疮能从整体上改善痤疮患者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探讨痤疮的病因病机特点,阐明了治血在痤疮治疗中的作用,并将凉血、活血、化瘀法贯穿于痤疮治疗的各种证型中,为临床治疗痤疮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现代针灸治疗痤疮的经络腧穴应用及配伍规律,为临床治疗痤疮选穴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针灸治疗痤疮的文献报道,收集文献中相关数据,建立数据库,并采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挖掘方法提炼穴位、经络配伍方法。结果针灸治疗女性痤疮时多选用关元、气海、中脘穴等;治疗迟发型痤疮多选用大椎、三阴交、曲池穴等;治疗聚合性痤疮多选用大椎、肺俞、丰隆穴等;治疗顽固性痤疮多选用承浆、足三里穴;曲池穴可能是治疗寻常痤疮的特效穴等。结论文献中挖掘出的针灸治疗痤疮选穴合理,所得穴位及经络配伍方法可为现代临床痤疮针灸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痤疮是常见的损容性皮肤疾病,中医治疗痤疮常使用芳香类中药。芳香类中药气味芳香,具有疏散之性,用于治疗痤疮内服可解表、行气、化湿、活血、解郁,外用可辟秽、止痛、安神,临床收效甚佳。从中医芳香疗法的角度探讨芳香类中药在治疗痤疮中的应用,为痤疮的治疗及芳香类中药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