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湛江地区健康成年人不同年龄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参考值并进行分析,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用北京众驰伟业ZL9000C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湛江地区1088例不同年龄组的健康成年人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仪器厂家提供的参考值作比较。结果:同年龄不同性别组间全血黏度等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不同年龄同性别组间全血黏度等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不同年龄组全血黏度等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参考值和仪器厂家提供的参考值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分别建立不同区域,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参考值,更能准确反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对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更有参考价值,为本区域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别测定桂西壮族不同年龄组1312名健康成年人(其中男性675名,女性637名)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初步分析桂西壮族健康成年人血液流变学特性,建立桂西健康成年人各年龄组的血液流变学正常参范围。方法用R80血液流变仪检测桂西壮族健康成年人1312例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并统计,并与与仪器所提供的参考值作比较。结果不同年龄组间多项血液流变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年龄不同性别之间全血粘度(30s^-1,5s^-1,1s^-1)等多项血液流变指标亦有显著差异(P〈0.05),多项指标参考范围与仪器随带的正常参考范围有较大差异。结论分别统计不同区域、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参考值更能确切反应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对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更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庄河地区正常人群的血液流变学正常值,对我地区900名20~75岁的正常人,分五个年龄组,分别检测全血粘度(高、中、低切)、血浆粘度、血沉、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七项指标。结果表明,各年龄组之间,全血粘度(高、中、低切)、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差异无显著性(P〉0.05);男女之间,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差异无显著性(P〉0.05),全血粘度商切、红细胞压积差异有显著性(P〈0.05),全血粘度中切、低切、血沉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反映出庄河地区不同性别、年龄段的正常人血液流变学特点及七项检测指标的正常参考值界限。  相似文献   

4.
广州地区健康成年人血液流变学指标参考值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健康成年人血液流变学指标参考值范围并进行分析。方法 测定5 0 3名健康成年人血液流变学指标,并按性别和年龄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男性和女性全血粘度低切、中切、高切参考值范围分别为10 .5 5±1.4 1、6 .2 8±0 .6 5和5 2 0±0 .5 3,8.96±1.32、5 .4 7±0 .5 7和4 .5 0±0 .5 0 ;血浆粘度分别为1.36±0 .12和1.38±0 .11;红细胞压积(HCT)分别为4 4 .38±3.0 2和39.6 0±2 .99。男女除血浆粘度值外,其他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 ,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无显著差异(P >0 0 5 )。与北京地区血液流变学各参考值比较,男性除全血高切粘度外其它四项均有显著性差异(P<0 .0 1) ,女性五项指标除HCT外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结论 各参数值与文献报道各有差异,所以有必要确立本地区健康成年人参考值范围,为临床提供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及性别人群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差异。方法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858例健康体检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细胞比容逐渐降低,而血浆黏度逐渐升高;20~<30岁与60岁及其以上人群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和血细胞比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和血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浆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年龄和性别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对正确诊断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性别、年龄、生活习惯等的不同与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间的关系。方法 将进行健康查体的3483名健康成人按性别及年龄分组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统计分析,并与参考值相比较。结果 男性血液流学指标普遍高于女性;女性全血黏度随年龄增大略呈上升趋势,而男性30~49岁年龄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50岁以上年龄组高,且50岁以上随年龄增大有下降趋势。男女各年龄段全血高切、低切黏度及红细胞压积三项指标均较仪器提供的参考值偏高。结论 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应考虑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等非病理性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45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对45例恶性肿瘤患者与35例健康人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男、女恶性肿瘤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下称血沉)和血沉K值结果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红细胞压积较健康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存在明显异常,呈高黏滞血症改变,通过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动态观察,对恶性肿瘤患者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与突发性耳聋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3例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与健康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别有显著性(P<0.05),而且病例中听力改善组与听力未改善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血液粘滞度增高与突发性耳聋的发生和治疗转归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方法采用普利生LBY-N6K型锥扳式血黏度计对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结果缺血性中风患者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血性中风患者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红细胞沉降率结果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缺血性和出血性中风患者在临床症状相混淆时,血黏度及红细胞压积等指标变化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ZL9000PLUS自动血流变测试仪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进行分析。建立本区的健康人群血液流变学参考区间。方法经回顾性分析,确定32 000例体检者为为健康人群。按年龄、性别不同进行分组统计,共分为6个年龄组,其中男25 000例,女7 000例。取肝素锂抗凝血3.0mL,4h内完成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检测。结果男女性间全血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61岁以上年龄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增高趋势。在女性各年龄组所测指标呈上升趋势,造成的原因可能是女性生理周期的原因。结论各参数值与文献报道均有差异,所以有必要确立本地区健康成年人参考区间,为临床对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疗效及预后提供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血清胆汁酸(TBA)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单胎妊娠ICP患者30例为ICP组、单胎正常妊娠妇女18例为正常妊娠组,并根据胎儿是否出现胎内窘迫将ICP组分为ICP缺氧组(14例)和ICP正常组(16例).测试每组母血及胎儿脐带血的TBA值及脐带血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还原黏度(RV)、血浆黏度(PV)、全血比黏度高切(HS)、全血比黏度低切(LS)、红细胞压积(HCT)变化.结果 ICP缺氧组的TBA水平明显高于ICP正常组及正常妊娠组(P<0.05或P<0.01);ICP正常组与正常妊娠组的TBA水平差异亦显著(P<0.01);ICP缺氧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或P<0.01),且RV、LS及HCT显著高于ICP正常组(P<0.05或P<0.01).ICP正常组与正常妊娠组的RV、PV、LS、HCT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ICP患者TBA水平升高及血流变学的指标变化可以作为临床预测胎儿窘迫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糖化血红蛋白(GHbAlc)控制在不同水平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特点,为其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病例113例,按GHbAlC不同水平分为:A组(33例,控制良好)、B组(40例,控制一般)、C组(40例,控制不佳)。同时随机抽取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D组)。分别检测GHbAlC、血液流变学及生化指标,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血流变相关指标除血细胞比容在四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外(F=0.08,P=0.970),其他指标在四组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LSD-t检验方法分析结果:血流变指标除血细胞比容外A、B、c组均明显高于D组(P〈0.05);采用sN-K检验方法进行组闯分析:除全血高切、中切黏度、血沉方程K值A、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黏度、RBC刚性指数A、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BC变形指数及三酰甘油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下各指标不同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不同GHbAlc水平下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吸入麻醉药七氟烷(益君宁)对不同年龄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消化道恶性肿瘤根治手术前的患者中青年组(<65岁)33例和老年组(≥65岁)29例.诱导麻醉成功后以3%~5%益君宁、0.05~0.2 μg/(kg· min)瑞芬太尼、0.05~0.2 μg/(kg· min)维库溴铵维持麻醉,观察血液流变学、红细胞流变性等指标.结果 麻醉后,2组各个血液黏度指标均下降(P<0.01或P<0.05);T1(MAC达到1~1.3并维持1 h)、T3(进入麻醉恢复室30 min)点2组血浆黏度(ηp)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T2点(停止吸入麻醉时)2组高切变率全血度Hηb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红细胞聚集指数(EAI)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老年组红细胞变形指数(EDI)升高(P<0.05),并维持至术后;2组红细胞刚性指数(ERI)都呈下降趋势.结论 围术期七氟烷麻醉能降低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能显著降低老年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液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检测顺德地区健康人群血液流变学指标,初步建立适宜顺德地区人群血液流变学的参考范围.方法 采用MVIS-2040血液流变仪,测定1 976例健康成年人血液流变学指标并按性别和年龄分`组,统计分析.结果 男女组均从40~49岁年龄段开始全血黏度及全血还原黏度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步下降,男、女性别组除血浆黏度和全血还原黏度外其余血液流变学指标各年龄阶段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男性 60岁以上和60岁以下的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压积差异明显;女性各年龄段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调查有助于建立本实验室适用的、健康成人血液流变学参考范围,为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15.
姚卓智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2):2224-2226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剖宫产术产妇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92例PIH剖宫产妇随机分为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组和硬膜外阻滞(EB)组,分别给予相应的麻醉方式。在入室平静后、麻醉起效后和胎儿娩出后分别对其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并对新生儿进行1min和5rainApgar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ASA分级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两组全血低切粘度相似(P〉0.05);麻醉生效时,两组患者的全血低切粘度均下降,低于麻醉前(P〈0.05),而CSEA组下降更明显(P〈0.05);胎儿娩出时,两组的全血低切粘度较麻醉中没有明显改变,但仍较麻醉前低(P〈0.05),并且CSEA组的全血低切粘度仍要低于EB组(P〈0.05)。全血中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和血浆粘度三个指标,均显示出和一样的改变趋势。两组新生儿1min和5minApgar评分CSEA组均较EB组稍高,但未见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较硬膜外阻滞均能改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术产妇的血液流变学状态,但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更明显,对母儿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6.
天津市健康人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参考区间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天津市健康人不同年龄、性别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的差异。方法对1,008名健康体检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并对其结果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年龄、性别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一定差异。结论对不同年龄、性别设定参考区问能更准确地反映其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浆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水平与动脉血气分析、血液流变学及心肌酶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0例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为观察组,分别于入院时以及治疗2周后取静脉血对血浆ET-1、NO水平及动脉血气分析、血液流变学、心肌酶谱指标进行检测;另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观察组治疗前ET-1、NO以及心肌酶谱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2周的系统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ET-1和NO水平与动脉血PaO2呈负相关(r=-0.567、-0.583,P〈0.05),与动脉血PaCO2、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呈正相关(r=0.558、0.602、0.493,0.568、0.587、0.501;P〈0.05)。结论血浆ET-1和NO水平可作为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