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徐妍  周大桂 《友谊医学》1999,22(1):89-90
腰椎的左、右斜位是腰椎常规摄片中经常使用的一个位置。由于它显示关节突椎弓蛱部尤佳,因此是诊断这些部位病变必不可少的位置。腰椎左、右斜位摄影时,由于椎体埋藏于躯干的后壁内而不能直视,但为了减少浪费及病人的经济负担.又常常使用长条胶片或14×14英寸的胶片2分格拍摄。如何使脊椎尽量位于胶片中心位置而避免前切后掉,是摄影工作中必须注意的问题之一,加上人个体之间胖瘦悬殊.体外标志又无法确定等原因,给摄影工作增加了一些难度。为此我们采用几何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3.
颈椎双斜位X线摄影是普放工作中常见投照体位,根据循环系统斜位投照法,可将其分为后前斜位(左右)和前后斜位(左右),临床上习惯称为颈椎双斜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腰椎斜位倾斜角度与体厚、几何原理之间的关系 ,改进摄影方法 ,提高照片质量。方法 测量人体腹部前后径厚度 ,利用三角函数计算原理求出腰椎在倾斜 45°角时的定位点及角度点后 ,摆位进行摄影。结果 运用几何方法摄腰椎斜位片 ,其位置及角度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方法 (χ2 分别为 3 5 .18,72 .70 ,P均 <0 .0 1) ;照片质量也明显优于常规方法 (χ2 =13 .3 6,P <0 .0 1)。结论 腰椎斜位几何摄影方法 ,操作步骤简单 ,倾斜角度定位准确 ,诊断信息丰富。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双斜位X线片判断 颈椎椎弓根螺钉植入孔道的准确性。材 料和方法:8具经固定保存的人颈椎尸体 标本,去除肌肉,保持椎体的连续性。用 手摇钻创造椎弓根螺钉植入孔道,分为椎 弓根中央及分别破坏内侧和外侧椎弓根 壁3种形式,插入钻头,然后拍摄双斜 45°X线片。再请3名高年资和3名低年 资骨科医生阅评,阅片者读片后,判定定 位针是否侵犯椎弓根还是位于椎弓根内。 用计算机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采用 双斜位45°X线片结合判断椎弓根孔道 的方法与单纯斜位45°x线片相比有较 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有显著性 差异(P<0.05)。结论:双斜位45°X线 片结合判断颈椎椎弓根螺钉植入孔道的 准确性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颈椎病是一种巾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x线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以往常用颈椎正倒垃X线投照方法诊断此病,但单用此位置拍照有时显示不清。为避免这一现象出现,目前加做颈椎双斜位投照法。这一位置能清晰地显示出椎间孔、构推关节和难体后外侧缘,避免了下颌骨与上位颈椎的相互重叠,提高了X线检查对颈椎病的诊断率。现就此种投照法及其特点做一介绍。病人位置:患者取前后直立位或坐位,右前斜位时面向左侧转,人体右侧向前远离胶片,左侧向后靠,左前升位时则反之,下颠稍上抬,颈椎长轴与暗金平行,两肩尽力下垂,颈部冠状面与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对真假性腰椎滑脱进行鉴别的办法.方法 方便收集泉州东南医院骨科自2015年6月—2016年6月共12个月中腰椎向前滑脱临床资料共35例,其中真性滑脱24例,假性滑脱11例,通过观察椎体间移位及棘突间错位来判断滑脱的性质.结果 研究发现在侧位片上可以看到明显的椎体滑脱,研究样本中按Meyerding法分度,Ⅰ°共23例,Ⅱ°共12例,其中,退行性滑脱Ⅰ°9例,峡部裂性滑脱Ⅰ°14例.双斜位及CT、手术所见均证实了以上结果.结论 X线站立侧位片可初步判断真假性滑脱,并且均在术中所见得到证实,准确率达100.0%.  相似文献   

8.
腰椎峡部裂是造成椎体向前滑脱的主要原因之一.约5%的成人可患有峡部裂,其中腰椎约占90%。在检查腰椎向前滑脱的病因中.CT作为一种区别真假性滑脱的重要检查手段越来越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为提高临床医生对其CT表现的认识,以利于本病的临床诊断。本文对我院2004年1月—2004年11月腰椎CT中发现有峡部裂表现者20例,参照有关文献资料.作一分析报告。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肘关节斜位投照在肘关节外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肘关节外伤30例,常规正侧位片可疑骨折或有明显症状而未见骨折者均加照肘关节侧斜位,部分同时加照正斜位。结果30例肘关节外伤患者,均得到了明确的肯定或否定性诊断。结论肘关节斜位投照,是对临床高度怀疑肘关节骨折而常规体位投照未能确诊的病人加照时首选的投照体位,明显提高了肘关节骨折的检出率,是肘关节标准正侧位和被动体位投照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1.
改良腰椎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连琨  袁艺  罗志勇  林建  余自力  李金 《西部医学》2012,24(6):1165-1166
目的观察改良腰椎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随机分成改良腰椎斜扳法组(改良组)76例和常规斜扳法组(常规组)66例,并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前后改良组VAS评分由(7.85±1.61)分降至(1.06±1.03)分(P<0.001),治疗前后常规组VAS评分由(7.54±1.48)分降至(1.68±1.39)分(P<0.001);治疗后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腰椎斜扳法与常规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临床疗效,但改良腰椎斜扳法疗效优于常规斜扳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人工椎体治疗胸腰椎椎体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3年12月至2005年9月,对14例胸腰椎肿瘤患者行胸腰椎前路椎体切除、复合人工椎体植入、前路钉板内固定术。男性9例,女性5例,年龄32~68岁,平均50岁。T112例;T122例;L15例;L25例。病理学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3例,血管瘤5例,骨巨细胞瘤2例,转移瘤3例。结果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10个月,复合人工椎体植骨融合率85.7%,无内固定松动及螺钉断裂,所有病例存活至今。结论彻底切除胸腰椎肿瘤,通过椎体间人工椎植入内固定重建脊柱的稳定性,疗效满意。复合人工椎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植入融合率高,牢固可靠,是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改良斜扳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2月收治的304例急性腰扭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对照组152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予以改良斜扳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 对照组临床控制率19.74%,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临床控制率50.00%,总有效率为93.42%.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ODI、VAS评分和生存质量各个项目上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斜扳法治疗急性腰扭伤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李宁宁 《华夏医学》2005,18(2):310-312
腰椎间盘术后瘢痕形成粘连影响手术效果已广泛得到认可,但预防瘢痕的形成与粘连临床还没有很确切的方法,现将近年来在瘢痕的形成与粘连的预防研究中取得的一些进展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改进第一骶椎椎弓根螺钉的进入方法。方法用60个成人骶骨测量第一骶椎的椎弓根的如下指标:1)椎弓根的高度和宽度;2)螺钉通道的长度;3)椎弓根的展角。基于所测结果,应用于12具成人尸体和24例病人。结果第一骶椎椎弓根的高度为20.6±3.4 mm;宽度为23.8±2.2 mm;穿刺深度为52.2±5.0 mm;进钉点在腰椎关节突中点下方10.2±2.0 mm,后正中线外侧32.3±3.6 mm处;外展角度为40±3°。临床应用24例,随访提示平均滑脱纠正率72.5%。结论以此改良的穿刺角度和穿刺点数据指导临床应用,可改善疗效,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鹿、羊和人在解剖形态参数、曲率参数方面的测量和比较,探讨鹿、羊做为脊柱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筛选新鲜成年鹿、羊及人类男性脊柱标本各10具,利用游标卡尺和CT扫描获取各项数据,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鹿、羊和人的椎体解剖参数和腰椎形态曲率半径进行分析。结果:腰椎解剖形态参数测量,人腰椎平均椎体前、中、后高分别为25.76、21.08和26.3 mm,鹿腰椎平均椎体前、中、后高分别为37.75、41.10和42.72 mm,羊腰椎平均椎体前、中、后高分别为31.24、32.70和33.78 mm。人腰椎平均椎体上、中、下横径分别为49.91、44.26和52.85 mm,鹿腰椎平均椎体上、中、下横径分别为28.04、23.51和32.82 mm,羊腰椎平均椎体上、中、下横径分别为24.52、21.44和28.12 mm。人腰椎平均椎体上、中、下矢状径分别为36.42、32.43和36.48 mm,鹿腰椎平均椎体上、中、下矢状径分别为23.07、16.71和21.09 mm,羊腰椎平均椎体上、中、下矢状径分别为16.92、12.96和16.87 mm。人腰椎平均椎孔横径、矢状径分别为23.40和15.62 mm,鹿腰椎平均椎孔横径、矢状径分别为16.10和12.31 mm,羊腰椎平均椎孔横径、矢状径分别为14.05和9.13 mm。人腰椎平均椎弓根高、椎弓根宽分别为15.72和13.78 mm,鹿腰椎平均椎弓根高、椎弓根宽分别为34.26和9.15 mm,羊腰椎平均椎弓根高、椎弓根宽分别为24.97和6.80 mm。腰椎形态曲率半径测量,人腰椎平均上终板曲率半径、下终板曲率半径、椎体中层曲率半径分别为2.76、23.78和19.98 mm,鹿腰椎平均上终板曲率半径、下终板曲率半径、椎体中层曲率半径分别为22.26、23.27和32.91 mm,羊腰椎平均上终板曲率半径、下终板曲率半径、椎体中层曲率半径分别为15.37、16.89和27.48 mm。人腰椎平均正位曲率半径、侧位曲率半径分别为22.83和39.57 mm,鹿腰椎平均正位曲率半径、侧位曲率半径分别为27.48和21.49 mm,羊腰椎平均正位曲率半径、侧位曲率半径分别为21.70和24.03 mm。结论:鹿在椎体横、矢径,椎孔横、矢径,椎体上、下终板曲率半径方面与人具有良好的相似性;羊在椎体高、椎弓根高、椎体中层曲率半径、椎体正位曲率半径方面与人具有良好的相似性。在形态计量学方面,鹿、羊做为脊柱动物模型与人类相比均具有良好的相似性,但在不同的研究领域上,鹿、羊模型均有各自的优势。对于涉及椎体终板区等结构的研究,鹿较为合适;对于涉及椎体侧壁区等结构的研究,羊则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护理和疗效巩固问题,据脊柱生物力学、解剖学及临床分析腰椎曲度的差异与临床医嘱“笼统”性问题,提出依据患者腰椎曲度差异而科学地选择坐、卧、锻炼等方式,促进『街度的重建和恢复,巩同疗效并维持脊柱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后路椎板减压方式——腰椎下半椎板揭盖-覆盖式减压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120例接受此术式,后路显露腰双侧椎板后在椎板脊近端大约5~6mm处用骨刀垂直于脊柱的轴线横断椎板,下半椎板游离从而方便后续的手术操作,术毕将修正后的椎板覆盖原位再行固定.结果:手术顺利、术中无神经损伤,4mo后复查,所有患者覆盖后的椎板愈合良好.获半年以上随访120例中,治愈97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0例.术后JOA腰椎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该术式安全有效,下半椎板揭盖后,有利于术者有效、彻底地进行神经根减压,椎间融合和椎体复位等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影像学方法测量腰椎椎弓根参数,为临床实践提供数值参考。方法选取200例受检者行64排螺旋CT扫描后数据处理,测量L1~L5腰椎椎弓根水平面角度及椎弓根后缘皮质至椎体前缘中点的长度,按性别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女性随着椎体序列的增加,椎弓根水平面角度均有逐渐增大的趋势,L3、L4、L5椎体的椎弓根水平角度男、女性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L1、L2、L3椎体的椎弓根后缘皮质至椎体前缘中点长度男、女性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腰椎椎弓根水平面角度及椎弓根后缘皮质至椎体前缘中点的长度存在性别差异,多排螺旋CT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测量评估手段。  相似文献   

20.
谭巍 《西部医学》2007,19(1):71-72
目的 探索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eneral spine system,Gss)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方法 根据GSS的性能,治疗胸腰椎骨折16例,手术前、后影像学检查对比骨折复位情况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影像显示骨折复位无丢失,神经功能有明显改善。结论 GSS有良好的生物稳定性,可获得良好的复位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