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内窥镜括约肌切开术治疗无胆囊结石的胆总管结石病人/BenattarJ,HarrisA,HastierP,etal//Endoscopy,1993;25:338作者对25例无胆囊结石的总胆管结石(CBD)病人进行了内窥镜下括约肌切开(ES),其中旧例... 相似文献
2.
经内窥镜括约肌切开术和未证实的胆总管结石/BouJaoudeJ,Ink,PratFO,etal//Endoscopy,1993;25:338我们旨在揭示用经内窥镜括约肌切开(ES)治疗怀疑胆总管结石(CBDL)而未能证实的一组病人的特征,并与证实有C...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术(LCBDE)与经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LCBDE与EST治疗胆总管结石313例(LCBDE组188例,EST组12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LCBDE术、EST术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8.9% 、92.8%,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1.3万元、1.4万元,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9.6%,平均住院日分别为13.5d、9.8d.结论 两种术式各有优缺点及其适应证.胆总管直径>1.0 cm的多发或较大结石以及中青年患者应首选LCBDE术式;而胆总管直径<1.0 cm、胆总管中下段结石或老年胆石症病人宜采用EST术式. 相似文献
5.
6.
我院自1995.3~1995.12月,采用内窥镜括约肌切开(EST)治疗胆道疾患7例,除1例失败外,其余6例均切开成功。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有效性及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1997年7月至2006年6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术及内镜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213例(腹腔镜组122例,内镜组9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腹腔镜组与内镜组相比手术成功率(96.7%vs.91.2%)及结石清除率(99.2%vs.94.0%)两组相似,近期并发症率(3.4%vs.13.3%,χ^2=6.864,P=0.009)较低;腹腔镜组的平均住院日(z=-2.713,P=0.007)及住院费用(z=-3.156,P=0.002)较高,主要原因是部分病例合并急性梗阻性胆管炎及胆源性胰腺炎预置鼻胆管引流控制感染,以及部分病例行胆总管T管引流等。内镜组发生重症胰腺炎3例(3.6%),其中死亡1例(1.2%)。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术保持Oddi括约肌完整,并发症较少、较轻,是治疗胆总管结石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术适用于合并胆囊结石及胆总管扩张,急性梗阻性胆管炎及胆源性胰腺炎得到有效控制,全身情况好、能耐受麻醉手术者;内镜括约肌切开术适用于合并胆总管下段狭窄及结石嵌顿、急性梗阻性胆管炎、胆源性胰腺炎、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麻醉手术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不同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并发症,探讨其适应证的差异,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方法 20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组(LCBDE组,45例)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组(EST组,157例);评价两组操作成功率、一期手术治愈率、残余结石和(或)病变率、并发症率、平均住院时间和费用.结果 LCBDE组和EST组操作成功率分别为97.8%(44/45)和98.7%(155/157)(P> 0.05).一期手术治愈率分别为84.4%(38/45)和45.2%(71/157) (P<0.01).LCBDE组术后残余病变主要为残石,残石率为15.6%(7/45); EST组主要为术后遗留未处理的胆囊病变和肝内外胆管结石,残留率为54.8%(86/157)(P<0.01).LCBDE组并发术后胆漏4例、残余感染1例,并发癌率为11.1%;EST组并发术后胆漏3例、出血4例、高淀粉酶血症32例(其中急性胰腺炎14例)、急性胆管炎15例,并发症率34.4% (P< 0.05).平均住院时间为(10.0±2.8)和(9.4±4.1)d (P>0.05);住院费用为(17504±4128)和(16453±3541)元(P>0.05).结论 LCBDE和EST均有操作成功率高、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LCBDE并发症率、残余病变率均低于EST; LCBDE主要适于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尤其是Oddi括约肌功能完好者;EST主要适于单纯胆总管结石或胆管炎患者,特别是年老体弱、Oddi括约肌无功能或既往有胆道手术史且不愿再次手术者. 相似文献
10.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7,(4)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后胆囊切除术对胰腺炎患者复发及生存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榆林市第一医院行EST的胆总管结石合并胰腺炎患者560例,依据随访情况将患者分为胰腺炎复发组(180例)和未复发组(380例)。结合患者病情决定EST术后胆囊是否切除。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多因素生存分析,确定影响胰腺炎患者累积复发率的危险因素,Log-Rank检验比较胆囊切除术对胰腺炎患者复发的影响差异。结果 560例胰腺炎患者接受EST术后,410例(73.2%)发生高淀粉酶血症,180例(32.1%)复发胰腺炎,其中轻、中、重度胰腺炎各占复发胰腺炎患者的70.0%(126/180)、20.0%(36/180)和10.0%(18/180)。年龄偏小、胰管显影、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较长、黄疸、CCI评分较高、脑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肝病、肥胖症是影响胰腺炎患者接受EST术后复发的危险性因素(P0.05)。胆囊切除的胰腺炎患者累积复发率和死亡率更低(P0.05)。结论 EST术后胆囊切除术可降低胰腺炎患者胰腺炎复发率及死亡率,临床上应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外科高危病人胆总管结石及其并发症继续给胃肠病学者和外科医师提出挑战。胆囊结石病人胆囊切除术后胆管造影表明尚有4~20%病例有胆道残石。在放射学监视下用器械经外科胆囊途径可去除胆总管残余结石。这种介入性方法明显降低手术的危险性。该法需用导管扩张胆囊管,并在 X 线透视下用篮子取出结石。但篮子取石期间,篮子的不经意脱出和胆囊管大结石的嵌塞,偶尔亦是预料中的问题。后者可通过碎石术[一种通过电液压冲击波(ElectrohydraulicShock Waves)进行碎石的方法]解决。本文报道首例胆总管和胆囊结石高危病人,用经胆囊内窥镜胆总管碎石术(Transcholecystic endoscopic choledocho-lithotripsy)非手术疗法治疗获得成功的经验。患者57岁男性,以胆总管残余结石入院,入院前一月出现寒战、发热、黄疸及右上腹痛。在局麻下行 相似文献
12.
胆道手术中残留结石的发生率为4%,胆道结石亦可在胆囊切除术后形成。利用内窥镜作括约肌切开术以排除胆总管残余结石,安全有效,临床应用已逐见增多。本文报道1978年年底以前22个月中23例病人应用这一治疗的经验。23例中胆囊已切除者21例,其中胆总管残余结石12例,胆总管复发结石9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美国纽约一医疗中心外科内窥镜室最近所作300例经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40例括约肌切开术(EST)的结果,并对其适应证和改进的方法加以讨论。 ERCP的适应证、方法和结果:300例ERCP中怀疑胆道疾病者176例(58.6%),怀疑胰腺疾病者124例(41.4%)。适应证包括不明原因的黄疸、肝外胆道梗阻(结石、肿瘤、狭窄)、胆瘘(内、外胆瘘)、硬化性胆管炎、乳头狭窄、肝内胆管梗阻(病毒或酒精性肝炎、药物引起 相似文献
14.
作者对1组年龄≤60岁的胆管结石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1977年至1986年,在ES治疗的382例胆管结石患者中,不伴发肝胆管结石或胆道狭窄、年龄≤60岁的患者共115例(30.1%),其中男54例,女61例,年龄21~60岁,平均50岁。首次施行E... 相似文献
15.
作者报导了13例经胆囊造瘘途径取出胆总管残余结石。全部病例皆因严重胆道或胰腺症状(或两者均有)而进行急诊腹部探查手术。在这种急诊状况下只能单独做胆囊造瘘术。至少在一个月以后,胆囊造影发现上次未取出的残余结石。平均取石3~22次,治疗持续时间为7天至两个月。13例中9例(69%)成功地取出胆道残余结石。此法似乎不优于经胆总管引流管取出残余结石的方法,但为器械取出残余结石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方法器械取石指征基本与胆总管切开术后取石相同。至少在术后一个月方能进行,病人无需住院,也不用任何镇静或麻醉药物。应用器械有钳子,带探头的篮状导管(basket-tipped Cat-heters),输尿管导管,各种直径的探子及各种探 相似文献
16.
《国际外科学杂志》1990,(5)
乏特氏壶腹周围癌是引起恶性胆道梗阻的原因之一,行肿瘤切除后其远期存活率尚满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5年存活率可达20~50%.但是,壶腹部肿瘤的切除是一死亡率较高的大手术,因此老年病人更适宜行姑息性治疗.姑息性治疗方法之一是行短路手术,但该手术死亡率高、预后差.亦可经内窥镜插入内套管解除恶性胆道梗阻,该技术仅适用于胰腺和胆管癌的姑息性治疗.本文报道17例壶腹部癌经内窥镜括约肌切开术的经验.女11例、男6例,平均年龄76岁(65~86岁).均有深度黄疸,超声波检查和逆行胰胆管造影均证实有胆管扩张,未作手术及经皮胆管减压.因合并有心血管、肺部疾病,近期中风、酒精中毒、痴呆或全身虚弱等并发症,均不适宜行肿瘤切除. 相似文献
17.
刘永锋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84,(1)
经腹膜外 Oddi 氏括约肌成形术适应证为:①胆道再次手术,此术式可免于因腹腔内粘连所造成的入路困难;②结石位于胆总管下端;③Oddi 氏括约肌狭窄;④经 T 形管造影显示壶腹周围狭窄,并伴复发性胰腺炎。此术式虽不进入腹腔,但应做好开腹准备,因术中有可能涉及腹腔内脏器。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与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及其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9月至2009年1月本院普外科83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LCBDE术48例、EST-LC术35例.结果 两种术式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结石大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残余结石、结石复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数量、术后疼痛、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BDE和EST-LC两种微创手术成功率高、安全、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少、临床疗效可靠,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疾病的理想手术.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手术方式。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013年共收治的EST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25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了手术治疗,其中行肝叶切除+胆肠吻合术1例,肝叶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2例,胆肠吻合术12例,胆总管切开取石6例,胆总管与十二指肠侧侧吻合术2例,再行EST 2例。
结果:全组无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20.0%,残余结石发生率为16.0%,治愈好转率达100%。
结论:胆肠吻合术是处理EST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