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春岩  蔡青  于顺  徐群渊  陈彪  杨慧 《解剖学报》2006,37(3):251-254
目的研究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在正常大鼠脑神经元中的亚细胞定位,为阐明其正常的生理功能提供线索.方法超小金标记结合银增强免疫电镜技术.结果α-突触核蛋白不仅存在于神经细胞的突触前终末,也见于神经细胞的轴突、胞浆与核中.在突触前终末,α-突触核蛋白的分布与突触小泡无明显的关系.在神经细胞核内,靠近核膜部分α-突触核蛋白的分布较为密集,细胞核中心部位α-突触核蛋白则较为稀疏.在胞浆和轴突中,α-突触核蛋白散在分布.另外,在线粒体中也有该蛋白表达.结论α-突触核蛋白广泛分布于神经元的各个部位,可能参与神经元的多种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α-突触核蛋白基因在SH-SY5Y细胞内过表达对细胞的影响。 方法: LipofectAMINE法转染SH-SY5Y细胞,用G418对转基因细胞进行筛选,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检测α-突触核蛋白表达,氧化应激敏感的荧光素探针DCF-DA对活细胞进行染色后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氧应激状况,还原型谷胱甘肽测定试剂盒通过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 结果: 转染细胞筛选后,细胞呈α-突触核蛋白免疫反应阳性;转α-突触核蛋白基因细胞内存在DCF信号增强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下降。 结论: α-突触核蛋白过表达可引起细胞内氧应激,表明α-突触核蛋白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背景:氧化应激损伤在慢性肝炎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天然产物萝卜硫素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目的:研究萝卜硫素对H2O2诱导人肝细胞(LO2)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LO2细胞,采用H2O2诱导LO2细胞造模,并同时将细胞分为对照组、H2O2诱导组、H2O2+低剂量萝卜硫素组(10μmol/L)、H2O2+中剂量萝卜硫素组(20μmol/L)及H2O2+高剂量萝卜硫素组(40μmol/L)。采用100μg/L的H2O2处理人肝细胞24 h,诱导细胞氧化应激损伤;H2O2+萝卜硫素组将H2O2与不同浓度萝卜硫素同时处理细胞24 h。采用CCK8法分析萝卜硫素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分析细胞匀浆中的氧化应激产物水平,Western Blot法分析Nrf2、GCLC、NQO1及血红素加氧酶1蛋白表达水平。研究方案的实施符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的相关伦理要求。结果与结论:①H2O2能诱导LO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②相比于H2O2模型组,各浓度萝卜硫素能诱导LO2细胞增殖、抑制丙二醛和一氧化氮的产生及促使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P<0.05);③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萝卜硫素能诱导Nrf2向细胞核内转移,诱导GCLC、NQO1和血红素加氧酶1蛋白表达(P<0.05);④结果说明,萝卜硫素能改善H2O2诱导的LO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其药理学作用与Nrf2信号传导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帕金森病(PD)患者的路易小体中存在大量α-突触核蛋白寡聚体.目前认为,寡聚体的形成和增多与氧化应激损伤及氧化修饰息息相关.氧化修饰包括硝化修饰和多巴胺氧化加合.α-突触核蛋白作为分子标志物,可能成为临床治疗帕金森病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MPTP对中脑黑质神经元线粒体表达α-突触核蛋白及线粒体形态改变的影响。方法:运用腹腔注射MPTP诱导C57/BL小鼠中脑黑质神经元损伤,以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小鼠作为对照组。运用线粒体纯化结合Western Blot分析线粒体α-突触核蛋白的水平,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合激光共聚焦方法观察线粒体结构的改变。运用MPP+干预原代培养的多巴胺能神经元,观察线粒体形态的改变。结果:MPTP可以诱导小鼠中脑线粒体α-突触核蛋白的水平升高,并导致线粒体出现碎片化,碎片化的线粒体结构与α-突触核蛋白共定位。运用MPP+处理原代培养的中脑腹侧神经元,发现MPP+可以选择性地诱导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线粒体碎片化。定量研究显示:多巴胺能神经元经MPP+处理后,线粒体的长度显著降低(P0.01)。结论:MPTP可以在体诱导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线粒体碎片化,线粒体α-突触核蛋白水平的升高可能与其碎片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利福平对鱼藤酮诱导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多巴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以及对α-突触核蛋白形成和聚集的抑制作用。方法: 持续3周给SD大鼠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1.5 mg·kg-1·d-1)以诱导其黑质多巴胺神经元丢失的同时,应用利福平(30 mg·kg-1·d-1)灌胃给药,并通过对大鼠进行行为学、黑质病理学、TH和α-突触核蛋白的免疫活性以及蛋白量的表达情况等方面的检测以证明利福平对帕金森病动物模型多巴胺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对α-突触核蛋白的形成和聚集具有抑制作用。结果: 低剂量长期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可诱导SD大鼠出现行为学、黑质病理学、TH及α-突触核蛋白的免疫活性和蛋白量的表达情况的改变,而应用利福平灌胃后这些变化均显著减少。结论: 利福平对鱼藤酮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多巴胺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此作用与其对模型中α-突触核蛋白的形成和聚集的抑制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过表达对多巴胺能神经元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α—SYN基因转染的MES 23.5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系,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Western blot等方法分析α-SYN和TH的表达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绘制生长曲线和MTT测试细胞氧化还原活性,观察α—SYN基因转染细胞的生长和损伤情况。结果 α-SYN过表达明显抑制MES 23.5多巴胺能神经元的TH表达,但对该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无明显影响,也不引起该细胞损伤。结论 α-SYN过表达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TH表达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Survivin在过氧化氢预处理诱导的适应性细胞保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景田  职君利  陈秀琴  刘微  崔宇  冯鉴强 《解剖学研究》2006,28(3):213-217,F0004
目的探讨H2O2预处理对存活素(survivin)表达的影响及存活素在H2O2预处理的适应性细胞保护中的作用。方法在PC12细胞建立H2O2预处理对抗H2O2诱导细胞凋亡的实验模型,应用甲氮甲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碘化丙啶(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Hoechst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测定存活素的表达水平。结果用100μmol/LH2O2预处理PC12细胞90min可明显地抑制300μmol/LH2O2作用12h后引起的细胞毒性和细胞凋亡,并可以显著地上调PC12细胞存活素的表达;JAK2抑制剂AG-490不仅可以抑制存活素的表达,而且拮抗H2O2预处理的适应性细胞保护作用。结论存活素是JAK-STAT通路的靶基因,可能在H2O2预处理诱导的适应性细胞保护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过氧化氢(H2O2)刺激下,左卡尼汀对心肌细胞内胞浆活化T细胞核因子3(NFATc3)的表达及分布的影响。方法:以200 μmol/L H2O2刺激心肌细胞12 h建立氧化应激模型。在药物处理组,于氧化刺激前30 min加入左卡尼汀及钙调神经磷酸酶(CaN)特异性抑制剂环孢素A(CsA)。待刺激完成后,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内总NFATc3,以及胞浆内和胞核内NFATc3的水平,并以免疫荧光法检测NFATc3在细胞中的分布状况。结果:H2O2刺激不影响心肌细胞NFATc3的表达,但可诱导其由胞浆至胞核的转位。左卡尼汀预处理可以显著抑制NFATc3的核转位。结论: 左卡尼汀可通过抑制NFATc3的核转位发挥其抗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α-突触核蛋白(α-synuc le in)在鱼藤酮处理的人类多巴胺能SH-SY5Y细胞内的作用。方法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αsynuc le in基因转染入SH-SY5Y细胞内,并筛选稳定表达-αsynuc le in的细胞。经过不同浓度的鱼藤酮处理后,测定细胞活力、细胞内氧化应激和抗氧化能力。结果经鱼藤酮处理后,所有的细胞均表现为细胞活力下降和细胞内氧化应激增强。与正常SH-SY5Y细胞相比,过表达-αsynuc le in的细胞表现为较高的细胞活力和抗氧化能力(P<0.01)。结论α-synuc le in过表达可能通过增强SH-SY5Y细胞活力和抗氧化能力,来部分对抗鱼藤酮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构建长期稳定表达人野生型和A53T突变型α-突触核蛋白的PC12细胞株,我们首先制备了慢病毒表达载体,经测序鉴定正确后转染PC12细胞,然后通过细胞的免疫荧光染色检测α-synuclein-V5融合蛋白,PCR法扩增转基因PC12细胞的SNCA片段后进行测序检测突变基因,以及Western blot法检测PC12细胞α-synuclein的表达,从而鉴定转基因细胞能否稳定表达目的基因。结果显示:经测序,pLenti6/V5-SNCA-WT和pLenti6/V5-SNCA-A53T表达质粒构建成功;免疫荧光染色示基因转染后,超过95%的PC12细胞中有α-synuclein-V5融合蛋白表达;转基因细胞的SNCA片段测序结果显示,慢病毒表达载体成功整合入PC12细胞基因组;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示转基因PC12细胞能够过表达α-synuclein蛋白。以上结果表明我们已成功构建了人野生型和A53T突变型α-突触核蛋白慢病毒表达载体,并且成功建立了稳定的过表达人野生型和A53T突变型α-突触核蛋白的PC12细胞株,这为进一步研究α-突触核蛋白的生理功能及其在Parkinson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在氧化应激诱导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以人肝HL-7702细胞为研究对象,H2O2/抗霉素A诱导细胞产生氧化应激,建立肝细胞凋亡模型。SB216763为GSK3β特异性抑制剂,在H2O2/抗霉素A给药前2 h干预。采用钙黄绿素乙酰甲酯/碘化丙啶(PI)双染色观察细胞存活情况,采用annexinⅤ-FITC/PI联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同时对细胞培养上清进行乳酸脱氢酶(LDH)检测来评价细胞死亡程度;Western blot法检测p-GSK3β、GSK3β、caspase-3、cleaved caspase-3、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和细胞色素C(Cyt C)蛋白的表达。结果 H2O2/抗霉素A诱导的氧化应激促进了GSK3β活性增加,抑制GSK3β活性缓解了氧化应激和由氧化应激引起的细胞凋亡。与氧化应激模型组相比,SB216763干预组中PI染色的细胞显著减少,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降低,细胞培养上清中LDH显著降低,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干预组中cleaved caspase-3、JNK、Cyt C蛋白表达下降。结论 GSK3β是氧化应激诱导细胞凋亡通路中的一种重要信号分子,抑制其活性可减轻氧化应激而改善肝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鼠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 PSCs)在体外某些因素的诱导下能否分化成功能性的神经细胞,以及神经细胞之间突触的发生与建立。方法首先将i PSCs悬浮培养形成拟胚体,利用维甲酸(RA)将其诱导分化成神经前体细胞,最后撤去RA贴壁培养,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观察小鼠i PSCs在体外分化成神经细胞以及神经细胞之间突触发生的形态特征,利用FM1-43染色技术分析突触末端的功能活性。结果小鼠i PSCs能够在RA的诱导下向神经细胞分化,这些神经细胞可以被成熟神经元与胶质细胞标记物标记,新分化的神经元还可以观察到树突棘及突触连接的形成,在去极化刺激下突触活动增强,表现为轴突末端大量FM1-43阳性内吞颗粒。结论由小鼠i PSCs分化而来的神经细胞在体外形成突触连接的过程,提示其可以进一步分化为功能性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14.
鱼藤酮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藤酮等环境毒物的长期接触可能与帕金森病发病有关。鱼藤酮(Rotenone)是线粒体复合酶Ⅰ抑制剂,可以抑制多巴胺能神经元线粒体复合酶Ⅰ的活性、降低线粒体膜电位、诱导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从而导致多巴胺能神经元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表达增加、路易小体(Lewy bodies)形成,DJ-1和Parkin的突变以及细胞微管破坏。  相似文献   

15.
硫化氢对抗过氧化氢对PC12细胞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对抗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对PC12细胞的损伤作用及有关机制。方法应用H2O2在PC12细胞建立氧化应激损伤的实验模型;应用甲氮甲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碘化丙啶(PI)染色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率,罗丹明123(Rhodamine 123,Rh123)染色FCM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双氢罗丹明123染色FCM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含量。应用硫化氢钠(sodium hydrosulfide,NaHS)作为H2S的供体。结果200μmol和400μmolH2O2作用PC12细胞24h均使细胞的存活率明显降低及凋亡率显著增加,200μmolH2O2引起PC12细胞的MMP明显降低及ROS生成显著增多。当NaHS与H2O2(200或400μmol/L)共同作用于PC12细胞时,NaHS(100~400μmol/L)浓度依赖性的阻断H2O2引起PC12细胞的存活率降低及细胞凋亡率增加。400μmolNaHS明显地阻断200μmolH2O2引起PC12细胞的MMP降低及ROS增多。结论H2S能明显地保护PC12细胞对抗H2O2引起的损伤,阻断MMP降低及ROS生成可能是H2S的细胞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中成药甘舒胶囊对抗氧化应激诱导的肝细胞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甘舒胶囊对抗氧化应激损伤的肝细胞保护作用。方法在Chang肝细胞建立氧化应激(H2O2)损伤的实验模型,应用甲氮甲唑蓝(MTT)检测法。PI染色流式细胞仪(FCM)及Hoechst 33258染色法等检测甘舒对抗H2O2诱导Chang肝细胞的细胞毒性及凋亡的细胞保护作用。结果H2O2呈浓度依赖性地降低Chang肝细胞的存活率;在自身不影响Chang肝细胞存活率的浓度(1~100μg/ml)范围内,甘舒呈浓度依赖性地对抗300μmol/L和400μmol/LH2O2对肝细胞存活率的抑制作用;另方面,在0~800μmol/L浓度范围内,H2O2呈浓度依赖性地增加Chang肝细胞的凋亡率;100μg/ml、500μg/ml和1mg/ml的甘舒本身不影响肝细胞的凋亡率,但却能显著地抑制300μmol/LH2O2诱导的肝细胞凋亡。结论中药甘舒胶囊具有抗氧化应激作用,可显著对抗氧化应激(H2O2)诱导的肝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H2O2诱导的PC12细胞(又称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中,热量限制(caloric restriction,CR)参与的调控效应及SIRT1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MTT法检测H2O2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中CR对PC12细胞活力的影响;TUNEL染色法检测各实验组中PC12细胞的凋亡;免疫荧光检测PC12细胞中SIRT1的表达与定位;RT-PCR及Wester-blot检测各实验组中SIRT1、Caspase-3的表达。结果 60μmol/LH2O2作用6h后,H2O2组细胞活力可维持在70%以上,与正常对照组及CR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120μmol/LH2O2作用下,H2O2组细胞活力显著下降。本实验选取60μmol/LH2O2浓度作为后续实验使用浓度。CR处理后PC12细胞的凋亡率较H2O2组显著降低。PC12细胞中SIRT1可于细胞浆和细胞核中表达,且主要于细胞浆中表达。H2O2作用6h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IRT1表达降低,Caspase-3表达上升;在CR+H2O2组中,与H2O2组比较,Caspase-3降低,SIRT1表达上升。结论 CR具有抗应激损伤及凋亡的效应,可上调PC12细胞中SIRT1的表达,在H2O2诱导的PC12细胞应激性损伤中CR-SIRT1的调控具有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8.
背景:既往研究发现,X盒结合蛋白1基因可以转染至神经干细胞中并稳定过表达X盒结合蛋白1,转染后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脑梗死的治疗作用优于普通神经干细胞。 目的:通过测定转染后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帕金森大鼠模型黑质内单胺类递质和α-突触核蛋白水平的影响,研究转染后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的治疗作用。 方法:将27只帕金森病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3组。对照组侧脑室内移植PBS,神经干细胞组移植空白神经干细胞悬液,转染组移植X盒结合蛋白1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悬液。分别于移植后7,14,21,28 d对各组大鼠进行诱导旋转实验观察神经功能; Western blot检测α-突触核蛋白水平;黑质切片后免疫组化染色测酪氨酸羟化酶(+)神经细胞。 结果与结论:转染组大鼠黑质内α-突触核蛋白表达量降低,酪氨酸羟化酶(+)神经细胞数高于神经干细胞组和对照组,且大鼠旋转实验中旋转行为改善。表明在帕金森病中,X盒结合蛋白1转染的神经干细胞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分化率高,转染后可降低α-突触核蛋白的聚集,从而改善帕金森症状起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AA)对心肌H9c2细胞氧化应激、自噬及凋亡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常规培养大鼠心肌H9c2细胞,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作用条件下AT1-AA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从而确定其最佳作用浓度(10-5 mol/L)和作用时间(24 h);在最佳浓度和时间下,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自噬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氧化应激试剂盒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AT1-AA可浓度及时间依赖性地降低细胞活力,促进细胞凋亡,同时上调细胞自噬和氧化应激的水平(P<0.05);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预处理细胞后,AT1-AA诱导的心肌H9c2细胞凋亡减少(P<0.05);氧化应激抑制剂α-硫辛酸预处理细胞后,AT1-AA诱导的H9c2细胞自噬和凋亡水平降低(P<0.05);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抑制剂替米沙坦预处理细胞后,AT1-AA对心肌H9c2细胞氧化应激的激活作用被抑制,自噬和凋亡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AT1-AA通过氧化应激诱导心肌H9c2细胞的自噬及凋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缺失第8外显子的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剪接变异体(SIRT1-ΔExon8) 和SIRT1全长(SIRT1-FL)在氧化应激损伤中可能发挥的不同作用。方法 在人胚肾293T细胞分别转染SIRT1-ΔExon8干扰质粒和SIRT1-FL过表达质粒,给予过氧化氢(H2O2)诱导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应用CCK-8检测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测定法检测细胞的损伤程度,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内活性氧簇(ROS)水平,Real-time PCR法检测细胞SIRT1-ΔExon8和SIRT1-FL mRNA的水平。结果 H2O2(50~800 μmol/L)可剂量依赖性地诱导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包括细胞活力下降,LDH释放增加,细胞凋亡和胞内ROS含量增加,并引起SIRT1-FL mRNA水平降低和SIRT1-ΔExon8 mRNA表达增加;此外,过表达SIRT1-FL或干扰SIRT1-ΔExon8也可以部分抑制H2O2(400 μmol/L)引起的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结论 SIRT1-ΔExon8可能促进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而SIRT1-FL则发挥相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