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输血后和社区非甲非乙肝炎的主要病因,其中 50~80%转为慢性肝炎、肝硬变和肝癌。机体对HCV缺乏有效的保护性免疫,其原因可能为:(1)HCV变异逃逸机体的免疫清除;(2)HCV在肝组织及血液中含量低及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的抗原性弱;(3)外周血淋巴细胞可能有HCV储存库的作用。机体对HCV结构及非结构蛋白具有广泛的免疫应答性,但是否存在保护性免疫应答呢?Shimizu等94年用人源T细胞系HPB-Ma中对HCV敏感的克隆株10-2进行体外阻断HCV感染研究。用一例1977年发病的慢性丙肝病人14年的系列血清中可能有中和作用的灭活血清与已知CID50的HCV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C)区和包膜1(E1)区变异与其感染慢性化的关系。方法 10例HCV慢性感染者和2例急性感染者血标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HCV的C区羧基端、E1及E2区氨基端片段(1kb),扩增产物进行克隆,以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和异质性双体(HD)分析对每份血清的30个克隆的C/E1区准种(quasispecies)进行筛选,挑选每例标本HCV的优势株与劣势株序列进行测定,并分析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结果 各例患者血清中HCV的C/E1区扩增片段形成的SSCP条带间差异明显,而HD与同源双体之间差距不明显。HCV急性感染者和慢性感染者血清病毒C区无发生变异,后者E1区氨基酸替换率为1.32%,但功能性氨基酸无改变。结论 HCV的E1区序列变异以准种形式存在,但与免疫逃避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3.
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组具有高度的变异性,在机体内以准种的形式存在,尤其以E2/NS1区384~410和474~480位氨基酸变异程度最高,分别称为HVR1和HVR2。近年的研究发现,HCV准种感染除与引起HCV感染慢性化有关外,还与HCV对干扰素(IFN)治疗的抵抗作用关系密切。本研究采用克隆测序法对10例应用IFN治疗的1b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HVR1和HVR2准种异质性检测,以探讨HCV准种感染与IFN疗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自然过程中的准种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丙型肝炎病毒(HCV)持续感染者与自然阴转者外周血HCV准种构成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基因扩增、分子克隆和测序的方法,对未接受过治疗的4例HCV持续感染者与4例自然阴转者前后间隔10年血清中HCV高变区1(HVR1)基因片段进行了序列分析及遗传进化关系比较。结果与持续感染者相比,自然阴转者外周血HCVHVR1区准种群体组内平均遗传距离、熵值较小。4例持续感染者中有3例10年前后血清HCVHVR1准种群体组内与组间遗传距离有明显差异。8例感染者中有7例血清HCV准种KA/KS值大于1。结论在丙型肝炎的自然病程中HCV准种遗传复杂度、变异度大小可能与丙型肝炎的转归相关;HCV准种构成可能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HIV/HCV重叠感染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HCV准种的影响.方法 通过PCR、测序及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建立HCV高变1区(HVR1)准种变异率检测方法,运用该方法对我国上海地区48例HIV/HCV重叠感染者HCV准种变异的分子流行病学进行研究.结果 与单独HCV感染组和HIV/HCV重叠感染...  相似文献   

6.
许晓秋 《内科》2009,4(3):416-418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es,HCV)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慢性HCV感染与肝硬化和肝癌直接相关,排除肝功能障碍引起的症状,HCV感染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及非霍奇金淋巴瘤等有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由于HCV至少存在6种不同基因型,其中包膜糖蛋白(E1、E2)有很高的突变率,这就决定了HCVRNA一级结构的变异性,HCV体外复制能力差,缺乏较敏感的组织培养方法。目前,只有从黑猩猩血液中成功克隆出HCV,尚未发现一种HCV易感动物模型,使得HCV的免疫清除机制以及评价疫苗的免疫效果均非常困难,治疗方面也没有彻底清除病毒的方法,HCV疫苗研制面临巨大挑战。但各国很多学者仍在不断探索,在HCV疫苗研制方面积累了较多研究资料,为最终成功地研制HCV疫苗奠定了基础。本文主要就HCV包膜糖蛋白在HCV疫苗的研究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利用从基于JFH1克隆的HCV嵌合体或者复制子中鉴定的适应性突变,已经建立了代表基因1~3型HCV的细胞感染模型。迄今,JFH1仍然是唯一能在肝细胞系中自主高效复制的克隆,因此迫切需要建立能培养所有HCV临床分离株的通用细胞感染模型。概述了建立HCV细胞感染模型的历程、现有细胞感染性克隆和支持HCV复制的细胞系,同时简述HCV细胞复制和感染模型在药物研究中的一些应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丙型肝炎病毒(HCV)及其感染已成为国际上肝炎研究的热点。我们自1990年开始进行HCV感染的分子生物学、临床流行病学、病理与免疫病理的研究,以求阐明其流行规律,为控制丙型肝炎的流行提出有效措施。 一、HCV的基因型 HCV是一极易变异的正链RNA病毒,因其易变异,常能逃避体免疫应答的攻击,而使感染慢性化,近年根据HCV的分离株序列分析及C区和NS5区核苷酸特征,将HCV分为5种或6种不同的基因型。这些基因型的地理分布不同,在各型肝病表现亦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核酶自剪切机制建立稳定分泌HCV的细胞膜型.方法 以HCV感染性克隆的全基因组cDNA重组质粒为基础,在基因组两侧引入核酶序列,构建重组质粒pJFH1-核酶,并转染入HepG2细胞,加入G418溶液筛选整合有该质粒的细胞克隆.用荧光定量PCR、免疫荧光、Westrn blot、透射电镜等技术挑选稳定分泌HCV的单细胞克隆.结果 成功筛选到稳定分泌HCV的单细胞克隆,该细胞克隆能够有效产生HCV相关蛋白,上清液中HCV滴度达到1×107拷贝/ml,电子显微镜观察HCV直径为55 nm,上清液中病毒滴度随干扰素α浓度的升高而降低. 结论 利用核酶自剪切机制可建立稳定分泌HCV的细胞模型,该模型可用于抗HCV药物的筛选.  相似文献   

10.
丙型肝炎病毒细胞模型及转基因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人类首次应用分子克隆手段在未获得病毒颗粒和未测到病毒抗原的情况下发现的病毒,并进一步应用克隆和重组表达手段对HCV的基因结构、功能进行了探索且获得了较全面的认识,但有关该病毒的复制、病理作用、抗病毒药物筛选、疫苗的研究方面进步甚微,这主要是由于缺乏理想的HCV细胞模型和廉价易得的动物模型造成的。因此有关HCV细胞及动物模型的研究成为其他相关研究进步的关键。近10年来众多研究者对此方面进行了研究,本文即对此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部分地区丙肝高危人群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查,证明了我国丙肝感染的严重性及丙肝抗体的应答规律;建立了HCV基因组RNA的反转录PCR方法,开展了HCV的基因检测工作。利用PCR扩增及λgt11噬菌体系统,首次构建成功我国人群HCV cDNA基因库,共获约8×10~6个噬菌斑。对此基因库进行筛选、鉴定、亚克隆及DNA测序等一系列工作,获得了我国人HCV基因组非编码区、结构区和非结构区的克隆,比较了其与国外序列的同源性和差异性,从而证实我国人群感染的属  相似文献   

12.
丙型肝炎病毒高变区的变异规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有潜在的致肝硬化和肝癌的危险。约60%的急性丙型肝炎患者转为慢性,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令人满意的治疗药物。机体自身难以清除HCV的主要原因是HCV具有高度异质性(heterogeneity),HCV可借自身的变异达到逃避机体的免疫攻击。研究HCVE区基因的变异规律及特点,可为HCV疫苗的设计和制备提供理论依据,这是当前HCV研究的一个前沿课题。现就E区基因变异的原因、规律及其临床意义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HCV是丙型肝炎的致病体,在被感染组织和血清中浓度较低,病毒高度变异及缺乏稳定的体外细胞培养系统及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等问题,阻碍了对HCV的进一步研究。近年来各种HCV体外培养系统的建立,为HCV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使人们对HCV的认识提升到新的层次。本文就CD81、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清道夫受体B1及claudin—1等受体及入胞相关分子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及免疫共沉淀技术证实HCV非结构蛋白4A(HCV NS4A)与钙离子信号调节亲环素配体(CAML)的相互作用。方法 对CAML编码基因进行克隆,并构建其酵母表达载体,在酵母细胞中与HCV NS4A进行回交验证后,构建HCV NS4A及CAML真核表达载体,转染293细胞,行免疫共沉淀实验及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 成功克隆CAML基因,并构建CAML的酵母表达载体,在酵母细胞中回交验证HCV NS4A与CAML的相互作用,构建HCV NS4A及CAML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并利用免疫共沉淀技术验证了两者的相互作用。结论 CAML与HCV NS4A的相互作用可能对HCV感染细胞的钙离子浓度、细胞凋亡等生物过程产生影响,从而在HCV感染慢性化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1989年美国学者choo等应用分子克隆技术首先获得了丙型肝炎病毒(HCV)cDNA基因克隆。此后各国学者先后从临床丙型肝炎病人和实验感染HCV动物血清中成功获得了HCV DNA基因克隆,并完成了HCV基因的一级结构测定。对已知HCV毒株核酸全序列及某些HCV毒株的部分序列分析表明,HCV基因组的变化较大,且存在不同的基因型。 一、基因型分型研究 一般认为,病毒株间核酸序列的同源性大于80%,并且具有一些型特异性的核苷酸序列,则属于相同基因型;反之,如核酸序列同源性小于80%,则分属于不同基因型。  相似文献   

16.
由于缺乏理想的细胞模型,除黑猩猩外尚无经济方便的动物模型,致使HCV致病机理和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缓慢。为克服这一限制,作者克隆了HCV16株全长序列并转入肝癌细胞株Huh7,成功地构建了HCV选择性亚克隆复制体,不仅能高水平复制HCV RNA,也能高效表达HCV各种蛋白,证实为一种稳定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7.
丙型肝炎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7,(10):103-107
丙型肝炎病毒高变区及其变异机制——秦照玲等(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200433);《生命的化学》2007,27(2):119-122[丙型肝炎病毒(HCV)包膜糖蛋白E2所含的3个高变区(HVR1/2/3)是HCV基因组中变异程度最高的部分,参与病毒识别、黏附和入侵等过程。了解HVR的特点、变异规律及其生物学意义,不仅有利于阐明HCV持续感染及耐药机制,还可为未来HCV疫苗和新型治疗药物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自1989年克隆了HCV以后,比较日本株(JH)与美国株(US)在核苷酸序列(nts)上的差异,提出将HCV分为四个亚型。其代表株有HCV-US(Ⅰ型)、HCV-J(Ⅱ型)、HCV-J6(Ⅲ型)及 HCV-J8(Ⅳ型)。根据亲缘关系远近,属于不同基因型的HCV在nts上可有20%~35%的差异,常用阿拉伯数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HCV非结构蛋白2反式激活蛋白(NS2TP)进行原核表达,制备多克隆抗体,并探讨其在不同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PCR法获得HCV NS2TP基因,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上,并转化入E.coli BL21.在大肠埃希菌中诱导表达,表达产物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经免疫印迹分析验证后,大量表达并纯化该重组蛋白.将重组蛋白免疫家兔后获取多克降抗体,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健康人及慢性HCV患者的肝组织.结果 成功获得丁重组目的 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33×103)及高滴度、高特异度的多克隆抗体.慢性HCV患者肝组织内NS2TP的表达高于健康肝组织,且以细胞核内分布为主.结论 明确了慢性HCV患者肝组织内NS2TP表达量及细胞内定位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NS2TP的生物学功能和HCV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上海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序列演变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采集上海地区2010年7月至2015年4月期间慢性HCV患者血清,提取HCV RNA,扩增HCV 1b型NS3区序列,分析HCV 1b型序列变异情况、序列进化以及演变的规律。分析上海地区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Ⅰ(HLA-Ⅰ)类分子的遗传背景,明确HLA-Ⅰ类分子对于HCV 1b型序列进化的影响。结果上海地区人群HCV 1b型序列分为两个进化丛,HLA-A*13、HLA-B*15及HLA-B*13在不同进化丛的表达均有差异。结论上海地区目前流行的HCV 1b型来自两个主要感染源,宿主免疫压力对于病毒序列进化可能存在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