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四肢主干血管损伤的显微外科修复   总被引:8,自引:15,他引:8  
目的报道四肢主干血管损伤显微外科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不同的损伤血管类型进行不同的显微外科方法进行修复,其中血管直接端端吻合36例,大隐静脉移植桥接修复18例,血管撕裂修补14例。结果68例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个月~2年,所有肢体血供均良好,肢体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四肢主干血管损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四肢主干动脉损伤共26例28条血管的急救止血和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血管的修复,采取静脉移植(12)例的方法克服动脉缺损,结果22例肢体成活,4例截肢。对这类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时修复损伤的血管,早期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是提高成功率,降低截肢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显微外科修复四肢主干血管损伤62例   总被引:24,自引:14,他引:10  
目的 观察四肢主干血管损伤显微外科修复的疗效。方法 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四肢主干血管损伤62例,观察近中期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者42例,随访2年以上者20例,所有肢体血供均良好。结论 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四肢主干血管损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颈部及四肢血管损伤的急救与显微外科修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颈部及四肢主干血管损伤共56例78条血管的急救止血和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54条血管的修复,同时一期修复上肢神经损伤20条,肌腱损伤24条。体会到对颈部和四肢主于血管损伤现场急救止血的重要性;在修复血管损伤时应遵循显微外科的技术操作原则,若血管损伤清创后缺损超过2cm,应取自体静脉移植修复;对桡动脉或尺动脉损伤,即使掌弓完好也应争取修复。  相似文献   

5.
四肢主干动脉损伤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四肢主干动脉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1999年9月~2002年6月,收治129例176条动脉损伤,应用显微外科方法修复122例162条动脉。结果 患肢成活116例154条血管,总成活率89.9%;血管再通率95.06%。结论 认真细致的体格检查和血管多普勒探测仪检测可避免漏诊;早期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血管修复,可成功地挽救肢体。  相似文献   

6.
动脉损伤的显微外科修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报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动脉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71例动脉损伤(痉挛4例;栓塞25例;断裂42例)。采用肱骨缩短(13例)和静脉移植(21例)方法克服动脉缺损。结果:62例损伤肢体存活并恢复功能;9例截肢。结论:严密观察损伤肢体缺血现象对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早期修复损伤动脉有助于降低截肢率;钳夹与结扎止血是动脉缺损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四肢主干血管缺损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2004年5月~2011年5月,应用大隐静脉移植修复四肢主干血管缺损18例.入院后均仔细查体,积极纠正休克,骨折者行骨折固定术,切除已经损伤的动脉和静脉段.[结果] 18例中,16例肢体血循环恢复正常,肢体成活,随访9个月~2年,12例肢体功能恢复,1例钢板再断裂,残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2例为周围神经损伤后肌功能部分恢复,1例臂丛神经损伤后恢复伸屈肘关节功能,手内在肌萎缩,肘下4 cm恢复感觉;另2例中,1例因下肢缺血时间40 h,再次取大隐静脉移植,术后肌组织广泛性坏死及血管闭塞而截肢;1例因肢体严重感染、血管血栓形成而截肢.[结论]对四肢主干血管缺损应早期诊断,有效治疗,应用大隐静脉移植是修复四肢主干血管缺损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8.
四肢主干血管损伤的急诊显微修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报道四肢主干血管损伤急诊显微修复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四肢主干血管开放性损伤76例79条血管,手术方法包括受损血管的显露、血管吻合和自体静脉移植术。结果 治愈73例,截肢2例,死亡1例。结论 对四肢主干血管开放性损伤的治疗是应尽快控制出血和恢复肢体血运,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是肢体血液循环重建、肢体保护和功能恢复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四肢主干血管损伤急诊显微外科修复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对78例四肢主干血管急性损伤病例的诊治分析,探讨显微技术修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993至2005年收治四肢主干血管急性损伤应用显微技术进行修复,直接血管修复38例,静脉移植24例,单纯修补16例。结果治愈75例,截肢2例,死亡1例。结果四肢主干血管急性损伤的治疗应尽快控制出血和恢复肢体血运,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是肢体血液循环重建、肢体保护和功能恢复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经深低温处理的异体动脉移植修复损伤、缺损的四肢大血管的疗效。方法2003年5月~2005年10月,应用同种异体动脉移植修复四肢大血管损伤15例(17条血管),其中肱动脉缺损6例,胴动脉缺损1例,股动脉缺损7例,1例上肢完全离断伤异体动脉修复肱动静脉、头静脉3条。移植血管平均长度9.5 cm。结果15例术后均无排异反应,伤口一期愈合13例,二期愈合2例,伤口愈合后经超声多谱勒检测,血管通畅率为100%,随访4~12个月(平均9个月),肢体功能恢复良好,无迟发排异反应发生。参照周之德四肢功能恢复评定标准:优11例,可3例,差1例。结论异体动脉经深低温处理后为修复四肢大血管损伤提供了较为理想的生物性材料,临床应用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四肢主干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1月-2006年6月,收治72例四肢主干血管损伤患者。男50例,女22例;年龄5~60岁,中位年龄39岁。开放性损伤44例,闭合性损伤28例。动脉损伤部位:锁骨下动脉1例,股动脉23例,胭动脉20例,尺桡动脉同时损伤12例,肱动脉11例,腋动脉3例,胫前后动脉同时损伤2例。伤后至入院时间30min~27d。术中血管破口直接修补3例,端端吻合39例,自体大隐静脉移植修复30例,移植长度3~8cm。结果67例肢体成活,5例截肢。48例获6个月~5年随访,彩色多普勒血流仪检查血流速度及血管口径与健侧无明显差异。40例肢体功能恢复满意,8例残留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其中4例行矫形或功能重建手术,功能及外形得到改善。结论了解损伤机制及受伤情况,认真体检,综合分析,是主干血管损伤早期诊断的关键;显微外科修复是提高血管通畅率的保障;术后筋膜间室综合征及肢体缺血时间超过4h的肱动脉、胭动脉以上的血管损伤,及时行筋膜间室切开是恢复肢体功能、避免伤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自体大隐静脉移植修复四肢主干动脉损伤经验。方法采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修复96例四肢主干动脉损伤患者。结果大隐静脉移植2~18 cm。96例肢体主干动脉损伤患者中,3例因合并其他重要脏器损害死亡,2例截肢,91例肢体保留。91例随访时间6个月~3年。91例肢体血液循环正常,84例功能恢复正常,5例遗留下肢跛行及髋部活动度下降等功能障碍,2例肘关节活动受限。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对保存肢体至关重要。采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修复四肢主干动脉损伤手术方便,成本低,血管吻合通畅率高,治疗效果好,有助于降低截肢率。  相似文献   

13.
1 98 7年 1 0月~ 2 0 0 0年 5月共手术治疗四肢主干血管损伤 2 5例。术后均一期愈合。无并发证。随访者均行彩色多普勒检查 ,报告显示损伤修复段血管血流通畅 ,血管管径 ,血管弹性、血流速度与正常血管段相比较无差异。体会 :四肢主干血管损伤 ,关键在于早检查、早诊断、早手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四肢主干血管损伤 ,吻合质量好 ,血管通畅率高 ,是挽救肢体甚至生命的关键显微外科方法修复四肢主干血管损伤$河南省三门峡市人民医院骨科@王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四肢主要血管闭合或隐匿损伤诊断与修复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闭合创伤合并动脉损伤或微小伤口合并动脉损伤的患者行血管成像技术(CTA)检查,诊断明确后行手术探查及显微外科修复。结果11例患者经CTA检查均清晰显示血管损伤,行显微外科血管重建后肢体恢复血循环。结论对怀疑肢体有闭合或隐匿主要动脉损伤行CTA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明确损伤部位;及时手术探查、采用显微外科修复损伤血管是保全肢体成活起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三针外固定器在关节显微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报道在四肢骨关节部位行显微外科治疗,应用可调外固定器固定使关节早期活动、简化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四肢关节部位有骨缺损或骨折伴有血管损伤、皮肤缺损等病例,应用带血管的骨关节块移植、游离血管移植或各种皮瓣移植等显微外科方法修复后的同时,用三针可调外固定器跨关节外固定治疗骨关节损伤,保持各关节的自由活动。结果:治疗手部骨关节缺损11例;下肢关节部位的不完全离断4例;胫骨近端慢性骨髓炎合并骨和皮肤缺损3例。修复后的骨关节对位对线好,关节间隙存在,术后1~3个月关节活动接近正常,皮瓣全部成活,修复血管后的肢端血运好。结论:该方法在四肢骨关节和血管损伤伴有皮肤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中具有简化手术、损伤小、骨折固定可靠、便于早期关节功能锻炼、方便护理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四肢血管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2,自引:7,他引:22  
目的 探讨四肢血管损伤修复手术对保存肢体的重要性及有效解除影响肢体存活的因素。方法 对1993年~ 2 0 0 0年收治 4 2例 5 8条四肢血管损伤分析其疗效及影响肢体存活因素。男 37例 ,女 5例。年龄 12~ 70岁。伤后手术时间 1小时~ 4 5天。急诊手术 38例 ,择期手术 4例。血管完全断裂 2 2例 32条 ;部分断裂 (撕裂 ) 5例 6条 ;血管缺损 15例 2 0条 ,缺损长度 5~ 10 cm。手术行血管端端吻合 2 2例 ,端侧吻合 1例 ,修补 5例 ,血管移植 14例 ,其中人造血管1例 ,长度 5 cm。结果 急诊手术者 ,手术成功 35例 ,截肢 3例 ;术后发生血管危象 5例 ,血肿形成及假性动脉瘤各 1例。择期手术 4例均成功 ;术后发生血管危象 1例。术后随访 6个月~ 7年 ,除 3例截肢外 ,7例断肢再植术后肢体功能恢复差 ,余血管修复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尽快修复受损血管 ,及时处理血管危象及解决影响肢体存活因素是保存肢体及恢复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总结交通伤四肢血管损伤显微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交通伤四肢血管损伤68例.手术方法包括动静脉直接吻合33例、自体大隐静脉(长度5~12 cm)移植修复13例、人工血管(长度8~25 cm)移植22例.结果 术后随访6~12个月,损伤肢体存活良好并恢复功能65例,因肢体坏死截肢3例.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并选择适宜的血管重建方法、尽快恢复肢体血液循环,有助于降低截肢率.  相似文献   

18.
四肢主要血管损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四肢血管损伤的显微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分析四肢血管损伤治疗5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血管端端吻合38例45条血管,血管修补7例12条血管,静脉移植修复7例7条血管,同时处理合并伤。 结果 术后肢体存活51例,患肢血运及感觉和功能恢复良好,因缺血时间过长肢体远端坏死截肢1例。 结论 早期正确诊断,及时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损伤血管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诊吻合血管背阔肌皮辩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伴动脉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肩胛下动脉与受伤忮体主血管吻合背阔肌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并保留旋肩胛动脉和肢体远端血管吻合7例。结果7例背阔肌皮瓣全部成活,创面均一期愈合,移植皮瓣皮肤色泽与受区接近,质地柔软,肢体外形及各关节功能恢复满意。供区未见明显功能障碍。结论急诊背阔肌皮瓣移植血管桥接术是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伴动脉损伤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动脉修复下肢大血管伤的疗效。方法应用经深低温处理的同种异体动脉12条移植修复腘动脉损伤2例、股动脉缺损10例,6h内重建10例,6—12h重建2例。移植血管长度6~22(10±4.9)cm。术后予以监护及显微外科常规治疗。结果12例术后均无排异反应,伤口2—4周内全部愈合,愈合后2~3周超声多谱勒检测血管通畅率为100%。12例均获随访,时间1—5年,肢体功能恢复良好,无迟发排异反应。结论同种异体动脉经深低温处理后为修复下肢大血管伤提供了较为理想的生物性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